0元领养宠物,背后却是套路贷?

[复制链接]
查看8865 | 回复0 | 2025-1-21 11: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 n7 [) V+ A% F; G! x; P
& J; n# y4 A' K6 I. R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权云( k/ Z5 k; a: k1 n
% Z) z& H, ^0 t( A, S
发于2025.1.20总第117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B+ I  |; t" d2 T
* S! [  P" F' m! T, f! k& k- x
缅因、英短、布偶、暹罗,北京三里屯的一家大型宠物店里,几十只热门品种猫被分置在宠物柜里对外展示,柜门上标注着猫的品种、性别、年龄等信息。不少爱宠人士在店里“撸猫”,一对情侣抱着自己选中的爱猫,准备和店员签合同。+ f* G/ d9 W6 T' w
) ~3 W+ Q5 o" f$ r2 I5 i3 `
《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发现,养宠物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宠物店也开进了年轻人聚集的三里屯等商圈。店里的品种猫普遍售价几千到上万元不等。除了传统的一口价买断,用户还可以“领养价+每月生活费”的方式拥有自己的小猫。有的店面还承诺领养费为0,养宠者只需每月按时支付生活费就可以实现“免费领养”。) G) @) k1 E6 ~
6 L7 F8 Q$ c- K7 a3 k: S* H
然而,透过宠物店的温馨画面,在社交媒体上,这种类似0元购、分期付款领养宠物的模式却成为众矢之的。众多网友留言表示,这种打着“领养”“爱心”的幌子贩卖品种猫的套路就是新型“猫贷”,套路多、解约难,遇到“星期猫”更是有苦难言。在宠物经济盛行的当下,为何这种免费领养却成为雷区?
! F$ N. g2 g* N9 X/ M# l1 Y$ I# W7 b7 O- p/ @4 F0 u7 z: ^
“免费领养”变猫贷
6 Y" i0 k& r) U4 x2 ?1 y
  s2 P0 Z0 }5 s宠物领养馆里,店员指着柜里一只标价7600元的缅因猫介绍,用户还有更划算的选择:0元领养,然后每月按时支付588元的猫咪生活费。. B4 [- c  {* t' k+ W
2 b3 E6 |4 V' w# r' e
有用户反馈,各种套路加起来比单纯买猫更贵。对此,宠物店工作人员表示,生活费根据签订的协议按月支付满两年,尽管总价算起来似乎比一口价要高,但这些成本已经包括了平时养猫的成本。“猫砂猫粮这些东西养猫是免不了的,可以从我们这儿拿货,跟电商平台一个价。”
( x  r! }+ B9 U: j+ k6 n$ ~# S1 W+ r% J4 ~# I' [. ~0 t5 {5 f3 B. w. V
然而,从走访情况以及社交媒体上用户反馈的问题来看,大量纠纷恰恰围绕着“按月支付”的模式集中爆发。有用户吐槽,店员介绍时说好每个月支付,但签合同时又让一下交齐三个月的费用,根本“不给思考的时间”。此外,店里承诺的猫砂猫粮其实价格贵得离谱,而且质量也很差,用户因此感觉被“坑了”。1 a- H  T6 O: F* S, G2 W
, w" `  i! D; G; I
除了围绕养宠用品的价格、质量产生的争议,猫咪本身的健康问题也是出现纠纷的重灾区。
7 y  L% N& {! J1 j
/ L2 O' o3 l  Z- u有领养人签订协议带走一只喜欢的金渐层,发现小猫耳朵里分泌物较多,店员表示小猫健康没问题。然而,当他带小猫去宠物医院做常规检查时,却发现小猫软便、贫血,体内有炎症。因此,他和宠物店协商解决,但商家表示之前承诺的“重疾险”只包含猫瘟和猫传腹两种病症,领养人仍然需要按照协议支付生活费,如果不同意,需以6000元买断。
3 W) f; a3 m- q2 D  \2 ?
) B, C, s% B, |8 [) I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这种宠物生病、死亡后,领养人迫于协议仍需继续还款的问题颇为广泛。这些协议通常暗藏着高昂的总价、不合理的分期期限和严苛的违约条款,协议签订后,商家每月在顾客支付宝或者微信上自动扣款。& E/ a8 s3 v  X* ]& ^3 e

7 k: j/ w9 ]4 {5 R; L/ _小迪(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当时被“免费领养”的信息所吸引,准备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在长沙一家宠物店带走一只有眼缘的小狗。合同已经签好了,她才被告知支付宝信用分不够。那段时间,她特别“上头”,疯狂在支付宝做任务刷新信用分。过了一段时间,她才醒悟过来,这不就是“狗贷”吗?商家之所以严苛要求信用分高于一定数值,就是为了判断领养人的财务状况,确保扣款成功,且和征信挂钩。
$ Y* P) M& P3 Q5 r" u" s$ n
7 D# @3 g7 h6 T宠物用品价格虚高、强行捆绑销售、隐瞒宠物健康状况、出现纠纷解约难……事实证明,利用看似优惠的分期付款,诱导消费者签订高额的分期付款协议,包裹在爱心下的“免费领养”已经变味了。
' F, e6 k/ L4 `8 l
! z: r% d6 w. t4 t$ a# w领养,不应该是商品交易
! k+ F2 `3 X* w8 {
6 N& g! t: h% z2 Z- H( e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和空巢老人选择与宠物为伴,宠物作为情感寄托和生活伴侣的角色越发凸显,围绕宠物的生产、消费和服务的“它经济”日益庞大。' d. C7 D* i- H5 y

7 c. E8 Z2 F4 M/ I, u- w: B《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增长7.5%,达到3002亿元。其中,宠物食品是国内宠物行业(犬猫)占比最高的细分市场。" X0 K# I: d& b: }4 l$ t0 P
, Z! J' w/ i9 D: |7 \9 C
随着养宠潮流的持续升温,线下门店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商业模式不断迭代,“免费领养”在这一背景下出现,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  s% `/ r! i$ k9 B. L2 q3 h; B3 u" @
" W8 j* J+ [; k# [2 w/ S
究其本质,所谓的“免费领养”仍是宠物活体的销售贩卖。宠物商家之所以打着“爱心领养”的幌子,是因为“0元购”的噱头更能刺激顾客的同情心,利用这种瞬间“上头”的情绪提高成交率。0 V( d: q* t' N) j
! b) A0 c# B9 v, Y
然而,“领养”在动物福利和公益工作中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在国内流浪猫领养机构“幸运土猫”创始人曾莉看来,商业机构为了追逐利益蹭“领养”的噱头,是对动物领养本身公益属性的侵害。1 Y' {# T+ w- P6 s: J

, Q9 n1 k7 m% J5 l- W$ `曾莉表示,要理解动物领养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要了解收养和领养的区别,“收养和领养可能在公众认知里是一样的,但在公益机构的工作构成中千差万别”。/ u: Z5 p$ i# s. @9 B9 F# V

, q( O, O3 m: c1 R0 M她举例,前者是收养中心尽可能提高收容流浪动物的能力,并付出大量时间和成本维持动物的基本生存,“大量动物被聚集在一起,对于动物本身的福祉来说不友好,机构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 e7 j. `: v1 r7 h3 c4 {+ o

- M0 g( B# L# K. Y而领养,是在动物收养的基础上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领养中心的关键指标是周转率,用有限的空间周转尽可能多的动物。2024年,幸运土猫周转了大约150只流浪猫进入合适的家庭,跟往年的周转量相比“状态不好”。, \3 A$ m! e- _6 X3 H# e) V; d/ ~
5 e" T( r- J7 x
曾莉坦言,很多莫名其妙的“商业领养”其实会影响到真正的公益领养。而区分是否属于公益领养,关键看背后的机构是否从中牟利。“把动物当成商品进行交易,并不是真正的领养。”
' a+ v! U; T: m- `3 R1 u/ [1 t) z  F- e8 {! l3 I
爱心不容消费0 C  Q3 w$ W( u) x0 x) X# i
- I* o3 x; P6 T9 _1 q
事实上,市面上大量宠物店、领养馆背后,是一条可以上溯到宠物繁育基地的产业链。链条上的无序繁殖和遗弃,恰恰成为待领养的流浪动物的源头。
1 Z( s. L/ V0 Z( |4 A4 j
3 {* L0 K$ E0 U2 a, g# @“在很多国家,品种猫繁育体系的猫咪进入售卖领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就是会选择先绝育后出售。但是,如果是完全追逐利益的繁育和售卖,某一个品种的猫不流行就被大量遗弃,这些猫最终就会出现在社区和公园,成为我们常见的流浪猫。”曾莉说。
; P$ \1 H, E& z+ s4 a4 Q8 v4 O# g7 s
流浪猫繁殖速度快,除了日常照护,动物领养机构的工作重点是给流浪猫做绝育。曾莉表示,在经过绝育的流浪猫中,只有10%适合回归家庭。
" @- m$ a% k' r7 p4 i- N
5 ?4 m4 P3 I6 ^领养机构不仅会对流浪猫的健康和性格进行筛查,评估其是否适合回归家庭,也会对提出申请的领养人进行评估,用各种具象的问题了解领养人的状态,以防其随意做出决策导致弃养。正是这套成体系的方案,让动物领养成为一项严谨的工作。* p- r  G  s0 n

; b8 H2 R! J5 D$ }5 Q9 N% J7 ]- M因此,当宠物产业以“领养”之名,行商业之实,不仅严重背离了领养的本质,将原本的公益领养扭曲成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也让那些真正致力于动物保护的组织和个人的努力,在公众眼中变得模糊不清。6 o5 G" W* \0 a9 D/ d$ Q
' ?$ M, |9 _. C
爱心不容消费。只有辨别真假领养,避免踩坑,才能终结“免费领养”的套路,让商业与公益回归各自的轨道。
3 q, O5 L) y. L/ c! k# ~, e% D, D- [
《中国新闻周刊》2025年第3期
8 Q) C# \% U8 S0 N' C- `: i1 x$ t# }( Y$ j; z! e+ e& N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