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建成教育强国需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

[复制链接]
查看7129 | 回复0 | 2025-1-20 10: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下称《纲要》),对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和具体规划。
% C4 {& |' U, g% r  e/ S% P# ^1 B1 ]2 C
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纲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正当其时。6 w% m6 n2 C: a

  W) E2 S2 i! f: l" |: p1 C6 O) N建成教育强国离不开持续投入,《纲要》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一章中提出要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其中包括: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预算拨款和绩效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于4%;发挥各级教育基金会作用,引导规范社会力量投入和捐赠教育等。
( c  {* G$ L! j$ Z
7 }# h9 U) [3 x+ G" g8 v: r上面两条,也说明了健全教育强国建设战略性投入机制,必须坚持财政和非财政“两条腿”走路,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配置作用,调动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国家各级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的合力作用。) f& _/ `& t5 e% o5 _0 _- }
% @. V+ |7 O% [5 d! {4 u
其一必须明确,我国不存在教育投入过剩的问题,也不存在教育投入回报率边际递减现象。
' B/ w# g! v6 r
- S- C5 s" y4 Y7 o* T5 o" d) a持教育投入过剩观点者的基础认识包括人口出现负增长、教育资源配给已经或者在将来出现过剩现象,也隐含高校毕业生队伍已经十分庞大、面临就业压力等因素。" L1 P8 e% ]; u( L

9 z. m/ q6 s1 `% f5 a2 G0 S/ e: ~但应该看到的是,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许多人在进入普通高中之前就被分流,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虽然绝对数量相对较大,但总体比例并不算高。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呼声近年来频频出现,人口整体素质提高仍然在路上。% ~9 k$ H& N8 s+ g# U1 S
- `- f3 p% V5 V3 {+ n$ t; Q
在教育投入回报率方面,去年10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吴舒钰、李稻葵等联名发表文章,以其建立的宏观教育回报率体系分析认为:加强教育投资以提升我国经济的人力资源储备,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衡量,相较于基础设施等物质资本投资,现阶段将公共资源用于教育投资更为有效。总的结论是并不存在教育投资回报率边际递减的现象。/ L, f1 i, r& X5 r- ^# D

4 X: ^! u# F3 _) e  L《纲要》提出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就是持续稳定和扩大教育领域投入的具体体现。# A' b4 ?: }# B! o) u4 s, D  a

8 Q  X) P6 w8 n* G/ Z. v其二是必须保证财政投入的主体地位,并随着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增长投入规模不断扩大。
* ~1 ]3 ^: p, z( R1 m4 R  A1 _: G
- V+ ~5 g9 ]0 C# Z- [多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保持在80%左右,是教育经费第一大来源渠道;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保持在15%左右,是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项目。
8 D- Q2 M9 b" H$ c/ {6 q0 T
  W/ r; ^7 R! v1 Q《纲要》明确,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也就是说,今后要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随着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从而不断提升与教育投入的匹配度、适应度和契合度。
5 z1 [3 D. v6 _7 H: R2 j, a' H- L- K, _. L+ m
其三是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持续扩大教育投入来源。
" |# Z  @) K( F, K* B
% E* K- {. F9 e$ |0 R: d& S- m《纲要》明确,要搭建高校、企业、社会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经费筹措合作机制,要发挥各级教育基金会作用,引导规范社会力量投入和捐赠教育。这就是要不断拓宽教育投入来源渠道,不断扩大教育投入总量。9 U1 l" q; z( x6 R" t) Y/ k! S: H
) X& V# ]6 c. w0 d) c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社会捐赠投入占比不到0.3%,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占比仅为0.3%,社会投入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6 s  u8 |/ n7 j$ I2 `- A: c
( \+ `, b' T5 L3 t9 O+ g今后需要加强的是,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个人的关系、解决好社会投入如何扩大的问题等。当然也包括社会投入应该享有的各项权益等问题。4 {7 V; U1 u! F6 G) h
7 {8 B" x; L- V0 h
总之,提高教育总体水平永远在路上,这是一项战略性任务。持续加大投入需要各级财政发挥主力军的同时,也需要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将教育投入意识逐步强化成社会各界的共同指向。《纲要》提出要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充分体现了这一路径。: ^$ X. b1 r* p% _# k

1 M3 A2 _( O5 o3 t$ o&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