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实话一些媒体的创新用词真是让人醉了,比如这个“出生人口大增52万是个什么信号”?乍一看还以为大增了多少呢,其实才区区52万。 - m* I. B  F2 \, d; d; ]6 i5 y! W8 e2 @& g4 r
 0 Q' ]  o: T! O# [
 这总不如另一条热榜来得实在,人家说的是“2024年出生人口出现回升”。而且咱们再要细看的话,当年死亡人口为1093万,出生人口954万,总人口数比上一年实际还减少139万呢。这是自2022年以来的第三总人口下降年,当然应该用媒体的创新名词,叫人口负增长年。) f" p8 p# Z% P# k1 d2 Y( i
 而且2024年出生人口增长52万,有不可比的因素,那就是人们对龙年的偏爱,都想要龙子龙孙嘛。不出意外的话,2025年的数字肯定比2024要少。
 & K. N. V. |$ |; F* c- t3 c当年我们要相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会逐步显效,但这要有一个过程。而且我倒建议把鼓励生育的重点放在农村和乡镇。0 R/ C$ o$ b% m4 ~5 |
 9 J) [$ C9 I" X2 b0 [
 
 # U* g% F* a0 L' N/ _5 ~+ u实事求是地说,当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城市执行最严,所以50.60后已习惯了“只生一个好”。而他们的子女在享受了小皇帝小公主生活后,更引伸为一个都不想要。即使勉强要了,也是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欣赏,爸爸忙着去上网。
 2 o- S( h1 S6 m( ]9 _- h而农村则不同,凭良心讲,如果没有当年农村人敢于突破计生政策,也根本没有如今的人口数量。现在虽然年轻人想进城,生育意愿也降低,但如果国家重点建设好乡镇,鼓励年轻人留乡创业,在土地分配及其他方面重点向多子女家庭倾斜,生育人口肯定会稳步提高。
 7 k% Y) U2 v" k$ X- j, [# w
 , H1 p/ ~1 B1 p9 f) _( H; @) }
 % ]' l* |; [5 p! P9 F3 [, |. r( s. q& n& S7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