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m- S' e+ c' i6 F5 @& i$ W4 {
婚姻家庭无小事,柴米油盐纠纷多。8 X2 ?" E% K; P& Z- X6 P" X
离婚了,房子归谁?利用离婚逃避债务,如何处理?婚姻纠纷中出现抢孩子怎么办?8 l+ p5 y) w: v9 k1 U! q; _. Y0 Q
最高人民法院15日发布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重点解决夫妻间给予房产、父母为子女婚后购房出资等公众关心的审判实践疑难问题。
+ ~5 _, _) V% y+ \* c( _% |最高法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国法院审结一审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每年大约200万件,占全部一审民事案件的12%左右。离婚纠纷案件每年大约150万件,占所有家事案件的近80%。
. n) r! v: z3 @7 }) Q/ O3 f- k- s房产,是离婚纠纷涉及的“矛盾高发区”,也是此次司法解释规定的一个重点——0 J8 A, p' r9 r# K Y
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把自己名下的房子变更登记到对方名下或者双方名下,离婚后能否要回?
" O \" b0 A/ [/ V司法解释规定,如果婚姻关系存续时间较短且给予方无重大过错,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判决该房屋归给予方所有,并结合给予目的,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共同子女情况、离婚过错、对家庭的贡献大小以及离婚时房屋市场价格等因素,确定是否由获得房屋一方对另一方予以补偿以及补偿的具体数额。
4 }- E! F; T3 o% ]0 D+ f9 H0 u举个真实的案例:男方婚后将其婚前购买的房屋转移登记到夫妻双方名下。离婚时,房屋市值为600万元,女方要求男方支付房屋折价款250万元。7 E2 u- n5 b$ L$ A7 p# g
法院认为,该房屋原是男方婚前个人财产,女方对房屋产权的取得没有贡献。考虑到双方婚姻已存续十余年,结合双方对家庭的贡献等情况,酌定女方可分得折价款120万元。
" ~4 d+ D# n5 I: Y4 q. U婚后父母掏钱给“小两口”买房,对房屋归属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离婚时怎么处理?
- \: M, r, {/ H& ]根据司法解释,如果是一方父母全额出资,法院可以判决该房屋归出资人子女一方所有,并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共同子女情况、离婚过错、对家庭的贡献大小及离婚时房屋市场价格等因素,确定是否由获得房屋一方对另一方予以补偿以及补偿的具体数额。9 d1 x. D0 ~9 o% K
如果是一方父母部分出资,或者双方父母出资,法院可以出资来源及比例为基础,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共同子女情况、离婚过错、对家庭的贡献大小以及离婚时房屋市场价格等因素,判决房屋归一方所有,并由获得房屋一方对另一方予以合理补偿。' j$ i3 M6 v" O4 d7 f. F
“这样的规定,充分考虑我国文化传统、婚姻家庭现实状况以及相关出资和给予行为的目的性特征,不作‘一刀切’,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说。
9 M" K" s) Y1 H+ b" u1 @婚姻是庄严神圣的,不应被视作工具甚至儿戏。司法解释的一系列规定,彰显维护公序良俗的鲜明价值取向。
% ]0 z3 U3 \( W" a: j: |! {" n有的人利用离婚逃避债务,违背诚信原则。司法解释对此规定,双方通过离婚恶意逃债,债权人请求撤销相关条款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夫妻共同财产整体分割及履行情况、子女抚养费负担、离婚过错等因素,依法予以支持。
/ w s. ^% v3 X# C9 a4 n( o6 |& N4 W有的人为了重婚、与他人同居以及其他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等目的,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他人,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该类行为无效,夫妻另一方诉请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x% r f8 L; Y3 F0 z N6 t
同时,司法解释明确重婚“绝对无效”。即使在诉讼时,当事人已与合法配偶离婚或者配偶已经死亡,重婚的婚姻也不能自以上情形发生时转为有效。2 W$ _4 E6 ^5 E; {& j5 d6 [
孩子是家庭的纽带,绝不应成为纠纷的牺牲品。8 u5 L2 g7 i" w) Q% P
加强婚姻家庭纠纷中未成年子女利益的保护,司法解释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3 A2 ]" h6 l; n1 g
父母一方或者其近亲属等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另一方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和人格权侵害禁令;7 b4 C7 Y% f# E8 ^
抢夺、藏匿子女一方提出对方存在赌博、吸毒、家暴等情形,主张其抢夺、藏匿行为有合理事由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依法通过撤销监护人资格等途径解决;, f" I5 t. y* M" X3 H) {8 d
父母一方有家暴、赌博、吸毒等情形,离婚诉讼中对已满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优先考虑另一方直接抚养;
0 F$ \% K7 n6 m# K* N& a* z……
: w& C* N# S/ b J6 r此外,司法解释还对同居析产纠纷处理、继父母子女关系认定和解除等规则予以细化,平衡保护各方利益,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
5 n; E3 {' C' l2 e* S& _“家和万事兴。人民法院将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通过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裁判,引导家庭成员敬老爱幼、互相帮助,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陈宜芳说。' L7 D& w- s' E Z+ i4 u
来源|新华社 记者:罗沙、冯家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