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6 M7 w# N! T1 W4 V. U
看过俞敏洪老师的《在岁月中远行》,对其中两篇文章的感觉特别强烈,其中第一篇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书中引用了作者塔拉在接受访谈时,发表了对教育的看法:“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塔拉的这段话解答了很多人对教育用处的疑惑,给出了教育的原本的含义。 5 x7 W; Z+ {- J0 s0 `! B: B # d! A7 C, I2 j. a
) V# Y; [: }" Z! G f第二篇是《精神的丰富,会让人有更持续的生命力》,俞老师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问题:今天的大部分中国孩子(除了农村地区的苦孩子之外),要解决的已经不是生存问题,而是发展问题。中国当前的教育中,严重缺乏对学生一生规划的教育,缺乏人的一生从物质上到精神上,应该如何保持积极、乐观、幸福的教育。当前的高考也没有解决大部分学生心中的问题——我为什么要考大学?考上大学后我能做什么?除了要回答为什么一个人应该考大学这个问题,还要回答他上了大学之后能往哪里走的问题。 * K5 e3 x' m+ w. c$ f / l% k1 J5 \, A; S' R1 `. b: Z& C1 D' O
! i) C. A0 Q8 `
反观我自己,参加高考、上大学、考研,似乎都是被推着走的,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外,在如何发展自我、提升内生动力这方面似乎没有过得足够多的指导。看过塔拉通过自身经历发表的对教育的看法,才让我明白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不知有多少大学生能理解这段话。或许中国以前拉的太多了,为了尽快赶上走的太快,但教育不能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事情,更不能短视,俞老是作为一个在体制外从事教育行业30多年的工作者,写的这篇文章十分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