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没有“围墙”的科学教育

[复制链接]
查看6831 | 回复0 | 2025-1-12 16: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山东省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青岛路中学的操场上,伴随着学生自制的“博雅号”火箭成功发射,瞬间沸腾,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 B" [) G1 V+ N1 D
. L' F# g, T+ ], _6 p这样让学生兴趣盎然的科学实验场景,是日照自2024年初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以来,创新机制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聚资源、建生态、强投入,打造没有“围墙”的科学教育,协同推进科教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w  d! g. [" k! a5 ^  A1 Y

8 {# Q! H. |( p0 G) m双向奔赴:科教融合建设科学教育“新场域”
, s7 k4 `, a. P4 W) O9 G: o- S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能‘单兵作战’,协同盘活分散的优质资源,构建明晰易用的资源网络,是破解科学教育难题与困境的突破口。”日照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潘明福介绍。0 ]0 e+ D2 R# {6 P- ~

9 [; r* W9 t1 H# k在全域推进实验区建设基础上,日照成立由市政府牵头,教育、科协、财政等多部门组成的科学教育工作专班,市教育局与市科技馆、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及学生家庭深化联动,聚力打造协同育人“新场景”。+ m7 |# h8 s" C4 p1 b* u2 h

& O) B4 S  k9 s8 m" X6 e“今天,科技馆的讲解员热情地为我们演示、指导、介绍,从宇宙的奥秘到生命的奇迹,太有趣了!”在每周一期的“科技馆里的科学课”上,日照市新营小学学生王俊棠由衷感叹。: {# w2 Q0 w/ C9 q9 Y# v. @) U
% W% W& a3 Z7 `2 N
“科技馆里的科学课”被列为2024年日照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这是日照市创建为全国“馆校合作科学教育试点市”以来,持续强化科教协作与融合,推进科学教育协同育人的又一实招。5 B/ t# u0 q7 R$ b

2 y1 j$ [! J4 e( l作为全市共建“馆校合作基地校”之一,日照市新营小学定期把科学教育实践课堂搬进市科技馆。学生带着课程学习的问题来到科技馆,开展“科学探索与发现”之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 f& N* q: ?8 d; L, j$ k" G# g6 {& Q/ b  k! u  h: q( j
“目前,这样双向奔赴、共建共促的‘馆校合作基地校’,在全市共有70处,另外还有市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219个。”日照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二级调研员解植国说。& P, c, [3 X3 |
5 _0 I, O  S2 K/ t: ^; p) p4 D
触手可及:让学生从教科书走向生活实践$ [/ e/ B8 P+ L6 P

) o9 u" I; ^  f# T0 f7 m! o一个由乐高拼接而成的“地下车库防汛和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模型,在日照市金海岸小学的科学实验室内很是显眼,该校五年级学生隗继鸿正在教师指导下,对其进行升级。该模型刚获得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这个成绩都是‘家庭实验室’的功劳。”该校科学教师王鹏说。
7 v* ?5 G% Y) B$ G- Y* z4 E4 ?
" v; A: T; J1 R4 s8 Q王鹏所说的“家庭实验室”是学生利用家长熟悉的领域,在家庭就地取材开展的科学实验,以此推动学生培养科学兴趣的创新项目。目前,这样的“家庭实验室”在日照市有近300个。' G7 s. f9 t* ]' T7 j- u

4 C. o7 G7 Q5 m0 E/ N“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呵护,做好这道科学教育‘必答题’,家庭教育不能缺位。”日照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潘正业表示,日照积极拓展“家校社”科学教育大空间,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模式,引导学生从教科书走向家庭和生活实践。5 R+ u+ P* l3 }! k8 m0 f0 z

' I8 f8 ^# k. P' r+ g多年来,日照市致力于打破区域科学教育数字壁垒,努力破解资源配置不均衡难题,将科学体验资源包、科技大篷车、科学科普课程等资源优先面向县域和乡镇学校分配,打造科普“云课堂”和“科技窗”,点亮一届又一届山里娃的“科学梦”。. P( n( P, E, I& S5 _
( l& ^. S. H: W% I9 O# G! h$ `
不仅如此,日照市还持续加大对科学教育技术支撑与硬件保障的投入力度。投入资金8176万元建设城乡实验室、科学功能教室;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了94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投资300万元改造市教育城域网,全市整体实现万兆到区县、千兆到学校、百兆到课堂;投入637万元建设日照教育云平台,为全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平台支撑。
7 b" t' P) D' B, y5 p6 B2 l3 k0 c) |$ U# C; W
全学科协作:搭建一座纵横连接的科技“桥梁”
4 V% y1 g) M/ J+ x9 }. G& g2 l% p6 P3 `/ t/ P" g* j* n7 j
拓宽育人场景的同时,融入新理念、新技术、新领域的全学科课程资源也在逐步丰富,为学生搭建起一座纵横连接、相融相促的科技“桥梁”。
" J* t& a& [$ w
7 R% R* U2 q! H* l5 a" l6 H  _“科学家精神,根植于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是滋养孩子成长的宝贵资源。”日照市科技馆馆长李志毅表示。日照立足市科技馆和丁肇中科学家精神资源优势,聘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为日照一中名誉校长,将科学家精神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 v( Z" ]& y& W  S% u
" e5 n- }6 G  C# [# @* n6 `同时,该市深入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科学家精神教育元素,有机融入科学教育内容。组织学生参加“院士科学人文课”“青年科学家科技前沿课”等线下线上报告会,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
- ~0 Q$ ~$ D( ~! U: A6 ^) ?: X! J( F
播下科学家精神“种子”后,如何滋养其破土成长?日照推动学校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内容,开展跨学科科学教育课程,给学生一把“科创钥匙”:岚山区推动各学校开展项目式学习,以问题解决驱动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习惯;莒县组织成立各类创客实验室等,将课程开发与社团活动相融合;山海天旅游度假区立足于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开发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并科学安排进阶课程。
9 g8 ~$ {/ I) ~, a. \. a; o) I) g' e$ r! n% H  G% a
目前,日照全市中小学均已开发了不低于10门的科学教育类校本课程,形成了分学段、分专题、分领域的科学课程资源库。其中,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海洋科普教育读本《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已在全市三至八年级全面开课。
& A, Y$ ?. L0 ?+ s( |) O: V
. C0 U5 W. q: I$ F) m8 D这一系列校内提质增效行动,串联起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创新型相融合的科学教育课程资源,逐步构建起知识、能力、品质、素养“四位一体”的阶梯式科学教育体系,为科学教育的生根发芽创造了肥沃的土壤。) F2 [( ~" g  H/ p( w
: R0 V1 _7 Y5 b$ @% t! H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努力探索跨区域、跨领域的科学教育协同发展新机制、新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科学学习空间和实践场景。”日照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日照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利钊表示。
9 w! P& i; M8 h5 s6 X  q5 Z) s
+ d& o0 T9 E: \  H《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3日 第03版 5 w' f' \* g- K, v
0 ?. i6 ~6 _5 ]  f+ Q
作者: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逄仁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