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潮涌已至,顺势而行

[复制链接]
查看6468 | 回复0 | 2025-1-11 13: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短视频中,一个小学年龄的孩子正在与chatGPT进行互动学习。人工智能清晰、缓慢地朗读单词,并提示孩子进行跟读,它口音标准,耐心十足,如同一位有条不紊的专业家教。这正是人工智能参与教育行业的一种方式。
5 ]% l+ `1 m" d. l/ N3 `% E  l. _. T  ~6 f9 X7 S1 S
AI正全面渗透教育生态: w3 r8 E9 K, b, I' w$ s1 L

% P5 R2 z  P4 d6 I9 l! H1 M从课堂到课后,从课程设计到教育管理,人工智能正悄然重塑教育格局,带来变革契机。
3 R% B& Y& o; N3 G
& t$ G$ C& o$ D中国积极拥抱这一变化。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方案,强调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融合。随后,多地积极行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北京选取首批25所中小学开展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并要求到2025年,打造100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标杆学校;上海印发行动方案,鼓励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深圳发布工作方案并修订课程纲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及师资体系建设。
, ~7 x; I5 }0 ^, Y
: J  U6 C% \/ {# T& n4 s! G2024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6 @3 a4 c: _/ J( ]; H
1 w5 ]0 b  Q% l5 a; Q) T0 Y
政策助力下,“人工智能+教育”赛道发展强劲。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达807亿元,同比增长29.53%,预计2025年超1000亿元。《2024年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23—2027年在线教育市场的AI贡献率预计从7%提升至16%左右。
" {# [: B, L' F$ |6 w+ b8 P6 W
. n& c4 _9 H* {6 a
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潮涌已至,顺势而行-1.jpg

6 j! m% B8 O5 ^, g! O
2 Z1 c0 X+ u8 C) a+ \3 A+ {图片由AI生成
, {6 o, ?5 L3 }
$ N% f) B1 u1 G2 N8 U部分在线教育机构凭借自身技术储备,灵活转型,率先投身人工智能教育探索。比如伴鱼旗下的伴鱼智学,基于AI能力,为学生打造专业的AI私教老师,提供讲解、答疑、鼓励等服务。作为AI Native类型产品,其功能、教学方法、教研内容都基于AI技术,应用比例达100%。  K6 m' A$ t$ B$ ^" K5 o. {

( c6 s: S9 ]; S1 }+ k- x- d' p, X伴鱼智学业务负责人,伴鱼技术、数据、AI中台负责人陈现麟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iPhone时刻”已至:“随着当前技术的进步,AI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多模态理解、多模态生成和推理能力等多方面都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人的能力。我们可以基于AI的能力,为学生去打造一个专业懂他的私教老师。”
; i% s4 ]4 D) h1 `: S- O* C
; S+ S! g: ]9 I2 k人机协同助力教育发展
" q2 U# ?3 |( J
) |" u1 K4 ~! S8 i. D8 k3 g从教育的本质和发展需求来看,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教育,对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f/ U& d5 ?+ v* C3 m! d
/ k9 N$ h& J( I% I0 ?0 ^5 K$ c9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孟子也曾提出“教亦多术”,即教育有多种方式方法。针对学生需求精准施教是教育界的共识。. e  d- u; v2 o& ?2 X  ]
% S3 ?; J7 f4 ~
然而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学生数量众多,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模式受限于教师精力与教学资源,难以精准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果请1V1私教,在超过2亿的K12学生群体面前,优质私教服务相对供给不足,且价格昂贵。
+ l4 r8 P5 U  ^& ?$ z
! S  V+ q: P2 }# k8 K% P( e$ G/ _人工智能的崛起,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破解之法。$ X, l/ C! ?& V4 H1 B' W6 p

0 Y9 ^3 Y/ O: e0 I9 S) v4 B9 j$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固定和统一。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以满足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背景之下,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在公立学校有十余年教学经验的伴鱼智学数学首席教研负责人海明阔,向记者介绍了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的方法。
2 R: u2 q/ x: c- l# i( f! U  J  |0 h
/ L) z% Y9 t2 Q人工智能可以依据每个学生学习进度、认知能力,提供精准化学习内容,还可以记录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表现数据,依据数据评价调整学生学习计划。
8 d2 d5 Q, R: c' q# }5 m$ `' J+ ^! X. i5 K" |: M+ W
: N- d& s( u5 |- ~+ l7 W# [) R  R! Q

) G9 V& L# k: k' j) O图片由AI生成
* m2 H+ W8 J* |5 ]% Y8 d  ]
8 n- A4 `& ]* t0 g同时,人工智能还大大减轻教育工作者负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批改作业、分析成绩等重复性工作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教师能够从这些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具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
  h8 A% ~# X6 J6 s+ f# D
/ t! |4 L* {' }5 W5 W伴鱼智学英语首席教研负责人,曾多次主持全国新课标教师培训工作、从教二十多年的英语教师韩秀慧表示,一线教师的功夫其实并不在40分钟一节的课堂,大把精力消耗在课前备课、课后批改,以及培优补差的补偿性教学上。像筛选学习资源、设计不同维度的预习、练习等工作,极为耗时费力。- ]4 i  U! J. p: [

  Y+ O8 S( z1 Q6 c/ a4 g$ Q而AI的原生语言就是英语,数据储备丰富,能极大拓宽教学资源的选择范围,轻松改编适合学生水平的文章,还能依据新课标筛选问题链,快速给出作业评价反馈。如此一来,教师能节省大量时间,更易达成教学目标。
; n& a, p1 f1 g5 z3 j* f* F% T5 Y# s6 U1 @1 ?! Y
“我们希望通过最先进的AI技术和教育理念,为每一个学生都定制一个懂他的私教老师,通过科技实现因材施教,让学习更有效,让教育更公平。”陈现麟说。
' j' M' M  {5 |  R) H2 I( w! p+ b& _9 `9 }
AI融入教育,是否会带来阵痛?7 ~% S2 E% ]6 w
. f; v( L9 p2 ~$ e* M* y
人工智能已全面渗透中小学教育各环节,从预习到课堂、作业、复习,再到考试、课外补习,全方位赋能教学与学习。
8 t' Z9 L  i$ q. {- F2 I
/ w2 a5 c" d8 ~3 f* B7 b* ~9 k9 s然而,任何新技术在初始投入应用时,都无可避免地潜藏风险,人工智能深度参与教学全流程这一新兴模式亦不例外,其中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审慎思考。
4 v: n% G3 Q- N4 ?/ T" n3 o
) e2 T3 D( ~! e; @; F. e" V2 S7 L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技术能力是首要挑战。陈现麟表示:“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非常非常多的问题,最大的技术挑战就是如何确保AI私教回答的内容是正确的。”+ o9 j+ p4 V+ [  L
( l$ a" c9 u; G# E; i9 w  G
尽管人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偶尔会出现错误,但对于人工智能而言,由于其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人们对其准确性的要求显然更高,任何微小的错误都难以被接受。为了解决因数据偏差或审查机制不完善而导致的内容可靠性问题,伴鱼智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通过优化算法、强化数据审核等多种手段,确保 AI 提供的内容既正确又合法合规。1 Y$ {6 i" n& [9 X

' Y4 V4 y1 ^" |, ^& ?7 {7 l6 i
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潮涌已至,顺势而行-3.jpg

, V1 t* [/ d% D6 U7 y7 |+ ~. v* O3 {, j' ~. ^
图片由AI生成2 V+ R; d9 C# u4 R' m/ {

% V1 b8 ]; F. k! R; l内容方面,虽有强大数据调用能力,但人工智能并非完胜人类。由于缺乏人类教师的生活阅历与教学智慧,在需要结合社会热点或学生自身经历进行教学时,人工智能可能会显得有些刻板,导致学生对新鲜事物预期降低。8 |% n/ v5 V. W: N' V0 v% ], e

( }7 b% J; v6 r9 x另外,人工智能虽对学习效率等有积极影响,但这依赖学习体系是否正确,受底层逻辑设计是否科学、准确、全面、系统,以及是否契合学生当下学习目标的影响。, W; f' k* M5 q

3 ~3 K$ j! h$ X韩秀慧认为,当前用 chatGPT 学习英语就有此类问题:“我预期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更自由、更个性化,也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劣势是,学生会在漫无天际的知识海洋中迷失自己,看似学了很多,实则是碎片化的知识垃圾。”
7 @3 H0 e4 _. s! B7 L1 b8 W$ \+ K3 e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尽管人工智能在融入教育领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介入教育的时代潮流已势不可挡。5 O  O7 N- ]" v1 ^4 L

4 S- t- e$ I- x5 n3 S) }' |曾多次参加市级研讨课的数学教师海明阔表示,目前一些教师已经开始借助人工智能,实时了解学生课堂情况,以此优化教学。多数教师也在逐步将其用于课堂创新。
# c4 p' C" @8 q. w* c8 y/ H# H
0 z: G: ~1 G0 B未来,生成式 AI 教师很可能成为教学的核心阵地。在此趋势下,人类教师的职能将发生重大转变。人类教师与人工智能会在实践中逐渐磨合,形成一种平衡且有益的协作关系。* I- I' O! D) P1 T+ a& t+ F

8 j/ D- r6 {! Z9 j- B对此,教师们有着清晰充分的理解。谈及教师与人工智能未来将呈何种关系的问题时,韩秀慧说:“人类教师将不再把重心放在教学事务上,而是更多地转型成为AI教学的监督者与优化者,确保AI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推动未来教育朝着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方向持续发展。”(记者 李欣哲). K" k7 _7 ?/ f8 V$ X$ |  i# A

/ Y+ ?. i$ i' Y来源: 光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