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j- E# | Q' p# F6 E
$ T$ b0 s) U; O. X5 L g# W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改革最鲜明的特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既是中国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9 _6 e: y* C* n6 m l
; s0 Z& q# J: R1 j& Q这一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全球教育合作版图和教育合作范式的深刻变化,党和国家科学把握“时”和“势”,全力推动在全球坐标中定义教育强国,在全球合作中建成教育强国,中国教育在对外开放中发展壮大,也在对外开放中走向世界。, V; `( {( r1 X% W
- a. E- B% `5 `0 a# P探索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有效路径- S9 g, J" H; r B/ L f
& @; K: k" v: g! W; t
秋冬交替之际,来自1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代表相约北京,共赴2024世界中文大会。% I, G `3 o# Z- m! s G; }- s
' A% k6 F/ ^1 @" k& `! n8 P) |; @" P+ z
习近平主席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并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国际中文教育广受欢迎,彰显了开放包容的魅力,展现了互学互鉴的价值,体现着合作共赢的精神,凝结着中外人士共同的心血。1 l) Q; _7 n' Y8 u+ u: }) M& `4 m( h
- t0 R) e0 c8 y, S' }" f# @4 u一组数据显示出国际中文教育的勃勃生机: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参加中文水平考试HSK的考生累计793万人次,“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累计吸引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万名青少年参与。
+ b! C$ i. R+ D! k V( H$ {. X+ W/ }2 C0 g, W
尼加拉瓜教育部部长曼迪·阿劳斯表示,人们踊跃参与中文课程等活动,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相互尊重。8 G) ~ u+ N1 @
- H% n" U5 ` o, |3 v. A黑山教育、科学和创新部部长斯托亚诺维奇表示,中文,是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0 P3 |3 O! o) G3 O u- [+ D# u K# g( Y7 C: d! c
教育的国际认同度和接受度,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表征。3 L9 H# S" y2 P$ \; H Z
2 K) J% @3 U0 |4 s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再次成为关键词。0 X+ u7 V$ z) z4 D
4 d) n4 M4 R) W& z# s新发展格局下,将教育对外开放置于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去考量,对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关系的认知和实践,必将经历因时而新、因势而进的过程,进而推动对“世界教育,中国何为”“教育强国,开放何为”的时代命题的深层思考与践行。
+ L' S3 R: b( u) L( m! i% }1 g& s6 {4 _% v" w9 `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在京举办的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对话会,提出共同推进全球“2030年教育议程”加快实施、共同赋能青年就业创业发展、共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三大合作倡议。会议发布的《中非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行动倡议》,推出“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校园”项目清单等多项成果。, V. Q5 ?9 G! g# I+ k, L
9 z0 e6 O }* v& Q, k
“一带一路”是我们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 V0 z& C* s0 U8 S* v
8 t1 T2 k6 g9 b) _$ C! H
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广西已立项建设10个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17个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覆盖东盟十国,其中已有9所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在东盟国家挂牌成立。在不断深化的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中,广西也成为“一带一路”教育对外开放的典型代表。
3 z2 X9 x$ {/ P+ ~5 Y0 s+ j& ~) M" G3 I' w7 `( b
暑假前夕,作为中国境内第一所境外高校独立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开启新一轮招生工作,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140人倍增至280人。中国教育开放“海南路径”的起点,源自2018年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签订《深化海南教育改革开放战略合作协议》,教育开放政策让海南自贸港焕发出澎湃的教育动能。
- [# w$ }- f; ?8 K( j; t Y
9 s5 |& b% @! Q% V不久前,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交部、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建立完善覆盖全体留学回国人才的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创业和为国服务。( t1 c$ G9 ?* @0 ^1 T
/ I; O! W, J7 f1 w) w
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推动力和必然选择。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U y- U# C) {. [
5 d n9 T5 z1 @! d& u3 J4 e- L2024年1月,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支持中文、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联合国6种官方语言的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正式发布上线,此举被视为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教育数字化发展、以开放姿态分享教育成果的重要一步。目前,该平台已面向22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万个海外用户提供服务。截至2024年12月,平台访问量超过550亿人次,成为世界上应用最活跃、受益人次最多的平台。7 T! \0 O$ k' p& P8 F% M6 B
: Z; l9 M o& [& ]0 L" j+ X推动务实有效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3 H$ r0 m9 M5 x4 E6 `/ M B
5 d+ u8 W- \0 c/ ^/ U3 _4 v% d3 e) g
作为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成果之一,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甫一成立,便汇聚了来自全球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行业企业以及教育组织等89个机构作为首批成员加入,其中不乏世界上职业教育领先的院校、全球知名跨国企业及多个行业组织。
. Y8 x, @3 [3 F8 q1 y9 e& t* [. D Z2 F+ B- t$ M1 W
这是首个由我国主导的世界职业院校合作组织,着眼于为职业教育搭建起具有广泛代表性、具有韧性和包容性、具有引领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平台。: O5 I& e4 B |3 k3 v& I
5 y! o. W) x& P拓展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是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的显著特征。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这一显著特征更鲜明地指向实践层面的务实行动: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多边合作关系,打造一批能够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高端平台,培养一批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才华的高端人才。& b$ k: \( L2 ?/ m$ q9 s
! x& Q6 o+ \. P8 a
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和模式基本形成,对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塑造力日益增强。全国27个省份的200多所职业院校与82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设立了500多个办学机构和项目,涌现出了“鲁班工坊”“中文工坊”“班·墨学院”“现代工匠学院”“丝路学院”“大禹学院”等一批境外办学品牌。其中,鲁班工坊已在亚欧非三大洲合作建成33个,为世界提供了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优秀范例,日渐成为服务外交大局的“国家名片”。
( C. v1 T" R9 C9 W& n
7 b( z: Y/ Z/ S0 w$ i# N+ u# U能否科学统筹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考验着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能否创新性地做好“提质增效”这篇文章。/ v. m& k( B5 ?
% W' A& L, i9 L1 s v2024世界中文大会期间举行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研发与应用”研讨会上,历时一年、六易其稿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发展规划(2024—2027年)》正式发布。着眼于中文学习需求增长对国际中文教育高效规范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该规划根据相关标准开发的必要性、紧迫性列出了建设清单,以科学、规范推进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通过加强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助力打造高水平中文教师队伍。- Q4 Y( y0 ^- S1 `/ r
! a# t6 ]) G3 _( |" f, j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 F4 V. s" V/ v7 T/ [5 O% q$ Q2 L
a2 _4 J9 Z/ T* S1 [当地时间2024年6月1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会议上,教育部部长、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成员怀进鹏表示,中国始终坚持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愿同各国携手努力,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变革,为全球加速实现2030年教育目标贡献力量。
# n9 O3 C5 h; n% c1 g
" H+ }* C6 v6 ?! p( o/ f: W行棋善弈,落子谋局。' e1 I* V/ x# @% [# e! W
$ r/ M* L1 }8 } V9 B0 E7 R" L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事关各类国际教育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事关各国在国际教育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
* J+ y' D3 w" J; I6 j5 Q) s& q% Z1 S$ d; A( X+ S3 [5 ~
今日之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的取得,正是得益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行动策略。
* J! V" {& c% w
P4 K2 r5 b$ A( Q& I# O1 J将教育置于国家发展全局与全球治理背景之中加以考量,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途中,更要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布局中占据主动,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发出中国声音、阐释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 y/ v4 V! }9 e0 A0 O' i) ~, a! V/ p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支持设立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托基金项目第三期受益者达到2.4万余人,直接培训了1.3万余名非洲青年。该项目惠及12个非洲国家,在支持项目国教师培训、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d# O# E/ p) ^5 u0 G( k# Y* Y0 [) A- ]3 r5 B
2024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吸引了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学生报名参赛,覆盖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深化开放互鉴、促进世界青年交流合作的新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 \+ V, g0 z j, J9 E8 Z2 c) D9 H# ?7 x+ y! U9 M
放眼世界,中国教育的“朋友圈”正逐步扩大。
2 O# O% \ d/ N" c6 Y3 ?' P% k! j) r6 Z4 ^& x) ?8 I
同183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6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共有195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来华求学,“留学中国”的影响力和品牌度持续提升,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国际人才和知华友华国际人士。0 a. y# S: G1 K* [; i$ \- \% u# k; ]* D5 M
. f U, S* r# M7 X/ w深入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重要一步。既要做参与者,又要做引领者,在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教育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惧风雨,迎接挑战,推动变革,继续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 O W: q9 v1 P2 \4 T% v
2 A3 c. @3 a( r |9 y, I《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01日 第02版 ) U4 v. t( ?9 Z& n) p" U
0 C: |- n" C- O2 h C; ?9 R5 S
作者:本报记者 柴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