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家栋 编辑/高莘) , j" P5 {8 ~/ _4 M% N
7 m3 s8 c4 [6 f7 j3 o! C
12月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媒体沟通会上,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明年的发展新趋势,以及探索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做出预测。
8 b3 V: K6 w6 Q7 k c2 x4 `1 r+ u+ ^# ^, k6 a x0 n
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处于“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阶段。
7 z+ O" ?5 |) H* N' N) E& [+ @: g% X
3 b& b& A8 F6 j" W1 T. b) Q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爆发式增长后,中国汽车产业既有着傲人的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潜在的问题,在此前提下,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电动汽车百人会(以下简称“百人会”)做出针对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十大趋势报告:
( a; P! O3 {# e3 l) @4 ]
+ F0 J: f; j9 y! R4 g8 O# M$ o$ {一、汽车增量市场进入以电为主的阶段- q: N- g% F9 p5 j6 Z @! y
6 z. e: P! b7 s! |2 }6 g
2 Y% f; I" E( n9 |
. @' h ~" x' h百人会认为,经历疫情后的爆发式增长后,中国汽车整体的市场增量正在趋于平缓。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增幅预计为3%,达到3200万辆。 6 ~2 J* X( ]1 A: E! a6 `# b6 v& U8 Z
& `$ L, Q" @$ a4 Y( }2 j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将处于积累规模效益、夯实优势的关键期,在此期间,该市场增速预计将有所下降,但新能源汽车仍将成为带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力的关键品类。 - Q- }" C( e* m+ G
( D4 T$ c* |6 x" z' U- R
乐观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50万辆(含出口),增速接近30%。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55%。
' B M0 E6 x) V( A! a7 A
% d6 u/ `# b( b' z H# ]) z! X二、多能源形式并行5 r0 l9 m$ q/ \ W6 a* X) W8 A
4 ~$ V8 `; k1 o- s
r/ b2 p7 G/ l' y" {
" r. A/ z5 W; F+ |张永伟指出,在新能源快速增长的阶段,传统内燃机并非完全被淘汰,当纯电与燃油均呈现出市场发展瓶颈时,动力技术的融合将成为2025年新能源增量中的主要力量。 . z! r: f$ a; u
" _4 A$ Z0 L G9 q6 y/ R N2 A) F根据百人会估算,2025年插混、增程式动力的车型销量将超过800万辆,增速达到60%,在新能源整体销量占比接近50%。 5 Y* m$ o" n- W
8 a) v. k3 N" c/ I三、新能源商用车进入快速爬坡期
8 z$ m6 f/ a$ N, Q/ X$ e
4 u1 g% \+ a1 [' e1 n
' e- s, \# j, ]5 @4 r, F8 J6 U4 W1 k% r3 u$ `: B- _7 t
在新能源市场中,百人会认为,新能源商用车相较乘用车市场有着更明显的市场化推动作用。其TCO(总拥有成本)也正在展现出优势。 % Z% A. X- J2 v+ ]' O
% ?) J: Z% W! N; B* P
协会认为,2025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有望达到90万辆,同比增速大幅增加达到80%,渗透率预计将达到30%。 4 Q3 T" Z& c) Q+ s/ |" N1 F0 f
- o6 m. v3 y) m- A$ |同时,根据不同细分市场,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也不尽相同,根据预测,明年短途、封闭场景,以及新能源重卡领域都将实现市场的快速增长。
" q' y% ~. |2 e; B) x' L
. U! i$ H, C3 O) m# u+ Q9 x3 k0 }四、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新国际化”6 p9 X1 {' F7 H) I
& G5 N% }. [2 \1 r# C) d) l( C" s6 _
1 C; G* l+ U' S
( f4 V0 ~2 j& J8 e9 N在新能源汽车国内增速迅猛的同时,张永伟还表示,2025年也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把握出海机遇与应对挑战的一年。 - B! N: x" U- }/ w+ p1 v
1 U9 k' t- V% O7 I) t& ?* X
百人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含本地生产)将达到140万辆,增速达到10%。其中,拉美、东盟与中东均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点区域。
; p8 A* s: [, J: {9 S0 L- I u$ c W. Y! n7 B' y
但张永伟同时表示,由于全球竞争形势和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建议中国品牌在出海过程中,改变以往纯出口或在海外独立建设的贸易形式。进而转向“贸易+投资”的新国际化形式,以合资等方式,打造与海外企业利益协调、共生合作的新模式。
$ y+ d- ^# e3 g% `& K$ F4 a3 ]" z ]! h4 r4 M: x3 q1 R6 x2 I
五、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产品加速量产
; _4 o# z& v2 s, X! w* e+ V7 K0 m
0 ?- L1 K% _- \8 Z5 d
4 a; e, Z& H z5 F& Y
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百人会则提到2025年将加速走向固态电池技术内容的量产与上车。
- D) ?' E) E" U% X# n4 c t' M {) v, o" ?. L4 \: I: m- A2 f
张永伟称,随着中国整车与电池供应链企业的全链条、多主体布局,固态电池正加速产业化过程。
% Y4 e, e6 L/ Q; e( y# e9 N6 x* c" Y8 u- y
同时,国内企业在半固态电池技术上已经形成先行优势,预计明年国内固态技术内容(半固态与准固态等)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包括车载与非车载领域)有望突破10GWh。 D) K% C4 O# R" a4 y5 ~/ p
1 c2 e l; r4 x2 J. ?$ s; Q: i. [9 W此外,百人会还推测,随着资本的涌入,全固态电池将有望在未来2—3年完成小批量量产上车,目前,全固态电池尚处于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验证阶段。
j, L% S, B$ C
* Q& o5 O* F: @. f六、汽车企业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4 p4 Y' w* o2 b8 {, x6 q
' l7 b b! g. l- i4 T
* V) o% B) t! M h" F. j
; i3 T& |7 n0 q8 h9 t, n9 Z
在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百人会也提到了现阶段国内汽车企业在高速扩张下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表示在现阶段发展状况下,中国汽车企业与整个产业都需要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 X- L$ }/ h4 g
9 q+ \0 t: z8 _0 M( R张永伟指出,过往不少中国品牌盲目扩张的节奏,致使市场定位重复;同时在电动化、智能化催生的多业态技术融合下,企业固有的全能思维导致资源投入巨大且无法变现,并延缓了对外部先进技术的应用;同时,企业对产能的盲目扩张也导致了产能利用率的严重不足。 6 I( t4 q6 Y9 W4 F# Z' O3 j. G" Y$ X
' `4 Z" B% @6 P) O/ k6 k百人会认为,新模式下企业应更加注重在品牌、架构、市场、业务技术上进行战略聚焦,并期望产业上下游各自发挥特长,探索围绕整车生命周期的新盈利点。 + g) c3 F5 P) H5 i4 Y8 L: Y) d7 `
. y3 M% H+ M: x Y
七、跨国车企主力在加速新本土化发展
+ d) B+ X* b1 a+ ^3 H4 D# B2 N% t# v& I
- P. [ Q, Z* D8 D7 ]% a3 N. P' D
9 ^" s# n) k5 g' l) @
针对跨国车企在华的发展前景,张永伟认为,跨国车企在华发展遭遇的巨大压力,源于其全球化战略的规划、技术布局与产品投放上的节奏没有跟上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节奏。 6 {* O0 ]. ?& K
) g. d. H1 Z) X/ s4 x5 ?
当前,跨国车企在中国已经形成两极分化趋势,部分车企在销量与营收成果的下滑中选择战略收缩,但主流跨国车企仍选择采用与本土车企战略合作的形式,加速适应本土化发展。
7 V, f9 f( i e. Q5 f# [2 b* ?. Q& H6 ]' C- y
张永伟表示,当前深化在华合作的跨国车企,正在从两头(技术、供应链)在外转向中国国内,即在华打造技术底座、与中国零部件企业建立合作,从而精进中国市场甚至反哺海外,在此期间,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也应当抓住机遇,在协同跨国车企的同时形成中国汽车产业服务全球的新格局。
7 Z3 W; r' N9 m3 p, ~' y3 {; `
$ e, i: L5 z# g0 C八、智能化进入全面加速期- u4 y3 l. k" I9 r' b8 p# W! \
# P0 _: ~) k2 b& H+ X7 [7 b
G. t6 F- |( _, K' C- ~- n0 B) T' U1 i9 f
除电动化外,中国汽车产业对智能化的重视,也为明年智能化的全面铺开打下良好基础。
& P; x7 p H( R. P5 L& N K
# |- A, C& M: U% Y7 _' R2024年,随着国内智能化汽车的增多与厂家宣传力度的加大,带有NOA功能的高阶智能化功能已经下探至10万—20万元的主流市场区间,同时汽车智能化也正在进入全面加速普及的阶段,市场需求也由过去的“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延伸。
9 D) {4 B1 v# v# Z1 ^# i5 G. b- K" e/ V! ~
百人会预测,2025年基础智能化有望实现全面覆盖,L2级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则将达到65%。 9 s ?, f, ]. `. r
7 k( _ v+ F7 c5 L7 j* O% h
九、AI将为汽车行业带来全新变革
3 Z0 E/ L6 D( @! @0 R" k4 x& d
2 v& L& U6 O2 _, F+ e# z. x7 a- X5 `( H8 ~# e8 V2 N+ g
% f7 {4 z" T7 q9 i' z _在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AI技术也在汽车产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8 \, I' i0 j8 O N3 z
( L) O" h: {3 z目前AI技术已在汽车智驾、智舱等领域得到应用,提升产品科技属性与娱乐属性。 5 ]) v* t% {! L5 J- C; b" c
9 H) Q% `9 x* P& b未来,AI模型将以智能体的形式覆盖汽车产业的“研、产、供、销、服”全流程,促进汽车产业智能制造升级。
+ G. L8 L- c4 J% U0 f. U( r
/ }* ~1 X/ ^1 m* ]- u8 g }十、汽车产业“飞上去”与“立起来” I; ^, N$ K5 w& G3 v
6 V) Y4 E2 @& Q% ?: A t% ?
: `+ j) ?" |- }/ X; B
) S8 H& I# }! q- ]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同步带动了其核心技术向聚合型产业外溢的效应。 " h0 M, z8 _( C! A, X0 l
# V. d% E4 p5 b张永伟称,当前部分汽车企业已经开始打造聚合型产业业务,诸如飞行汽车与人形机器人等市场。 1 {+ m, e4 s, A, ]
& J, G2 x, f5 e! s* ~. J2 j通过汽车产品的验证,百人会认为,2025年低空飞行与具身智能两大方向上的产品突破与商业化提速,均有望实现。 s+ j, e0 `5 @) i
+ ]- A d6 V' C* t0 H% ]4 i @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