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与“永盛”号货轮近日抵达秦岭站海域,并开展卸货作业。
# i& |/ d8 R8 C* ` G
" W) P" @9 F5 Q* `1 @7 S" G, g9 j# ^
7 M) \; O% h0 h5 B本次卸运物资总重量为6021吨,包括秦岭站后勤保障物资、工程建设项目物资、业务科研物资和油料。物资将通过驳船卸运上站。本次卸货预计将持续5天左右,还将视作业实际情况将部分物资和垃圾运回国。 $ A6 @7 N* o5 ?7 s4 r
9 G( l+ f2 `0 y$ K1 l
“雪龙2”号破冰48小时
- Y1 s! Y% F m5 p1 w" M$ m, X( j1 t$ R# T% }
“雪龙2”号是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主要任务是为“雪龙”号引航破冰,此前,总台央视记者就跟随“雪龙2”号经历了艰难的破冰48小时。
8 n9 t. A8 N2 A7 ^
) @. `0 n- H( {; `( d; G这天下午,在距离我国南极中山站预定卸货停船位置20多海里的地方,“雪龙2”号的驾驶台突然热闹了起来。 / ~9 i. E* n$ e% C6 o+ w
# o( e1 k1 c- e0 s) F4 w% j% z
! i1 I/ R9 Y; l9 p
; ^5 a' l3 ^# }+ {; Z: p& O3 P# @“雪龙2”号水手 赵俊峰:现在是往后倒车,一会再往前冲一下。
8 X S/ f; V, R5 t2 S p q) N3 X) ?$ x" I5 P9 P" u
“雪龙2”号机动驾驶员 陈冬林:有信心吗?加油,加油。
. E* T ~0 ?2 i+ y( b' c8 u9 J5 r& I3 F) D& ]
原来,“雪龙2”号已经进入乱冰区,既定路线上出现了多条冰脊。冰脊由浮冰挤压而成,结构复杂,质地坚硬,容易把船卡住,让船难以脱身。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雪龙2”号开始采取冲撞式破冰,借助自重和动能冲上冰层,将冰层压碎。冲一下到底能走多远?所有人都紧盯着雷达图上的经纬度数字变化。
1 M4 Z3 s$ i& O3 Q l% b7 f- j7 p& R% P7 B
# j4 i5 O% e* ` W$ [- i2 m3 p% S* P2 ~% j3 f* t
“雪龙2”号二副 屠佳:1分就是一海里,一海里就是1852米,0.1分就是185.2米。刚才(纬度)是0.019,现在(纬度)是0.070。差不多前进了90米。
/ S. D1 i* M% U( Z3 f8 z2 N1 m5 a4 s& T
“雪龙2”号机动驾驶员 陈冬林:刚刚数的是五道(冰脊),现在过几道了? , q c! c, ] a% ^& f; D& N/ R
1 m/ t2 X5 Z0 v8 ]# M) S“雪龙2”号水手 赵俊峰:过两道了,这是第三道。
" d' L" K: u$ X6 n. I
9 x( {% w5 v* b" p3 E8 a$ F, C) P2 @) I
1 M# m9 z- E* N& z( a3 r6 F过一道冰脊没有那么容易,一次不成,就两次,至少要花费半个多小时才能闯过去。发动机加足马力,所有人都全神贯注。 + [3 n h- P' {/ Y7 G* h2 Y
5 b/ ?! s# [( H* z/ Q/ Z
驾驶台:破过去了,压碎了冰脊!老开心了,向前一大步。 # D0 x- d3 V2 F R/ a
0 f6 s7 W; _; C# {) P* V
然而,这五道冰脊就是结束吗?所有人的高兴并没有持续太久。经过了一夜的持续冲撞破冰,第二天一早,窗户外,依旧是昨天的那个冰山。 ) r; ]# S2 R& T0 t1 f; n
9 z, I0 \' F: `5 s" j
“雪龙2”号三副 杨凯:4个小时一个班,我们一个班(航程)来来回回有5海里,实际走的可能有1公里。
9 }9 O0 I- D3 K4 T% v& {* A3 y; J: j
在这片乱冰带,“雪龙2”号遭遇了更严重的问题。 " T/ ]! L; ^, X* F# E# \
; `# k% h6 k; g2 d; r: T: \6 ^
9 ]) P' j1 E5 s8 ]! l+ r, |
3 M- P. d' z7 d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随船气象保障队员 刘素芳:能见度,现在也就3到4公里左右,不是很好。昨天晚上、尤其是今天上午,有段时间能见度都不足一公里。
$ v5 H8 ]* H' Q! H2 O; x/ q3 |
6 P0 y, {" o4 a$ B3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 胡红桥:这个天叫白化天,昨天我们探了路,晚上完全看不见,那边越来越困难,所以早上船长已经把航向稍微改了一下,继续探路。 , @4 n* W5 |2 T6 \
2 ^/ G( `) K Y& G$ L1 \( Y% N8 s, X1 d* N6 M7 X j+ J
# y* L+ b; {: u m) j4 v7 U浓雾造成南极的白化天,让天空和冰面几乎融为一体,四处白茫茫一片,看不到任何的参照物。原本希望可以利用直升机来探冰找路,现在也落了空。驾驶台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每个人的表情都非常凝重。
; ^8 o' `' g4 j7 ~2 L4 ?" L
- `7 }( f# I* z& t# g“雪龙2”号机动驾驶员 陈冬林:假如不能按时,按计划把“雪龙”船引到指定的卸货点,你整个计划就要推迟。后面“雪龙2”号还有去罗斯海引航“永盛”轮,“永盛”轮去卸货,给秦岭站装修,这个任务也挺艰巨。 ) z+ K5 X" i3 e+ S4 ?' G
0 J. K. B }* |) g6 U6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找路,直接考验着“雪龙2”号。
8 u; z- f6 k$ z y
; c& D7 q& }6 l' j' {
/ B5 J" S& d7 O# W: k7 y! L
" h$ L+ L3 ?7 S2 N“雪龙2”号船长 肖志民:能见度太差了,基本就是完全靠雷达,效果不是很好。一旦我们这条路行不通,我们还要退回去,再重新找路。别看只是一海里的这个冰脊比较多的海冰,我们可能得用六七个小时、七八个小时,才能穿过去。但是绕行的话,虽然多绕了一点点,可能两三个小时就能绕过去。时间成本对我们很关键。 ( A. i! s* T( n; ~1 i
; Q) A) @* j; n0 N9 @! U2 r) D
2 ^0 k$ e, `3 {4 k" G3 s/ j' O: ^, \
+ p B. m8 n+ |. Q前进、倒退、再冲撞,换路线,寻找雷达图上好走的平整冰区。在反反复复的摸索后,终于在乱冰带找到了一个微小的窗口。
# ^4 i7 F- P9 c' b* u1 M5 I9 J! v$ B& M' t2 r
5 g- w9 S8 @- M ]# l" Q: A7 D8 k4 d! l' B. m
记者:转了多少圈,找到这条路的?会不会很煎熬?
. _7 {* u; x. j' C4 {- p' A
" Z' `) |! z F. W7 ^2 j- X* k9 U# r% n“雪龙2”号机动驾驶员 陈冬林:走了有十四五次吧。选的这条路比之前好走一点,准备从这个位置穿过去。这算啥,对我们极地工作,这算正常工作。
! q) f; s4 A+ v1 \5 @; G# i
, y `. a" v( j! `3 U0 F在闯过这个小窗口后,“雪龙2”号的航行终于顺畅了起来。 ) m" A* `7 |7 ~2 b7 E
+ W( w F1 G) s8 J' h+ I1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 胡红桥:现在是不是已经到平整冰区了? - \) k4 P; B* M" O5 A" t+ F
% B. b1 b- M0 T- e+ n“雪龙2”号船长 肖志民:对,我们都已经开了一半平整冰区。半个小时就走了3.6海里。 , @( U, T+ I, k. a) }
8 u% o0 r& r% s o. E
) V" `0 q8 c' U7 M, M
- `' n, p5 C& `1 L z" |从11月1日广州出发至今,“雪龙”“雪龙2”号已经航行了10000多海里,来到了地球的最南端。闯过乱冰带,驶出白化天,“雪龙2”号已经完成中山站破冰引航和转运卸货的工作,目前,正在秦岭站卸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