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更重要的在于思维上的深度变化。
' K& d: X/ J9 Y3 V4 h% H& K随着国内考研人数增多和就业机会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选择送孩子出国读书。这种选择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家庭能承受的经济范围内,为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并让孩子获得海外发展的机会。
4 E6 a' W$ R6 w' Z1 ~' Q, _当前的留学现状也和以前完全不同,最早的留学都是国家公派,到后面全奖留学,再后来就是自费留学。但现在留学也不是精英家庭或者富豪家庭的专属,发展方向更多偏向普通中产和工薪家庭,这也导致出国留学的学生存在生源质量不同的问题。当然,就留学本身说,并不是有钱和读书好才有权利选择,更多是有一定认知的家庭才会选择送孩子出去。 . q# x* c& ~' G" M; T+ w
/ ^3 T4 q( b9 b8 T2 D1 ?; P3 c. s' |$ _
当前中产以及一般的小康家庭成为留学的主流人群,特别是去英国读硕士的家庭占据了多数,这些家庭送孩子出去最大目的不是单纯拿国外大学的学位,而是尽可能地让孩子少走弯路和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事实上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拿到了保研名额或者考研录取,但还是选择了出国留学,从他们的规划来说,大家目标都很清晰:出去尽快拿名校学位、获得国外找工作机会、进入优质圈层、走学术路线的学生为了更好的科研环境...
$ @1 b8 v: g6 y, W& b7 _$ K. X0 w# u, w# }. }/ @$ T' X/ i9 t
4 g- S: Z7 j1 n" g/ P$ X5 ?7 g总之,很早为孩子做好规划的家庭,都有很清晰的目标,就是想让结果最优化。但观察出国前后学生状态,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进步很大,有的获得了学术上的进步,有的找到了事业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除了拿到一张毕业证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
) f" l5 b. U; s8 t( p
! |; s" R6 |9 h c: \, H c) H0 W- W
那么,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让孩子留学意义大吗?除了获得海外学历之外,还能让孩子获得哪方面特质的提升?有些学生为什么会没取得进步? ' y. x l4 |9 C* v: R3 `- o6 E
9 [+ I$ y, v% G
. D7 e. a* E4 K. \
▍思辨能力的提高 / B& \& H- }6 h# ?! D9 D8 u
国外名校的教育理念是偏向思辨型的,研究性大学更多偏向于精英教育,而国内大学经过多年扩招,现在已经是一种平民教育,在思维模式的培养上国内外大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N. a7 }, h2 O6 E+ d; ~& F
1 v2 ?6 z2 b$ m" m! q # H7 P# P) o+ m" T
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会发现:国外大学的课堂充满讨论、辩论和自由提问。教授们鼓励学生根据提前布置的阅读材料自由提问、深入分析、批判性地思考和吸收前人的观点。 0 b3 ~9 x0 Y6 c# S1 I2 h6 M
& H/ K+ F+ t* a$ v$ A; o , c0 {; h% @' x" d
这种教育方式背后蕴含的丰富理念至少可以归纳为两点:
9 Y9 q& K( `$ c- U
$ i0 e/ o$ ^! k1 y3 }! t: j* ~ ! v/ Y: F+ Z+ V, `/ n
一、学生不仅向老师学习,而且也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同学交流并互相学习,教授绝不是学生们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 s/ m+ L; I/ E& M4 z0 g3 Y
- P4 Q& {: W" L0 e8 o
& x, @' {9 m, `2 U
二、同学拥有和老师同等的提问与质疑的权利。然而,很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并不习惯这样的理念和做法。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获取正确答案或者标准答案,而课堂讨论和互相提问始终没有直接给出一个他们想要的答案,这怎么能行? 2 G4 t; \- W$ L- f8 j. c$ }! s
1 Y* z: L+ T+ ` m$ s3 r: P
( @. k r: N& k |# \1 u虽然国外名校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思维训练的机会,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依赖于中国留学生的小圈子,并且会错误地默认国外教授不会理解或帮助国际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面临困难的时候,中国学生往往只知道寻找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熟悉的对象倾诉,寻求帮助。 . j$ C | p8 Q- {
; |& G" x' E2 P% A( H! I5 ~5 \ B& O p" P& a/ g8 n
最后选择吃喝玩乐、用国内固有的思维混时间直到毕业,然后回国陷入找工作迷茫的阶段。这时身边的人还会说这孩子在国外读了水硕,其实这不是国外大学的问题,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 C: O5 h. H- d! M" k
9 T6 b& P) Q7 f8 T : M' r3 b3 ~5 ?3 G/ V! p4 ?
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他们的留学过程中能学到的东西有限,很难获得比较大的成长。这并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不知道如何抓住机会,更不知道如何学习。
/ k3 L/ _$ m# h" v6 c! T# X( o# f; G% W4 |8 k2 C6 t K# o
: Q% N! Y5 Z2 }1 J% b6 E1 ^: R
其实只要愿意尝试融入国外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优秀同学多交流沟通学业,多聊聊生活,会无形中提升自己。但恰恰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他们几乎很少持有自己观点,所以很容易变得焦虑。
$ h. ^1 B' N/ A5 k6 N' n& c$ R1 x4 _" Y6 ^
. ~4 Y+ ~2 Q) a. g$ ]6 n▍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 i3 e' M7 a) d
国内教育对团队合作的培养比较少,应试式教育不太鼓励合作,反而主打的就是一个是竞争,你只有把其他同学卷下去,自己才能上去。这种以筛选为主的教育模式有利有弊,但很明显的弊端就是大家没有养成团队合作的能力,想要合作共赢难度比较大。
, {% ~$ _9 d7 L! j6 _. K5 A8 Y
2 M# h( N. x, q2 R8 ~; x: ^
7 a7 S. h+ b' J' B" J但在国外,很多职业的起薪差距没那么大,大家也各有分工,虽然竞争会有,但他们更看重团队合作带来的共赢。而我们国内很多学生不喜欢资源共享,也拒绝尝试努力让团队实现共赢,但这种思维很难在学业或者事业中取得大成就。即使你的学术能力很强,或者技术很好,但缺乏团队分工和配合,你也很难推动项目成功,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你以后在职场发展中遇到挫折。
0 H n; j# H6 t+ ^7 ?4 A$ b u1 L" j" e) c- Q( g+ l3 Y2 S `1 h
8 ]* @) C0 K8 d, g4 v- p
比如国外大学的一些作业,往往需要团队配合才能完成,这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让你形成了合作思维。国内不少学生很难理解,觉得国外学生在做作业时效率很低,与其等别人配合不如自己一个人做完。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根源是你认知上从来没有团队合作的概念?
( Q- i6 j& ^/ w0 B9 W3 i0 X5 K. j, t% ^1 j, {
, N6 [- E7 D7 R" u. |▍学术写作能力的提高
, b+ K: R( V8 m3 I% }国外的教育理念不同于中国的教育理念,国内大学的教育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缺少沟通。但国外课堂除了讨论之外,老师往往会布置很多作业,需要查阅大量材料,然后写读书报告,并且对自己观点进行阐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不仅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很高,而且对学生对写作和演讲能力都有很高对要求。 , y$ Y6 }; j; s5 ]1 G' `7 L
5 ?/ [0 t! o6 ?' k 8 ]! B! ]+ L# F; g
但许多中国学生都觉得这样的作业很难,尤其是在学术写作上困难重重。很多学生说自己在本科的时候没学过这样的写作技巧,所以导致学生大家要么无法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要么不知道如何佐证自己的看法。 # ^. m: Z# T) `
6 k+ [& d3 U3 A) g' B1 u8 L# X
$ ]( j2 T! M! a3 H0 E. W# G那么,是不是英语的能力限制了他们的写作水平?确实英文水平确实会影响写作,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缺乏大量阅读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 T) Q9 p& c1 i3 F, k
9 V/ F( E1 T5 G# E6 V
4 C8 J1 p' C8 s$ }2 q6 j此外,不少教授指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的不足也导致中国学生在学术写作时候很难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但好在虽然在国外会面临学业的压力,但只要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之后,很多学生都能在学术能力上得到提高。
) \5 t& O9 b% S* T
/ W/ Y4 g( o# d
7 Z5 G9 d" n8 E; O总的来说,出国留学可以让学生在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术能力等方面获得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培养有创造性、有适应性的学生非常重要,这也是留学最大的价值。
! [# y0 E% M- G! k2 N+ L& ]当然,作为准留学生我们也要思考,在以后的跨文化的背景下学习时该如何表现?哪些能力欠缺限制了自己发展?在出国之前如何去补足这些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