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学,让银龄生活有乐有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调研

[复制链接]
查看785 | 回复0 | 2024-12-19 13: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S' n# ^5 Y8 c. ^+ G

7 d6 Q5 ?% h: M; E, U# @今年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并提到“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进一步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方向。新形势下,如何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课题。为此,光明日报、中国老年报联合就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展开调研,提出高质量发展老年教育的建议。
0 |% ^3 }/ z7 Q7 h/ h/ I
- j" O: Q! G# f. k5 y) V
老有所学,让银龄生活有乐有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调研-1.jpg

: N3 F" N$ [& _9 {$ w( c+ |( W- N" \- B: `. k- J. o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老年大学学员正在打腰鼓。廖敏摄/光明图片
: v$ o6 K. v  ~
4 q) C6 N" w2 z/ k! V  U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2月18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我国老年大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开始更多地追求“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年大学受到广泛关注。1983年,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山东老年大学前身)创办,随之全国掀起了兴办老年大学的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一项项务实举措落地见效,老年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展。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在过去5年时间里,我国老年大学的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4.7%,我国每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拥有的老年大学约为4.3所。
& m8 J* m4 p6 N  Q; x( t1 {7 g* X5 d6 [! q
老年教育为何越来越受欢迎, w7 M3 W- q: T; O

, k( P7 e; o1 k4 N4 W5 e●课程设置:从“传统”走向“时髦”2 a* m9 F' W: F, U& _- ?. f) w

" x* U5 O6 |* W8 W当前,我国老年人学习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老年课程也随之变化,更具时代特色。调研发现,不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老年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赶时髦”,开设了直播、短视频剪辑、AI绘画等课程,西安、合肥、成都等中西部地区老年学校的个性化课程也同样“火热”。
- d2 Q4 e$ p7 \5 z2 I% |7 w2 |& g) X- K4 y: Q2 ]% X- ~% t
今年55岁的朱晓洁在西安老年大学学习过多种课程。去年学校新开设了无人机摄影课,她第一个报名。“无人机能换个视角看风景,我心心念念想学这门技术。”经过1年多学习,朱晓洁已基本掌握了操作方法和拍摄技巧。“为了拍晨雾,我凌晨四五点就起床,虽然拍了三四次才拍出效果,但成就感满满。”
& m6 ]- ]# j% Z' e, A1 Q
3 i% L; X9 N4 T- z, P西安老年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永强介绍,该校有68个专业(课程),除了中国画、民间舞、声乐、葫芦丝这些传统的品牌课程外,无人机、短视频、普拉提等更具时代特点的课程也很受欢迎。“学校设置课程,不光要满足老年人的娱乐需求,还要满足其对知识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的需求。”
' z/ V1 }& X6 K4 w! c$ L% j- Z' o% w1 f! R" x# K
不少老年大学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课程。比如,针对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老年人,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老年学校于8年前开办了识字班。现在,识字班发展成了“识字国学班”,还增加了国学诵读、文化礼仪等教学内容。
7 |+ p* L1 M9 [/ [1 w) ]6 ]; @7 x; z+ Y+ X4 f
老有所学,让银龄生活有乐有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调研-2.jpg
  \: l& H* W. G  q7 Y( K) v! }

3 L9 ?& b% \7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老年大学学员正在书法课堂中习练笔法。王正摄/光明图片$ y+ A9 L* B/ ?0 J  W) B4 {

- l3 H* x2 U* i* X% C4 R& l“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室里,一群满头银发的学员以带有乡音的普通话,正声情并茂地朗读,眼神中透着专注。“一些学员活学活用,将‘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等国学经典内容运用到家庭矛盾的处理中,真正实现了家和万事兴。”学校教务处工作人员窦燕燕说。
4 C5 U7 q( L. }' i4 J( \" B3 |# a( u- \* @- X, Q
在合肥,实用性课程还有很多。比如,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老年学校开设带有“泥土味儿”的课程,持续为村民提供专业种植知识和技术培训,挖掘培养了一大批助力乡村振兴的“田秀才”。合肥老年大学则开设了护肤美容、茶艺等特色课程,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8 X( ~6 o7 k: B7 d& ]9 t

+ Y  U4 A) h. f8 k& g《我国老年大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中,传统的舞蹈、书法、声乐、健身、乐器、美术类课程仍占主流。超过50%的老年大学开设了信息技术、思政、戏曲类课程,其中思政类课程普及率达到了56.95%。超过40%的老年大学开设了医学、文学类课程。此外,不少老年大学正在尝试开设语言类、生活艺术类、社会科学类、历史地理类及农学类等课程。& i' b# ?* p1 L  z# h/ M
+ r9 W: X2 K1 J8 R# T! f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很多“90后”“00后”也加入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中。“‘小老师’有大能量,跟年轻人在一起,感觉自己都年轻啦!”老年学员普遍表示,年轻教师让“夕阳红”更“青春”。
+ A0 U8 P3 u# [/ Q& x. S* d- v! T2 L/ m
●办学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X1 R2 D; C4 x. u$ m
- Z: I8 Z" t2 }) O  ]
《我国老年大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县级及以上老年大学以政府办学为主,约占老年大学总数的85.36%。近年来,国家层面“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等一系列举措出台,激发了多种主体的办学积极性。与此同时,一批“新老人”乐于学习新知识,也愿意为提升自己而投资,由此催生了一大批市场化老年教育机构与公办老年大学错位发展。我国老年教育也从单一模式走向政府办学、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社会办学等多元化办学模式。( [: l# V4 A& z0 y

: L: T" S4 j. q* ^. k68岁的白女士是一名退休医生,她在北京一家民办老年大学学习舞蹈。“十个人左右的小班教学,师生、学员之间不聊家长里短,只聊共同爱好,学习一段时间后还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表演活动,展示自己,我们越学越有劲!”: a' C) t) T6 s4 w5 ]' b

9 n1 [" |, p$ H  Z3 R
老有所学,让银龄生活有乐有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调研-3.jpg

8 w$ V; L6 Y1 @! g. Q! m! I* L* l
7 O9 `4 N2 K6 u: @* f重庆市南川区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学员们正在采风。罗川摄/光明图片
$ `$ A; a+ A% W; t
/ v2 K- r+ c, y% @调研发现,相较于公办学校,民办老年教育机构的课程更灵活,更贴合学员需求。北京一家民办老年学校的负责人说:“我们会根据学员反馈及时调整课程,推出应时应景的短期班。例如,年末聚会或单位联欢会较多时,有的学员提出想学化妆,我们很快就推出美妆课。”
# _2 E5 l4 g6 C% A* M
/ ^0 n' o: y2 F" e" i6 A据了解,这家民办老年教育机构的班容量为12至16名学员,每学期16次课,学费1200元左右。年过六旬的宋阿姨,在这里学习了5年声乐知识,对她而言这里离家近、服务好。& M8 M$ u$ t, c, Z! Z
4 E& W3 u) a: n) s
“民办老年大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了一条灵活办学、联合办学、多方开创的新路子。”经过调研,江苏老年大学协会秘书长陈勇得出了这一结论。
7 j  @7 ~7 n+ w  B2 u5 K9 t8 [7 T) ~5 ~1 D$ E1 c& [- S
江苏省社会力量办学的实践起步较早,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全省民办老年大学共计110所,占全省老年大学(学校)的1.57%。调研发现,江苏省社会办学的形式多样:一是与企业联合办学,或民办老年大学到企业建立分校;二是借助个体资助办学;三是挂钩养老机构,实行养教结合;四是贴近社区办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 }, @' L7 g" y# V. l6 T( L

4 R% j" T" d; v9 i! r“社会力量办学是大势所趋,也有其优势,比如一对一和分级教学,公办学校就很难实现。目前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社会力量办学经验已经很成熟。”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刁海峰说。
7 \" b# D# h% K: C$ y9 m" Q: \8 V2 B. }3 b0 K
各地在开展老年教育的过程中,除办好线下学校,还兼顾线上市场的开发,拓宽了老年人的学习渠道。调研发现,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机构,大都推出线上课程,建设“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特别是录播课,价格不贵,上课时间自由,备受老年人欢迎。5 ^6 j1 m% d1 c0 S
% k% ?( i- I1 h7 D( ]
●阵地作用:从“有乐”走向“有为”
1 s. z& |0 {) u: u5 Q4 s; a% `. V- C. w1 C" J: t  r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
  l5 u* W; A4 k, c  y' H& F
  L3 S/ g5 H; j# _5 G( r- D
老有所学,让银龄生活有乐有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调研-4.jpg
5 ~) V) o3 S: X$ i6 @

' r+ r6 w% W( }  `" t6 s湖北省襄阳市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正在练习八段锦。杨东摄/光明图片
+ i) l( E) m. t5 [1 M$ z: `! p( r
; ^+ {2 a0 f) s3 }如今,老年大学已不仅仅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平台,更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实现老有所为的重要阵地。“老年教育具备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加强基层治理能力的社会功能。应将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为的相关内容全方位融入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再社会化。”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教授说。: z3 ^7 m+ R1 {# M$ _0 C5 N

, k# W6 T6 ^' ?& b$ l$ b, W8 ?74岁的汤克礼在山东老年大学学习了8年葫芦丝课程。2017年,他加入学校的志愿团队,每周都会到济南多所小学教授葫芦丝技艺。“我一开始只是单纯地想学东西,没想到还能继续实现自我价值。”去年,该校还成立了反诈志愿宣传队,学员们自编自导自演,用快板、朗诵、小短剧的形式,深入社区、养老机构开展反诈宣传。目前,该校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学员超过2000人。
  U8 i5 E5 W- m( I$ d& x# d, C, K& N* b; z0 q7 K6 @% L3 |' d
吉林省老年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2017年,是当地追梦老人渴望进入的“殿堂”。该学院现开设9个专业,除了系统教授声乐、诗词等专业知识,还开设了老年教育学、老年心理学等课程。该校副校长刘璐说,成立研究生院是为基层培养老年教育专业人才,引导鼓励老同志服务基层、奉献社会、发挥正能量。70岁的张忠宏是诗词研究生班的学员,他每周都要走进当地社区给老年人授课。. ^& K2 L- @! J( W6 t9 J
$ o2 ~9 N1 e3 ]
61岁的陈叔叔是北京老年开放大学书法班的学员,他乐于为社区送“福”字、送春联。该校开设了骨干班,学员可通过考核加入其中,并在学有所成后前往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4 u- I# w7 s6 p4 b2 Q* Y
2 T0 V. \; V% @7 U6 d, f0 ~调研发现,老年大学鼓励学员们发挥作用的传统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发挥学员中退休党政工作者、党校教师理论水平高的优势,组织他们在校内或走出校门开展红色宣讲、党课讲授等活动;二是将优秀的老年学员培养成传播文化的师资力量,向社区老人、少年儿童“传经送宝”;三是开展献爱心行动,送文艺演出、书画作品等进社区、学校和养老机构。: Y' n1 L! X5 i' k+ s
, M5 D7 D- |/ M& p9 P
随着时代发展,各地老年大学也在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类别,不断探索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新渠道,让老年人有更多机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0 r$ C6 U. H8 w, `7 A% h& I( S
" R% u, X) X3 J4 R2022年10月,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推动成立了民办非营利机构——广州市越为银发活力研究院(即“银发智库”),目前已吸纳计算机、医药等各领域高端银发人才1352人,其中41人为两院院士。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加入该智库的在读学员超过200人。“银发智库”积极组织银发人才为政府、企业建言献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战略咨询,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园落地。以“银发智库”为平台打造的“银发名师团”,开启线下银龄课堂、线上“银发说·科普”等教学模式,其中“银发说”直播浏览量累计超350万人次。) ]4 g7 a: P8 L5 f1 {3 \

$ L5 h9 b) B$ c+ _$ m  v( o7 V新时代“银龄行动”于今年11月正式启动,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刁海峰表示,引导老年大学学员发挥优势作用,深化拓展银龄行动,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明年的重点工作。+ o% i. E2 U% t0 U0 V4 f% ]

' k& b7 w( S7 t7 a. ?2 z老年教育发展难题亟待破解
3 v. D0 H, N6 a; u( l: f; W: u, V2 X; R4 r0 ~( ~
公办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公办学校一学期学费在200元到600元不等,既便宜又可靠,但报不上名啊!”对于公办老年大学来说,供需不平衡是一直以来的“老大难”问题。' g. f- g( `0 j
3 V% U$ Y, @$ X& k0 Z5 f
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所,参加学习的学员已有2000多万人。刁海峰表示:“老年人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调研发现,近3亿老年人中至少60%有上老年大学的需求,目前我们远远满足不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老年教育从业者认为,“一座难求”问题,主要集中在省、市级老年大学,对于县级以下老年大学而言,则是“一校难求”。$ t7 A  f% Q' t) [( ], j
& ]' u4 q, N- B2 G+ ]+ c% ]+ L
社会力量办学较为艰难。近年来,社会力量办学和在线教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矛盾,但在推进过程中仍步履维艰。“民办老年大学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单靠市场运作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陈勇看来,目前江苏省民办老年大学存在发展不景气,后续无动力的问题。
0 F6 s% p7 B+ b; p. k/ T! H: n3 D2 k6 F  C* Q: R
发展势头迅猛的线上教育也同样困难重重。孙女士曾在一家公益组织运维的线上老年教育机构工作过:“那家平台挺正规,推的都是免费直播课,师资经过层层筛选。原本是想将课堂做出影响力后,逐渐推出低收费课程,或者打造老年用品在线商城,慢慢实现盈利,但是平台运维成本太高,不到两年就入不敷出,最后连老师工资都发不出来。”
% n  N2 {$ i" E5 ~. E/ }$ p+ b0 e0 t
除了盈利难,逐利性的商业逻辑导致线上老年教育市场参差不齐。调研组通过手机弹窗广告进入一个“0元学会短视频”的微信群,听了两天课后,发现课程中极少讲真正的剪辑知识,更多在教怎样将视频“移花接木”赚取流量,以及吹嘘有流量后短视频带货有多赚钱。课程后几天,授课老师更是极力推销其近3000元的付费课程。
" e& N& x  ^& J: ]0 A+ u% M! @7 H% Q5 X( h7 L" B4 f
调研发现,不少线上培训课程办学主体不清,没有资质,缺少监管和评估,有的甚至涉嫌虚假宣传、欺诈、侵犯他人版权等违法行为。
+ R% Z' A2 X5 |) D! T& t2 T+ a9 d* ~8 ^, \4 L; h. K- F- t) C9 a
教学待规范、发展不平衡。在教学方面,老年教育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流动性大、办学规范和标准体系缺失等问题。此外,老年教育的发展存在地区差距、城乡差别和群体差异等多个维度上的不平衡。据了解,目前我国华东六省一市基本上构建起了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办学网络,但这在全国的比例不到1/3,中西部地区差距较大。另外,农村老年教育普遍较为薄弱。
% U. ?9 \/ F( P0 Y# m* Y0 B) L# i* \% M; o6 z) R
多措并举扩大资源供给3 c9 Q) y( S% C2 t" Y3 V4 R  K& W5 s
# T$ x( i. W  b2 r, G* K% r
新形势下,我国老年教育处于转型发展期,亟待理顺体制机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9 D# D) r! u% ^$ y! P5 b( {2 D9 D
- n2 O- G4 H: z2 i/ D
在顶层设计方面,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原常务副主任周延军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国家老年教育促进条例”,同时建立党委领导下,政府统筹、多部门协同合作、社会参与的机制,“国家层面成立组织协调机构,相当于神经中枢,统一指挥”。* J2 _  P6 X' V1 v$ R. i
$ a3 |. y/ c6 \* P& z. k% c
在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方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尽快建立覆盖城乡的老年大学办学体系,推动老年教育向社区、农村基层延伸。合肥老年大学副校长黄祥表示,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老年教育的重要阵地。他建议,社区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组织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例如把老年学校、托幼机构和文体活动场馆整合,让“一老一小”同步“上学”,同时满足老年人学习、娱乐和照料孙辈等需求。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晶建议,应对不同层级的老年大学实行分层教学,“社区承担基础类教学,满足老年人娱乐、社交需求,老年大学承担专业化教学,满足知识性、技能性需求”。
- X6 \) n7 s. r- N$ v" V# u" C) @5 s0 l6 j
在解决“一座难求”问题方面,山东老年大学综合规划处负责人指出,政府主导、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是解决当前老年教育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可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高校和中职学校试点开展老年教育,并逐步扩大试点的规模和覆盖面,鼓励和支持国有、民营企业参与老年教育。% N2 y6 b  C, q* J  b0 f% f* K5 F

  b- A: X; z$ b$ T多位专家认为,传统公办老年教育被认为是公益性、普惠性的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要走市场化道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事业,他们是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z1 `) W; I% m5 J  U$ a

4 q2 N4 T2 k% B& A, P: i
* R# I  U4 E% `/ H9 P" y" v" \
老有所学,让银龄生活有乐有为——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现状调研-6.jpg
5 S8 T) Q' \- O4 J) j! B- j
! s) l1 `( `; S
那么,如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朱耀垠建议:“要扩大社会资金投入,对于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老年大学,按投资公益事业对待,探索相应的激励政策以及与政府合作的有效方式。”民办老年学校负责人则普遍希望,国家能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扶持社会办学。/ m( y  @1 m( |+ o/ O) K

1 n" v0 R# n! V$ k0 `此外,蓬勃发展的线上教育模式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老年人能够便捷地学习课程。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大学学员60岁到70岁之间的比例为60%~70%。“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很多能熟练使用手机,参与学习的活跃度也相当高。”杜鹏非常乐于见到线上老年教育的方兴未艾,“一些博主在短视频平台教授文学、艺术创作的小技巧,虽然不是正规授课,但是受众数量庞大。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这也是老年教育的一种形式。传统的老年教育机构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互联网作用,让更多老年人参与到学习中。”
' t1 a6 V8 |2 m5 k. y  E! b, R* e, U5 K+ q7 t: k
(调研组成员:中国老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华,总编辑徐怀好,记者邓燕玲、赵华夏、王甦萌,光明日报记者赵婧、白雪蕾)
+ @9 @8 y8 E2 h5 D5 c, {
7 t% I1 g( a$ K3 Z/ e《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9日 07版)
$ E" L( _' N4 h- Z" ?
- @! v& ]4 L/ H9 b6 G  z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