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复制链接]
查看2634 | 回复0 | 2024-12-16 22: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为什么会干的,不如会预期管理的?》
) A5 Q4 ?) S- Y4 B* [回答一个满级读者的问题。5 L" a$ {; R+ T( \0 U) |" Z. O
他问我的问题非常简单,就是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件事,到底还划不划算。3 [3 [; V0 ?8 W0 F; z. X
首先,当你问出划不划算的时候,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已经存在了。# o# T' P8 o! Y2 g8 N1 a9 G) }
那就是你还要回来。
: |* J' j2 L) _, c假如这个学生,他不回来了,意思是说,他以后都在海外工作了,那就不存在划不划算的问题。0 {$ Y* @+ L1 N4 i% A
这是一个认可度的问题。- X% _4 n9 `" Y  ~6 O/ }
你哪怕在国内读的是清北,都不一定有当地那些国际排名比清北略微靠后的学校的招牌好使。
* [. }( T' z7 J7 ^9 w$ d7 ~- W. P因为强龙不压地头蛇,人家国家的人,未必知道清北是什么。
. }: \: i% n& c1 H所以说,划不划算这个问题背后的潜台词,一定是你回来,你留学之后,回来工作。4 Y* z' H/ `& l, U4 d1 n5 @% h0 `2 f8 S
那么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8 ]; c7 r1 G$ q; J  q
纯粹站在教育投资的角度看,你只需要参考一个指标。就是你去海外留学的这个学校,回国之后,他的牌子在国内企业的认可度溢价,能否覆盖你留学的费用。
1 s. ]7 ^$ r. B/ C2 B好比你在国内读A校,去海外读B校,B校几年的学费生活费比A校多了几百万,但是B校回国之后,企业的起薪高,升迁快,B和A在企业那里的差值,可以弥补你那几百万多出来的教育费用。/ _" N) l( y2 G; a4 H9 `
如果可以,就是划算的。( f3 R% h$ K4 R, ^0 q0 ]/ P
你可以自己去打听下,一般来讲,别说100%弥补,弥补50%,甚至30%都非常艰难。+ D# q1 e- q1 H% }7 e
也就是说,你把这看作一门生意,它是净亏的,无非亏多少。
8 c' N& q* @/ M4 i8 Q  J但是,你注意,我要转折了。2 i' _+ ?; q1 @  N# ^! Z$ Z
对于这个提问的满级读者而言,账不是这样算的。3 T) [% Y- o8 w. n, a; f( B
昔日乾隆要平定准噶尔的时候,大臣们都反对,理由是不划算,这地方拿回来,也是我们给它转移支付。  n: e% ?$ y7 Q
乾隆力排众议,他说,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账。3 R+ J( \& z' g7 ^& p( ^" U' U
他能说这句话的前提,还是家里有余粮嘛。
/ Y0 ^& B) w% I! T7 V! t( m所以小到一个家庭,也是一样的,你到底应不应该只算经济账,要看你家的条件。( @1 w% M* Z  ?) k/ [3 S
当你们家一年的收入,可以覆盖孩子全部的留学费用时,我认为,留学是值得的。
1 _% {0 t% i! d* c9 a1 }6 r6 t这件事的作用不在于学历,而在于给到你更多比较的对象。7 ~( G% f  N0 W" M9 T
我那天系统性的讲预期管理的时候,详细阐述了溢价产生的原理。
& ]" _) u1 s6 e! Q溢价实际上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因为人的见的太少产生的。7 R) O- V9 o8 w; F  T* @6 o- W; M5 J
我们来看一个现象。8 Q" _: P% E. j; D& z0 N- z/ B
单位里面,领导总是喜欢安排大家做一些其实不打粮食的事情,就是说和盈利无关。
$ v+ Q5 _! _- S越是非民企,越是普遍。. v, j) e0 f4 s& ^
明明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还搞的很重要的样子,又是评比,又是排名。
* B8 q& E/ ^6 C* e然后还要分个优良中差,搞得好像谁比谁高了半级,年底就能多分条带鱼似的。# U- @1 |; s/ z5 I9 I
民企里面也搞这套的。
! |6 W# N4 Q1 _7 e8 S3 }能升管理层的就升个小组长,出门在外见客户,还允许你名片印总监的头衔。) W- H; S; o/ W! x9 g* P& c
不能升管理层的,也给你各种所谓的提升路径。什么高工,资深高工,甚至到后来,都有企业内部的科学家,首席科学家。1 d8 t) b& ^. u; n# y8 i9 L
就跟金融机构里面的首席分析师一个调调。6 w8 |7 K2 Y  n
这套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 c7 w- m6 P8 Y1 t+ U  r/ k就是增加你的沉没成本预期。: L& O) n, a6 l8 K% l
我讲过,人的决策系统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受到预期左右的。# x8 ~  I8 Z" A- b6 s% b
你要跳槽,又留恋自己在原单位首席的头衔,就会产生一种损失厌恶的情绪。
; d% }. M+ \: W: S  K你会觉得好像自己损失了什么似的。9 F" y7 z3 `5 F7 w5 B
这个损失厌恶的预期,会导致新单位给你的加薪,都不香了。
& |$ P2 O1 M8 x5 `, E因为原单位有很多确定性,你知道工作体验是什么,新单位有很多不确定性,你唯一能确定的是加薪了,但是你不知道去了之后,自己是否还是首席,是否还能得到内部认可的那种“地位感”。9 L  s: s* I4 U4 x3 W3 F
你看,这个东西在左右你的决策。
7 P4 }& {& {% ^' q5 t/ U: ]7 W原单位并没有多掏钱,人家就玩了一套升职不授权的把戏,就把你的人,给套路住了,这就是对你的预期管理。" L2 Q4 c, z9 [2 w5 U2 U) q$ z
实际上,新员工同样要面临这个。$ k6 L5 w" g; V! ~
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经常会出现面试造火箭,进去拧螺丝的局面?
, f" v6 s8 P  A' s( L如果说只是应聘者众多,那筛选就是了,也用不着把面试阶段搞得那么正规,搞出那么多形式环节吧?
. ]& V* x. k. G9 m  B! H这又是为什么呢?
- H! h" G" L) _) l! g7 R. D8 B同样,是为了增加你的沉没成本预期。% u  Y! C0 }4 @
你进去之后,天天在拧螺丝,你也想走。
  s" `, d9 I9 }7 U  C, \# p0 X8 Y但是每每想到自己可是过五关斩六将,面了七轮造火箭才面进来,又通过三个月地狱般的试用期才转正的。
, f/ Y7 B  p( h你就不想走了。& v5 \: m2 @+ K- g9 ]5 j# \) t
看懂了么?他们还是在预期管理你。' ^) t- F+ b9 w2 X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对新老员工的预期管理能够奏效?$ c6 a$ D: }1 b& |! v8 t
答案很简单,因为公司是个封闭环境,因为你经历的少。0 P) L% A" c# W
你天天见来见去就那几个人,就那几张面孔,就是领导的那些个说辞,你就被同化了。0 j3 k$ n5 @5 ~' l7 D. a9 D' L& B
越是那种一毕业就进了某家单位的人,越是做得久了,他越是会把自己的一切都和这家单位的那套预期管理机制联系起来。
& K# Y2 w5 N, w你某一天不让他干了,他可能觉得自己人生的意义都没有了。4 N9 H4 v, B6 C# c3 O7 }
所以实际上他为这份工作支付了什么?
6 @) F# W6 B) B* x2 o* H+ ?. |支付了自己全部的人生。
  }: {/ H  J6 {: w" h% ]# j6 ?! x你去看那个街头卖馍的,他有没有这种念头?
+ c, K* X7 I! [3 d没有。! e2 C$ z" ]3 q- v/ Z" s: j8 q
他觉得他只是卖馍,他又不是卖自己,他不会为了哪个客人出卖自己的人生。
( E5 {& X6 ]% R' T你爱买就买,不买我就卖给别的客人了,如果不能卖馍,他就卖茶叶蛋去了。
$ p# ^4 O1 k* f0 F4 @2 \8 t( u他的内心之所以有这样的松弛感,是因为他面宽。
, s& Z& v7 [) Z! x+ ^: [: g0 }你看着他只是个不起眼的小摊贩,实际上他面对的,是广阔的社会。而你,只是你们单位某个部门某个环节下的一个螺丝钉。
2 a' L/ L1 J- M, q回到我们的留学话题。/ o) W; N2 ^( h1 f% k
大学不仅仅是读书的地方,也是感受生活的地方。
4 T. s& u0 y  A" B2 g: e3 y多年以后,你固然会回到国内工作,但是你有一份记忆,你知道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里,生活着另一群人。( i$ F" u/ `0 R7 |
他们有他们的工作方式,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 K3 ^- z1 n/ ^: O7 O
所谓选择,不是说一百多种鞋子,一定某一种鞋子最好,什么都好,对任何人都好。
% W' e0 G& I/ z+ k3 Z) {从来不是这样的。1 t; N% g6 U" x- a$ P
所谓选择,是说我有机会把这一百多种鞋子都看一遍,甚至某些还试穿下,最后我根据自己的需求,做了选择。. d7 V2 W6 P) I0 F/ {( a  U
那么此时此刻,你是平静的。
/ u- k4 m6 B3 ]& E你都见过了。
3 x, B1 L% {) i0 C; @就像前面我们讲的,你觉得原单位一定不好么?0 o6 V9 n5 z$ T  B
答案是不一定。
$ [2 H. w4 D/ K4 \4 U; y' g3 {可能你辞职,跳了一轮,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原单位,但是这时的好,就是真好了。  \2 h0 ^: T4 f" c
你没有中间这个直面社会的过程,你尽管人待在原单位,可是你心不甘的。2 A7 |' r* ]' W5 V5 L
你老是琢磨我是卖贵了还是卖便宜了,我这辈子值不值呀。
: r0 H/ f' g# h3 \$ E) D1 G  m* o% `那你就很难受,始终都很难受,别扭了一辈子。" g% ]' U0 K2 X. w; {
你看内媒上骂得最凶的两拨人就是关于国内国外。3 e) @5 T) v" Y, j3 C: ]5 Y! O
有些人把国外说的一无是处,有些人把国外说成了灯塔。% J& [9 L7 i1 t" w& `
这种评价是没有意义的。$ m+ Q' I& H' V: \7 x# @; R
因为每个人在国内所处的行业,所处的生态位,和他在国外所处的行业,生态位,都是不同的。
; y! H5 p7 G* m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比不出结果的。
& N4 p; D: y" L$ Z  y天底下所有的国家,都有优点,也都有各自的问题,那个优点是不是能够适配你本人,那些问题是不是正好落在你头上,才是关键。0 T4 H6 X: I9 {2 _1 j  w' ]; [* ^$ c
你把全世界的这一百多个国家,可以看作一百多个商家。9 B9 J2 `' S, V  ^
天底下没有商家不对客人进行预期管理的,都会说自己好,就像每一种方便面上面的牛肉都是大颗粒。
1 H4 N1 h1 F) Z/ B& W: a' V实际上你挨个吃过去就知道,都不是牛肉面,都是方便面,包装袋里面的和外面的,都不一样。
+ w7 ?  X/ a0 @' i% e& L# ~所以打破预期管理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 i9 a/ z4 C) Y; B; \8 ?4 n就是经历。
* f9 `+ Z1 b) v# J! L6 M# B, C9 ~) V我都吃过,我都见过,我没什么不明白的,那当我做出选择时,我就清楚我这一生在干嘛。2 h! V% q- V$ k2 y( z- b# e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是我被这一瓢预期管理了,而是说,我阅尽繁华,最后,是我自己知道,我为什么要的是这一瓢。
7 s/ w- h$ b- p- Z# e& G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为什么会干的,不如会预期管理的?》0 L4 @  d3 s* E$ A/ U9 I
5 d' j  f$ L3 Z; y3 g5 ?
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留学?-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9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