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才是“彼此相爱”?对浪漫爱情的心理学解读

[复制链接]
查看1835 | 回复0 | 2024-12-1 0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底什么才是“彼此相爱”?对浪漫爱情的心理学解读-1.jpg
4 K7 ^! n1 a3 _% e& V$ Z

0 U5 z9 B( [: C- ]《浪漫爱情心理学》,[美]纳撒尼尔·布兰登 著,林本椿 林尧 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丨青豆书坊2024年6月版。. S  d# o" y' P- _! h

  h0 q' H; E( O3 V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激情吸引,我们称之为浪漫爱情,它能令人惊喜欲狂,也能令人痛苦万分,无以名状。然而,不管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感受有多强烈,还是不太理解这种情感的本质。对于那些把“浪漫”与“非理性”联系起来的人来说,浪漫爱情只是一时的情绪紊乱,一场情感风暴,难免短命,随后就是幻灭和摆脱幻想。对于另一些人,浪漫爱情则是一种理想,如果从来没有得到过,似乎就错过了生活的奥妙。7 f5 w. x* t6 L- J; |; b
! Y" Z: `9 H2 z0 Z: k( G! w6 s
看到这么多人在浪漫关系中经历的悲剧和心理混乱,许多人得出结论:浪漫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是根本错误的,是一种虚假的希望。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试验各种不同的关系,一种不需要对另一个人承担极大义务的亲密而脆弱的关系。有些人放弃了对任何激情的奢望,因为这种激情不仅虚假,而且有害。如今浪漫爱情也受到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攻击,他们经常嗤之以鼻,把它看作一种不成熟的、虚幻的理想。对这些知识分子来说,把激烈的情感当作持久美满关系的基础,简直是现代西方文化中神经错乱的产物。
" u: v5 h. B# X. z* @7 f0 q9 }
* q; h4 E) p7 J0 X% t6 E我们早已看到,许多人开始时是真正相爱的,彼此善待,对未来怀有很高的期望,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只能悲哀痛苦、满怀困惑地看着关系恶化并最终崩溃。他们回想起深爱的时候,那时许多事情似乎都是正确的、美好的、令人满意的。令他们备受折磨的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如果那样的爱都会消亡,那还有什么样的爱情能持久?我究竟有没有可能得到浪漫爱情?或者其他任何人有可能得到它吗?也许,是时候把梦想连同童年时代的其余玩具一起抛弃了。有时,甚至连这些问题都被遗忘了,关于为何以及如何失去一切的痛苦早已退去,剩下的只有麻木。有时,他们安慰自己,这种麻木意味着他们终于长大了。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人促使他们相信这一点。
9 ]  F% I9 r8 g4 Z+ C  d6 }# N: T6 @* e, v4 Y- ], {
然而,人们还是继续坠入爱河。梦消失了,随即重生,像一股无法阻挡的生命力。戏还在演。人们被一种自己无法理解的激情所驱使,追求几乎从未达到过的美满,并始终对挥之不去的遥远的可能性抱有一丝幻想。7 O0 ?; M/ g1 Y! C8 u. d( r
4 d# z1 c9 e; B* ^2 v
到底什么才是“彼此相爱”?对浪漫爱情的心理学解读-2.jpg

3 U; j* J1 o+ U1 o4 A. W0 Z6 M; ]/ L- L! C# h3 h
《穿过月亮的旅行》(2024)剧照。' }0 N$ `5 G; c! }

% u& g: x9 K8 i# m这种幻想之所以挥之不去,是因为它回应了人类深层的需求。但是,这些需求的本质是什么?那种始终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并激起我们渴望的可能性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阻挡了我们成功实现自己的渴望?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这些都是我们要回答的问题。
/ n' m7 D$ M- M1 x; H
$ ?, ?. @& h* G+ X0 G6 |& g男女关系的演变是人类意识演变的一部分6 J3 C9 V4 y- G6 I: {& _7 z& H3 I, n
8 N2 r4 Y8 U7 i) M. h
男女之间的热恋故事在文学中随处可见,是我们文化遗产中宝贵的一部分。兰斯洛特和桂妮维亚、阿伯拉尔和爱洛依丝、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伟大爱情如今还活在我们心中,成为肉体激情和精神爱慕的象征。但这样的故事却往往是悲剧——一种非常有启迪作用的悲剧。
+ z% m$ Z# m! U% t: I
* M/ v0 X! [- X" x9 v/ N这些情侣感人至深,不是因为他们成了社会典范,而是因为他们反抗社会。他们令人难忘,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他们的爱情挑战了他们文化中道德和社会的法则。他们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因为他们被这些法则击败了。# a* ~$ K! r- ~* ?

# I7 D% b  a# }/ [6 A! ~9 g- z在这些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中,隐含着一个这样的事实,即情侣之间的承诺代表了他们对其所处文化或社会的直接蔑视,他们的爱情不被视为正常的生活方式或公认的文化理想。
* @7 a  `8 T# L+ A+ @3 b* |0 I/ p2 j& N  [) Q# t! F
我们应该明白,浪漫爱情的理想与我们的历史大多是对立的。首先,它是我行我素的。这种理想反对把人看作可互换的单位,它对个体差异及个人选择给予了最高的重视。在哲学意义上,而不是在狭义上,浪漫爱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作为一种哲学,利己主义认为自我实现和个人幸福是生活的道德目标,而浪漫爱情的动机是追求个人幸福的愿望。浪漫爱情是世俗的。它在性和爱方面把肉体与精神的快乐结合起来,把浪漫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浪漫爱情是对这个世界以及人世生活所能提供的崇高幸福的一种满怀热情的承诺。
/ \) A, K, l& L8 g  K
% A: [, i+ A- Z0 [$ S7 C- q* L我讲到浪漫爱情的定义——浪漫爱情是男女之间一种充满激情的“精神—情感—性爱”的爱恋,它反映了男女双方高度尊重对方的价值。它包含的所有这些因素,随着我们继续讲下去,其重要性将变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我们将会意识到个人主义和浪漫爱情的主题是如何密切相关的。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私的问题,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承认理性、智慧或开明的自私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福祉多么不可或缺。诚实地尊重自身利益是生存所必需的,也是浪漫爱情所必需的。
  I, c) _& T4 v+ F% s5 @: Q
% v# v. M* y4 V, ~4 m1 @
到底什么才是“彼此相爱”?对浪漫爱情的心理学解读-3.jpg
! k% k& H, w* E9 i
9 B8 i3 d$ J1 {8 d7 D9 z
《坠爱地中海》(2024)剧照。
' [( M3 N5 Q) s; J! J  s3 A5 ^. K4 Q( i! Y1 D$ @
激发恋人灵魂的音乐存在于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私人宇宙中。他们彼此分享,但不会和部族或社会分享。倾听并尊重这种音乐的勇气,是浪漫爱情的先决条件之一。
; o/ D$ T2 T. K6 s
( p- n* f6 i' p) A6 V  ^' B# {男女关系的演变是人类意识演变的一部分。我们的内心总带着我们的过去——有时是一种财富,有时是一种负担。生活在20世纪后三分之一时期的我们,除非对自己的历史以及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有清醒的认知,否则就无法完全理解那些阻碍我们获得爱情幸福的内心冲突与障碍。' V. V* X# N' b1 s/ f/ B: f0 R

; T" e1 I' ?: O5 S# a+ g( }8 i! B% z当我们回顾几个世纪以来男女关系的发展时,我们会看到变化、发展、后退、迂回、再前进,有点像进化之路本身。浪漫爱情这一理性概念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 s  J& _/ a, |& M1 r# O9 x4 A/ t$ K% \# ~# _8 j3 b
为什么人们会批评“浪漫爱情”?
7 |4 h3 z" p# S; x5 [* v- v/ ]# Q
, R! h7 p! i  u% i( \* T7 o* Q对浪漫爱情最常见的批评,大多建立在对那些声称“相爱”的人之间不成熟或非理性行为的观察上,然后得出结论,应该批判这样的浪漫爱情。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争论实际上针对的根本不是浪漫爱情——如果人们把浪漫爱情理解为“男女之间一种充满激情的‘精神—情感—性爱’的爱恋,它反映了男女双方高度尊重对方的价值”的话。5 v# k: K8 T* W( O" ]# {
7 w" l4 H& R# O& L/ H4 b
例如,有些男女在经历了强烈的性吸引之后,断定他们“彼此相爱”,进而在性吸引的基础上结婚,无视他们几乎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或兴趣爱好,对彼此并无仰慕之情。他们主要出于相互依赖的需求而绑在一起,性格和气质都不相容;事实上,他们对于彼此作为一个人几乎没有真正的兴趣。这种关系当然注定要失败。他们并不能代表浪漫爱情,将他们视为浪漫爱情的典型,无异于一个伪命题。/ F: A% s6 @4 r( P8 a" N' [

  D$ f4 c- t: ]9 f要爱一个人,需要了解并且爱其人格。这需要以理解能力为前提,并且是相当清晰的理解。人们常认为,浪漫恋人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倾向,会理想化或美化他们的伴侣,对恋人产生错觉,夸大对方的美德并对其缺点视而不见。当然,这种情况有时会发生。但这不是必然存在于爱情里的固有本质。认为爱情是盲目的,等于宣称人和人之间不可能存在激发爱情的那种真正而深厚的亲和力。这种论点与那些既看到伴侣的弱点也看到伴侣的长处,并且热烈相爱的男女的经验是相悖的。' j! K2 j& a# V: t, t: G

; G; h0 i0 s0 i$ T' [# w
到底什么才是“彼此相爱”?对浪漫爱情的心理学解读-4.jpg

0 y! @6 k7 K. E4 H
* m' q6 E4 W0 M* u# Q6 [《这让我想到了你》(2023)剧照。
* T! g2 c2 T0 h8 U) R+ e! i) w9 G1 i8 ~$ A
有时人们又认为,鲁热蒙也是这么认为的(以及在他之前的弗洛伊德也是),浪漫爱情的体验纯粹是由性挫折引起的,因此,在两性结合之后很快就会消亡。挫折可能会造成挥之不去的渴求,并养成赋予渴求对象临时价值的倾向;然而,任何认为浪漫爱情不可能在性圆满之后幸存下来的人,都是在发表一份发人深省的个人声明,同时也暴露出对他人经历的异常无知或漠不关心。" I# u, e+ y0 X) |
$ Q. h! n, B$ ?! y2 G8 A
有人认为,既然大多数夫妇实际上在婚后不久就因幻灭而痛苦,那么浪漫爱情的经历一定是一种错觉。然而,许多人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都会感到幻灭,但他们通常并不会因此就认为追求有意义的事业是错误的。许多人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感到某种失望,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们认为想要孩子的欲望本质上是不成熟和神经质的。相反,人们普遍认识到,要想在事业或养育孩子上取得成功,所需的条件可能比人们通常认为的更高、更难。7 @5 j- W- B  j- |& X  g! P

! @, L. ~* q9 K, ?# K4 |浪漫爱情并非万能,是那些相信它是万能的人太不成熟了,还不具备接受浪漫爱情的条件。考虑到许多人在浪漫爱情关系中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他们怀着疑虑、恐惧、不安全感和微弱不定的自尊;考虑到多数人还从未懂得爱情关系就像生活中的其他价值一样,需要自觉、勇气、知识和智慧来维系,那么多数“浪漫”关系以失望告终也就没什么令人惊讶的了。但是,以这些理由来指控浪漫爱情,等于说如果爱情不能无限维系幸福和圆满,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错的,是一种错觉,甚而是一种神经质。可以肯定地说,错的不是浪漫爱情的理想,而是对它提出的非理性和不可能的要求。+ d0 O1 L" V- ?, ~; H
, M2 n) I' z! M
一些对浪漫爱情的攻击,至少其根源一点也不复杂,就是妒忌。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库伯(John F.Cuber)和佩吉·哈罗夫(Peggy B.Harroff)在1965年出版的《美国要人》中暗示的那样,妒忌、个人不幸和不了解那些享受生活的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的心理。而要摆脱这样的感觉非常困难。
8 X2 w0 t) F3 \6 b  E2 w" Q$ s& C/ T- I' R  x. f3 J1 Q
需要对浪漫爱情有新的理解/ m9 E2 I& x/ M7 Y* v
# c: A7 p; A' S
显而易见,“光有爱情是不够的”。
. s6 o5 R  }+ U2 S+ X2 _
, P' p. t/ s! J3 u两人彼此相爱,并不保证他们就能创造出快乐有益的关系。他们的爱情不保证他们的成熟和智慧;然而,如果没有这些品质,他们的爱情就会岌岌可危。他们的爱情不会自动教他们交流的技巧、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也不会教他们将爱情融入生活的艺术;可是缺乏这样的知识,就会导致爱情死亡。他们的爱情不会生成自尊;爱情也许能加强自尊,但不能创造自尊;没有自尊,爱情不可能生存,更不用说健康发展了。8 ~9 B3 m3 Q6 p% ?2 \% @

+ J2 Z, T2 M5 T: x即使在成熟的、已经自我实现的个体之间,爱情也未必是永恒的。随着人们不断成长和进化,他们的需求和欲望的侧重点会改变或转移。新的目标和渴望可能会涌现,造成关系裂痕。这并不意味着爱情已经“失败”了。给两个人提供极大快乐、滋养和激励的结合,并不仅仅因为不能永恒而“失败”,它仍然是一个人欣然拥有的一次经历。! n5 ~* G6 l% y3 u# r8 {- H
5 p0 K% h" R) \) f: Z
当人们创造出包括“至死不渝”类似套话的婚礼仪式时,有望活过二十几岁的人寥寥无几。当一个人在26岁死去时,他很可能已经娶过三个妻子,其中两个死于分娩。在这种背景下的“永恒”,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意思是不同的。今天我们都有望活到七八十岁。
3 j( E) `8 t' |+ ~, A' Q4 L+ W2 U
到底什么才是“彼此相爱”?对浪漫爱情的心理学解读-5.jpg

0 k/ q7 w( ?4 H( U0 R( X; ~4 A2 Y4 _2 h+ P
《幸福时光》(2017)剧照。
: @! {! m! M6 p( @
, ~4 X! @& i1 x8 \& {$ Q; [' M6 _' z有时造成失败的感觉,不是爱情没有给两人带来快乐和圆满,而是他们也许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他们苦苦挣扎要保住已经消失的爱情,错误地把他们努力的痛苦和失望称作“浪漫爱情的失败”。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对浪漫爱情的理解,它意味着什么,它能给予什么样的体验,满足了什么需求,以及依赖什么条件。我们需要单独地把浪漫爱情看作是男女之间独特的相会、独特的经历和独特的冒险——可能但不是必须涉及婚姻,可能但不是必须涉及孩子,可能但不是必须涉及性专一,可能但不是必须涉及“至死不渝”。4 B& C7 Q: S0 F

2 V$ d3 [$ E' Z& H( W% c在当下的历史时刻,我们正处于浪漫爱情的危机之中,并不是因为其理想是不合理的,而是因为我们仍在掌握其含义的过程中,仍然处在理解其哲学预想和心理要求的过程中。现在让我们比较详细地探索浪漫爱情的心理根源,探讨它要努力满足的需求,以及成功或失败的条件。让我们想想爱情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爱情,为什么爱情有时会发展,有时会消亡。! R: r4 r' s! q1 e+ Z9 _

4 _) R* c7 p. m3 d7 C0 S; f9 B本文选自《浪漫爱情心理学》,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S' ~/ v2 L1 ~2 ~% J6 K

! _) J1 L" F2 Z- J% O7 H原文作者/[美]纳撒尼尔·布兰登
. G- L, v  O+ `0 c7 q0 B! R6 u/ X% ~! Y6 [
摘编/何也2 w) t% F4 Q+ M# E/ K$ Q

, q; i" ]8 E; P8 {* [, A编辑/何安安
$ S' Y' F, m3 A! s  ?( H) P
& s( ^7 d5 A4 B! Z0 H2 [) z校对/刘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1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