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数字技术消弭城乡“教育鸿沟”,看来自濮阳县的一场智慧教育实践

[复制链接]
查看2100 | 回复0 | 2024-11-14 00: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o- Q9 O3 k: t7 I1 S
! ~/ y( q; O6 @. J' n  D

) m2 T% X# m# e) s5 ?) M- F) e
* ?! z! x! A! o' R; V2 ?数字技术的应用能给一个县的教育面貌带来怎样的变化?* w0 m2 R$ Z) [/ S
  c% N: u/ k# O1 i8 r
来自濮阳县第一中学的孙琲老师,亲身体验了教育变革带来的便利。“以往,备课过程中我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教学资源。但现在,得益于县里推出的智慧教育项目系统,我们能够轻松访问到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工具,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她兴奋地介绍,“借助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让老师能够即时掌握学生们的随堂练习情况,每位学生的答题结果一提交,我就能迅速了解全班的学习进度。”
0 I) A- H4 y) [# ^  ^0 [9 D7 }& M2 F6 s1 i- M' }6 c  }4 O
这一变革源于濮阳县智慧教育项目的启动。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濮阳县借助教育数字技术的运用,不断引入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经历了根本性的转变。5 D+ g. ]9 ?6 [8 V$ C/ R' I" U
' ?2 f- _% |' I+ O9 r1 [
顶层设计从根上打通教育优质均衡“最后一公里”
5 [* ~2 d+ g7 y
6 t5 P8 y+ `' C2 L濮阳县,地处中原腹地,因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濮阳县拥有庞大的教学规模,在校生超21万。曾几何时,全县教学环境比较落后,大部分乡镇学校“班班通”设备已超过使用年限,配套软件运行缓慢;受限于城乡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和因城乡地域时空限制,当地教师缺乏有效数字化工具提升教学质量,自身教研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受到较大束缚,一道看不见的“教育鸿沟”横亘在全县对优质教育的追求面前。
) v( E/ J+ E; [6 |# |% d
/ y* M9 c5 K3 {4 u8 `濮阳县决心消弭这道城乡“教育鸿沟”,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从根上“大刀阔斧”,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濮阳县教育弯道超车。% D3 f' G# p% y

& _8 Z+ M6 j  S$ V. y: r- m; }6 L2 j7 a. l
如何用数字技术消弭城乡“教育鸿沟”,看来自濮阳县的一场智慧教育实践-2.jpg

0 q, x* z5 J( p, m
: d4 g: p( e& n! u. A2 X+ m! I2023年,濮阳县启动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确定了“1+3”的总体建设策略,即建设一平台三工程,一平台是全县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三工程是教育优质均衡建设工程、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工程和基于五育并举的综合提升工程。也就是完成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智慧教育资源供给共享体系建设、师生信息素养整体提升,并以此开展教育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新生态打造、过程性数据支撑下的智慧评价体系构建、“数字基座”支撑下的智能治理模式创新等等。整个项目服务全县小初高全学段全部学校近22万师生。% Y& I/ y% |' |

( r' R( g; T) n% P' ?% K1 t  g! H截至目前,县直19所、乡镇89所学校基础设施已进行全面优化,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及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濮阳县智慧教育云平台,已集成24类教与学应用。平台构建区校两级资源库,为全县提供小初高全学段优质数字资源近20万条,中高考全科精品题库300余万套、试题资源1万余道,有力支持了全县40多所初高中学校(特别是乡镇校、薄弱校)的日常教学应用。+ z1 t4 S4 {; T2 J# c0 X' \
* s9 i2 [& W- ^' `# O
优质资源持续导入让课堂教学“心中有数”
8 Z! T! w; H( u
  f/ ?) z. h' I近两年来,濮阳县通过教育数字技术的应用,优质资源持续导入,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 w; T" i, S6 u1 ?( u) m" i+ ]5 L' `, }# {. h0 i% r
老师作为数字化教学的核心力量,有切身感受。吴同宽是濮阳县城西中学的数学老师,已经在这所学校任教4年。过去,老师备课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找资源,加上很多资源开放程度和适配度并不是很高,老师备课要花费大量精力。“现在系统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学科工具让备课效率大大提升,通过备课资源也能看到其他学校同样的知识点一些授课方式和角度,受益很大。”吴同宽说。
% g! I  z& S, X( z3 z7 X5 g4 {7 |6 D! y- p; I& D6 L
如何用数字技术消弭城乡“教育鸿沟”,看来自濮阳县的一场智慧教育实践-3.jpg
: e5 P$ Z" Y) P, h" |2 ]/ D3 M5 ^
- d1 i6 e. ~; L  h+ {  j+ S; h
除了备课环节外,数据的应用也让老师的课堂授课切实感受到了不一样。比如,过去传统课堂“大水漫灌”式教学和“经验式”教学依然存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授课老师很难关注到当堂课班级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情况和学生学习的个体情况,而现在,不但可以在课堂上精准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老师也能根据数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5 |0 c  m2 H7 i
6 a* J- K; G, M8 J
“像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随堂练习,学生作答完我就可以在系统上看到全班每个学生的作答情况,哪些同学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没有掌握的有没有典型错因等等,这些一目了然。”说起现在的课堂教学,濮阳县第一中学的孙琲老师高兴地形容,系统里自带的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这个技术,就像给学生做诊断一样,让老师能知道学生“病症”出在哪里,而后“对症下药”,提出针对性巩固提升方案。! }) W: P- e: @1 z  ?
% a4 m7 S4 b" c
借助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进行教学诊断,通过分析学生学情数据,老师能精准定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班级共性问题和学生个性问题,从而对教学进度和内容科学安排, 课前聚焦学生共性问题集中备课,课中重点讲评展示典型问题,课后重点练习高频错题,真正将课前课中课后打通,形成学习闭环,实现以学定教。. c0 L7 t3 e) D: s& D. \+ k

2 d# Y: z+ T( i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缓缓打开
8 c6 B" D3 g$ J1 x: `" E# U
$ l2 Z( g* G. C9 G9 p- C“这是我们小组利用智能机器人小飞制作的校园小门卫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通过面部识别迅速验证身份进入校园。”豆天宇是濮阳县化肥厂职工子弟学校,过去孩子们能接触人工智能的机会屈指可数,学校也没有师资力量能够开起科学课。而如今,这里的孩子们不但能按时去探索、讨论、分享科学的乐趣,还能带着自己的作品,跟城市学校的学生一较高低。! l9 b6 |( X6 c; @1 j# h

. r9 G9 J" b4 `2 ?) X( i

  M* d. ?. R1 ?7 Q1 w, D) c
$ N" S* D$ i# p为了培育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一些学校还特别通过数字阅读拓展学生文学视野,濮阳县第六中学等5所学校利用数字阅读设备开展课后服务课程,学生累计阅读时长超过3500小时。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常态开展人工智能社团课,通过人工智能培育创新思维,培养人工智能社团学生100余人。- D9 L( N% f$ n: R" q% B
+ X/ e1 Y$ D: M7 I. o/ }
如何用数字技术消弭城乡“教育鸿沟”,看来自濮阳县的一场智慧教育实践-5.jpg

2 Y5 @3 @/ i, l' x( ?
( d% _# E, q1 C2 y% N+ Q0 X* u经过近一年实践,濮阳县智慧教育取得诸多成果。发掘优秀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典型案例208篇,并汇编成《濮阳县教育数字化应用成果汇编(2023-2024学年)》,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展示推广与交流学习。2024年5月,濮阳县教育局申报的《星火认知大模型支持下的教师研修体系》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三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出彩项目。2024年7月,濮阳县实践案例《构建“1458”模式,推进濮阳县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入选2024年国家智慧教育优秀案例。8月,该案例斩获河南省教育数字化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7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