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T) L- f9 W$ l# ]% Q你有没有和我一样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自己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结果刚做了一半,另一个问题就冒出来了,然后就“这个地方查查”,“那个地方搜一搜”,最后,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点进去在瞅瞅,结果,半天时间没有了,问题也没有解决。) M% C8 ]9 T2 X& G! A! ?
& g) o) V& {: `4 A' Y4 _4 a这个时候才想起来任务还没有做完,这种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会给自己造成严重的拖拉,甚至于造成很难聚焦一件事情,是属于“职场心理惰性”的一种行为,时间久了,自己就会对任何事物没有耐心,甚至于觉得“领导不催,我就慢耗”。' \' H$ x; j' O6 m
( E2 k8 v) D& d* G6 O y2 t2 a, A w% o/ x! ^+ _* D
- e5 Y# X# _9 N+ h— 1 —自律比较强的人都在悄悄在努力
Y$ k$ }* N* x9 N! Y
9 k7 `8 F' J# w“高度自律,
* u# t1 z& e* V# ^; p% c; Q" [1 Z' s( ]& R
4个小时可以完成工作一天的核心内容”。, g2 i0 Q' \8 w* D8 p) F
' r; N2 d4 r( V) i
公司10点钟打卡上班,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同事,他基本很准时。但是很多人到公司之后,就看到对着电脑一天都在忙碌,毫不闲着。而只有他自己,上午不慌不慢的在打卡后,吃下楼买的早餐,然后收拾收拾卫生,才开始慢吞吞的工作,可是效率很高。
; |5 L, w% J( e# P% `8 |: h6 v) T7 t/ w1 n
9 i" o" p) g) r我细心了观察她两天,我发现,他真正聚焦工作的时候,是在下午的2点开始,然后6点钟结束,7点钟下班,从来不加班。
# b4 [0 b4 v9 h$ [ ]3 J/ Z. y! d
但是领导安排的任务,都是在下班前一个小时完成,而且质量特别高。我就觉得非常奇怪,有一天,我请她了顿饭,饭局中我大概问了这么几个问题:8 e6 ?9 J3 E8 U; k/ r0 m8 ^' y: Q: G
2 p! |/ |8 n$ X, P* e# K
) I0 h8 U9 u) q: E: x' [
1.你效率很高,有什么方法吗?- k% Z/ Q; j; F* \# G
/ {9 P& y2 B7 m$ n( L
他说,每天晚上到家之后,我会抽出来半个小时的时间去思考第二天领导主要安排我哪方面的内容,哪些是需要我“第一时间做的”“哪些是我做着比较困难消耗精力的”,“哪些需要外人协助的”。
* E/ B3 b6 S. R1 p; [! q, k; Q/ [
* s5 x' a. Q: E$ ]+ B( U4 X0 P# l然后把这些问题进行拆分,归类,划分到不同的时段,在心里做一个框架,类似于明确的执行计划,第二天按照这个流程做就可以了。
`0 [ I' Q% R: w( }2 |! ]' k ^: N! n% k
2.怎么才能“短期”专注?
2 B# k+ X, Z C0 H8 h& `5 {4 V
# @/ Z4 i- b7 r8 C2 x3 H0 m; c5 y我会把较为困难的事情放到下午进行,然后把所有的注意力一个时段就放在这里,然后需要通过“网络搜索”的,请教的,列举出来,快速的攻克。8 g5 t6 W5 t% q0 j2 B
3 r. Q) M1 R2 M3 l$ d1 V
8 U( _2 }3 ]" b' k& b3.你这个自律怎么养成的?7 K9 d) m% g* ? l
' V. c- V/ ]' N$ I他说开始就是有一个想法“想健身”,但是工作老加班,后来反思是因为自己的拖拉造成的,就需要在上班时间内把工作做完,这样下班才能赶紧回去健身,于是就狠心办了张卡,开始还不想去,但是一直琢磨“钱都付了”,不去太浪费了,于是就定闹钟,规划时间,刻意逼迫自己,就这样快了快半年了。5 f. ]4 g- m2 R* z7 c1 r9 }
; [5 H/ J) R2 e3 B3 M2 F5 \7 Z5 S" _
4.别人到下班时间都没走,你为什么走?8 ^8 k; N& f; u, o6 v
7 C( S! }, m: T他回答,首先:“我为什么要加班”?我把工作做到位,没必要为了附和领导而留下来浪费自己的时间。
" C2 M, o! N2 R3 }7 L* f2 w
7 ~/ B. C- {" c. V! i. }通过观察我发现生活中极度自律的人,聚焦能力都特别的强,他们都会高效的安排工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意志。那些自律比较强的人,都是悄悄的在努力。“对职场成长感兴趣的读者,强烈给大家推荐使用今日头条,你可以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兴趣”,“爱好”关键词,就能看到丰富的职场内容。1 m, `) `8 F0 c, N9 S) F
* I3 J9 R; c0 T9 {% d' ?2 Z2 L; `0 t: ?) ]
- ~) Y- ?, A1 T, f; F& E
— 2 —30岁前的加法和减法3 G( H/ r6 F2 r' N. i
4 y2 F9 B) Q! e) D, }. V30岁之前要找到自己的长期兴趣* w2 w) p+ X0 r# t' _% s1 x; r
5 X/ E+ B! D- ?6 f* W8 T2 B! x6 `& S& M, q
; V0 P" r3 e0 e% \) E5 S
聚焦分为“短期聚焦”“长期聚焦”两个方面,那么聚焦的前提就是锻炼自己的“延迟满足感”和“耐心”,如果没有耐心和延迟满足状态,是无法让自己安静下来思考的。
, t2 }3 l: o1 H3 Y5 s/ ^0 X. T9 b0 a+ F7 E6 x
我们认真思考下,短期聚焦这个词其实看着比较简单,如果去做的话就是有点难度了,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总是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长期的和不确定性的,而这些想法也会被外界的信息牵着鼻子走,表现出对很多东西感兴趣,但是每一次都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的去了解下去。6 u! e9 q2 Z) K+ n* i ]
0 U2 _8 Q7 b& A! z! I& }, Y比如:我们看到了某视频APP推送的,
$ P* W2 w% a4 V( }0 c' r: Z$ v* v0 K9 L4 i- J& Y, o4 t6 }
30岁之前一定要阅读的几本书,30岁之前一定要学会的理财方式等等
* V" B# m" r7 B7 X7 I& Q6 p 4 Q H s) w8 G' I
这些内容影响我们大脑的选择,实际思考一下,即使被种草购买之后,自己会真正的阅读吗?我想未必。
% H+ X5 A, A8 H r X
; B0 L0 d) f& |* u
. _1 R$ M5 O1 o1 a1 ^白岩松在一档节目中说到,年轻人要在30岁之前快速做加法,要去尝试,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种可能,你也不知道命运会将给你怎么样的机缘巧合,让自己去充实丰富,所以在30岁之前,你不试试你怎么知道?
; [- h8 ?$ K) q; k2 k i0 a& c3 h% J
但是要在30岁之后,学会做“减法”。
+ l# B& s1 ?3 f( B7 r9 ~8 h1 `$ }+ N
要在做了一系列加法和四处乱跑之后,要做一次减法的重要时机,否则就晚了,为什么要做减法?因为我们并不是什么都适合,也不是适合自己的所有事情都应该去做。1 K5 }4 z0 \" @, j8 n
9 M# ^+ Q; @1 z4 [$ n9 M
# f: D* B/ C) n* f$ }8 z八条线拴住自己,自己能跑多远呢?它可能会相互牵制的。到底如何聚焦呢?智远认为工作方面大概如下:% n- Z3 c% Z t2 @. Q% P
8 r. [5 K/ j5 Z# v1 S* I
1.干净卫生的办公桌/ x( \9 v0 }' F7 |. T+ o1 P8 A
! N* j+ `6 r1 T0 L) ~. O1 N7 f# }3 V
从外界因素上减少各种干扰,比如我们日常每天都要面临自己的办公位,尽可能把很多无用的文件,水杯,零食,护肤品等清理干净,保持一个整齐的办公位,这样就不会因为让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分心。( V0 p6 T8 h4 j. x2 P) L/ Y
1 t+ L+ D8 `! z8 T9 |- L2.每天设定3-4个目标& J+ p$ o# c6 U' }/ j
. F9 l. R! b$ p) D& s6 D: f I% R8 @事情有轻重缓急,在开始工作之前的前一天最好进行制定目标,然后全天围绕这几个小目标进行,这样就能有良好的工作法则和清晰的思路。' X1 r+ |! w" O9 I" x9 S
. q2 A& z+ p. W, t3.尽可能完美
* {( N k8 n) r. d' a5 R" j! i$ Y( V9 v1 P
我们经常有一种心态就是“差不多就行了”,“天生的惰性”,智远认为在事情完成的同时,尽可能追求“完美”,把每一件小事的目标设定高一点,不是一件坏事,反之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s8 X( |( F$ D+ S0 J
7 w4 e0 I o7 y$ p4 _5 y/ c) v) d" F) W, h, M
8 x! Z$ C2 b, P+ S0 r— 3 —你可能只是把“兴趣”当“爱好”
8 f+ h0 n: @, v4 W, A
% x% z* P, {! Y为什么我们经常说除了工作,
2 Q- V3 s9 e/ I# N
8 I# a( i8 ~% ~$ d2 a要培养爱好,因为爱好可以成为你的转化力。
: N' e; F2 v; e& f1 n2 u0 @
3 u1 c1 V. Y, M0 i" I5 d很多人现在都没有搞明白“兴趣”和“爱好”的定义,兴趣是指“个人”对特定的“事物”,“活动”以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情绪,喜欢的想法。
" e* {8 n3 d- L+ ~6 o0 p. n& s3 u& w# Q4 S. Y
爱好则是需要具备兴趣并积极参加,更加稳定,可以持续发展的,而兴趣可以是一时的。或许当真正意义上明白了什么是自己的兴趣,什么是自己的爱好,才会找到长时间应该做的事情。) F% a4 A! |. F7 ?/ ^5 W7 U
/ I7 y. S) w' ?+ K- A
前些天我和L先生对话,1 X/ ?" G- n S
- j i) D$ @5 t) y) C9 O
我问L先生,你的兴趣是什么?
0 O# R! u% n* O y# x: o) h( E6 F+ S# @+ O9 K6 I) C `
他说读书,看电影,唱歌,7 S+ v' t7 D. E0 g, p& x3 N$ p
( v. g8 B# F: v9 _3 v我说你的爱好呢?' e* l& q8 X A. L9 @9 X
$ ^4 E/ R$ I1 K: H" D% e他说同样是。! K& i' B: T! v/ \
M- f2 ~/ i* u* k* C, H, R. Y
# {( l7 Q: \0 u) ?# s其实人生最怕的是错把兴趣当做爱好,兴趣是短时的,而爱好需要长久的。
3 g$ M% K: b; d' n) x4 {2 O% g
* ?9 k* T' E4 c2 x' z. A% M5 V你看很多人的时间计划是漫无目的的,认为上班,下班就挺好,殊不知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就在3年之间的爱好发展,有的人已经通过了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为了长期副业,甚至于通过长期副业后续都可以转化成为主业,或者将自己的爱好赋能到工作当中,这才是最可怕的能力。
" J5 w1 H- B+ ~/ L$ l
+ e* h0 y9 y: H: i# j& x6 m( p) D8 d$ W1 n+ y/ \( a( [6 D* |# G
/ v2 |) [* r. h/ j
) l' G/ {' Q" c/ b4 i y" u9 C
我身边的另外一个朋友,他喜欢拍VLOG,然后把这个兴趣发展成了爱好,每周都会拍2-3个原创美妆类的短VLOG,现在在某知名APP上已经累计了近几十万的用户,也通过自媒体接到了很多投放。* C' N: H) p9 ~9 q4 F
' W% P) V' Z) d3 [3 u% C
其实有些东西,事物,你不是真正的感兴趣,真正的喜欢,只是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让自己没有了清晰的判断。这样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地方是我对很多事物都好奇,都想了解,但是最终的结果是,知道了很多的东西,却都是皮毛,自己却拿不出手,这是最可怕的。; d8 L6 F" E$ S$ \
5 U# j5 n* |+ x1 u最可怕的是“自己以为怎么样”,却对别人来说“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也是我说为什么要找到自己的爱好,然后去聚焦的主要原因。毕竟看的再多,了解的再多,不如聚焦一下爱好,好好练练,然后把它形成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关于爱好,智远有几个方面的思考:5 n. A+ {) G M; ]
2 f) b% Q: P/ r$ q9 ] ]0 M* R
1.找到除了工作以外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
. K7 I. S, e) P: L& U4 t0 S7 n
0 D% ~6 s5 \9 j# K$ h尽可能在30岁前多培养技能,然后找到一个认为自己可以长期发展,稳定投入的兴趣,然后把这个兴趣发展成为爱好,通过这个爱好的垂直深耕,可以有基本的变现能力。, K! L" d% S; K
* s5 |, _* N5 I7 E: Y7 o" {2.关于学习
2 M' J, S" x7 g& ?9 {# u. k7 M
@8 {' D: ^: b* A5 }并不是任何内容都要去学,任何内容都要去看。有些内容可能只需要了解即可,你不会真正的投入,因为你可能不感兴趣,没有打心里去爱好,只是受到了外界的影响。一旦确认自己的“长期爱好”,那么就可以围绕爱好去“学习”。
, D. k# J( K% f X7 g! a
8 V, P e% O/ c/ ^' l9 @' p
) V) t3 J I3 `4 T. `( U* m2 M# `7 }- o( N) u- ~
3 m: K1 ]1 a6 K* ?, A比如:你爱好是读书,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读书”,把书中的知识提炼出来,做一个“读书会”,通过付费的形式,一同分享给热爱读书的人。比如你喜欢演讲,有没有可能“通过演讲”,开周末学习班,如何上台,如何克服紧张,如何发声,把“演讲这套方法论”,传授给更多人。
- ~( A/ c" x( j6 x+ x4 t/ y" L: A1 m, ~, E% q8 @( k9 C
“工作聚焦”和“爱好聚焦”是两码事,厉害人可以把爱好赋能到工作上,把爱好发展成为主业,我认为这些方法才是“聚焦”和“专注”应该做的。抖音上有这样的一句网红语录:“我其实更害怕以后还没有我爸有本事”,其实背后透露出来的本质是“没有目标”的碌碌无为更可怕。
+ {; R1 ~9 B7 p( P3 }* B6 o# T9 R$ s4 N
& C, h# q; a' c& D4 n
思考总结:
: y9 e: ?0 ]4 D/ n$ O: r
2 W7 F; M/ h F4 t, c3 g: m/ \1.你的爱好是什么?会把“爱好”和“兴趣”放在一起吗?
* `, A; ]- R4 d/ u+ ~6 j1 G3 I
" q( ^ ]: b# h1 x6 Q2.你会把工作和爱好结合在一起吗?甚至于爱好赋能工作,工作赋能爱好?) X( g4 E! b* N* g4 p
2 g8 J% x$ ?5 n$ e
3.提高效率,就是少做一些事情,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事情太多,就不能保证事情的高质量完成,但是,与其每件事都马马虎虎的做完,为什么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