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清北的留学生都不回国,清北就是美国人才的预科班”。
' }8 N! ?# _) x) @. s9 o的确,每年从清华北大走出去的留学生中有八成都在学成之后不愿回国,在他们眼中,外国的月亮总比中国的圆。
4 w4 r' j5 B) z6 _- h$ w但是,有这么一位小伙,美国想自掏腰包用200万将其“挖”走,他却在毕业之际选择回国,如今一出手就是王炸,拿下全球第一。: ]7 B3 O2 g( B0 |' H
% n7 H$ e( m4 J
" _: ^* f' V0 }( e3 H. u中国有史第一人
1 d8 v( D, g! D! G* n+ k5 d9 X% G. j- w+ R
加特兰公司发布Alps系列CMOS毫米波雷达SoC芯片那天,整个科技圈都炸了锅。. R; C4 _& Y: B" v+ S
谁都没想到,困扰中国科技界多年的芯片技术壁垒,会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一举打破。 R) _/ X- l9 k9 [- S
一时间,陈嘉澍的名字和他的“逆袭”故事,成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3 f; n: h- X [: ?: Y% ^2 q. N- x2 {: x- p
( K! y1 `- E6 X7 P' ?这个来自湖南农村,曾经的留守儿童,就这样站在了聚光灯下,成了中国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 e, z; n+ @5 Z4 ?3 S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在国际舞台上谈笑风生的科技新星,童年是在几乎没有父母陪伴的环境下度过的。
% P" A/ u; ?5 L( Q为了生计,陈嘉澍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大城市打工,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
, x8 v5 P! S. y; {因为聪明,陈嘉澍直接跳级上了小学。, P [& L S2 y* E' u+ F
8 H& e _7 B9 ?9 H$ c
; o/ ]2 i( @1 E$ Q! W1 A% @刚开始,家人还担心他跟不上大孩子的节奏,结果,这孩子不仅学习毫无压力,还很快和班上的同学打成一片,成了老师眼中的“小明星”。7 m/ ~, Y& Y [6 I" ?
这样的“开挂”人生,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 w8 N* O+ x& y/ c7 t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陈嘉澍同时收到了香港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在当时可是轰动全校的大事。+ Y1 x; t2 Y3 C8 O! b
一边是享誉中外的名校,一边是离家近、学费相对低廉的985高校,最终,懂事的陈嘉澍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选择了复旦大学的力学专业。( T1 m' h/ U8 b
; T) ]6 ?! M% W# ~+ @$ R
6 r7 }% ~# K% a5 T6 d3 F' }就在他安心学习,准备在力学领域深造的时候,香港大学再次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而且是全额奖学金,专业是他一直感兴趣的电子工程。# t, s' Y/ v1 |4 [, F. b
一边是熟悉的生活,一边是梦想的召唤,陈嘉澍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
: S- l. k: e2 i, L这一次,他决定遵从内心的声音,就这样,陈嘉澍告别了熟悉的校园,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U6 K) `/ i6 H! Z
靠着过人的天赋和惊人的毅力,他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节奏,并在高手如云的港大,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 Q0 b6 w" F7 [0 ]: ]" o
1 D7 U/ v( V1 ` {) d- `8 Q" ] t7 z4 g+ [' e
后来,陈嘉澍靠着优秀的成绩获得了去美国顶尖高校交换学习的机会。! X; K1 r D3 ]/ r3 S9 n3 ?
在美国,陈嘉澍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9 d. l$ T- ^3 `% ?
他的导师,一位在芯片领域深耕多年的老教授,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赞赏有加,鼓励他申请“富布莱特科学奖学金”。7 f: D" [: A% ^% Q" U
这个奖项含金量极高,每年全球只有极少数顶尖学者能够获此殊荣。
- U# k" B% E) t% d" F2 f/ d
: o* T: M" r4 A; u0 I* y7 n0 C K4 A7 j5 m6 y% ]; B Z
那一年,全中国只有三个名额,其中一个来自清华,一个来自北大,还有一个,就是来自香港大学的陈嘉澍。& G/ n$ }" J) r# D8 A8 l
最终,陈嘉澍不负众望,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了200万美元的奖金,成为了该奖项设立以来,中国内地首位获奖者。
% { n" B. H. Q# C6 ~这个曾经的留守儿童,又一次用实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人才的崛起。
& @6 d2 ]- q, T: f8 X
" \' f [. y4 v( _! V( W# {1 N; d) V2 X% w. Q# {
选择回国3 Y! f5 p* W& m
, z$ D! f T& V; l7 Y# \# x: }
很多人觉得陈嘉澍肯定要留在美国发展了,毕竟,美国在科研条件和薪资待遇方面,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 a# L* ?# m% W. W无论外界如何说,陈嘉澍都没有理会,而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 B: c! [" ~# I0 D9 S9 b2013年,陈嘉澍博士毕业,他毫不犹豫地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回到了祖国。
" ^, d2 Z1 p5 {: j% S* H
' J4 `2 L+ t! I9 S9 c- X, `/ Q) b* j
6 I `* h6 p3 ]5 I2 c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甚至有人说他“傻”,放着优渥的生活不要,偏偏要回国“吃苦”。8 Q0 A" i4 m: r& O
但陈嘉澍心里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中那个坚定的信念:科技报国。
) T1 Z0 e# j- \2014年,陈嘉澍在上海创办了加特兰微电子科技公司,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致力于突破毫米波雷达技术的瓶颈,这在当时属于全球领先的技术领域,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 _$ ?& Z4 Z% X+ {9 P# V0 W) x; P
2 d, `) X7 B; f$ G9 D
彼时,毫米波雷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机、智能安防等领域,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还很薄弱,市场上几乎全是国外产品。
! A) i1 H% r1 c9 w. }( s陈嘉澍和他的团队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垄断,研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毫米波雷达芯片。( Y; {6 |1 b3 F
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数不胜数,但陈嘉澍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又一次次从头再来。/ S* A: N% y$ J% k) h
1 d/ ?2 Q" F+ T' P) f6 S2 t
+ ]8 Q3 X% _3 h% v9 n' Y
2019年,加特兰公司正式发布了Alps系列CMOS毫米波雷达SoC芯片,这款芯片性能优异,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 w, |+ r! ?: I4 K: q' M& n: l8 k2 uAlps系列芯片的发布,在业界引发了巨大震动,也让陈嘉澍的名字,和“中国芯片”紧紧联系在了一起。2 j# a* N% x0 s- T- _
, V& [* L& H% w8 c3 f8 d; E9 O! q2 q6 V) k
如今,加特兰微电子科技公司已经成长为全球芯片领域的头部企业。9 Q3 r/ J! o: k4 a$ V
像陈嘉澍一样,学成后选择回国的优秀人才有很多,比如男孩曹原。# \( P6 V9 m- L/ b3 `) p# t3 H& i
曹原拒绝加入美国国籍,选择回国效力,曾破解百年科学难题!
7 B V9 j; [3 g; c9 w+ c/ B
+ L W5 C8 i4 g7 Q
' a+ u& E+ @) d7 Q$ [拒绝加入美国国籍!22岁天才少年回国效力
' G/ I0 K) v- z) g8 n
! W9 r: [. Z: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标签,曹原从小到大就没摘下来过。
- [! }; I. C7 ?9 Z三岁从成都搬到深圳,这个电子产品之都好像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 Y3 W& p0 i0 ?) L9 U$ w别人还在玩泥巴,他已经开始捣鼓各种电子元件,家里的电视机、收音机,没有他没拆过的。
/ o. a! p/ k# v0 M( ^8 R
: G* G/ \5 L0 D! s# H# I" ]; {
4 g; L6 b( I. b( U: u$ S11岁,曹原被选拔进入耀华实验学校超常班。 c9 S4 z% N# H4 {
这个班厉害了,三年读完小学、初中、高中所有课程,堪称天才的摇篮。
% s; {, T* Z8 {4 ~: R! ~& z1 s曹原呢,还真就把这当家了,在学校搞了个小小实验室,各种瓶瓶罐罐,别人看着头疼,他玩得不亦乐乎。
" M. u4 x" K, ~( T: l- g: }三年后,14岁的曹原带着一堆奖状,轻轻松松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 T5 i2 Z% W% }4 T: X
' a5 }( |6 P9 a4 M
5 N3 V' S; z2 B2 y1 @9 K7 I这回,他选择了物理学专业,一头扎进更深奥的知识海洋。你以为他会变成书呆子?
4 }1 y+ O* y4 T/ b# J5 P5 o" T不,曹原的大学生活依然丰富多彩:打游戏、玩摄影、还玩起了天文观测,动手能力一绝,自己DIY望远镜,这动手能力,不去搞科研真是可惜了。/ F/ H6 m) n" v/ L
不过,曹原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搞科研。
; U1 h/ P5 }. l& E# c4 l
6 m7 ~' o1 `: i( R) ~( V2 A/ e7 i$ E* d* `- \% r6 @& z/ M9 L
2014年,18岁的他从中国科大毕业,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offer,继续深造,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物理学,更具体点,是石墨烯超导。" \& k1 Z7 l5 ^9 D; h5 ~
石墨烯超导,说白了就是让电子在石墨烯材料中实现零损耗传输,这可是能源领域一百多年的难题。
8 [8 N6 t3 t8 ]* z# j0 d% Z之前无数科学家尝试过,都没找到在常温下实现超导的方法。曹原一头扎进这个领域,开始了漫长的实验生涯。, {7 K M7 l- M3 t: V0 z, D q
+ V* L, G" ^; x- n2 m
# F5 C! g' Z8 Q UMIT的实验室,高手云集,曹原的天赋在这里不算最耀眼的,但他足够努力,甚至有点“走火入魔”。
7 d- U( h. `1 T D,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实验室,重复着枯燥的实验操作,分析数据,一遍遍推翻,再一遍遍重来。
/ i5 X3 j# y) S' L, o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实验,曹原没有气馁,他甚至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1 [* w2 L0 k d7 [1 ^$ M, H* o3 k9 ^5 `; S$ d0 D/ ?1 F
4 u c2 ]9 V- b# J& X* E
终于,在一次实验中,他发现将两层石墨烯以一个特定的角度堆叠在一起,竟然出现了超导现象!
" p- [& K4 f7 t: K这个角度,就是神奇的“1.1度”,也被称为“魔角”。
1 z7 F9 R t7 l; i* l4 z2018年,曹原将他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投给了顶级科学期刊《自然》。3 K Y0 y q# J) D$ z9 ]# q! }
; `3 R3 [, ?& E
' V% w: k% t* L
这篇论文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自然》杂志的编辑们激动万分,二话不说,直接跳过排版步骤,破例快速发表了他的论文,而且是连续两篇!
$ e7 E$ U2 j, o) K) N22岁的曹原,成为了《自然》杂志创刊以来最年轻的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
4 J1 g0 l9 g: } i消息一出,整个科学界都沸腾了,“石墨烯驾驭者”、“天才少年”……
! {) J6 T' r% A6 I; }: W各种赞誉接踵而至,一夜之间,曹原成了科学界的超级明星。$ r& K; d e( M9 X
8 Y: n. _! L2 r/ {6 V. g
! x9 _! X: @0 M+ b& B! F
各种采访邀约、演讲邀请纷至沓来,但他并没有迷失方向,而是选择继续留在MIT,潜心研究,不断完善他的“魔角”石墨烯理论。
, n1 \ i$ u0 [* n8 E" U" r& I接下来的几年,曹原像开了挂一样,不断产出新的研究成果。% f6 `3 _" U s& z& ]' m- M$ c* P8 i
他不仅深化了对“魔角”石墨烯超导机制的理解,还探索了更多层数的“魔角”石墨烯体系,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0 m1 j4 Y) E5 \( {, }: q2 S2 j$ C* u1 k7 ]
& `+ r! [9 x& c5 g
短短几年时间,他已经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5篇论文,这可是很多科学家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成就。2 _) o* x5 m( O. ^' \, u
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外界的赞誉和诱惑,曹原始终保持着初心,他拒绝了美国高薪的邀请,毅然选择回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A( ]4 H; A9 z
% w; l# c Y$ o- k6 ~7 x* G4 R
8 A$ z0 P( k4 C$ n8 y! I“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国”,这句简单的话语,却掷地有声,感动了无数国人。
& A5 S! Z# H4 J% n1 E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到科学研究的浪潮中,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 C* r$ K# X6 p$ j7 \4 w
7 J/ n" M& ^3 `3 U% k( k' U, I: ?4 V% d$ S/ }* R
参考信源
: a! e) j& a2 Y# \澎湃新闻3 X3 X3 v$ i' `8 _9 d
# ]! n1 U, ]3 ]! h% z+ N
8 X: q' t* J& G4 ~, U; D9 D1 D新浪财经
$ v- W. ?5 `7 j
. |- y* U! k) a6 d. V+ ]) H( n$ [4 n0 D4 |
360百科:曹原
3 L7 t/ O2 E+ }- K
% L$ ?5 ]9 \( X/ U& s0 ~/ c1 P! ?7 J$ n/ F A4 A
中国国情
# X7 g, L- ^ v' d- G2 L
: D8 A9 A1 i' c: C/ |& k5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