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中国第二大藏区,多指甘孜州、阿坝州等高原藏区。6 ]/ a$ g- C0 l
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藏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1 \2 b& u! s, r# n$ t$ y; s/ J, Y. o/ j2 k! Q
- `9 G2 L/ A$ w# E这片海拔超过四千米的广袤土地,在地理环境、民族构成、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和西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被称为“西藏之外的西藏”。
, Q# x) U- q$ r; A而且,川西就位于青藏高原,如果将其划给西藏,倒也合情合理。
& w: U# j2 H% h# v0 W, D G( L+ O" M. p" [
E4 D% v3 F/ Y) \: X2 A) @
可事实是,川西并不属西藏管辖,而是被划到了四川省。
, W, a% ~/ g; Y9 d) P l甚至,往前追溯川西的历史,就可以发现大部分时候,它和西藏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谁也不搭理谁。
6 J ^( D d/ t0 @这是为什么呢?
6 ~8 M7 s* U [/ r6 X; L7 l8 @+ _4 V
9 y k9 ~2 S1 R. T+ [
其实,这看似简单的行政规划背后,藏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智慧,以及高瞻远瞩的国家战略……
% \! ~+ J3 b% z5 {川西和西藏的渊源0 [; N" W2 \; Y5 c) i$ i
8 n+ Q" |3 H! s( j5 [! `& I+ b川西,这里特指川西高原。, T" K4 }* b6 \& k9 Q, Q
它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处在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结合的地方,且与青海、西藏交界。
8 v" F' T! g& z. V f' }
" g8 h/ {( l2 e& E, ]
8 N" N* W8 K( O7 H. D( {这里风光旖旎,如诗如画。
' W# d/ s. o/ }, f巍峨的雪山,苍翠的森林草甸,清澈碧绿的湖泊海子,随意一处都是极致的风景。
/ H) g3 Q3 z7 U6 _( C6 |几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游牧部落就像高山下的花卉一样,蓬勃生长,肆意盛开。
1 B; C% n# y3 v, N1 V8 `5 |5 Y
: b& B2 ^; U! ~4 ~* [
7 k, `6 Z7 L! }; D6 x, L在唐朝之前,这些零零散散的游牧部落被统称为“诸羌”。
, A% ^' k. o+ u5 _8 K8 x$ v他们划分好自己的势力范围,各自为政,谁也不打扰谁。! `7 X5 V& b5 ~
到了唐朝,西藏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吐蕃。6 j3 Q7 B( t5 N$ Z. ?
$ K* K' p. s9 y" W* E- E
3 H$ {) V& b, @, T) g; u吐蕃好战,且战斗力强悍,不由分说地把川西纳入了领地范围,一统青藏高原。; \5 x5 {) p" g9 m
于是,川西和西藏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合体期”。' J3 I+ Q8 i( M& b; H' E' @
为什么说是“短暂”呢?因为两百年以后,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就被唐朝灭了。+ `5 S9 k6 e/ ~: ?& [
川西“恢复自由”,又回到了之前那种各过各的,无欲无求的摆烂状态。
N4 B" R4 w% x3 s" S) R
* W* f. Q9 N( U2 [5 t" T; L9 [$ ]/ d2 X- _: g+ ?9 e# s! z1 {5 q
这一时期,川西和西藏的关系不尴不尬的。仇人呢说不上,友人也不算,就是淡如水的“邻居”关系。
$ d% f% N- `. ?, u' B9 u1271年,历史的旧书翻到了元朝这一页。
V: d6 S D+ Y z元朝的统治者很霸道,直接把青藏高原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以“郡县吐蕃之地”,正式将青藏高原纳入自己的执政范围。& q" W+ O3 {0 g: L1 K1 w, j
+ D1 W' } Z9 O7 T4 f/ \) I8 p5 ~( [6 e9 k; t) }
需要指出的是,元朝并未直接统治青藏高原,而是用了一种类似于“代理人”的模式,扶持当地宗教势力,为中央王朝服务。
9 ~; c" s3 s/ F& n其中,西藏的是萨迦派掌权,而川西高原,依旧是之前的制度,保留一定的自治权。
. m+ v+ t4 e: @% u4 i( x- N只不过,各部落首领,也就是土司,要接受元朝的册封和监督。
% M5 o+ G; F* q. i& U8 O9 _5 |0 i
3 H0 W+ l) F' x; ]. K( x% o, o9 W) r! F ?
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同一个起跑线的西藏和川西,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区别:
1 B2 J- ]' G9 z3 n# E2 H% C西藏是统一集权,而川西则是相对松散的政治格局。
' o+ S+ r0 \8 ~$ X1 c到了清朝,统治者把目光着重放在了青藏高原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 `% `& m' Z1 _$ u: U4 f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片区域,他们采用了更为精细的管理政策。
; N% y+ P8 d, @# {5 G
- `9 v& e0 g& ~ z* g2 k2 S# J( i) a# i% c2 E( `: P5 I* [, M
五世达赖和顺治帝 ' c! z0 D9 v! ^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西藏这块“吐蕃故地”被更名为西藏,由朝廷指派的甘丹颇章政权统治。! E; v' c7 l& m. j
而川西则被划到了四川省,加强对川西的控制。( I: g$ J( V6 l) \" S1 S
也就是说,把川西划到四川不是现代人的主意哦,是我们的老祖宗干的。
8 o% G) Z7 w: B1 |
" b% A% C1 x( u- g1 x
; m7 G; J ?# J# n) \; e甘丹颇章 8 c4 e) f. c) r8 ?8 Q
当时,为了让川西老老实实地服从安排,清朝可是费了很大的劲,甚至一度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7 G; L8 }) g1 h! a0 k! |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大小金川之战”。& a6 w; M5 D4 F8 p2 u
这里的“大小金川”,指的就是川西的两名土司——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和小金川泽旺印信。
1 B; W4 N2 }' x* ~0 h' ~. W# z3 x以他们为代表,川西的地方势力一改佛系态度,公然反抗中央王朝的决定,暴露不臣之心。) Z2 [( h( z: B0 b$ ]- ~3 z
7 B, A5 Q' w$ q3 X& J* k6 h7 Y: n& z
9 B* _$ o7 m$ u0 V: O! d3 f4 X
想想也能理解,川西的土司们自在逍遥地过了九百多年,天老大我老二,端的是潇洒肆意,无法无天。( ~) }0 I% J- e' W
现在清王朝突然要对他们下手,加强对川西的管控,他们当然不干了,谁愿意屈居人下呢?7 t3 I6 B) H) n V$ E2 u
于是,大小金川之战,就这么开始了。/ Z$ m+ j) e" A: I$ k/ m
) f {& n9 y# k/ U
# p* R4 U& ]" u% ~4 M8 r& a这场战役持续了整整三年,清军损失惨重。
# Y" B! f: n. x$ o六十万人进川,有15万人折在了这里,经济损失更是高达7000万两白银,是乾隆打过的,代价最大的战争。
- F5 p8 D+ U: A/ ^. \( U) y那么问题来了:乾隆为何要不惜代价,打这场战役呢?清朝将川西高原划入四川,有什么考量?% K4 x2 W' h1 \
) R- u0 _6 [, X. z/ w2 t
- B/ z/ _- @$ t# T8 H4 |. l川西归四川的政治智慧/ \/ y) Q9 |8 f* \8 z
5 K5 X# H- J2 g0 s4 `+ J8 U5 O
晚清时期有一句古语:“治藏必先安康,”这里的“康”便是指康区。
+ S$ L% V) w) \. S康区,藏语“喀木”的音译,意为“边地”,是藏族三大居住地之一。6 t- n/ ?# r: Q+ j' U& n
它位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向第二级地形过渡的转折带上,是连接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枢纽,也是汉藏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沿地带。
- }* V3 Z3 ^9 z0 [( ^, ]1 }: [9 V$ o! c4 G, Z J5 \2 x
3 B V% H: o( ^/ ]
川西高原的甘孜州,就是康区的核心地带。, j& {5 j! f5 w2 ]1 v2 L
所以,川西高原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要想彻底掌控西藏,川西是必争之地。4 t6 h9 [+ c9 U+ s; z1 E+ R3 Z& u. X
也正因此,乾隆才不惜血本,也要把川西给打服。+ s7 w% I, p" r2 A' V& H( o: P$ _
8 o& o2 p7 o: D% T9 J) u7 F- h H# _$ ?& E9 R; I9 ^8 f7 L
如若不然,川西的地方势力做大做强,又倚靠着横断山和青藏高原易守难攻的天然堡垒。. ]8 S8 A- ]- f w! u
清朝还真没多少胜算,保不齐它就要“另起炉灶”,脱离出来单干了。* u8 | e, H" o1 ^7 h
至于把川西划分给四川,当政者自然也有他自己的打算。
0 t3 u+ G5 W. Q a+ q y( T; c: |3 C
5 b( Q5 A1 G' l- V# W: a最显然,也是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如果把川西划给西藏,那西藏的面积就太大了。
. s" K, \0 W: _. b/ V3 X9 G它将成为占地140万平方公里,东西跨度超过3000公里的“巨无霸”。4 l K: T; N8 B
可能有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这个三千公里,就是哈尔滨到广州的距离。
# F2 s3 ~/ J' \" m6 V; p! c7 W& n' ^: O
" d- `' c4 ~. j! o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坐拥这么大一块地方,还不自立为王,那可就说不过去了哈,除非这人傻。7 I R6 I9 H0 {% c2 d7 ?7 |2 `
这里,就要说到一条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行政管理智慧了:犬牙交错,分而治之。
" J$ M/ f) Q3 G; T! ?分而治之,就是打破地理单元的完整性,将相似的地理区域划分到不同的行政单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犬牙交错格局。 X- H- [) t# }9 f4 @
& C" J! w4 y, k, C# R
& R0 l( R6 I: K# ^川西和西藏各方面都很像,所以它必然不会被划入西藏。
* y; i+ G4 a5 P6 e4 t) m原因很简单: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形成,加强中央集权。6 X& n9 Q: [/ P$ o0 P; i
这一划分原则从几千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个划分方法。( C. x* }0 d4 a- x, ~4 b+ E
" @6 b" D" D4 G
0 k8 b+ v% V, u6 v, Y" u比如,战略位置至关重要的淮海地区,就被“分割”给了四个省份。
9 c* I9 ^4 a5 U& m. t) p4 ]不仅如此,历史上的淮海也处于被打散的状态。
- Z8 d6 g9 n+ r* k4 q' h/ q开玩笑,若是真成立一个淮海省,那它的历史就是一部造反史。 j0 M. F1 g% q% x
再比如,地处中原、藏区和新疆交界处的甘肃省,也是区域制衡的典范。- X; X' D4 H& w9 L
8 Q& u) e# |9 H1 X5 k5 t; ]4 |
' L3 ]; g \% B5 }% ?" p# ^
它是多民族聚居地,无论哪个民族搞事情都会带来大麻烦。9 Y1 \- Q1 w9 g& C5 _1 U+ D
所以,中央将甘肃省手动拉长,一直拉到藏区和新疆的边界,同时削弱它的核心区域,让它没有做大做强的实力,防止西北割据。! H# o4 X; ?0 E) M
8 v3 k1 }; z# y# n1 x& e2 k' S) l+ q9 V* C
类似的操作还有很多,南阳盆地被划给河南和湖北,东北痛失“天下第一关”。
3 H0 t7 q4 a* _) I' M2 {' ]重庆从四川划出来成为直辖市,这些都是分而治之的具体例证。8 U( r. N/ d, V5 D
+ F/ i% s T8 g( ~6 k9 T9 O- {- ?: x: B3 O$ v
防止某一地区的势力过于强大,将战略要地直接掌控在中央手中,这就是地图上那些“简单的线”背后,所蕴藏的政治智慧。( m- q" M$ ^/ D; f
川西不划入西藏,也是出于这个理由。
$ k, ?+ x$ X4 m7 K7 K- R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地图上的每一条线,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线,牢牢地串起了偌大的中国。
* T3 ^0 R- D/ W$ j( f' c# G ?% w! `' C# @0 k C2 {
) r5 r# F; c, D9 Z+ Y9 U* ~
在几千年的政权更迭和朝代动荡中,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同时也让中华文明绵延了数千年。
! e/ Q4 z% s7 Z0 I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