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 q# I1 `"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皇帝的陵墓往往承载着无数秘密与宝藏,它们不仅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更是后世窥探古代辉煌与智慧的窗口。
0 d4 R, _& }3 W6 W# R1 W; q$ b然而,在众多帝王陵寝中,有一座陵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坚不可摧的防御力,成为了千古之谜,它就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
s+ [' M6 P# w+ \1 b3 N3 i3 H8 [2 v: w! F
5 B( o: D) x, ^3 y' l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乾陵那层神秘的面纱,探寻它为何能够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安然无恙。
: d' ~1 c6 e' z; o乾陵:历史的见证,智慧的结晶
/ Y* P/ P7 w1 I' P6 v乾陵,坐落在陕西省的梁山之巅,这不仅仅是一座陵墓,更是唐代盛世的一块活化石。% t( }; @2 [6 O# u# \, u2 H" g
' I9 r) l% Z, i H9 f5 M, D& _* @
: y0 Q2 Q: ~; ^ g/ J
: `; I" s5 T N) G% c( R3 E
它始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的精心雕琢,方显其宏伟壮丽。站在乾陵的东侧向西眺望,梁山仿佛一位静卧的佳人,北首南足,东西两侧则勾勒出她丰腴的胸膛,这样的地形地貌,不禁让人联想到武则天这位女皇的威严与柔美并存。" L$ J; d. M8 X( m3 X% U% F* K* b+ t
' g8 j1 ~! r) O" `4 [! k4 ^5 H; R* t
选址之谜:天作之合,自然之选6 X6 p$ S0 Q' s: U* n$ E% P
乾陵的选址,背后藏着一段传奇故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为了寻找一块风水宝地,特意请来了当时最著名的两位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
4 G% X+ d4 b& p0 Y3 u0 V# D; I# s' ~/ _6 z- D6 J0 {" g
1 ?1 O! q; j1 S1 j& \* P1 K
; L, {; q, J7 G5 t$ [两位大师各自踏遍千山万水,最终都不约而同地选中了梁山作为吉壤。更神奇的是,当武则天派人前去验证时,发现李淳风插在山顶的玉簪,竟然精准无误地穿过了袁 天罡事先埋下的铜钱孔中,这一巧合仿佛是天意使然,也让乾陵的选址更加充满了神秘色彩。$ ]+ {1 x4 o& u' P- K6 [, u
% k) p" J# G! O T& Z9 l' P
1 E" Z" m6 `" V2 B. Q* J1 J! ?那乾陵里到底有多少文物,又有什么水准的文物呢?
8 P& r+ d" p6 c首先先说说唐高宗李治,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路不拾遗口,颇有贞观之遗风。因此他治理下的唐朝史称“永微之治”。) p: }& |% O* l9 ]3 @
6 {0 I! T4 R" Q4 Y d# _
[. n# B J% }4 J# e这位皇帝他生前酷爱收藏字画,因病去世后,武则天依照他的遗言将他最喜爱的字画全部陪葬进去。8 Z7 G% t; x$ a2 K- D
" m6 K M8 P% r# C' ?( F
! g1 q0 U( ?% W6 c) W5 [9 X7 ` @) f& z
后来武则天下葬时,作为中国历史中唯一的女帝自然也是不会亏待自己,因此两位皇帝光陪葬的宝贝就不计其数。据一位文物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推算乾陵的文物宝贝最少有500吨!
' E8 _7 G2 o% {5 p* C! ^
6 s8 l2 l+ \/ g" W+ G# Z& ~ E+ S7 _& _# u1 F0 _6 \+ B' F
盗墓风云:三次危机,次次化险为夷2 V" t% D3 x1 f4 a+ H2 K; l
乾陵虽为皇家重地,却也难逃盗墓贼的觊觎。历史上,乾陵曾三次面临被盗的危机,但每次都奇迹般地逃脱了厄运。/ Z9 q q# [' U+ H! D$ M8 K( O- Z
第一次:黄巢的四十万大军
% f" q) M$ ?$ }" I2 N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率领四十万大军试图挖掘乾陵。他们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在梁山上挖了许久,却连地宫的入口都没能找到。2 ]# H' C4 \: ^, V$ s0 j) L# H
1 X* s7 E. L& ^9 _; z5 S9 n! g$ M6 ~- X& W, Q E
" |* G; l- V( [" W* a6 x$ S
面对这座固若金汤的陵墓,黄巢只能无奈放弃,乾陵也因此躲过了第一次劫难。4 F0 w8 c9 e: d" s$ R
第二次:温韬的敬畏之心
! g+ b+ _/ S; G/ d. N' i# X到了五代时期,盗墓界赫赫有名的温韬,将目标对准了乾陵。他此前已盗掘了17座唐代皇陵,只剩下乾陵这座“硬骨头”。" |% Q5 B6 C3 U2 A
然而,当他率军上山时,却遭遇了诡异的天象变化——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更奇怪的是,这些人马一撤下山,天气立刻转晴。这样的奇异景象 让温韬心生敬畏,最终选择了放弃。
8 J% k) B( S* [7 l第三次:现代化武器的无功而返: r+ W) M9 U" I0 Y
时间来到民国时期,一位神秘人物(由于历史原因,此处不便提及姓名)试图用现代化的武器——机枪大炮来轰开乾陵。在炸开墓道,准备深入墓室时,突然一股黑烟冲天而起,形成龙卷风,飞沙走石,现场一片混乱。9 `! e* Z. U. f7 x4 Q# B) z9 T6 M! i
4 w, ]# g" `. h0 |9 X& ]( ?5 L% v$ }" R
% H" c$ s! N- ~0 `更令人震惊的是,冲在最前面的七人竟然离奇吐血身亡。这一幕吓坏了在场的所有人,他们再也不敢继续挖掘,乾陵也因此再次逃脱了被毁的命运。
2 w4 k# X, d0 r: A: J. j+ V' @: \ ?7 x. G3 h; L) x5 A4 `5 P3 {3 `. n
) s, g1 F5 J3 O; \乾陵为何难挖?' @3 G7 i2 T* x: }
为啥它这么难挖呢?这里面可藏着不少学问呢,让我用大白话给你细细道来。
+ @/ J9 C: m# A6 }# r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乾陵所在的山。这山啊,可不是一般的山,它全身都是硬邦邦的石灰岩,这玩意儿在岩石界里 可是出了名的“硬汉”,想要在它身上动土,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8 R: e/ `% E8 y4 ]1 _
0 t. ~) f' g( f$ r; O. }6 i) _
$ s2 |: r- B. c2 L7 @1 c8 L1 ]. L; \$ {1 f) }4 ?8 H. R/ i
你想啊,就算是用现在最先进的工具,想要凿开这满山的石灰岩,也得费老鼻子劲儿了。所以,这第一个难题,就是这石头的材质,让乾陵像穿上了一件坚不可摧的铠甲。3 I% }: O, w+ g1 b3 K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这山这么难挖,当年建墓的时候是怎么挖出墓道来的呢?5 b" x7 _, ?- t6 C
古人可聪明着呢!他们用了一种叫做“火烧水激法”的老法子。简单来说,就是先用火烧石头,让石头受热膨胀,然后再用冷水一浇,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石头裂开。2 {( c1 C( f6 ~. [* F3 e4 y3 S! ^
8 k" u4 F; F/ V
3 s! q' t# x0 S- g/ M
" Y2 r# u1 a3 ^# J6 w8 u% y; d# x' X( r' z+ r& { r) R
! \2 F' |- L" H+ d1 o虽然这法子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可不容易,需要极高的技术和耐心。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古人硬是在这坚硬的石灰岩中挖出了墓道。 O) @0 @- |& R
但话说回来,就算墓道挖出来了,想要找到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因为这座山太大了,你总不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地挖个遍吧?所以,古人又想了个法子,就是在墓道的入口处做一些标记,方便后人寻找。不过啊,这些标记都藏在很隐蔽的地方,一般人根本找不到。$ L# E$ V. K4 J' ?8 D1 l
再来说说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唐代的墓道跟其他朝代的墓道可不一样。咱们都知道,汉代的皇帝陵啊,墓道口多得很,东南西北都有,跟个迷宫似的。
7 x+ ?, ?* U2 _+ o( ~7 z. v. @0 W) n. [+ Y% @
- r4 O) S- u! l
+ T5 G( h( X; S* j9 \, c3 }5 d但唐代的墓就不一样了,它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就像一条直线一样。这样的设计啊,既节省了材料,又增加了安全性。不过啊,这也给后人挖墓增加了难度。因为啊,一旦你找不到那个唯一的入口,那就只能干瞪眼了。
9 o K. p! j1 [2 k% P其实啊,在50年代的时候,人们还真找到了乾陵墓道的入口处。但可惜的是啊,这个入口已经被人工打磨的石头给堵得严严实实的了。; U! Y* a, R. a& I' Y5 n
这些石头啊,一个个都平整得跟镜子似的,而且石头和石头之间还有缝隙呢。' o/ T/ k' h C1 y* i4 f' B
2 ?% Q' G$ F/ ~0 ^" M2 @# t! p; P
$ g. b, C6 k1 C2 c* i
/ Y" E3 d2 R$ W更绝的是啊,这些缝隙还被铁水给浇灌过一层呢,就像是被焊死了一样。想要打开这个门啊,那得把几百吨重的石头给挪开才行啊!你说这得多难啊!1 E, |& f! F5 T3 `
所以啊,这两个原因加起来啊,就让乾陵成了个难啃的硬骨头。% k' A9 I& T, @9 C; ]
不过啊话又说回来啊虽然我们现在的技术很先进了,但是想要完整地挖开乾陵,并且保护好里面的文物那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准备的。
: T4 U1 g4 o9 l( L/ Y4 t+ n0 g因为文物保护的原则就是,必须资金到位、技术到位。/ ]% b$ d+ c7 N1 }, U- }" e
# D! ?) C- H/ N4 j9 B. u2 T/ A9 u( _, l+ _6 i* ]
如果盲目挖掘的话,很可能会对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坏。* J4 t8 t- c% R4 N( T2 L: J9 V
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得耐心等待,等到有一天我们的科技更加发达了,我们有能力去发掘,并且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的时候,再去动它也不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