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是历朝历代所有皇帝中,在皇位上时间最长的,长达61年之久(真正掌握实权时间最久的是康熙的孙儿乾隆皇帝)。康熙不仅在位时间是大清十二帝中最长的,而且后宫妃嫔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有65位之多。就连乾隆皇帝,在这一点上都不能跟祖父相比。" ^. l$ w7 B7 E. x. E' F4 X; e
2 }6 a' d' p% t
- T) O+ a% S9 z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康熙的后宫有两大奇景:
; \* k: c7 i1 q! t) F; e* K有四对姐妹花,比如宜妃与她的姐姐郭贵人一同入宫,妹妹得宠与康熙而晋封宜嫔,后母凭子贵晋封宜妃,至于姐姐虽然生下一位公主但至死都只是贵人的位份;再比如康熙小舅舅佟国维的两个女儿,姐姐先入宫得康熙盛宠,掌管后宫11年的时间,晋封为皇后(孝懿仁皇后);而妹妹则是在姐姐去世后入宫,虽然最高的位份只是贵妃,但却掌管后宫二十余年的时间。
) p+ t& t$ s9 X! Q& v V8 x% Y$ D再比如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两个女儿,姐姐是康熙皇帝的发妻孝诚仁皇后,生下大清第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太子胤礽(嫡长子夭折);而妹妹则是在姐姐病逝后入宫,享受妃级待遇,死后被追封为平妃。. |% j3 X: N; h O- \
而最后一对则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两个女儿,姐姐同孝诚仁皇后“争夺”皇后之位失败,入宫被封为妃,孝诚仁皇后去世后晋封为继后(孝昭仁皇后);姐姐病逝后,妹妹入宫,被晋封为贵妃。: X' @8 Y1 @. H% t
3 }4 Q9 T; J& F) S- V2 y, n0 }- l6 G9 o' W
位份较高的妃嫔(妃级以上,不包括追封的位份),大多早逝,而位份较低的妃嫔(妃以及妃级以下)却多出寿星。其中寿命最长的,当属皇十二子胤祹的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朝为嫔位),活到了乾隆二十二年,97岁高寿而终,这是大清两百多年历史中,寿命最长的妃嫔。
n8 Y7 k; ^0 h# \正因为如此,康熙的后宫才会出现四对姐妹花。# R6 O' w% j6 Q' h
三位皇后去世时都是二十来岁/ n7 e5 W6 T+ N5 W. a: L( v ?* |7 [
& y/ }6 W/ a |康熙亲封的皇后一共有三位:0 w$ J- {# L) L2 {. o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出身穆瑚禄都督大系的赫舍里氏家族,属于满洲上三旗的正黄旗,是满清勋贵家族之一。其曾伯祖希福是太宗皇帝十分信任的重臣,在崇德、顺治两朝任弘文院大学士(内阁的前身),自祖父索尼更是位极人臣,不仅得到了太宗皇帝与顺治帝的重用,而且还是康熙朝初期的辅政大臣之首。正是这个缘故,康熙四年赫舍里被选为康熙的中宫皇位,并且完成大婚。' [4 j' s( |8 ` D6 ~6 `* J, w) n
L( W4 U7 Q( F, E
4 Y6 v1 i7 ]# Y8 E; Q* t- D
虽然康熙将赫舍里封为中宫皇后的初衷是为了除掉权臣鳌拜,但赫舍里端庄贤淑、孝顺懂事,不仅孝庄对这个孙媳十分满意、尊重,而且康熙对这个发妻也是十分宠爱。康熙八年孝诚仁皇后生下康熙的嫡长子承祜,康熙十分看重承祜,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只可惜承祜年仅4岁夭折。" Z' O4 f/ V# O/ F3 p
承祜夭折后,孝诚仁皇后大病一场,康熙恰好在陪着祖母孝庄在汤泉辽阳。得知消息后便赶回紫禁城陪了皇后一天,等皇后情况好转才离开。
' L8 Y% F8 W" o: }% r7 v' a$ I好在孝诚仁皇后再次怀孕,在康熙十三年生下嫡次子保成(胤礽)。
5 P6 Y, K& W4 \4 t3 [# j- H' t这让康熙十分高兴,毕竟再得嫡子。$ U, u/ w/ v8 u% v
然而生下保成也就一个时辰的功夫,孝诚仁皇后便病逝了,是死于产后病(或难产)。
* ]. F: n* u, U( @- {这一年,孝诚仁皇后年仅22岁而已。
3 o+ I) t5 E! F8 |" M+ w# X. U
% _$ |' _' o f/ M4 U1 K) ~" n
; `& g+ s$ t* D! R' C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出身满勋贵族钮祜禄氏家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女穆库什公主与开国功臣额亦都所生的儿子遏必隆的女儿,若是按照辈分的话,孝昭仁皇后是太祖皇帝的外曾孙女。
+ E. B3 a3 U0 k* ?8 v而康熙皇帝是太祖皇帝的曾孙,其实按照孝昭仁皇后的出身,完全可以在孝诚仁皇后之前直接册封为中宫皇后;毕竟孝昭仁皇后的外曾祖父同康熙的曾祖父是同一个人,二人关系更为亲近。然而遏必隆在康熙与鳌拜之间左右摇摆不定,没有坚定地支持康熙皇帝。这让孝昭仁皇后“败给了”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最迟在康熙十五年四月已经入宫,入宫便享受妃级待遇。" L! A2 d3 K) Z7 w5 h, W
康熙十六年,也就是在孝诚仁皇后去世三年后,康熙才不情不愿地将钮祜禄氏封为继后。
" X' {: k, B$ o* \. v+ }& E孝庄之所以让孙儿将钮祜禄氏封为继后,同样是为了朝政的需要。$ F. c" Q. q+ ?1 ~5 T# d. c
此时恰好是朝廷平定三藩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够让满洲八旗旧族子弟能够在战场上拼命杀敌,孝庄便决定将满勋旧族家的女儿册封为皇后。而遏必隆的女儿最为合适,钮祜禄氏被册封为皇后后,确实也达到了孝庄所期望的目的。
, D/ w5 D9 B. A! _. y
7 C; r1 @5 x( r! o( l
' \' z% f" r2 B7 n$ \虽然都是因为朝政的需要,被册封为皇后,但康熙并不宠爱孝昭仁皇后。
, X F R8 F% \9 |1 R5 f而是喜欢自己的表妹佟佳氏(佟国维的女儿),孝庄不希望自己的孙儿跟自己的儿子顺治帝一样独宠一位妃嫔,所以并没有答应将佟佳氏册封为皇后,而是册封为贵妃。( P0 D4 i0 c; U( n
孝昭仁皇后曾怀孕,但所以大多怀疑孝昭仁皇后跟孝诚仁皇后一样,都是死于产后病。但是在康熙的子嗣中并没有孝昭仁皇后所生的皇子公主;可见即便是孝昭仁皇后生产,但生下来的皇子或者是公主也是未能存活。4 b Q; B% ^( {5 \8 ~- r
康熙十七年,康熙的继后仅在后位上半年的时间便病逝了,只有20岁。
( [# y! I* w; \/ B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三位皇后中“最为长寿”的一位,孝懿仁皇后是康熙的亲表妹,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最小的弟弟佟国维的女儿。孝康章皇后所生的儿子玄烨被选为嗣皇帝登基,佟佳氏一族崛起,康熙的两个舅舅在朝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 h3 F3 ?$ r1 j$ T
虽然在康熙朝初期,佟佳氏一族还不能跟赫舍里氏家族、钮祜禄氏家族相提并论,毕竟只是被抬入汉军镶黄旗,还不属于满军旗。但孝懿仁皇后毕竟是康熙的亲表妹,而且康熙有意提高佟佳氏一族的地位,所以孝懿仁皇后在康熙十五年刚入宫便享受妃级待遇,居住在景仁宫。1 B+ r% @4 A! l$ ^
次年,在册封钮祜禄氏为皇后时,孝懿仁皇后被晋封为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 A3 t: }% D2 N1 T7 `0 t- O7 B3 j' z+ M9 \3 b
: }( Y* r8 [, E- l- B康熙十七年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病逝,三年后康熙将表妹晋封为皇贵妃,成为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因为前两位皇后一个22岁早逝,一个20岁早逝,康熙便觉得自己克妻,所以便决定不册立皇后,让表妹以皇贵妃的身份统摄六宫。
, E& \; f" d7 x孝懿仁皇后就这样,在皇贵妃的位置上安稳渡过了8年的时间。: D, f! b) ^7 ^* C. @
而且还在康熙二十二年生下一位公主,只可惜公主还未足月便夭折了。
7 Z. b: r* x; N/ v孝懿仁皇后同康熙是亲表兄妹的关系,二人无后也很正常。
1 [1 B( x$ ]2 H# }2 f. B虽然孝懿仁皇后没有皇子公主长大成人,但是康熙宠爱表妹,便将其他位份比较低的妃嫔所生的皇子交给表妹来抚养,九子夺嫡的皇四子胤禛与皇八子胤禩都曾被孝懿仁皇后抚养,只是皇八子的时间比较短,后被送到了惠妃那拉氏的宫里由惠妃抚养。, Y* ?' N# }) W7 |* r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孝懿仁皇后的病情已经越来越严重,不能起身。8 B( X& }1 U2 g8 g2 n3 |" S& J
见表妹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康熙下旨将其直接册封为皇后;次日孝懿仁皇后病逝,仅在后位上一天的时间。+ K; U7 {/ x9 M9 q1 E/ F
v- P9 p) I" }: Q: C
, d, C9 o( {* ?$ @& A4 `* _表妹病逝后,康熙将其追谥为“孝懿皇后”,葬入景陵地宫。
' ?; j/ b. K4 O3 J4 [孝懿仁皇后病逝时,年仅28岁。
" h- }4 N% j! U+ h2 ?7 x f虽然比前两位皇后活得久一些,但仍旧是早逝,着实可惜。0 X. P; X, R G/ P6 J
康熙两位亲封的贵妃
* n* p2 V4 n f3 V' Z( h' m$ u5 J& M$ @/ N6 m$ ^. C* r; K- h
康熙一共亲封了两位贵妃:
: C% L+ r8 o" n( L% p0 G+ X7 S第一位便是孝昭仁皇后的亲妹妹,太师果毅公遏必隆的女儿。孝昭仁皇后去世两年后(康熙十九年)温僖贵妃入宫,刚入宫便享受妃级待遇。很显然,钮祜禄氏家族之所以将孝昭仁皇后的亲妹妹送入宫,就是想让其延续孝昭仁皇后在后宫的尊荣。而温僖贵妃确实也做到了:: Q4 e8 B6 B; T; e, v% A9 {
康熙二十年,钮祜禄氏便晋封为仅次于佟家皇贵妃的贵妃,成为后宫第二位的存在;
' q* h) h+ t$ t2 z# z康熙二十二年,温僖贵妃生下钮祜禄氏家族同爱新觉罗家族的血脉—皇十子胤䄉。
8 b* u$ U9 @) R. ^, A温僖贵妃的外曾祖父同康熙的曾祖父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温僖贵妃能生下长大成人的皇子,确实很不容易。康熙二十四年温僖贵妃再次怀孕生下一位公主,但是公主不足一岁便夭折了。
# n0 \) F# c/ m2 H$ H& M1 P/ @温僖贵妃能够接连生下皇子公主,便可见康熙对其确实宠爱。
2 v) ^8 z0 P6 D( Z7 k, {, b1 d! u$ c( @
# O7 |. o2 X3 M$ I4 \% f/ D% M
康熙二十八年孝懿仁皇后病逝后,温僖贵妃便成为整个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子。7 E. Q3 i/ P0 L" J/ n. c
孝懿仁皇后的病逝,让康熙更加心灰意冷,连皇贵妃都不愿再册封,便让温僖贵妃以贵妃的身份统管六宫。就这样钮祜禄氏家族,将温僖贵妃送入宫的目的也算是实现了。
& i) M5 f2 T7 p s然而温僖贵妃仅统管六宫5年的时间,在康熙三十三年便病逝了。
4 |1 \+ R2 j2 d* G4 _; w' G, r/ [康熙将其追谥为“温僖贵妃”,葬入景陵妃园寝。( C8 N$ y) [2 F( |+ H
温僖贵妃病逝时,年仅34岁。
- d) q) I/ ]! j$ O7 \( {+ ]- T虽然温僖贵妃比康熙三位亲封的皇后活得久一些,但还是早早便去世了,仅陪伴康熙14年的时间
3 S& }, w) T* A4 g温僖贵妃的去世,让康熙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亲自册封的不管是皇后、皇贵妃还是贵妃,都早早便去世了。索性,康熙连贵妃都不再册封,而是让位居妃位之首的惠妃(皇长子胤褆)的生母惠妃来管理六宫事务。
6 @% S- w7 p/ ^ u& j2 p: O: j: F% N# Z) ]4 S" N9 ], ]
* Z3 P, \5 b4 L3 a" P- A! J0 F# h
不过惠妃也只是暂时管理六宫事务,因为很快后宫便出现了一位位份比她高的妃嫔。此人便是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本文称其为小佟佳氏),孝懿仁皇后的亲妹妹。不过小佟佳氏的皇贵妃之位并非康熙亲自册封的,而是雍正皇帝册封的,康熙一朝,小佟佳氏最高的位份便是贵妃。
) V" C! F* D8 O- F6 b. t) Z* s8 U0 v小佟佳氏是在康熙三十年,孝懿仁皇后病逝两年后入宫,小佟佳氏跟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入宫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延续家族在康熙后宫的尊荣。0 C8 t( P3 q- F" j; Q& K
小佟佳氏既是舅舅佟国维的女儿,又是妻妹,所以康熙对其还是十分看重的,刚入宫便将其诏封为妃,成为除了宣妃博尔济吉特氏、平妃赫舍里氏、惠妃那拉氏、宜妃郭络罗氏、德妃乌雅氏、荣妃马佳氏外,第七位妃。1 o1 v3 }% ^ ?% w4 t" S
平妃是孝诚仁皇后的亲妹妹,出身同样显贵,但是在温僖贵妃去世后,平妃并未成为下一位“后宫之主”。很显然康熙不仅不宠爱平妃,也不重视平妃,并不想赫舍里氏家族再出一位后宫之主。这其实跟赫舍里家族在朝中的表现有极大的关系,说到底还是平妃的叔叔索额图。
7 Y( N" G/ {9 H) m+ d; F$ i5 l
+ y5 {; ]1 R7 [/ n$ D8 b* _; o+ E7 @/ r
而平妃,在康熙三十五年也病逝了。
, \) h( ^0 |$ a7 V2 O8 ~, t平妃在康熙十九年入宫时年仅10岁,虽得以陪伴康熙16年,但实际上去世时年仅26岁而已。( p# d# [5 M: i% E3 I
至于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本就不得康熙宠爱,而且康熙在康熙朝中后期有意不再提高博尔济吉特氏女子在后宫的地位,自然也不会让慧妃统管六宫。
& R( }" @" a0 }+ h: a p u1 m# L/ h而惠妃那拉氏,虽然生有皇子,但是毕竟出身包衣,自然也不适合一直管理六宫。
9 i( A6 Q8 U4 V+ |8 b6 m8 z1 e对于康熙来说,最合适的无非就是小佟佳氏。* }+ \* ^; M( f/ Q$ ?6 b
不过康熙并未着急将其直接册封为贵妃,毕竟温僖贵妃的去世让康熙很是不安。7 G& M* k! ?! }; m8 s
到了康熙三十九年,小佟佳氏已经入宫9年之久,康熙终于下定决心将其晋封为贵妃,让其以贵妃的身份统管六宫。就这样小佟佳氏成为康熙朝中后期实际上的后宫之主,而且小佟佳氏统管六宫的时间最长,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
+ K5 M& g. ~5 S ^( z而小佟佳氏也成为康熙位份比较高的妃嫔中,唯一一位长寿的。0 a' S; X+ i4 }- f3 T/ ]3 p$ [
1 Y- R6 J. }1 H9 @' h/ Q
" l! k' n4 Z3 R. { j一直活到了乾隆八年,去世时76岁高寿。) a. A! Y7 H# ~/ t0 Q
乾隆将祖母追封为悫惠皇贵妃,葬入景陵皇贵妃园寝。
" D4 N2 F3 Z# P& G; Y8 k; C8 o康熙亲封八妃(平妃除外,上文已经提到),大多长寿而终" I; m. R5 D, q s
/ ?0 P- A1 {6 g- P
康熙朝时,能够位居妃位便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在这妃嫔的位份晋封上康熙确实有些“吝啬”
" w+ n. X. D5 u$ v$ t; ?+ G4 x; I' f2 n4 Y惠妃那拉氏:皇长子胤褆生母,出身满洲正黄旗包衣,多次管理六宫事务,曾抚养过皇八子胤禩;因出身包衣,刚入宫时仅为格格级,惠妃是在康熙八年(1669年)入宫,入宫时的年龄应该在13-16岁之间。惠妃是在雍正十年(1732年)病逝,也就是说惠妃病逝时最起码73岁高龄。
: T1 {8 o) `) C荣妃马佳氏:皇三子胤祉与固伦荣宪公主生母,为康熙生五子一女(仅一子一女长大成人)。荣妃入宫的时间并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是在康熙三年(1664年)到康熙五年(1666年)之间,康熙二十年晋封荣妃。雍正五年(1727年),荣妃病逝。大概可以推断,荣妃去世时最起码已经73岁。7 T4 J6 {4 ?* R4 H! F% h2 y0 J8 V
9 J( a' ^+ p+ b, q5 v
! w; p! o* S- O9 w9 d/ ]4 ~0 S宜妃郭络罗氏:皇九子胤禟的生母,康熙“眷顾最深”的妃嫔。顺治十七年(1660年)出生,康熙十六年被选入宫,雍正十一年(1733年)病逝,去世时73岁。! l5 B4 s7 h! y' @
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出身,1662年出生,康熙十四年入宫,皇八子胤禩生母。康熙三十九年晋封为妃,康熙五十年病逝,终年50岁。9 A+ p' X2 q2 R* J
宣妃博尔济吉特氏:来自孝庄的娘家—科尔沁草原,称呼孝庄为姑祖母。康熙十六年入宫,康熙二十六年诏封为妃,乾隆二年(1737年)病逝,去世时在70岁以上。5 f7 f. F% g! }& \) o3 }
成妃戴佳氏:出身镶黄旗包衣,后抬出包衣。最迟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已经入宫,康熙十九年生下皇七子胤祐,康熙五十七年诏封为妃,乾隆六年(1740年)病逝,去世时最起码78岁高龄
9 g+ h$ H3 M" b0 Z. i! X |1 }敏妃章佳氏(被雍正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出身镶黄旗包衣,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胤祥,康熙三十八年病逝,病逝后被追封为敏妃。敏妃去世时,最起码29岁。
A( G* R J" A, a+ f
8 }% Y- w' T# Y" l$ P9 k% R" M# t6 u1 X9 B! T+ K
和妃瓜尔佳氏(被乾隆诏封为皇贵太妃):出身满洲镶红旗,满勋旧族瓜尔佳氏一族。1683年出生,康熙三十九年被封为和嫔,康熙五十七年被晋封为和妃。因曾与悫惠皇贵妃一起抚养过乾隆,而得到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的厚待,过着颐养天年的日子,最终在乾隆三十三年病逝,去世时86岁高龄,死后被葬入景陵皇贵妃园寝。
. x- @* V. y6 r2 C9 W其他的低位份妃嫔/ d! o* H1 n9 N# p/ s
1 }1 w2 [1 B# l- |7 m定嫔万琉哈氏(被雍正尊为定妃):皇十二子胤祹的生母,顺治十八年出生,康熙十四年被选入宫,康熙二十年生下皇十二子胤祹,胤祹由宫女苏麻喇姑抚养长大。乾隆二十二年万琉哈氏病逝,去世时97岁高龄,是清朝最长寿的妃嫔。
/ M' o5 D j' T/ Q密嫔王氏(被雍正晋封为密妃,乾隆尊为顺懿密妃):康熙二十几年入宫(1680年-1690年),皇十五子、皇十六子与皇十八子的生母,乾隆九年病逝(1745年)。去世时,最起码已经68岁。! z, h0 g$ |, v7 C
勤嫔陈氏(被雍正晋封为勤妃):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胤礼,也就是说陈氏最起码在康熙三十五年(1695年)便已经入宫了,乾隆十八年(1753年)病逝,去世时,最起码已经71岁。$ g! z- o( q$ b6 w& _+ Z6 V
端嫔董氏:康熙十年(1671年)生皇二女,也就是说董氏最起码在康熙九年便入宫了,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病逝。去世时,最起码62岁。
" m5 J+ Q. J9 T' B% ~4 p; y+ r( Z* x# J( Y' O. q
4 }! u, d, l9 Y$ o/ y0 Q" ^2 j僖嫔赫舍里氏,应该是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选入宫,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病逝,去世时最起码38岁。8 s5 A* L7 Q9 s2 K& C
通嫔乌拉那拉氏,1664年出生,康熙十六年入宫,乾隆九年(1744年)病逝,病逝时81岁高龄0 H3 z, Y: j' I4 f- f; e& K
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一年(702年)生皇十九子,也就是说高氏最起码在康熙四十年便入宫了,乾隆十一年(1746年)病逝,去世时,最起码57岁。' S# N L7 d* S* t4 E
谨嫔色赫图氏,1682年出生,生皇二十二子,乾隆四年(1739年)病逝,去世时58岁。
- r7 {/ j/ u% [) F静嫔石氏,1689年出生,生皇二十三子,乾隆二十四年(1758年)病逝,去世时70岁高龄。) b7 {7 n. | h: y. o
熙嫔陈氏,1690年出生,生皇二十一子,乾隆二年(1737年)病逝,去世时48岁。
4 o% K6 k& t) s2 E# D3 K5 O......
% [* p% _: B3 x O" @结语1 O! u" |6 ~% d- C h& O
0 H$ U1 l, \; @ m8 y& H8 H
为何在康熙的后妃会出现这样的奇景呢?
0 F4 w: `2 B% u4 M这些位份比较高的妃嫔有个很明显的特点:
- B0 w" T1 X4 u3 F$ q e1 _% Q出身十分显贵,都是出身满勋贵族;这样家族出身的女子,入宫后一开始的位份便不会低,只要得到康熙的重视,最起码能被封为贵妃。但她们入宫便背负着家族的使命,同家族的荣辱是一体的,所以她们需要思虑的东西非常多。/ |; E( ^9 G ]( G
( B0 b: ^8 q5 N
: j/ B9 P3 B5 u* Y; x7 e0 U
而且康熙这三位皇后、两位贵妃、一妃(平妃),其实就是三对姐妹花,除了平妃外,都曾统管六宫。作为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子,需要操心的事情非常多,不仅要管理六宫琐碎的事务,而且还要孝顺太皇太后与太后等长辈。4 I" M( i1 }# h
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又岂能长寿呢?8 B' U9 D7 d. k% M( v
其实纵观清朝的皇后,真正长寿的并不多。
+ @; E, l' x3 s8 ^$ k除此之外,那时候的医疗并不发达,女人生孩子便是往鬼门关走一遭。孝诚仁皇后便是因为生产而死,即便是能顺利生产,身体也可能会损耗严重。. ~; I' o% q, W" `) k# |
而且了解康熙的应该知道,康熙朝的妃嫔位份调整的机会很少。康熙一般不会晋封妃嫔的位份,如此自然会大大减轻妃嫔们的“争风吃醋的争取心”,反而一门心思沉浸在如何侍奉康熙、生儿育女上。即便是康熙十分宠爱的宜妃,也仅仅止步于宜妃的位份。$ W' A _9 O& P! q' J2 C& m+ y/ V
从康熙三十三年到康熙六十一年,后宫中仅出现一位贵妃。8 \2 X1 ?- ?, L0 v) D- r
即便是康熙在后期十分宠爱的顺懿密妃王氏,接连生三子,也仅仅止步于嫔位。
) ]- {& a* T6 h+ I6 |如此都不争不抢,心态平稳,自然有助于延年益寿。9 n) c! [8 Q% ^; o( w, U
8 ?/ Z' s. @8 C$ m& |6 R) u
7 p( J" ] s% M% c& d其实我们反观乾隆朝时期的后妃,位份晋封很是频繁,如此又如何能让后妃们“心如止水”呢?
& G+ f/ h3 G, l. a) K& Z: V另外,康熙对后妃们的安排也非常妥当,留下遗诏:凡是有皇子的妃嫔,可以出宫前往儿子的府邸养老,过颐养天年的日子。能够跟自己的儿孙们在一起,过惬意的日子,又如何能不长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