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中国动荡的时代即将落下帷幕。那一年,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发生在东北的延吉城。传闻中,末代皇后婉容死后被人草率掩埋在路边水沟。然而,有两名叫李延田和李延侠的兄弟,为她做了最后的安排。他们不畏艰险,秘密为婉容殡殓,并将她安葬于一处僻静之地。这一温情善举,让人意外地在那个残酷年代里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然而,兄弟俩的命运又将如何演绎?婉容的安息之所又在哪里?
% l& [" o$ L- S1 e& C# `+ c
M5 Z4 E# j* B5 S0 e9 i* R* J/ g) w1 q: T4 m
一、昔日红颜遭锥心之苦
" p0 Y0 z2 I& ]* n2 N" P5 X
9 @: r( |9 d" ]/ ^* }婉容出生于清亮世子之家,自小生活无忧。她的父亲西太傅是当朝要员,生母和养母皆出身显贵,对她百般呵护有加。婉容自幼饱读诗书,习得音律绘画诸多艺能,还由美籍教师指点英语,可谓是锦衣玉食、粲然可人的千金小姐。+ Y6 Y# q: Y0 p- g- Q+ d+ \
+ t- l( G5 r9 l# e; [+ g- a时年16岁,婉容的佳丽绝代引来溥仪青睐,被钦点入宫为后。婉容天性好学新知,喜爱新鲜事物,既能吟诗作赋,又能与外籍人士侃侃而谈。这正中了溥仪的心意,他更为婉容赐了"伊丽莎白"的洋名,用意将她打扮成与英国女王般的摩登女性。婉容对溥仪孺慕有加,每每以英文斟词酌句,书写对溥仪的思慕之情,可见二人恩爱之深。: }- K& i6 `: J4 m k
) b) o+ ~# q! O/ G" F M
- W1 s+ m( O* _
! A4 Y E/ v% m岂料,这般蜜罐子般的生活没维持多久。1924年北京政变后,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只得与婉容等眷属流离到天津张园居住。出宫后,婉容彻底摆脱了束缚,换上时髦旗袍高跟鞋,烫了大卷发,打扮入时的摩登女郎。她每日云游于百货公司,尽情挥霍着溥仪的钞票,竟也成了她和嫔妃们争宠的手段。1 s. a' ~ z1 U; K7 u
# I( E; Y- |" s" k# @8 X可是,溥仪性情孱弱,性格缺陷也渐渐显露,终至引发嫔妃文绣的求离婚风波。婉容为了独占溥仪宠爱,竟与文绣同流合污,对溥仪亲加控诬,这一幕被形容为"刀妃革命"。溥仪自是恼羞成怒,从此对婉容另眼相看,冷遇有加。
, _; P% G* j9 p: B/ Y2 d' k( j, D5 ?" `: r
后溥仪被日军扶持为"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婉容也受到日军的监视,过着犹如囚禁的生活。正值青春年华的她得不到溥仪的半点疼爱,只得借鸦片消遣寂寞。更有甚者,婉容曾与溥仪侍卫私通,怀有私生女,被发现后遭溥仪怒斥,将她软禁于"冷宫"之中。- Z" ?" } K, e& @% F1 t6 m
% m: j, O/ ~1 a& x: H6 K
+ r+ [/ @. T+ Q
二、李氏兄弟遇延吉囚婉
4 o9 X1 ~/ j9 z# W
7 B6 S* g7 j$ i1 r; \" v, ^0 Z继溥仪被苏军扣押后,婉容等眷属亦被东北民主联军扣留,最终被安置在延吉监狱。就在此时,李延田与李延侠两兄弟与婉容结下了不解之缘。1 l7 I" |, A! L
9 C$ c9 b! W/ k6 H: h- S/ X
李家祖籍山东,因饥荒而逃至吉林延吉谋生。长兄李延田少年便加入革命队伍,后调任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科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家乡延吉公安局任职科长。次子李延侠则是在哥哥的引荐下进入延吉监狱当狱警。4 @* A$ G6 l8 F* {7 |& `8 a
5 b |0 e. p; r' g7 c
6 K4 T5 m9 w- g4 Y; r( z& ^% l
, |* M& }6 o7 t D0 I3 j& U
就在这间监狱中,婉容被妥善安置。可由于突然断了鸦片,她时常会痛苦地在地板上打滚、癫狂大叫、或抽搐昏厥。她更是将床单衣服全部撕碎,狂乱不堪的模样吓坏了其他同囚犯。无可奈何,狱方只得将她单独囚禁一间,由李延侠专门负责看守。
9 `1 ?9 r% g1 A {# C
& g& G$ j8 C: O! M& K& ?从此,李延侠的工作时间便不再固定。他得等到婉容睡熟了,才能回家歇息。有一天清晨,婉容经历了一夜的折磨后才渐渐睡去。李延侠这才得空回家歇脚,一边用餐一边对家人诉说婉容的情况:"监狱里的皇后娘娘烟瘾犯了,闹腾了一宿,我也没得睡。吃完还得赶回去上班,估计她醒后又要闹了。"1 B/ W7 u5 X* K. a
% F0 b( i# H! }6 z& c
母亲李太太亲历旧社会,对婉容的命运十分同情,认为李家理应为这位昔日皇后尽一份心力。她对儿子说:"再怎么说,人家过去也是皇后,千金之躯,又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一定要好好照顾她。你去找你哥哥,让他想办法弄点'烟'来。她过去抽惯了,突然停了会没命的。", ^( y7 J, z0 q8 y$ a- z
% l; a1 t! K" r. Q# S在李家,母亲的话就是家规。李延侠便向哥哥李延田求援。李延田手头正有一些从工作中缴获的烟土。他也深知婉容正遭受煎熬,为了减轻她的痛苦,决定暗中利用这些烟土为她熬制"烟水"服用。 P1 Y$ D2 U& w2 C M
9 W" J" t, l* ` \6 w Y) t
% q) l8 T! B& ^1 {( g, Q* H+ U; j& B; _- k
为了行事低调,兄弟二人谨慎行事。就在公安局附近,有一家朝鲜族开的小饭馆,老板与李延田有过节交情。李延田找他借了间房熬制"烟水",老板见状况紧急,也当仁不让地答应下来。
6 v: ?+ k; k/ l: u三、兄弟秘密行善举
3 ]) S( p0 w' S# K8 R
4 n7 u3 Q% H A: p* y% o自那之后,李延侠每隔几日便会到朝鲜饭馆借间房,悄悄为婉容熬制"烟水"服用。李延田则负责采买原料,取自工作中缴获的鸦片渣土。
7 j* X8 E( K% E b! B c
' g6 g- s& c2 V* S4 [那段时间里,这两兄弟为了照应婉容,不远千里,披星戴月,几乎忘了家。眼见婉容的病情渐见好转,他们的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 R+ R4 x- e4 o* O- Y, C4 c
" `8 A/ U! k5 u3 \" G& }1 e" t8 M/ G4 F. D4 R. h
$ ^- ?1 ~& q N: M9 m) \3 }, c3 x
有一回,天色将黄昏,李延侠刚做完值班,正要赶往饭馆。忽然狱中暴雨倾盆,他只得在雨里狂奔。谁知路上竟遇了一伙醉汉挡路,将他拦在半路。那伙醉汉口出狂言:"瞧你这帮黑朝鲜狗,竟敢在我们地盘乱窜。"说着就要动粗。
6 M$ C$ N- C/ o; {% b" I* y5 Q) ^
# M! z: t$ g/ Y; G% j1 A& u李延侠不敢还手,只得强忍着耻辱,缓步绕道而行。到了饭馆时,已是一身的雨水混着泥浆。饭馆老板看到他这狼狈模样,忙将他请到里间,换了一身干净衣物。1 o9 J( z' k8 G
7 S) w9 |7 Y' c8 ?2 O! q# ?% X6 x李延侠赶紧着手熬制"烟水",一旁的李延田正焦急万分。原来那天的工夫还不足,他须得立刻外出购买原料。天色虽暗却阻挡不了李延田,他拔腿就往熟识的商行而去,可惜那里已经打烊。无奈之下只得穿过熙熙攘攘的繁华街市,一直走到郊外一间废弃草场,那里常有走私客携带货物出没。
7 A- E4 P2 ?$ z- O7 U
! y! g" H6 W3 u1 _) `9 T果不其然,李延田一眼就辨认出那伙人,正小心翼翼地将几包粉末般的货物藏于车厢内。李延田装作路人的模样,冲上前将其人一人撂倒在地,抢过那几包货就飞快逃离现场回到饭馆。
! V8 F- ~8 M7 \9 ^+ L7 D& U0 `8 `, ?' T7 l& |
( B1 Z: ?$ v6 l8 F; H6 v7 x3 _" F
1 t5 h$ Y/ ] G; a; U
终于在午夜时分,将一锅热气腾腾的"烟水"捧到了婉容面前。每当婉容迷糊地咽下一口,脸上就会露出舒缓的神情,这让兄弟二人的心中满是欣慰。+ u# Q( y, M, _2 a
四、婉容最后安息之所7 k- x }7 ?1 O: O0 z
+ J) Z% M; \& L- l1946年春,婉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她常日昏夜寐,食不甘味,口中更是不时喃喃自语,仿佛与幻影对话。有时还会突然大叫大嚷,使得监狱里别的囚犯夜不能寐。
/ V4 r% I* K+ g j+ G3 W% L4 n N! R2 c m: C2 b
看着婉容渐行渐远,李延田和李延侠亦感到无能为力。在东北局势风云变幻之际,这对手足也只能袖手旁观。; d; R7 }% k+ i! A
5 U; M; l' d2 v {* I& q" y# _
7 b: R5 N3 f3 C+ Y& s$ I ] m6 z' l
& z; l+ ^) E# ~ q就在一个雷雨阵阵的清晨,狱中来了一队陌生的武装人员。他们毫无征兆,直接将婉容从牢房中拖拽出来,用草席草草裹了便往外拖去。李延侠目睹这一幕,虽万分痛心却也无可奈何。' t' h5 Z$ \) M" d
& u* C' i% W z4 f3 G- c& p# y
半个时辰后,这伙人便回来了,手中空空如也。李延侠心中一凛,难道是他们已经将婉容暴尸荒野?一行人临走时口中还嘟嘟囔囔地说着些什么,李延侠仔细辨听,才知那是在说"倒在河沟那头了,找人棺材吧"之类的话。/ s6 J3 Y% \( i6 s6 j+ p
, L }& m/ o9 f0 d* o原来,这伙人竟是将婉容弃尸在了郊外的一条肮脏的水沟旁边。尽管早已不复当年的英气,但她毕竟曾经是皇室宗亲,竟也遭此凌辱,实在是太过不人道了。9 J: N) n- z1 E9 H8 I- ~- O
6 H( I& s' X5 S+ v. @4 [
! L9 l& s! G( y8 @# ~: f: r% X) E- a
狱警们自是不愿管这件麻烦事。但李延侠和哥哥李延田却深觉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决定设法为婉容善终。$ X( G& Q0 Z }
: R; ~" f- g/ T& g第二天一早,李延田便托朋友送了一具木棺,并让他们帮忙打听水沟具体位置。那里是一个不太显眼的小村,村民大多都无精打采,靠着捡拾附近河沟的竹木板维生。8 [8 o. C4 B- K( N: ]
) G/ O' a+ x0 W; G8 e; \/ V }跟着指路人到达水沟时,李氏兄弟只见杂草丛生、污秽不堪,地上更是遍布破旧草席、报纸等杂物。终于,一位老人指着一旁说:"就是那里,我昨天还看到有个女人的尸体被扔在那里。", X/ s8 u! c/ x m3 }* e
4 Q& H3 U) I$ m& _4 r/ t& e
兄弟二人搬开杂物一看,婉容那苍白憔悴的面容赫然呈现在眼前。她的身上还带着严重的打斗痕迹,分不清是生前所遭暴行,还是被人拖出后所致。口鼻周围也残留着鲜血的痕迹,模样触目惊心。
6 u" N! A0 j0 C7 ] F3 o
4 z1 \/ A* e3 X& B$ O/ r6 u* t' O7 E& E1 r
2 u( `1 s* }6 N* F+ W不过幸好她躺姿还算体面,身旁还搭着那床使用过的草席。看起来应该是生前所盖的那床,后被人一并用了裹尸。( g( H# z) I2 |
3 \* N% R6 k+ m" U8 t9 f
见此情景,李家兄弟不禁怵目惊心却也怒火中烧。好在因为早有准备,他们很快就将婉容的遗体装入棺中,并在旁边一处隐蔽的树林里,挖了一个2米深的坑,将棺木缓缓移入其中。
. l- w4 b' q6 T- v, Y; P M: T五、李氏后人苦寻婉容踪迹! u0 p5 `! j! P% |6 n
7 K' [1 x; P* N6 {: @! Z; ^* l
# F) ^( O4 U3 S+ B2 z
3 k& O: a1 r+ J自从为婉容簪以最后一程,李氏兄弟便再未提起这桩事。直到多年后,婉容的身世才再度引起关注。
! N2 j2 T# s+ \& x! ?3 C) [ r! K0 Q, O( Y' [* u
岁月易老,时光飞逝。新中国成立,延吉已是新貌。然而,在这座城市里,仍有少数人惦记着当年宫闱旧事。有一位宫里的老嬷嬷,曾亲眼见过当年的婉容。虽已老迈,但她始终对婉容的最后下落耿耿于怀。
9 u1 a s3 ]/ l6 [7 F# S' n( `
) _; z7 } S% r. r- F上世纪80年代初,这位嬷嬷得知当年李延田的女儿仍健在,便特意前去寻访。李延田的女儿倪氏是一名普通工人,但敬重长者的传统美德使她殷勤地接待了这位老嬷嬷。嬷嬷一见她就说:"阿姐,我来找你不是别的,就是请你替我查查,婉容娘娘最后下落在哪里?"
2 \, [* r7 f9 k
( X4 i* V4 N/ i/ F1 a倪氏听了十分惊讶,便将婉容在延吉的前前后后经历娓娓道来。听完后,老嬷嬷感叹万分,说婉容命途确实坎坷多舛。在临行前,她郑重嘱咐倪氏:"婉容娘娘曾有一番伟大权势,却终老无依。现如今她的安息之所连我也一无所知。这样不孝人道,有违天理。你要一定替我查查清楚,以解我的心头之疑。"& k' u2 W7 ]# n, _3 ?2 S$ Y3 ?' [
* a: [) N3 L- F5 E D& t- ^& n; W: P# ]# `2 J
; k" `; @% H C) z) t倪氏见老人如此诚恳,自也十分动容,遂点头应允。从那以后,她就开始了艰辛的寻找婚容踪迹之路。3 x% c& v9 Z `# B! S
, O. ?4 k/ T, t) X! A首先,她找到父亲李延田当年的同事,试图追问端倪。然而岁月流逝,那些老同事大多已经去世。幸而有一位老者曾听说过一些破绽,指出李延田曾在监狱附近某朝鲜饭馆暗中行事。- U4 G/ K Y; z0 M! a
7 p g( f5 r- d5 Z9 Z3 m. d倪氏循着这个线索,终于在当地找到那家老字号朝鲜饭馆。饭馆老板是一位八旬老翁,他听说倪氏的来意后,立刻便拍着脑门说:"我就知道,早晚有一天会有人来查这件事!"9 o+ |8 I; [! t7 e
, m1 y& t4 r- E4 c" m5 Y原来,老板当年曾借出后院的一间空房给李延田做事,而且他还亲眼目睹了兄弟二人为婉容熬制"烟水"的情景。今日重提往事,他也终于如释重负,将往日的一切细节娓娓道来。
6 n) m/ ~; L! ?5 l) S1 x) D8 U& f. h0 G2 |: L
2 R# o+ C* L4 x o$ O
9 `- {. T) I8 l' I" K听完老板的叙述,倪氏虽已大半明白了当年的经过,却仍不知婉容最后的安葬之地。她请教老板:"我父亲当年曾为婉容妥善安葬,但具体地点不得而知。您可知端倪么?"8 D7 r' p, @; a$ R
9 I% G4 M: F3 b' M! P8 ]: s老板想了半晌,说:"我只记得你父亲和舅舅曾在我这里留宿几夜,每天黄昏便去郊外一带办事。不过具体地点我就不太清楚了,因为那时我年纪还小,未曾跟随他们同去。": [& X1 |: K( O* e" v
. @+ T& W( q$ t9 I( u: K3 p倪氏听罢,只得继续追寻更详细的线索。她后来又走访了多方,最后终于锁定了那处疑似婉容安息地的郊野树林。为了印证,她更是请了当地有识之士一同勘测,希望能彻底解开这桩百年疑案。
& S$ X5 B+ F/ K1 l- I
- k) C) ~7 I: m2 H- s# A然而直至今日,婉容的确切下落仍是未知。倪氏期望通过梳理往事,能最终找到婉容的踪迹,为这位昔日荣华富贵却最终遭世途凌辱的皇后,能寻得一处安息之所,以祭奠她的在天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