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众5 n& w7 v5 q( M% m) z
编辑|小众8 ^4 ` [, u5 s. ?' N' G
古往今来,因果轮回,苍天饶过谁,哪怕是曹丕都没有想到,自己篡了大汉的江山,却被司马家背刺,但是司马家也没有想到,自己竟有一天,还会败在曹家手上!3 }5 H5 ~- D( Q- f
5 ~& z i6 p J4 L, c. Q; ^; { {
4 I' o3 N% j/ w5 i) }) p西晋的建立: K1 W4 I: q4 m. N3 R
9 |" ?) l) c3 d" M0 Y' h
提起曹操、刘备、孙权的故事,想必许多人都无比清楚,东汉末年,兵荒马乱,在无尽的厮杀之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了绝对的主动权,并借此统一北方,成为乱世枭雄。( G" y4 W7 e f2 S- H
; S& L& L* T2 V) \/ u1 ~
而在曹魏的阵营之中,司马懿这位能够与诸葛亮斗智斗勇的存在,可以说是司马篡权的重要人物。
! y$ J/ G0 }. }在曹操死去之后,司马懿凭借着曹操的信任,成功站在了曹魏阵营的领先地位,也赢得了曹丕的信赖。( f4 B2 E0 T0 A# Q8 h2 C( g3 q4 A/ f8 q
. F3 U& d. y* v y. v0 Y5 Y; h6 q$ ^" P, ?
* f7 {, _( L! q
曹丕虽然不及曹操,但是也却是一位能力很强的君王,在他当政期间,不仅篡了汉朝的天下,建立了新政权,还让司马懿不敢动任何的歪心思,但遗憾的是,他也是一位命短的帝王。
4 x& c' [# Q% f1 p7 B% j% G' o. b$ Y9 b3 Q
在曹丕死后,司马懿再一次接受托孤的重任,辅佐曹叡继位,此时,司马懿的地位早就已经不可撼动,满堂朝野都不敢与他作对。
! T( ^/ ^, W$ ?. I" }9 y但此时,司马懿依然没有轻举易动,他仍然将重心放在南伐的路上,打刘蜀,抗孙吴,威风无比。
/ {: F' G7 o4 [7 ~5 w
* w% x; t! u. f3 d, Y% e1 v5 e7 {
0 A/ @) f$ j3 K7 L3 F
6 N; V4 R! a7 Q! h$ L( C但是与其父曹丕一样,曹叡也是一个短命的皇帝,他也在临终的时候选择托孤司马懿,这足以看出当时曹氏对司马家的信赖。* X, g- C/ H" E# n* l
但是让曹操、曹丕,曹叡这爷子孙三人震惊的是,在这一次,司马懿不装了,在这一次辅佐中,他直接灭掉了朝廷劲敌曹爽,曹氏失去了与司马家抗衡的资本。, d$ P' _0 o$ {) Q3 f
6 h- i) n w; V8 a' |
7 \- j: f: u- v0 x- M: v0 o5 Y( L3 k" }5 |* @2 J3 r3 }7 W* k
在司马懿死去之后,其子司马昭直接把握大权,再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场景,甚至还因为皇帝曹髦反抗,失误将其杀死,曹氏彻底失去对魏国的控制权。9 N* k7 a: U: h b2 x& Z' d2 Q
到了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成功篡了曹氏的天下,建立晋国,史称西晋!3 ]$ m' v% t* |- L+ m
7 [' h* Z/ N2 c! m! ~
. K1 h9 k# g% q: K因果轮回
6 O, W" ?1 L5 { x3 M! S' Q0 @" d; w: W" H/ _, a [8 `
可能司马几代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让从曹氏手中争夺的天下,终究还是败亡在曹氏手中!0 K6 X. q' w* _8 H: w( G5 I9 x2 {
时间回到公元256年,那一年司马炎成功将老曹家的天下收入囊中,然而,他并没有对曹氏皇族赶尽杀绝,而是对他们特别优待,赐皇帝曹奂“陈留王”的位置,好吃好喝的招待着。1 F x. j7 \' H: A- L
也正是这个操作,给了曹氏机会。
8 d- H( U0 K- d' k) O
; o8 Q' u; @ \' L
1 K* H" ^5 _* y( j2 E1 f6 Z2 C/ T' C- R" R- f& H
当然,在那个时代,实际上对于主动让位皇帝,新朝皇帝一般不会下杀手,就比如说刘禅,在投降曹氏之后,曹家不仅没有杀他,甚至给了他安乐公的称号,养他到老。
6 M2 [& `" @7 J" e( R
P& P" ^/ [3 m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晋国建立之后,司马炎也并没有对刘禅这些战败国君下杀手,而是继续曹氏的责任,为他们养老。# {0 }4 V T6 U0 I
不过相较于曹魏,晋国的治国水平更加的不堪,公元311年,匈奴攻破洛阳,“永嘉之乱”
( J) n; h* i O0 j# L: `" b- d: S2 k; d5 Q. a5 _: U6 { ~# o5 z8 g5 w
" P1 u1 f) |- W
6 \& I2 H/ x* O' l$ m5 _& U3 t掀开了帷幕。5 G% P: S, P7 N8 O5 o1 c/ E0 t
1 B: o$ l! |5 W7 x! ^4 u( a+ z$ ]4 Y晋国无力战斗,士族南渡,甚至就连琅琊王司马睿,也在公元317年南下跑到了江南生活,在士族的支持下,司马睿在江东建立东晋。0 w$ D* e3 z# \7 q5 |
这一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期之一,东晋无力统一,五胡乱华之后,各地先后建立十六个国家,军阀混战,人吃人的情况频繁,史称魏晋南北朝。- E$ Q0 ?" E, h6 |$ Q
4 P P9 U }5 I8 w( _; S% e
1 `( d' n( f7 v, g
9 B# F+ M2 c) r) U8 x) P
而在这个动乱的时期,曹氏存活了下来,陈留王也逃到了南方,同为落难兄弟,司马家包容的将其收留,拨款供他们生活。/ L Y4 Y/ {! Z- F
, n6 ~6 X2 e. X1 O/ m, ~
当然,东晋并不是那么好心,而是东晋想要争夺正统皇位,就必须收留曹家,以证明自己国家,是从曹家继承的。
5 D- ?9 @1 c2 N- \: x但是,司马睿显然高看了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孙,东晋不说中兴王朝,统一全国,就连司马皇帝本人,都被架空,日子过得异常憋屈。
~. x5 f) M0 ]2 Z3 J4 S3 U* x% [4 |7 \
1 O8 c v0 E# a9 a P8 o
E0 Z4 a( O* s; r; x
公元420年,东晋终究还是走向了末路,那一年,东晋臣子刘裕开始计划称帝,打算也搞曹魏以及司马家那一套,让前朝皇帝“禅位”。
[3 q( w9 M8 w- @" d! V
% s q0 `, a5 b* t# l( g而在这群队伍之中,就属曹氏的陈留王呼声最高,主动带领文武百官逼供,就如同百年前当年司马炎带着文武百官逼供曹氏皇帝曹欢下位一样积极。 Y: M1 ?; f; V$ |" t6 l i! N6 T
司马家给予曹家的陈留王,是一个世袭的爵位,在政治上拥有很强的地位,所以,曹氏的子孙才能够一直存活到现在。
. u# m6 V7 K: m+ ~- N; C& ?. n
4 Q) k2 u0 k: l1 X
! e+ P- S& c% @; d8 U) l2 _6 i, i6 i3 x. J
而这一次带文武百官逼宫的,就是曹奂孙子的孙子的儿子,一位名副其实皇帝六世孙,真的是风水轮流转。0 [7 n* {- v0 C
$ J/ z! p+ o4 x/ v3 `! u* q然而与当初曹奂不同的是,这一次逼他们下马的刘裕,就没有司马炎那么好心,愿意给司马家留一个世袭的王爵,等待司马家的,则是刘裕的赶尽杀绝。
, g) G0 b5 y/ M b0 g刘裕的这一番行为,直接开启了“禅位”皇帝少有善终的先河,在此之后王朝交替,基本上先斩前朝皇室,很少有过善待行为。
5 R$ C" n# T/ i& D: Q* p& d" x! I* q
+ D( ~" ?' M$ `% ^+ O, A
0 s5 A- C, n, ^8 h8 w' e6 K在东晋结束之后,刘裕建立宋朝,史称南朝宋,曹家继续存活了下来,依然继承陈留王的位置,直到公元479年,那一代陈留王再次反叛,带着文武百官冲进皇宫逼刘宋皇帝退位。
2 `5 E+ D) I. `5 \$ l. B7 v6 K, t& ]& L5 {& ]/ r
如同刘裕杀害司马氏皇室一样,新任皇帝萧道成依然没有选择不放过刘宋皇室,刘宋皇室被屠戮干净。+ }9 n c+ L: B1 j
& b \; o* s7 {$ l
不过这一次,曹家的陈留王却并没有躲过这一次浩劫,虽然他是帮助萧道成建国的功臣,但是因为曹家存在时间太长,并不能代表正统,外加他们实力并不算强,就被萧道成卸磨杀驴,剥夺了陈留王地位,被废为庶民。* J ]' X# j. c8 x; a, b
自此,曹操的后人正式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之中。
8 V' I+ b3 E- e* }$ M4 }, L. X. s; G
& \% L; h2 M* v结语:
F1 K, T4 F2 [: f( c
8 `. H: X c6 l. J回顾整个曹魏、晋朝的兴衰历史,让人不得不感慨世事无常,曹魏虽然夺得了天下,但是他们的皇帝,寿命却都不长,导致曹魏朝野动荡。 X1 n6 | G! J
( \: k5 U7 }5 u y( c* A而司马炎虽然成功篡了曹魏,但却仅仅只维持了一世,整个天下便再一次陷入到战火之中,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东晋十六国再到南北朝时期,晋国彻底成为了罪朝。
: M5 J- j4 e) W* @. a- J" n
$ R2 Z2 O+ f) C4 g但终究而言,受苦的还是百姓!
% p: f( W3 T8 ]0 D7 u% ?1 I参考资料:' ]: {9 o$ c+ [
1.魏晋南北朝史学的特点及其成因[J]. 石荣伦.江海学刊,1994+ K5 J. R- ~) }% _9 S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局面初探[J]. 秦静.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 g" I4 W& J* S& o+ h
3.魏晋南北朝史官制度研究[J]. 刘瑞亭.中国民族博览,20225 k+ f" Q9 U' n4 @ X+ R
4.《魏晋南北朝史探索》出版[J]. 山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