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 A/ _; D3 O, i! J, l& W
; l1 [2 T; n1 r+ R/ Z4 T D清世宗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二月,九王爷允禟为康熙皇帝服丧守孝刚满一百天,就被雍正皇帝强行调离京城,让他跟随身在甘肃的抚远大将军兼川陕总督年羹尧一同作战。/ T9 ?1 G' r7 x8 H9 @
随后,允禟又跟随年羹尧一起转战到了青海西宁。1 r' J" b) Q' p/ O4 ?
对于允禟在西宁的安置问题,年羹尧并没有专门向雍正皇帝汇报,只是在奏折当中随口提了一句:! C+ P# C; t( }, N- @7 b
“据署理西宁总兵印务将领黄喜林报告,九贝子允禟在四月二十一日到达西宁,臣已派官员到西宁旁边的西大通小镇抓紧修建房屋,准备让九贝子搬到西大通去住。”
8 d) c2 t: O6 d2 A% z+ G 看到这个消息,雍正皇帝感到十分不满,他回复年羹尧说:“像九贝子这样可疑无用的人,不妨把他打发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你要及时向朕汇报此事的进展。”7 a6 g( ^3 i6 p) y. j X2 C
一个月之后,年羹尧又一次向雍正皇帝呈上奏折,汇报西宁周边军队驻防的事宜。
* ?) n2 m: z! e I+ D( a" _; u3 ?
# J* i5 ?/ @ ^/ \% ?- ^& F6 e
! @# l( F6 I' X5 Q年羹尧画像 0 ~+ c8 D1 Q! B+ \- s- H/ Q$ I
可是,雍正皇帝似乎并不关心这个事情,而是反复提示说:“要提防九贝子允禟,赶紧让他离开西宁,千万不可让他买通了西宁守将黄喜林。”% t4 ? u Q# o9 r# ^" G( y
这一年的七月,此时西宁周边的军事形势已经十分紧张,雍正皇帝依然不忘关注允禟的动向。8 D. \, ` R# }8 x
雍正皇帝秘密给年羹尧发送一份信函,内容写道:“允禟上奏说想要回到京城,你务必要想办法拦住他,或者以‘没有得到旨意’为由,切不可让他返回京城。”
( C% J: X& L% b2 {0 L9 ^在这种情况下,年羹尧亲自跑到西大通小镇,成功劝说允禟放弃回京的念头。
( F! P9 t7 a9 D& t自从允禟搬到西大通居住之后,一直都在甘肃、青海一带经营买卖,他出手阔绰,采购物品的时候从不讨价还价,这里的大小商人都知道西大通住着一个九王爷。& h' d2 X3 e( L* W
" U! V) A5 T7 z' i- @" W* q' D2 [8 }# Q
雍正皇帝 3 G1 G* p) e- U% K, h$ O
于是,各地的大小商人都纷纷赶来西大通,和允禟从事商品交易。
- F9 s9 \. m: d一时之间,小小的西大通竟然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
3 ~/ R1 [& A/ a/ l4 \面对允禟的这种举动,近在咫尺的年羹尧只是看在眼里,但并不想多管闲事,不仅没有对他加以限制,也没有上奏给雍正皇帝。
+ G# V( I7 i% \5 F9 H% [直到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三月,河州(如今的甘肃临夏)地区的守军逮捕了三名形迹可疑的旗人。
e) ]) R# x+ l2 a$ c经过审讯得知,这三名旗人都是允禟手下掌管放牧的,是奉允禟之命来到河州地区购买草料。- }' Y/ \8 [" C, m
年羹尧十分愤怒,允禟竟然在没有告知自己的情况之下,私自派人跨越地区购买草料,当时属于违抗军令,于是就以“边地哨卡是各个民族杂居的地方,奸细众多”为由,向雍正皇帝上疏弹劾允禟。
# i+ `5 w, l! z* T- C2 B2 p+ ^; y
" B ^$ [! R- g9 I' Q8 \* e2 |1 J+ o* N/ |( q" F" Z
就在这份弹劾奏折发送出去不久,年羹尧又写了一封奏折,极力替允禟开脱罪责。
2 Z, y m% L9 f6 A8 q年羹尧在奏折当中这样写道:“自从上次弹劾九贝子允禟之后,他最近已经收敛很多,他的手下也很畏惧,臣已经派人在当地监视九贝子的所作所为,他的一举一动,臣没有不知道的。”6 B& t. v' _5 z" m
对于年羹尧的这种态度,雍正皇帝十分生气,他反复提醒年羹尧说:“允禟这个人奸诈狡滑,居心叵测,论起死不改悔,远远胜于允禩和允禵的。”
& p9 g% u' E+ i1 d在雍正皇帝的心里,允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敌对势力,绝对不可能改悔的,只有对他密切监视,罗织罪名,进而除掉他。
. D9 p& ^% d0 F2 M' d' U自从受命监视允禟的那一天起,年羹尧就已经知道了雍正皇帝对于允禟的态度,但他却没有认真贯彻雍正皇帝的旨意,反而对允禟开脱罪责,为其遮掩。
0 u/ f: `' y* g
# e5 C2 a6 a9 [7 P0 B+ t/ r2 j7 h; E+ J, y* u8 |8 F
雍正皇帝远在京城,鞭长莫及,关于允禟在西宁的实际生活情况都是通过年羹尧在奏折当中传达的,自然会有所疑惑和焦虑。; p2 I' U" P. o% ]. _, o2 n( B
年羹尧内心深知,雍正皇帝最为痛恨允禟,依然敢于站出来替允禟开脱罪责,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Q' c6 u0 q0 J- @
1.年羹尧和允禟的私下交情很好,他平日里以“大英雄”自居,若是为了取悦雍正皇帝,而打压跟自己无冤无仇的允禟,他当然做不出来;2.虽然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皇帝的妃子,但这种郎舅关系早已名存实亡,他只是把自己定为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不愿参与皇室内部的斗争;3.年羹尧长期镇守偏远的西宁,难以得到朝廷的足够支援,而不差钱的允禟必定给予了他很大的经济支持,允禟以金银珠宝来换取他的庇护。
) z8 a Q' ?( C# p# A/ k 雍正皇帝出于对年羹尧的信任,才把允禟交给年羹尧进行看管,而年羹尧对待允禟的宽容态度,引起了他的强烈不满。9 Q+ e. y$ @+ d
! E! p& l0 g! U; [9 M
S% a8 B$ h2 J' @. H- q& \. X年羹尧 ) w! o0 Z A: w. ?3 C8 y: \
在雍正皇帝的眼里看来,时任抚远大将军兼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割据西北,手握军权,身边又有一位野心勃勃的允禟,允禟还利用自己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广结人脉,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 l# ?2 T8 F; L7 b因此,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的年初开始,雍正皇帝对于允禟的控制更要严密,就以“允禟在西宁纵容仆人生事”为由,派都统楚宗来到西宁约束允禟。
; x* d( y+ d3 f& w这样一来,楚宗替代年羹尧,负责监视允禟的任务,企图隔绝年羹尧与允禟之间的书信往来。
4 P1 H; }" k5 J在监视允禟这件事情上,楚宗和年羹尧的态度大相径庭。; Y, _, e; p% H1 D) F
楚宗刚一接到任务,就向雍正皇帝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说道:“臣本来是一个愚昧的人,承蒙皇上的隆恩才有今天,我心里只有皇上一个人,其他任何人都不在话下,臣到了西宁之后,一定尽力严管那里的所有人。”
& o# @. ~& [) e3 F3 s
7 i3 f# Q+ h! f# H7 A: Q( ?, o' E1 G a! B/ V
楚宗奉命来到西宁之后,允禟竟然耍起了小性子,拒不出门迎接。
3 N9 j/ v5 S" c7 U, j6 U! o见此情景,楚宗拿出雍正皇帝的圣旨责问允禟。
( s) G3 l) i0 T7 B# i- l9 U$ s允禟居然回复了一句让所有人感到震惊的话说:“皇上怎么职责我都是对的,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大不了我出家离世算了!”, u) N9 V* j. r6 _# c5 j
在西宁监视允禟期间,楚宗向雍正皇帝弹劾了许多允禟的问题,其中包括“装病不请圣安”“接旨不行跪拜之礼”“态度傲慢,自称是脱离红尘之人”“在西宁经商贸易,收买商人和老百姓”等等。
/ m4 Q0 V% H4 ]( R而且,楚宗建议雍正皇帝下旨,直接把允禟带回京城囚禁起来,以绝后患。/ e# d; J* D1 e
, A8 w9 g b$ T7 n0 Y5 L8 \+ w% r$ { W6 m0 c5 T- `$ M. {( u( d- r- V
年羹尧 / p- q% q7 _. k1 c
没过多久,年羹尧又给雍正皇帝呈上关于允禟近期状况的奏折。6 a o6 {0 x/ m& X
雍正皇帝看完之后非常生气,当即在朱批当中质问年羹尧说:“西大通的百姓和商人都称颂允禟为资王,他的下人天天射箭嬉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问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他们说:“我们贝子做的所有买卖,从来不问价钱,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大家都乐于跟他打交道,称颂他贤明仁慈”,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 {% b* P, b1 d9 F, G! d除此之外,雍正皇帝还质问年羹尧说:“允禟见楚宗的时候,出言不逊,放肆无礼,你和他之间的书信往来是否有保存?请送到京城来,朕要亲自查阅。”
* Z! }) F' H& _. U3 I此时的年羹尧已经意识到,雍正皇帝对自己有所不满。- \) t8 l8 z3 k
然而,面对雍正皇帝的如此质问,年羹尧依然不肯为允禟罗织罪名,还在尽力为允禟开脱。# w# m& t0 m& o& i" U1 N3 U
" J! m; D$ V2 H: C
8 h9 H, m3 I$ |! j7 S( `- N3 y不仅如此,年羹尧平时爱慕沽名,甚至把雍正皇帝的圣恩视于无物,这让雍正皇帝实在无法忍受。
" I) P$ \/ }, x! M: s) N年羹尧仗着自己立下的赫赫战功居功自傲,无视朝廷,做出了许多令雍正皇帝感到不爽的事情,这些都让雍正皇帝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也给君臣两人之间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 {7 @% p& i6 C- [) A! u4 b有一次,年羹尧想要试探一下雍正皇帝的态度,他在奏折当中写道:“臣担任封疆大吏已经十几年,一直尽心竭力,现在落下了一身的毛病,眼睛昏花,胳膊疼痛,心脏不好,特别希望返回京城和皇上团聚。至于西陲重地,我也不能永远镇守,我可以给皇上推荐一位足以胜任的人选。”
; n9 h1 C8 @3 H# W对于年羹尧的这番试探,雍正皇帝表达了对他的关心与呵护,劝说他要好好调养身体。
7 J) ]: x% D9 i5 }6 p H; m另外,雍正皇帝明确表示说:“若是此时把你调回京城,外界就会认为咱们君臣之间互相猜忌,不利于军心的稳定,你还要继续坚守在川陕总督的位置上,等过几年找到合适的接任者,我再把你调回京城。”4 j! ^/ l' h+ ]; q
" \- j$ j% F" [$ _! M
" X2 w* {5 F; @2 H雍正皇帝与年羹尧之间反目的导火索,要从年羹尧返回京城述职的时候开始,在此期间,他彻底激怒了雍正皇帝。' G/ s r$ s) ~ l( N" A3 ~) v3 n
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的年底,在青海打了胜仗的年羹尧返回京城述职,受到了雍正皇帝的亲自接见。
! g# Z# {# @; |# Q0 a# t年羹尧战功赫赫,功成名就,应该有多么的不可一世啊!雍正皇帝将他视为贵宾,专门让礼部制定了接待仪式,甚至还打算让各省的督府同时来到京城一起接待。- n1 d0 N3 g3 U2 \- }, n; I6 }
在京城居住的那段期间,年羹尧举止傲慢,毫不谦逊。' J' j. F/ ?8 R- T3 Y; T6 f2 R5 q
例如,年羹尧骑着马在街上溜达的时候,王公大臣遇到他都会给他行礼问候,而他就坐在马上敷衍一句,这让许多王公大臣感到十分反感。
; @. [+ \2 H& ~/ u
$ A# f( X% V) N; O1 C$ S2 {
5 O2 g; Y; K+ V9 n还有,年羹尧与雍正皇帝见面的时候,丝毫不顾君臣礼节,敞腿箕坐,雍正皇帝对此很是生气,认为这是一种对天子的大不敬。$ n9 ]& D$ z7 b1 X* t
不仅如此,年羹尧身上存在的更大问题,就是在京城招权揽势,四处插手各项政务,倚仗功绩宣扬自己的权威。
; H9 O G- ]" x v面对年羹尧的种种行为,虽然雍正皇帝有些看不下去,但是又不方便直说,只好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诉说“为君之难,为臣不易”的委屈。
' i8 a4 S, ?# l' J6 V {6 l有一次,雍正皇帝对满朝文武大臣说道:“难道朕是一个年幼无知的皇帝吗?很多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还需要年羹尧上奏来进行指点吗?”
6 ?4 u4 S" w( }/ z E9 A2 ~% E雍正皇帝还说:“朕的年岁比年羹尧要大一点,朕心里面十分清楚,年羹尧的才干做一个大将军和总督是绰绰有余的,但他能有天子的聪明才智吗?”$ Z4 Q# a L2 u/ Y
1 @# q" d+ S) @6 M8 t7 h5 y# X7 O) T g
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已经开始公开表达对年羹尧的不满。; I9 T$ \0 a5 U/ A* b8 N
在京城待了两个月时间,年羹尧就离开了京城,期间,他不仅得罪了雍正皇帝,还几乎得罪了满朝的文武大臣。6 l4 [9 h5 O% m- x1 }- K, v, \
然而,仅仅凭借这些,还不足以让雍正皇帝拿掉这位功勋卓著的大将。0 ?+ L9 }1 Q- v: I9 q# a, d
年羹尧在川陕地区经营了十多年的时间,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军事实力上,都是肉眼可见的。- V! z% e: ?" j, z) m
自从雍正皇帝当上皇帝之后,就一直热捧年羹尧,如果想要拿下他,就必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3 U' d8 z0 g6 @( k' Q, A: o4 ?* q
第一,是否拥有合适的理由;第二,是否能够控制川陕地区;
8 [6 U* U, i( l* I3 O # l* @: T4 u8 }/ [. L3 C
% k% V* C( d L) m f* i
- o* s' {/ M/ ? V8 Y年羹尧常年驻扎在川陕地区,手握重兵,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当地的文武官员大多数都是由他举荐任命的,犹如藩镇割据一样,一旦局面失控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3 z/ }" d4 P! z% M: z! H7 d$ F
而且,年羹尧身边还有允禟这么一支皇室成员,若是再与其它的反对势力联合起来,将会威胁到雍正皇帝的皇位。
8 W9 I" L7 ?+ U# J2 i因此,即使雍正皇帝想要扳倒年羹尧,同时为了不刺激到年羹尧在川陕地区的势力,就必须先让年羹尧返回川陕,然后再去慢慢搜集他的罪证。' N; H0 z, u4 Q( Q4 [, x
事后,雍正皇帝曾经向满朝的文武大臣透露说:“这次年羹尧在京城期间,朕身边的亲信大臣向我建议,绝对不能将年羹尧放回陕西,我认为我有足够的驾驭能力,不需要采取这种突然扣留的办法,否则就会落个不能依法办事,莫须有抓捕功臣的名声。”
9 L% Y) V/ @) L g. _8 j在处置年羹尧的问题上,雍正皇帝先从文武大臣的身上入手,暗示他们要及时的表态站队,以及揭发年羹尧的罪证。. r- M. h2 Z7 |! Q* q" W
! w- A+ u# ]/ Z# u- Z
! _' Y |" ~) |4 c9 H! q# x年羹尧刚刚离开京城,雍正皇帝就在朱批中向湖广总督杨宗仁询问说:“根据你对年羹尧的认知,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不能许他一个纯字?”
( d$ e, |0 c* \* \; }雍正皇帝当上皇帝之后,一直把年羹尧定性为公正无私的大功臣,如今突然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显然是对他的忠诚产生了怀疑。
) r) Y6 F' A1 a# p5 S; B杨宗仁是一个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了,怎么会不知道雍正皇帝的意思。7 k/ x0 w' i/ F* P7 {3 D
过了十多天,雍正皇帝又在河道总督齐苏勒的奏折上批示了挺长的一段话,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年羹尧的不满,还挑唆年羹尧和齐苏勒两人之间的关系。
+ j0 F2 s. `% N! I" {( X0 o不仅如此,雍正皇帝还盯上了安徽巡抚李成龙。5 f, @# Y' y. Y$ c
: c+ N7 N1 A' l {+ F( G$ w/ L* q0 B" m$ n! n6 g
李成龙与年羹尧是通家世好,也是怡亲王允祥的属人,雍正皇帝对他说:“朕最近发现年羹尧开始作威作福,贪污受贿,朕很是生气,他居然这么辜负我对他的器重。你的儿子现在在年羹尧的手下做事,你们两家原来也是世交,如果畏惧他的权势而选择依附于他,恐怕以后你就会受到牵连,该怎么办,你心里有数。不光是年羹尧不能倚仗,凭谁也不能给你什么好处,除了你的本主怡亲王允祥,朕建议你谁都别依靠,你们以前的那些把戏现在都不好使了,你好自为之!”1 M( Q' `- p! u3 t! y& |: t
通过这番话,雍正皇帝是在暗示安徽巡抚李成龙,要远离年羹尧,积极向总理户部怡亲王允祥靠拢,只有怡亲王允祥才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g9 N) g7 i% z+ L
而在直隶总督李维钧的奏折上面,雍正皇帝作出了这样的批示:6 h X/ X- E4 E! }! i- ?7 x
“近者年羹尧奏对事件,朕甚疑其不纯,有些弄巧揽权之景况,朕今少疑年羹尧,明示卿朕意,卿知道了当远些,不必令觉,渐渐远些好。”
6 |" R9 n6 ?; g( X3 c 李维钧是通过年羹尧的举荐,才当上的直隶总督一职,两人之间的交情很深。
0 w5 |( T$ d: k6 a. D* I6 i* h5 L6 Z/ p9 M, z: g7 s7 p
" `+ R& m0 J" R' s( f
雍正皇帝非常看重李维钧的才干,想要把他拉出年羹尧的阵营,为己所用,还这样称赞:“如果大清王朝的督府都像李维钧一样,那么吏治民生就不用发愁了!”+ R, r3 V. F* }$ u0 K3 M6 ]
作为年羹尧一派的重要人物,李维钧看到雍正皇帝的批示以后,自然不敢不有所表态。8 e8 d/ e) d3 `- e( N2 [
于是,在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正月,连续上奏了三道弹劾奏折,主动检举揭发年羹尧作威作福、冒滥军功、招权揽贿、排斥异己、侵吞国努、杀戮无数、残害良民、心迹悖逆、负恩恬恶、隐而弥彰等等。
$ J% C# P9 i, R" {' K然而,雍正皇帝是何等的精明,他马上就意识到,李维钧只是光给年羹尧扣上了帽子,却避开了年羹尧的具体行事。
% l% F; c$ O5 K& H7 |6 E% {雍正皇帝知道,李维钧明面上是在弹劾年羹尧,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开脱。
% c8 \0 e) I/ T
m) x m N8 Z4 H w7 R4 {; O. ]5 X' c& B3 U
为此,雍正皇帝又在朱批当中明确告诉李维钧说:“如果你要想让朕不起疑心,你就要挺身而出跟年羹尧作对,竭尽全力曝光他的不法罪行,让他的罪行公之于众,使得年羹尧对你产生仇恨,这样你的清白就不辩自明了!”
! R& D+ o5 c2 ]1 S# A$ M2 z0 b5 H即使雍正皇帝已经把话说的明明白白,李维钧还是没有断绝和年羹尧之间的联系。
8 [/ S' T! U/ }% n2 [! s2 [/ g直到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七月,李维钧因为帮助年羹尧藏匿财产,以及贪污渎职等等罪名,被雍正皇帝下旨逮捕,革职抄家,不久之后就病死了。
( n5 p' E& d9 c, ?7 E# l$ ]5 ?5 t: n雍正皇帝与一些重要的大臣私下交流,要求他们与年羹尧划清界限之后,接下来就开始进行搜集年羹尧的罪证。1 {+ y. k* E. [" i/ T5 @
在此期间,雍正皇帝开始公开下达谕旨,事无巨细地点名批评年羹尧,还发生了一起著名的“金南瑛事件”。8 a0 Z; k) @( y
0 K3 w) T: c4 _% [+ D3 A9 H
' u# h" s( }# }4 L5 ^; F/ w
金南瑛当时担任陕西驿道,年羹尧指使亲信陕西巡抚胡期恒上奏弹劾他。# |+ s; F! @9 S5 K3 j. l
本来上级弹劾下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雍正皇帝却因为金南瑛是怡亲王允祥保举通过的会考府官员,从而极力维护金南瑛,还指责年羹尧和胡期恒是“妄参”。7 U0 r2 D# v! G0 N; }/ n
雍正皇帝在朱批当中明确表示,怡亲王允祥保举的官员怎么会不称职呢,必定是年羹尧任用私人,排斥贤良。, T, x6 E1 K; y7 }
没过多久,京城出现了一次“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天象,文武大臣都会向雍正皇帝呈上贺表,以此来歌颂雍正皇帝的文治武功,感动上天。" z0 B* E( v- `! O
然而,雍正皇帝在年羹尧献上的写道贺表里面发现了问题,本来应该是“朝乾夕惕”,年羹尧却写成了“夕惕朝乾”。
2 D! g% h6 |1 S4 e! P
6 Y8 I. g5 b. W* z% t
/ a! U6 o8 q+ m/ u/ [9 p, ?于是,雍正皇帝抓住这个文字错误,对满朝文武大臣说道:“年羹尧不是一个粗心的人,他是故意把贺表写成这样,他不愿意用朝乾夕惕来评价联,就是不认可朕的政绩,那么他在青海击败罗卜藏丹津的功劳,朕也一样是在认可与不认可之间。”
' N" _0 m! f+ e9 U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臣纷纷看出了雍正皇帝的意图。
! ^6 u8 U8 o# {7 e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文武大臣开始或者秘密或者公开地弹劾年羹尧,主动检举揭发他的各种罪行。
1 H9 |! E6 U }/ O/ z- q9 \雍正皇帝借助这些罪状,向全国各地派出调查工作小组,企图寻找扳倒年羹尧的人证和物证,这样一来就能顺理成章的扳倒年羹尧,还能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
9 P) q3 m* b j8 H虽然雍正皇帝手里掌握了许多关于年羹尧的罪状,但他并不着急采取实质性的惩罚措施,只是在朱批当中对年羹尧进行警告。
1 W* R& N% t/ A6 u5 G
. p: f2 ^" H& G, [3 P9 o P/ h- ?& L: G7 g) e
按照清朝时期的惯例,年羹尧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驻地之后,通常都会向雍正皇帝递交一个谢恩奏折。/ q! ^4 B+ j' v2 S- U3 S
至于谢恩奏折的内容,一方面,无非就是汇报自己已经安全回到驻地。另一方面,还要感谢雍正皇帝在京城期间对自己的优厚待遇和宽容谅解。+ v9 |7 g+ T/ x6 M7 n. f% L4 x
就是在年羹尧的这道奏折后面,雍正皇帝批示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其中一部分这样写道:
/ e4 E1 V% v, s& E“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致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 S, D3 F6 P) B 雍正皇帝的这段话说的很重,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警示和告诫的意味。2 b1 @' h( B9 L/ ?! Q
看到奏折上的批示,年羹尧感到十分惶恐,急忙表态说:“臣秉性庸碌愚味,犯了很多错误,皇上不忍心加罪于臣,还这样教育臣,臣非常感激,一定自勉赎罪。”; L4 Q/ Z( U9 s* Y0 u
: s7 w6 T4 H0 R3 D+ i
% x8 R& G; I- E# k( S- v; P2 @
但是,对于年羹尧的回复,雍正皇帝似乎并不认可,他一连写下了六个“可惜”:
7 k6 S9 u+ H+ i; Y& l. k" _“可惜朕恩,可惜己才,可惜奇功,可惜千万年声名人物,可惜千载奇逢之君臣遇合,若不知悔,其可惜处不可枚举也。”( a6 \8 ]7 ]( d# f
此时的年羹尧依然在川陕地区手握重兵,一旦将他激怒,甚至有可能酿成兵变,进而引发一场全面战争。
i* k+ a5 O. G3 p& V6 Q% D雍正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对此非常忧虑,曾经多次上书劝谏说:“发表关于年羹尧的言论最好留一点余地,要有防闲之心,以免让他怒而造反。”$ g/ O, ~6 G( }! W/ Q7 y3 [
可是,雍正皇帝丝毫听不进去大臣的意见,依然照旧,俨然拥有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 u' b7 K$ j! D+ \
雍正皇帝之所以这么有把握,因为他做到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把一些关键人物拉拢到了自己这边,要求他们跟年羹尧划清界限。; C- Q/ Y* c* M; T( f- |5 V
' w; I H* R7 @6 d9 G$ a6 Y( ~' _1 ?
此外,年羹尧驻扎在川陕地区的重要财富来源,则是山西和陕西交界位置的河东盐场。 r h- R9 X) K$ q( t
想要从地理、军事和财源等等当年遏制年羹尧,雍正皇帝专门任命自己的亲信大臣伊都立担任山西巡抚。( O2 Z7 L4 ?" k S0 B& q4 i
伊都立是满洲正黄旗人,他和年羹尧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两人之间的私交非常密切。+ d! v: ^3 w) q4 O
雍正皇帝任命伊都立担任山西巡抚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他们之间的交情来麻痹年羹尧,从而在川陕地区和京畿地区之间树立一道重要的防御屏障。" A6 Y9 W9 Z- y8 [7 h% j) a4 C
伊都立走马上任之后,雍正皇帝立刻让他全面掌握军事重镇大同、太原的兵权,还让他接管了河东盐场。
* \; `9 r( _+ e3 d3 a( \& S2 G' l$ {0 u" L* W' e8 s& T" ?: c
% ]0 |1 ^: j2 q+ Q" U$ H0 R3 b4 g! O" W
除此之外,雍正皇帝还指示伊都立,一定要继续与年羹尧表现出友好的姿态,不要与年羹尧中断书信,甚至还亲自指导他使用什么样的词汇去吹捧年羹尧的功劳,好让年羹尧放下戒备之心。/ f5 s% L6 b+ _. X5 Z
为了进一步分化瓦解年羹尧的势力,雍正皇帝还对他的手下大将甘肃巡抚岳钟琪进行拉拢。
9 f s$ ]% X. Q3 ]% @, t8 j8 l! Z+ }岳钟琪虽然是年羹尧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甚至还以师生相称,但是他年轻气盛,立功心切,有时候还会不听军令,自作主张。
. P9 R% m5 v# C/ V雍正皇帝抓住岳钟琪的自身性格,极力挑拨他跟年羹尧之间的关系,为了将他拉拢,甚至以川陕总督的位置相许诺,还许诺让他担任日后进军准噶尔的三军统帅。
: ~% `* }" E& R) t8 ]为了帮助岳钟琪和年羹尧顺利划清界限,不必让他承担背叛恩师的道德压力和舆论遗责,雍正皇帝甚至颠倒黑白,公开声称他的父亲岳升龙是被年羹尧陷害的。* m7 X4 t0 h& A" A# }. G) A
3 d! t4 X' A6 }7 V# l
; k* w3 W( p/ W+ `4 g2 Y0 h事实上,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当年因为经济债务问题而被关进监狱,还是年羹尧帮他还清了债务,才让他摆脱了牢狱之灾,年家和岳家是友好世家。! q1 r+ `' \% p
岳钟琪是一个聪明人,他深知雍正皇帝想要扳倒年羹尧,而自己作为年羹尧势力的核心成员,一旦年羹尧倒台,自己只有死路一条。
% B! c' T1 H$ b; L于是,岳钟琪欣然接受了雍正皇帝的利诱,正式与年羹尧划清界限,站到了雍正皇帝的一侧。
5 D( F) t; W; ~# R# x清世宗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四月,雍正皇帝下达了一道圣旨,正式宣布免去年羹尧的川陕总督职务,由岳钟琪代为兼任,年羹尧调往浙江担任杭州将军一职。4 H4 k8 u* D0 V- H' v7 z! [: a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岳钟琪终于从西宁赶赴西安,接任了川陕总督的大印,成为了清朝第一任这个职位上的汉人。. T9 {! G" s ~+ W
, Z+ p3 b7 S2 z" a. \+ _# i! F1 u& M& L5 |: v
岳钟琪
# c" O0 i: u& S除了以岳钟琪为代表的武将之外,川陕地区的文官大多也都是出自年羹尧的门下,或者是通过年羹尧举荐的。# n3 { ^& G7 C N9 ]( A5 J
例如,陕西巡抚胡期恒和四川巡抚蔡珽。
9 e: ^5 B3 m5 e4 E6 ~在“金南瑛事件”上,年羹尧指使胡期恒上奏弹劾了陕西驿道金南瑛,雍正皇帝非常气愤,对年羹尧一顿破口大骂:“你实在是老昏了,胡期恒是你在朕前保举的人,你竟然忍心如此待朕。”
- u% K2 s9 i. l% g“金南瑛事件”发生之后不久,胡期恒被召见进京,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雍正皇帝。
) x& B* ~; Q4 I$ N6 _面对雍正皇帝的威逼利诱,胡期恒顶住了所有压力,坚决拒绝揭发年羹尧的种种罪行,雍正皇帝一怒之下把他革职下狱,直到乾隆皇帝登基之后才被释放。6 v3 h! W) L# _) y, ^
7 D8 B# y% G# z/ f! ]+ ` b0 V% S
' F2 H! ]/ ^' [1 P9 \对于胡期恒的这个举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的学问家全祖望表示非常钦佩,称赞他说:“他能够在年羹尧墙倒众人推的时候,仍然不负旧交,实在是当时世风中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3 X; l4 y* N5 D* y' ]" k
除了陕西和甘肃之外,四川也是年羹尧的一个重要势力范围,由蔡珽担任四川巡抚。
6 M" ]* D. p4 Q1 K |% l史书上对于蔡珽的记载为:“素负才而专己”,也就是自恃才高,独断专行。. e- _) o9 O. x+ {& {, ]- B
年羹尧本身就是一员武将,再加上性情傲慢,对待下属有时难免有所过激,蔡珽怎么可能受得了这个气。
; V& x# c* r- O& `! s$ a这样一来,在平常的工作当中,年羹尧就跟蔡珽产生了许多矛盾,互相怨恨,互相拆台。1 _2 L& Q- W2 f! q
年翼尧在呈给雍正皇帝的奏折当中,就屡次说蔡珽的坏话,他想要把蔡珽挤出四川,改由自己的亲信王景灏担任四川巡抚。 \8 q1 |) `3 }/ e8 \! |
) C3 {! F% \- e4 {6 y
% M, L$ i, Q1 k7 g
然而,蔡珽也不甘示弱,他渐渐不跟年羹尧商量四川的政务,两人针尖对麦芒,关系跌到了底谷。
- C1 G7 B( f* W/ d! F& K+ d于是,在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七月,年羹尧抓住蔡珽的几个把柄,一举将他参倒革职,并把他押送到京城的刑部受审。& O4 Y. ?9 P3 C5 N. g7 ]1 R
巧合的是,雍正皇帝想要寻找年羹尧的罪证,身在刑部监狱的蔡珽就提供了许多方便。) }; n& t5 M+ w/ v* v
雍正皇帝亲自提审了蔡珽,蔡珽则借此机会竭力陈述自己的冤枉,还特别提到了年羹尧的一些贪赃枉法的罪证,这正是雍正皇帝想要得到的结果。
; s' o% K& k7 ?4 c# f- N; ^雍正皇帝认为,蔡珽作为川陕地区官场的核心成员,又和年羹尧相识多年,必定能够提供不少有价值的线索,就下旨免去了蔡珽的所有罪名,任命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3 ]( ` E# C8 ^
, S; T/ c6 v5 p; T
0 N+ H% g# M1 F6 P. p( w4 ?随后,雍正皇帝不断提拔蔡珽,让他同时兼任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甚至担任直隶总督,成为了红极一时的人物。 Z5 V3 U: i6 Q0 w# u; q
在扳倒年羹尧的事情上,蔡珽身先士卒,格外卖力,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n- H* H- l7 M# C Q
从此以后,蔡珽开启了一条专门挑战权臣的道路,以此来向雍正皇帝展示自己的忠诚,他先后弹劾过田文镜、岳钟琪,乃至雍正皇帝最为信任的怡亲王允祥,从而搭上了自己的前程。# ~# m+ H/ z6 s: }
清世宗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年底,蔡珽风光了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以“十八条大罪”被判处斩监候,直到乾隆皇帝即位以后才被释放出来。
/ @' A0 L: {6 K, w4 G1 _, X<hr>参考文献% l4 D" f2 Q' z8 T: X0 ~5 h2 E
) C9 G" s1 |+ {9 E6 H1.《清史稿》作者:民国·赵尔巽、缪荃孙、柯劭忞等人;& j/ p% D6 Z% e& v5 b l6 F& W" E" _- s
2.《清世宗实录》作者:清朝·张廷玉等人。
6 {* U0 w; r" U% o8 x% j
$ G, q$ I& n+ [* [9 T( i3 e/ H!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