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实,孩提时代的我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总会将现实的事物幻化成其他事物,或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而这种超能力,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变淡,直到我们步入社会,在繁杂的劳务和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消失殆尽。0 W3 [- h  s, S8 q& n8 s9 ]# X' }) \  r. k) d叔本华说道:“在童年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带有某种新奇的魅力。据此,我们的童年时光就是一首持续不断的诗篇。”# ]! q8 e. _  R+ R% N' u
 
 然而,最近看的一本小说《生活》,便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规律。1 I9 ]7 C4 Q) z( K+ M
 “砸缸”的不仅仅是作者安纲,还有作者笔下那看似现实却超越现实的想象力所描绘出来的魔幻文字,越看越过瘾,这就是生根于现实生活且富有想象力的文字的魅力吧!( C- }  `6 j/ [5 K# Q
 
 1 Q8 u& U  f0 P* [  i" S
 6 B0 r6 b  E' i安纲,何许人也?
 $ Z, Q( v. a6 R' u2 ~" l诗人作家,锡伯族,生于1970年,2012年开始写作,现居浙江宁波。著有诗集《误入空山-声音的迷雾》随想集《误入空山-时间的线条》中短篇小说集《不安》和长篇实验小说《生活》等。" Y) R5 s4 m! y7 N# I  u9 J0 r
 他写的这本长篇实验小说《生活》,在当下众多传统小说作品中,实属“异类”。
 : d" D6 F. s- S5 q; L你能想象得出,这本小说,没有传统意义上小说的结构与完整情节,而是由众多“蒙太奇”的情节串联在一起。具体是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职场、日常生活及创作生活中与亲人、同学、朋友、老板、陌生人,乃至动物之间看似荒诞的故事。$ j. k( g( f7 M) `! @
 如果你没有耐心,想象力不够或者喜欢读传统小说,那么有可能就跟这本“有意思”的小说,擦肩而过了。
 + W( O# X! Y$ W& C我身边有些朋友,不仅仅是因为《生活》这简单的书名而选择忽视,更有甚者,看到开头,以为是一本随笔而选择放弃继续读下去。
 . O# _5 |+ J+ j- e, s  f: e, P5 E6 ~! J- z; {# m
 
 + K! H8 L/ I' l: V8 g& u7 M在我看来,安纲的这本小说《生活》就像诗集,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而无限想象空间就又具备了小说的特质。
 * z% E1 ]; ?0 a; _) f实验成不成功,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我在这些虚幻与现实交织的魔幻故事中,看到了主人公借助内心的本质活动,来反应现实中的关系网络,从而定位自我的坐标,让人心生共鸣。% m8 X$ ~+ ?) L5 H' Y, ?0 ~
 比如:( u8 s7 a" l0 H. R6 I) A5 C
 《爸爸》中,“我”梦见了已逝世三四年的父亲,他一个人住在石头房子,房子的样式跟床对面墙上的油画,一模一样。但“我”被一通电话吵醒,原因是电话那头,有人要找“我”父亲。
 4 Y5 z: [; ]* V, p《我》中,作为中高层管理者的“我”,竟然被讲师的助手,安排到医务岗位的位置上。气愤的“我”,认为这是领导授意的变相降职行为。. x- v; y" ^- Y! m/ |% A& T0 ?
 《妻子》中,“我”有两个妻子,一高一矮,一个会说话一个全程无言。然而说话的那位,既要“我”把脚下的鲶鱼抓到桶里,又一瞬间变成了鲶鱼,吐出许多绿色海草。  M2 S5 d( _. h3 Y& ^
 ……% Z2 ]! A/ j, O8 I6 V
 简单描述一下《生活》前三个小标题的内容,你是不是感到有些怪异,同时又很想继续看下去,接下来小说又会带来关于父亲妻子,或者主人公其他社交圈子的人物,做出怎样怪异的举动。( N" r1 U" t1 t
 
 $ z; B  N4 \2 y" ?- Y' H4 h% _) U! m3 {! `$ D/ ~6 N
 就跟我一开始所讲的,《生活》这本小说,真的越看越上瘾,越看越想知道主人公最后的结局,我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4 P+ K3 k' b+ `4 A2 \
 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人说,一篇作品发表之前是作者的,发表之后就读者的了。但我能保证的是,安纲这本“怪异”的实验小说,绝对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F' r$ g5 }3 z. ~: A7 V7 Q
 而且,我刚刚阅读之后,用文字描述出来的内容,根本没办法把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愉悦体验,给完整阐述出来。仿佛实证了一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8 E. J' f& m0 E$ p3 [0 }" k: A突然想起了幽默大师库特·冯尼格说过的一句话:“真对不起,我写得太好了,打扰到你了。”/ p1 J5 s  l4 j2 z
 安纲,你打扰到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