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是家里最忙碌的时候,琼姨的孙女也放假休息,刚回老家就给琼姨买了一个电子血压仪,让二老试试好不好用。孩子惦记长辈,琼姨心里也高兴,但想到家里有一个血压仪,就想让孩子自己用,不用留给他们。
\2 G# q, d8 Y k3 |& D没想到孩子却说,这种电子血压仪不仅可以测血压,还能显示心率。她最近看科普文,才知道心率与健康息息相关,甚至可能会影响寿命,老年人也要养成检测心率的习惯。
% h3 O2 k" R; s" M琼姨头一次听说这种事,也有点将信将疑,平时不在意的心率竟然这么重要,那老年人心率多少才算正常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3 g0 L$ _' L$ w" G7 j
: C/ M" R! O' q! t# Q" b
1 M' {9 }$ T' ]0 @, _2 p一、不是危言耸听,心率多少真的会影响寿命?4 L) d9 M5 n7 \, K" ^1 O( K
3 ] p+ r% Q* P: S临床检查中的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是衡量心脏功能的标准之一。
1 e$ N1 W3 j0 n9 {+ ?! K提到心率与寿命的关系,大家都会有模糊的概念,觉得心率是心脏功能的体现,那心率失常肯定说明心脏异常,心脏都有问题了,肯定会影响寿命,可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 N5 Y- [/ S1 G- ]; A4 o
因为健康人的心率多数都是平稳的,心脏也会正常工作,只有在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才会产生波动,这种异常波动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健康。
: A; j6 L5 I( [& m: ^0 ?0 A但这种变化往往无法察觉,甚至难以检测,一般坏习惯破坏了心脏秩序后,心率才会在日常状态下出现异常,所以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心脏功能还不错的时候,心率是如何影响心脏健康的。/ p6 d( w5 M( i7 K9 b% H& @
/ [$ D5 l/ R: q) E
' B& R: O' L- I; D2021年《Heart and Circulatory Physiology》杂志发表研究称,发现了睡眠与心率、心脏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
, w; _ W0 _; g t7 m- F- X心脏有自己的生物钟。心脏细胞有一套离子转运机制,白天时离子从细胞中蹦出,为蛋白质大分子腾出空间,就可以储存更多能量,满足白天活动的需求。
" C8 {$ ~/ k# }+ n到夜晚后,离子会返回细胞中,细胞中蛋白质的水平降低,进入“休养状态”,自此完成一轮循环。这期间也伴随心率的变化,白天需要的能量更多,心率更快,夜间需要的能量变少,心率减慢。
5 W' s- \& G* H- k2 g但当大脑的生物钟与心脏的生物钟不一致时,比如熬夜、倒班工作等,大脑会强令心脏工作,但心脏已经进入休息状态,无法适应身体对能量需求的变化,心率很可能不上不下。
' U2 d/ ~8 m7 x2 @$ @此时不仅会消耗心脏细胞,而且早晨醒来后,心脏也更加疲惫,身体乏力感也更明显,如果这种情况下测量,心率也确实在健康范围内,但实际已经对心脏功能造成损伤,并不利于健康长寿。! {; f3 g/ U7 A$ L# A6 B
, I6 {) @4 H& |0 y
7 A9 E7 }. [2 A& |! y" |$ J5 n
二、老年人一分钟心率多少算正常?心率高点好还是低点好?
|& q# K+ A; H- ^
3 k' P" G! X% |) c% U [- U老年人的正常心率,应当维持在一分钟60-100次,如果患有心脏疾病,建议维持在80次以下。9 M% @( {0 B+ _# _
但看完第一部分我们也发现,多数健康人的心率都在正常范围内,但心脏也可能存在慢性损伤。所以,怎么利用心率数据才更好呢?
& w/ o) m: w" C7 i这里就要引出一个新的概念——心率变异性。. r" O7 ^8 ~3 X9 O( @+ q9 ?+ |
心率变异性就是指心率的变化情况,人体在经历情绪变化、运动锻炼或者外部冲击时,我们的心跳都会变化,但恢复平静状态后,心率又会下降,这就是心率的变化。
, W7 G: ?" b6 v' L2 L很多人都认为心脏平稳跳动最好,心率变异性肯定越低越好,但其实心率变异性也是衡量心脏调节功能的主要指标,因为心脏不是机器,它总有快慢变化,而且一天内会发生好多次。: g$ k' ~% H5 V7 ]- j% j' H3 X
3 a4 ]& T7 P& D+ \$ j
9 f5 e! H. g/ }4 R0 z7 z/ u
如果心脏功能健康,调节心率的能力强,短期内心跳过速也能及时回调,降低身体损伤。那怎么测量心率变异性数据呢?
8 P& Z9 F6 d M3 i+ X比较专业的办法就是到医院检查,实时关注一段时间内的心率变化,进而推断心率变异性数据,还有一些电子手表可以实时监测心跳数据,也会提供心率变异性情况。
$ Z8 e# N" T8 d, B6 J8 J* D衡量心率变异性的指标比较多,比如sdnn在141±39毫秒属于正常,sdann在127±35毫秒正常(这两个都是心率变异性的指标),rmssd(心率变异性增高)在27±12算正常。- c* t4 G! v! |; ?
那如果抛开心率变异性单说心率,老年人日常心率高点好,还是低点好?5 o# ^. ?2 U3 S6 W
实际上心率稍低说明心脏功能更健康,我们可以把心脏想象成水泵,它每跳动一下都会给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以确保血流正常运行。同样的健康人,一分钟泵70次就满足了身体需要,而另一个人需要泵80次,泵的多的人心脏损耗也更多。
* v4 X) c4 o m2 a- c
3 W3 w$ ?/ \- I _
) _ T0 W6 w& y0 q" e而且身形、肌肉量都差不多的前提下,泵的少说明心脏有力,以下可以产生更多的动力。泵的多说明心脏力量差,“水泵”出水不多,只能再来两下,才能满足需要。
& L1 \8 [; A( m1 Q4 F7 }& _* O三、研究发现:心率快慢不仅影响大脑决策,还与情绪异常有关
! }4 Y' e: {! j, D
* J% M* n7 c, Q6 v7 \0 j: ?4 b说完了心率与心脏的关系,我们再来聊聊心率与大脑,当我们情绪紧张或者抑郁时,心率也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会影响大脑功能。: A8 X: [/ M) j. f% I" ?
202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就提出,心率加快与大脑判断之间存在神经操控机制。研究人员用猕猴进行选择试验,随后发现:
$ _- j" d) X1 a2 T) k7 N7 W• 当猕猴心跳加快时,会更快做出决定,但如果心跳过快,做决定的速度变慢,也更容易出错。
+ I$ H2 h! D* Q1 l 通过分析猕猴的大脑活动他们发现,两个脑区的大部分神经都会参与决策过程,而且决策后获得的奖励越大,神经元也更加活跃。而这这两个决策中枢中1/6的神经元受到心率波动的影响。7 J$ ^& V5 u) s
. b+ s6 x( B( [$ d. n/ v& u
# h( S" V/ U7 ?4 E* g) x# q. i& f
也就是说,心率会影响神经元活力,进而影响大脑做决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咖啡、茶叶等含有微量兴奋物质的饮料,会作用于心血管,加速心率,让我们头脑清醒。% [/ b% t% Q4 V+ K+ g9 X
但如果如果心率超过一定数值,比如面临较强的压力、比较紧急的突发状况时,一部分用于决策的神经反而会“调离原岗”,转而开始监测身体内部状态,从而影响大脑的决策能力。* [- k# W8 W q+ ?( r: Q
这种改变并不是凭空猜测,一项关于用AI预测抑郁症的研究,也侧面说明了这一变化。近些年有研究发现:2 M1 _" w; h2 O5 C' f
• 抑郁症患者往往心率过快,而且他们的心率变异性也更低,这跟可能与他们长期承受压力、心态悲观有关。
4 X; U6 c; M0 z 所以临床建议可以利用这种机制,结合AI监测,观察健康人的心率变化,如果心率长期过低,且没有其他身体异常,就需要看看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才能尽早干预,避免患病。
8 w3 y- m" B" W" V9 D* K! ^1 p2 K- M$ W) O* A9 i' l- g
L) O' g9 o6 h" K) ]
医生有话说:8 O+ z5 M0 r+ a' m) l6 }
6 K! c% E* l r心率是衡量心脏功能的重要数据,日常可以通过数脉搏的方式测量一分钟内的心率变化,同时通过检查心率变异性判断心脏的健康程度。
. @+ k/ S5 U, ~5 g) g健康老人的心率维持在每分钟60-100次就可以,也可以通过调整呼吸、缓慢运动、保持情绪平稳等方式增强心脏功能,增加泵血力量,缓慢降低心率。
2 J# P+ n4 q1 H- n引用文献:
% q/ H4 g- g, A7 X[1]刘德平, and 吴军. "心率变异性减低与老年人心血管事件."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3(2000):188-190.. J$ F6 v4 e" w# z0 C
[2]季福绥,李辉,刘德平.高龄老年人心率状况及变异性[C]//中华医学会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2013.
1 D! X0 D7 I$ M4 U" O! \3 u- ?* e*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