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照(1899年11月-1988年10月14日),江苏张家港鹿苑(原属常熟)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918年在上海浦东中学毕业,1919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922年进牛津大学深造。建国后,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兼计划局副局长,政协全国委员会财经组副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 I! s7 p, m8 ~7 J6 y
" h. o5 |. E6 i: x$ Q/ |
+ ^6 y. o8 B2 @7 J$ [" t% b5 {) J袁家骅(1903年1月-1980年9月4日),江苏沙洲人,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回国后,历任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他从事语言研究以来,就开展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和研究,先后对窝尼语、阿细语、僮语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索。; J% _) R- x$ Z$ e
; ?8 u9 B# c% ~& t9 E. C( J
' p. u: c" m" N0 K& I
郭钟福(1914年4月6日-),出生于江苏张家港市杨舍镇。塑料加工专家,我国塑料加工工业的开拓者之一。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学院化学系,留校任教。1940年至四川南川航委会第二飞机厂任检验员。1942年至重庆资委会动力油料厂任研究员。1945年9月赴美国柯达公司实习。1947年回国,在上海化工厂任副厂长、总工程师,初创国内塑料加工工业。1963年7月调上海市塑料研究所若所长、总工程师,首创国内氟塑科加工。1989年退休,并兼任上海塑料研究所名誉所长。主持出版所刊《塑料摘报》。& G# d) H1 a+ u# z2 P1 X
' a) `9 j" \5 j4 E7 w' W5 |- L( k6 Z- N) C* t2 t
吴中伟(1918年7月20日-2000年2月4日),江苏张家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专家。长期从事水泥、砼的科学和工程研究,为我国水泥混凝土做出杰出贡献。创建了我国第一所砼研究室;研制成功我国最早的砼外加剂即引气剂,至今仍广泛应用;在国内最早提出碱-集料反应等问题;研制成功硅酸盐自应力水泥与自应力砼,并研究钢丝网水泥,积极开发水泥船、管、杆等水泥制品代钢代木;研究开发膨胀砼并首创膨胀砼后浇缝,保证了砼建筑的整体性;首次提出砼中心质假说,为砼的组成结构和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9 [8 H( Q/ P) S! ^8 a
& n. q& }% E1 n* Z* I
6 e! o/ |, W/ B梅汝和(1918年-2000年9月28日),出生于张家港市南沙镇三甲里,经济学家、教授。194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并留校任讲师、副教授。后留学美国宾州大学沃顿财商学院。1949年回国,任上海市政府财务处处长、商业局财务处处长。1973年任上海外贸职工大学校校长。1976年在上海财经大学任贸经系主任和财经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兼任华侨大学教授。曾发表大量关于市场营销的专论,如现代资本主义市场和销售学术的发展等数十篇论文,填补了市场学教材的空白。是我国市场学的奠基人。并主审《会计英语》、《市场学词典》等成为我国大专院校的重要教材与读物。
$ v @4 g! f+ _% Z' Y8 p1 u' ~6 T- p9 |3 I, O5 w1 ~
+ d3 R, r6 q/ _
陈伊(1920年12月-2015年8月15日),原名陈诒,别名沙金,江苏省张家港人。1938年12月入伍,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炮击金门等战役。建国后,历任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江西省军区副政委、江西省军区纪委副军职专职委员等职。1957年6月被授予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独立勋章荣誉章。2 I2 m" P+ V+ S8 a* r+ T
3 j3 N* m4 _9 w6 V2 ]
8 d& K A) R& E+ w) P% j1 f8 q袁毅平(1926年-2020年9月16日),江苏省常熟市沙洲县鹿苑镇(鹿苑镇现属张家港市)人,摄影家、摄影理论家。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副会长、全国摄影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曾主持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和两届全国摄影创作会议,曾任第一届至第九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评委,并曾多次任全国影展和国际影展评委,对中国的摄影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荣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授予的“杰出摄影活动家”称号。9 O$ v# `8 |: P& R
2 _* W$ q; b% \. u: K6 D/ z- z3 R0 ~8 ?4 C& J6 `
, T0 R; u: v/ G
9 h* j7 G3 A/ E: s童秉纲(1927年9月28日-2020年7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率先开拓了导弹动导数的计算方法,并发展了气动热力学理论和新方法,在航天工程中取得显著成绩;倡导和引领了我国非定常流和涡运动的研究,推动了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建立了飞行与游动的生物运动力学交叉学科,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国际影响。曾在哈工大主持创建全国首个理论力学教研室,曾任中科大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委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D' l$ X7 J+ v2 M
, C: ^) u4 G' L; [/ m- e N) _6 V/ t: j& K; l
& Q1 O5 r6 Y1 B k) i( d' Z# ]" ]
童道明(1937年-2019年6月27日),江苏省张家港市人。中共党员,翻译家、戏剧评论家。1956年赴原苏联留学,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语言文学专业。1963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曾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中国文学界、戏剧界撰写、翻译了众多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和戏剧剧本,著有论文集《他山集》,专著《戏剧笔记》,随笔、散文集《惜别樱桃园》等,并另有多种译著。
! g: r) O) P& z: s1 d
8 D* y) d' ]+ k+ L9 e
5 W0 o- l" a( r% E5 z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有知道的近代名人,欢迎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