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开国皇帝对功臣的恐惧、猜疑和打压屡见不鲜。
4 o$ p4 A& |' s# H. u5 ?通常,在皇权稳定之后,统治者的首要目光是就是看向那些挥师立命的功臣。6 }) \- ~$ W/ }7 b! h0 m, H
大多数时候,这样的故事以疑神疑鬼的皇帝切断老旧友的翅膀,和消灭他们的血脉而结尾。8 f) L- ?6 h1 I+ m9 x0 h3 i e- g7 E# W0 j
但却有一位以宽容著称的皇帝,不仅不忌惮功臣,而且还保护他们的后代。只是最终,他和他的家人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他们的姓氏也从世界上消失了。他,就是秦始皇。2 U* d* T4 E0 @6 L+ B# X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他是秦国皇室的一员。他的父亲是秦庄襄王,母亲是赵姬。
# \0 |' Y* B P V% k秦始皇13岁即位,成为秦王。只是由于他即位较为年幼,国事主要由吕不韦协助。9 z, w: J) H, N0 x
: E1 ]' b- m: C @
8 R( {4 g \) p4 g8 k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宰相李斯和将军王翦的帮助下,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 {$ ^) `( y R$ A9 f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皇帝制度。他自称为“始皇”,意味着以后还会有皇帝,而“皇帝”则源于“皇天后土”,表现出超越以往封建领主和霸主的地位。, A6 `$ X3 y& h0 h, ^
在他的统治期间,他精明果断,与他的下属一起驱逐外国威胁,稳定国家。他不仅授予那些在战场上建功卓著的将领爵位,而且把他们视为国家的栋梁。
7 E- o" s( ?6 R0 J他深谙治国之道,懂得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并不仅仅依靠皇帝的权力,功臣们的努力和贡献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 L- @5 `& s7 I D0 \
秦始皇是怎样对待那些功臣的呢?4 j6 v( C- j$ ^
首先是李斯。李斯是治国安邦的得力助手。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李斯官至宰相,参与了一系列改革和新制度的制定。可以说对他是十分信任的。5 t" i, i- a0 W8 K& f! j, U9 w
其次就是王翦。秦始皇还未称帝时,可以说是灭六国的重要功勋人物之一。& y+ u: E6 K& n" D# I/ e# ]2 }2 K
* k! S2 a$ G5 [2 A% g8 u6 S
: p% c' _7 @0 r- f) ]) y
两人曾持相反意见,而在秦始皇认识错误后,他能放下自己的君王姿态,亲自上门赔礼道歉。而且王翦的儿子王贲也受到秦始皇的喜爱。
4 S7 u0 V1 C6 T* p% k7 e最后一位蒙恬。在统一秦六国的战争中,蒙恬率军征服齐国,被尊为内史。秦国统一六国后,他奉命修筑万里长城,率领30万大军向北进攻匈奴。. { i4 \9 e! Q3 r, n
匈奴被打败后逃向北方,他率领大军守卫边境。后来,秦始皇信任地将30万兵马交给他,让他北逐匈奴。% Y4 G( G% k; o
但比较可惜的是,秦始皇对他的功臣如此仁慈和正义,但他自己的后代却没有好下场。嬴政一家从鼎盛到衰落,就如昙花一现。# H! n: l: C0 D6 u2 e) h- j
秦始皇在南下途中病逝,为了避免朝廷发生叛乱,李斯等重要官员决定先不对外公布这一消息。赵高和李斯趁公子扶苏不知道这件事,帮助胡亥即位。
% D4 ?" c1 Y- U李斯本意是好的,却被太监赵高占了便宜。他这样做本来是因为他与公子扶苏所主张的治国策略不同,扶苏主张仁政,而李斯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严苛刑罚。& h; I0 |: M/ L0 ~% d
于是胡亥伪造遗诏登基后,勾结赵高,先后害死李斯、蒙恬。而这,也为秦末大规模的起义埋下伏笔。% e- G" V0 Q0 E
" s! H2 p# j8 T) w# k( F0 ^
& f G8 {- x5 h9 Y$ E胡亥本心狠手辣,不止害死功臣,还把他的兄弟杀尽,即使是对皇位没有威胁的姐姐妹妹,也全不放过。只是,这位秦二世也没能高兴多久,就被他身后的赵高杀死了。
8 ]3 T6 i. G; _& p0 E" B- o于是,子婴登上皇位。但此时各地的起义已经势不可挡,子婴只能在城外向刘邦投降。
9 B; P* B! ~4 K之后不久,项羽也打了进来,出于对秦人的恨意,他一把火烧了整个皇宫,阿房宫也化为灰烬。
/ y$ n4 j4 c0 P, B7 K0 [8 f! p' `秦氏一族死伤无数,而侥幸逃跑之人,为掩人耳目,也不敢再用这一姓氏,所以世间也就再无他们的踪影和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