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答题、网络投票、反诈宣传,隔三差五竞赛、“花样百出”考评……非教学任务让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问题,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 |. v9 V6 }! m. `% p. D
: d# p& T7 t0 S( V近日,一名自称教师的博主发布视频,建议学校设置“独立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以减轻任课教师负担,便于专注教学。建议未必可行,但引起不少共鸣,反映着基层教师的急难愁盼。; S4 z: _+ c0 m1 ~; M. M7 z& N, @
" i) C0 _- {2 X4 G9 V怎样让教师潜心教学、静心育人,成为社会共同关切。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7 L& n! Z- n' H4 B& z
. u! t0 ?7 D" N, ~; m# I让教师“轻装上阵”,难在哪?一方面,是教育管理本身的问题,一些形式主义问题,让教师淹没在没完没了的表格、评比、信息采集等事务性工作中。另一方面,学校作为事业单位,往往被安排各类教学外任务,甚至在基层治理中承担“补位”的角色。# ^% K$ c" s# U; A* H* H! q% i
- d1 X$ d" n- M6 b, ]5 p
$ n" Z# G2 q2 H$ g
2 E9 t) z" K6 O图片来源:新华社8 V6 |! ^- c1 ]7 q) h
& `2 H4 E6 D3 m$ a' |% S9 a
为教师减负,要靠落实。党委、政府要列出具体“减负清单”,是政策明确要求。清单怎么列,是概念模糊、缺乏量化的一般性要求,还是细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硬性举措,反映的是抓落实的力度,关乎的是政策的执行力。有的地方把“开展文明、卫生、绿色、宜居、旅游等城市创优评先活动”列为与教学无关的“社会性事务”;有的明确,乡镇、街道社区对教师参与有关活动所提要求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学校有权予以拒绝。政策参考越具体越有效力,学校也更有说“不”的底气。
. s) o1 O) l6 o G$ F
+ X1 Y* r; S% ?- B# i$ M9 D& x; `" a还要靠监督。为教师减负,是为基层减负的题中应有之义,理应列入地方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工作计划。为避免一些地方用“文件”落实“文件”,用“具体规定”执行“具体规定”,必须让教育督导“长牙齿”,强化问责机制;同时要畅通一线教师反映问题渠道,有的地方已在探索推出教师负担扫码上报小程序,让教师参与到治理中来。
5 g* X, n+ @4 h* Y' t( T* |/ w
2 n) h: y5 v! Z% w5 U2 R) c3 g- v说到底,办好教育,必须充分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理顺现代学校和教师管理体制机制,让教育回归教书育人本质。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投入时间,把时间还给教师,他们也必将把宝贵时间和精力更多更好花在孩子们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