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500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 s# [- |' \5 W* o[img=auto,38]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ibT8bc571LGEp~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07830159&x-signature=2wM0J3kH6hJ7aWzLrSQdakwRpPc%3D[/img] 0 _+ X1 B6 h( ]$ {" @
9 s- P7 \1 g! z
作为教育者,我们一直在追寻“好的教育”,但是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其实很难给予它一个定义。不过,我们至少有目标,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这应是良好教育努力达成的一个目的。至于教师,如何协助年轻一代实现这个目标,则离不开“六个学会”。
, @( d, B, V N d
# m& m% _: `$ F
5 A5 p t$ ^" i1 @& E" ]+ ]2 |' |; d! k
1 ^) Y9 |$ n; Q: d. Y7 V
/ K, _4 T3 L' H7 Y% J3 U- d5 E% P1 K1 R# g
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秉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
! u% O7 o# z, t$ O- l- Y, O- v' X Q/ w! ?1 {- [6 R ~
理想总是高于且先于现实而存在的。没有对于什么是良好教育的理想,没有某种关于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我们就无法从事教育。教育正是牵涉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具有鲜明价值指向的潜能的唤醒。真正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易于领导与合作,而难以奴役和盘剥。5 v1 V$ v' e, [# r6 H2 E1 P
4 y& f0 T0 A3 N$ G6 h那么,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
' o, k% }* |1 y2 w1 q+ b8 o4 d9 i( n0 I! V! u5 t7 V* w8 C* v" l2 `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货真价实的教育。
. T: m, \4 |: ^% N
/ C+ m; @" y( f& N2 J& `0 ?对于所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人们,大概都不难达成这样的共识:不论是家人之间纯美的至爱亲情,还是亲朋故交之间诚挚的友谊;也不论是师生之间的倾情给予,还是陌生人之间默默无言的相互关爱,都能给我们的心灵以温暖的慰藉,给平淡的日子以清新明丽的感动。
) v; O1 w8 u- E( j" P
' t& I- Q% D& `6 j5 ] l2 c& p" I" w, q* g9 W5 X
# h' U t" h! ^) Y* m# _% K$ D, }5 s; d
4 F: Z% f- u, }+ R7 J; a, d; R1 {# a/ k* r( t! T/ @
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 ,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实的保障。# s) M4 `6 Q( U8 f" _( M
$ ^" b9 f3 @- {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这应是良好教育努力达成的一个目的。. ?2 ^7 C2 t5 X' ?: O! i
& Z/ T9 a0 ^1 R1 Y( I+ I
书籍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火种,是人类走向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
" M. S5 E- @5 U& z2 w1 d: ^% g1 Q+ n& W1 c4 A* {
在书籍中,智慧老人展示给我们的是历史的镜鉴、生命的律则和文明战胜野蛮的曲折。人是理性的动物。“未经审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对某一问题不倦的探究,是个体成长所必经的心路历程,也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自主的尊严。4 `3 w; m1 Q9 j1 k
# O4 r# l+ H8 {! |# Q如果成长中的青少年没有对某一项活动较为持久的投入和倾注,如果对一切都只是浅表性的接触,那么,心灵的疆域就不能得以拓展,也不能生发出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 u) c3 M+ ~0 t. H( Y
4 T$ W0 r, r( k, k中国古训中有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前者强调的是活动、实践、躬行对于知识的领会与掌握的意义;后者强调的是“悟”,即个体经验的激活在理解、吸收、建构和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意义。没有比较丰富、深刻的体验来积淀形成一定的经验背景,“悟”就不易甚至不能产生。因为理解活动并非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人的整个生存活动的一部分。
7 i* l$ l9 L2 g0 l2 t
0 ` A$ u- `( t0 M; S5 [6 }% @6 e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不仅给人们以美的陶冶,也给予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是普普通通的一片树叶,平平淡淡的一方晴空,一场罕见的瑞雪,一次壮观的海潮,都能给予我们以绵密的哲学理趣、迷人的艺术灵光。
4 k4 ~- P+ M4 d8 @( v
3 Y5 _6 B4 t, F/ ]* I( B让孩子们领略到大自然的无限风光,领略到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并由此产生惊异感,从而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与交融,这是完美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 K( w; d5 z7 ]8 {# R! `: C3 z' \) n9 w3 w
$ ~3 W( F1 O* z0 [+ ~; i1 W
1 R' j6 z% _3 L' R9 [: g+ c# g. v5 t9 ~, y5 R
教育是文化传递与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在宇宙学的参考日历上,人类出现至今的这段时间还不到一天的一千四百四十分之一。然而,就在这段似乎微不足道的时间内,人类创造了繁荣、灿烂、富丽的物质文化,纵横交织、井然有序的制度文化,千姿百态、深邃精湛、幽邈纤细、意蕴丰赡的精神文化。' i; H# T. W7 M0 ]3 n# H" V
$ A4 V3 x+ ?2 Y/ u! b, {
作为人类的一员,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自豪的。这种自豪感是参与分享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进行新的探索的强大动力。% T0 L9 w$ o, k0 O( j/ l! v
/ n- n: E! @5 p! { l" g# ~
真正幸福的人,是过着值得尊敬和真正人的生活的人,是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很富有的人,“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学会过美好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这是完美教育的目的。因为,个人的自由,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公正,人类的福祉与尊严,全系于良好的教育。3 M4 f! e' a$ i
: n9 z$ [8 e; H5 }# w- D% ~# s* M) r$ F" ]# J$ X
# P; A/ P% G; `. |0 w1 R8 F
2 d8 q* d$ E4 I X2 s% ~. _1.学会等待: W6 B, B) C/ W( e, n1 O( ~) k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即使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的掌握,也都很难一步到位,而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需要不断“温故知新”和“知新温故”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2.学会分享( T1 |8 k @3 j4 [ T. h7 `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学会分享,首先意味着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师,怎能听到学生真情的呼唤?自以为是的学生,如何听进老师的肺腑之言?重要的是以心换心,彼此倾听。其次,意味着努力创造一种新的分享方式和新的表达方式,因为分享方式和表达方式本身就蕴含教育的因素。再次,意味着对于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倾向的自觉防范。最后,学会分享是和学会欣赏别人高度相关的——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去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它会带给我们非常单纯的满足、愉悦和欢乐。
7 P; M" k' e9 [4 `/ }* K O% B9 R* z( `
& Z3 C3 y8 r/ I3 E; F! E0 d; o6 a
3.学会宽容
6 C% E% I x6 P教育就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俗话说得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境况、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世界在每一个人的眼中所呈现的样貌,所展示的色彩,也就不尽相同,因而每一个人对于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看法,就再正常不过了。4.学会合作
6 n+ Y/ g4 s- H( [2 y# U学会合作就意味着,对于不同、对于差异、对于另类,甚至是对于异端的尊重与接纳;意味着我们学会了“求大同,存小异”,学会了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作为教师,需要很好地和校长合作,和同事的合作,和学生的合作,和家长的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
! q) ^5 Q) A! p1 v1 L+ z6 l! v/ O; n! v7 @8 a1 ~9 s4 |
5 {5 z* @; |/ [1 z: V) q0 l. T2 p
9 k4 Y1 Y3 U* I+ p, Z
5.学会选择
# d& ^, \& ^3 o4 v+ I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便是:看它在多大的程度上,多大的范围内,为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实质上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方式的可选择性。社会的进步总是伴随着人们拥有愈来愈多的选择的机会和可能。学会选择就成了一个更加文明、人道、合理的时代人们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在一个变得越来越多样、丰富和便利的世界,人生的历程真正成为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教师应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6.学会创新
, V7 l1 {, z& O3 A) |创新是一种心态,一种工作作风,一种人格特征。我们希望教师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教师能探索出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新的认识、新的规律,而是希望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将古老的教育智慧变成自己的信念和教养,从而体现于自己的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之中。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也一定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而这些品质本身就是极其重要的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是好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内在资质。
, z3 p8 I+ E! i2 h: F% [本文来源于“北师大基础教育教材”微信公众号,原文标题为“北师大教授肖川:好教师的六个‘学会’”,内容有所删改。微信编辑|leaxyi
, ?9 Q( y% F* b5 q) p4 A
% A- I$ y" `$ }6 n, P9 X, X! l U8 a
9 h5 Y" z3 ~9 i% ?5 I& ?$ ^2 x
Z0 D! V) P6 u. A: D8 E- a6 J/ D7 L8 ]! ]& }" f# A0 f( S
% |# W% M2 ]) z0 v8 V0 o- |
* J- ?( S8 u+ G2 ?5 o' e6 ]2 M
; P1 w8 V3 Z' J O
8 P9 [5 [- H H6 b- y0 C9 v% N0 |, C' _: _: l8 {9 `
6 U! _6 I5 L( G/ D% e: A! s
) p/ v- f+ E: E6 k9 p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投稿邮箱:bsdzgjsbjb@126.com邮件主题:姓名+作者单位+投稿栏目+稿件题目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合作数据库' X% ^3 f) O$ o" d/ R
- i% }! k$ B% D9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