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房不认贷核弹级利好?你可能想错了也说不定

[复制链接]
查看8666 | 回复0 | 2023-8-29 11: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25日,三部门正式发布认房不认贷政策,将这个政策下放到各城市的政策工具箱,根据因城施策自主使用。发布之后引发各自媒体及房产中介集体高潮,纷纷大喊核弹级救市来了,一线将会爆发大量需求,房价估计得原地升天。
2 Y  P/ Y) T* ]' i5 O' F1 K, U! V# Q* Q2 U' @
不过真的是这样吗?我倒是有个不同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s5 o. J1 [) n# x3 w& F2 g

0 c( m) h1 Y' [" ]5 u0 q& o9 b3 c, m/ U8 [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认房不认贷,所谓认房不然带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不看你名下有没有贷款,只要你在这个城市没有房,哪怕原来有只要你卖掉,都算首套,可以享受首套房利率和首付比例。: L% T6 j  ]  R2 b8 D$ U. e
. A# W6 H- b' C( I* r$ B& |
政策就是这么个政策,从各媒体的表述来看,真的会让房地产这个进入ICU的患者立马就从病床上跳起来进入KVT吗?' G" c# F0 u+ j. n8 o5 ^% b

7 h4 o8 ?& o# ]) f/ k# o  b3 F如果你按着这些媒体的论调想问题,是不是太过简单,太过线性了一点。& O' ]# J, u6 E  o2 n: _
, a% e' L  R+ q+ z) X; S/ u
本人不是什么数据大拿,搞不出什么花里胡哨的数据战争,我就从最简单的逻辑,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 e, M$ D/ |$ g- t5 L
6 f2 f( ]5 }: i0 [( v
No.19 j/ p+ U5 _* O# l
7 Q) G- g6 ^- j$ X

8 d0 e2 I" \% x+ l首先利好的,当然是有贷款记录的人又想在一线城市购买房产的人,苦于首付比例太高,没法上车,在认房不认贷的条件下,相当于降低购房的门槛,无疑是释放了这部分的需求,不过这部分的需求究竟有多大,值得观察。: N! _/ k7 |$ S7 B

" p9 v/ ^! K6 ]$ I4 p- ENo.22 z" n; u2 v  K- ^: _. u" e8 M
1 W2 \* @; x- h+ v* O/ I& }

$ S3 p, N$ N7 w  V1 s8 h3 S在国家出刺激政策之前,我们要明确下,房子难不难买,不管是一线还是2345线,大家得有个共识,就是全国楼市,都不行。如果行的话,就没必要出什么刺激政策了,对吧。
- B3 U' d# x% @- \
: A2 p* T, n: R& T* k那么,认房不认贷这个政策,第二激活的是什么群体呢?从大量表述来看,第二激活的是一线城市的改善型需求,因为一线城市的房价单价高,首付比例也高,所以大家认为,如果认房不认贷在一线城市实施,效果应该最拔群,因为变相降低了改善型购房人群的购房门槛不是。
& P9 y; {& \. v( K. M' z
0 T  V* c( s2 G2 b. F好了,那我们就按这个逻辑下去,所谓改善型购房人群,那么他肯定首先有一套现有的住房在上海,以上海的房价来看,大多数普通人,不搞个6个钱包,背上房贷,是很难上车的,而且现阶段,他们很有可能还背着房贷没还完。所以想要享受认房不认贷,必然要出手现在的房产,也就是说想要激活这部分需求,就会对二手房挂牌量首先产生冲击。
8 @/ ^, H' Z/ G+ w$ W
* q, f+ p2 f" o( z) J4 n然后我们看到一个事实,现在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已经到达了63%,我国是一个低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发达国家这么健全,所以我们63%的居民杠杆率其实不算低。7 u: M, {$ v' P* \9 \2 j

9 ~- K  w# {' w* F8 s6 t在居民杠杆率高企的情况下,需求不足,如果认房不认贷激活二手房市场抛压,很难不去考虑,现在的韭菜是否可以接的住,前面我们已经有了共识,现在的房地产,在该刺激政策没有发布的时候,就已经萎靡不振,那新增量的二手房进入市场,是否会对价格产生踩踏,能成功套现置换的人又会有多少?而如果二手房数量大大超过实际需求,产生的价格战,是否会再度影响市场行情?毕竟大家都是买涨不买跌嘛~8 N: N7 t  z, ]6 w0 a
' F! F$ @$ w' t6 z: T& n+ a# r+ Y
No.3
  [1 B- f4 y& Z
  e3 {) H+ k8 G( @
/ W3 Y$ _; c; A3 x; g; D- @一线城市的改善性购房人群如此,那我们把购房的群体再往外层扩散,便看到了第三激活群体,打个比方来说,在同一个城市,购买了郊区房产的人,有机会是不是想把房子往城市中心腾挪,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优质的资产,美其名曰核心资产,提高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那换成全国范围内,也是如此,这是人为了趋利避害必然的选择。
/ \+ q- c# e  p' X- v6 U1 @3 l4 v
7 \8 [' f9 b) r' O5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2345线城市的人也有可能这么操作,在房地产大周期下行以及中国人口负增长是必然的前提下,不说2线城市,345线城市房地产以后没有投资价值这件事,是个人都有所耳闻。) a4 C! d' T7 h" r$ ^
& @4 s4 r  M" s+ }+ {1 O4 q6 V7 {
那么既然知道了结局,那身处价值圈外围的人,是否有将自己的房产变现,然后置换更高能级城市的需求。* P1 \+ }' O9 p9 X7 Q

9 }; q/ V* z3 @前面也说了,中国居民杠杆率已经63%,也就是说在认房不认贷政策条件下,无视原生城市的房产,直接拿出现金进入更高能级城市,以至于一线城市的人,已然不多,如果要做如此操作,更好的方式就是卖出低能级城市的房产来进行置换。; q" y8 I2 _8 I4 K
4 {* r% v; _5 V  H! e
那我们是不是有理由担心,一线城市的认房不认贷,会不会对低能级城市的二手房市场也产生抛压。; b8 e! m5 o; V& @: P/ Z1 q

6 Y8 ]) O) M1 [+ |' r8 [! ]. |No.4
! y9 ?9 M- o" W, q- J% V3 b
; i4 |- G, b2 t8 X* l3 e! l* b! v/ z1 `# S& j7 g$ j" v/ s
有人会说,就是要把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搞热,然后形成财富效应,传导至2345线城市,最后让整个房地产复苏,那么是否考虑过,房地产金融化的现在,就和股票一样,想要这个行业上行,是需要真金白银来推的,而这个真金白银的代价就是老百姓更高的负债,我们现在还能重复08年那时,疯狂加杠杆的神话?
# `- K5 `0 V4 s' F/ Y7 t$ a  c! ~" S' j* l: Y/ z- g9 @/ h
又或者是,如果这个认房不认贷政策的出台,没有把握好节奏,导致2345线城市,乃至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抛压过于严重,最终蔓延至价格踩踏,是否会有适得其反的作用,反而使得房地产价格下落速度更快更猛烈?3 ^0 R2 Q' C! E% X' W8 }5 G4 H

+ q3 {9 @6 a* n( L<hr/>凡是都是一体两面,有些东西在某些时刻是一种利好,是一种燃料,而在另一种时刻,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q$ y( F/ c6 J9 w/ n

$ J  M& F6 O; N6 W9 b以上只是本人肤浅的逻辑思考,供大家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