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第二层扩展一直都是我关注的重点,我过往也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不过在文章中每当我谈及现有的若干第二层扩展项目时,对OP我基本都是持保守态度的。
0 K* _: Z3 @8 c主要原因有两点:
' F# c0 I# A+ ], s9 p一是OP的生态总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它注重走高层路线,关注与大项目、大团队的合作而少了“野蛮生长”的味道。+ d$ F/ d! p- Y* P `& ^
二是OP的代币在赋能上不足。0 H6 `/ _, F5 m% m X! w M
第一点可以说是和OP的项目团队密切相关,是团队的行事作风和指导思想所导致的。
3 E: {# C' s. m而第二点则是目前大多数第二层扩展项目的通病。这一点也导致了我对原本生态发展得更有活力的Arb也持观望态度,没有买入它的代币ARB。
8 B; \5 h7 s1 c" T V1 s, o然而这两点似乎近来在OP生态中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9 \. U. @1 V( O5 H第一个变化就是OP的赋能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叙事。
3 G' B; {$ Y% h近期,Coinbase和OP进行了一笔交易:前者用BASE排序器总收入的2.5%或者利润的15%中两者数值更高者作为交换换OP代币1.18亿枚。
3 N( b1 |% ]' \( h对这笔交易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1.18亿OP代币的价值等价为BASE永久收入的2.5%或利润的15%。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个交换是“永久”收入或利润。$ y$ B3 u$ H) B) ]) c
在写本文时,OP代币的价格为1.43美元。1.18亿枚就是1.7亿美元。) K; A! ?' I: t4 m
无论这笔交易从金额上看划不划得来,它都给OP代币潜在赋能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为未来希望加入OP生态的其它项目树立了榜样。: w, Z6 t# c9 l
我相信这将是OP生态持续发展和扩张的一个很好的开端。
& R+ d1 i) L% n! J& N1 E; p第二个变化就是生态渐渐开始接“地气”,或者直白点说,开始有点“野蛮”的味道了。
$ {! k$ {" h& L这个变化不是直接发生在OP上,而是发生在它的关联系统BASE上。
2 T: w3 }( {$ W在OP推出了OP Stack这套工具体系之后,用户使用这套工具体系现在能很方便地发布自己定制的第二层扩展区块链,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键发链”。
* a5 f" C9 O# S( ]2 U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便利,Coinbase希望利用自己在Web 2和Web 3之间的桥梁作用,构建自己的区块链生态,而基于OP Stack发布了自己的第二层扩展系统BASE。
' t: |; y& y& R0 P) a+ i/ b早在BASE发布之初,大家最为诟病的就是生态中接二连三出现了跑路、攻击事故。这严重打击了BASE的形象。不过与此同时,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BASE生态在某种程度上是比较“野蛮”的。因为只有“野蛮”的生态才有可能出现鱼龙混杂的状况。
, H" Y; ]+ v8 A0 I/ J9 `不过那时,我还不太确定这种“野蛮”是否会向着正面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除了有一堆跑路项目之外,有没有也出现一些真正有活力、有正面意义的新项目?
/ z6 Q0 O$ t$ [+ w4 {% @# j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认为这样的项目也开始变多了,越来越多小团队开始在BASE上实验自己的小创意、小发明。
8 _) e: B, P) h! p5 BBASE的这个变化为OP这个大生态带来了一丝不一样的气象。; {5 I$ \( _5 i
我是非常喜欢这种“野蛮生长”的生态的。4 M6 ~/ A2 w3 F U# U
OP生态发生的这些变化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