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情,是两个完整人格的相爱。 当你爱上一个人时,你会感到自由,但对一个人上瘾,则让你失去自由。
$ V# c7 b, Z( X" H, M2 u$ i所以当你陷入一段爱情中,一定要分清自己对对方的感觉,是爱还是依赖。
/ d: p3 ^2 U! t3 P依赖很多时候,看起来和爱非常接近——都是非常喜欢做某件事或和某人在一起,甚至为此疯狂。
, j' y6 X) T- y" z D但这两者到底有怎样的区别呢?
% i$ y; J2 z$ Z; `$ o# y简单来说,爱让你自由,而习惯让你失去自由。
" ?6 l0 R* z, t& L* h! {自由,就是减少自己被其他因素干扰及限制的机会。0 _+ n% K4 k$ x o# P
能让自己在不同的层面自由,是一种能力。
; y I8 F/ E5 l/ h* v# r很多人亦明白自由就是不让太多事情干扰自己,但为了这种自由,有些人往往选择让自己变得无所谓、麻木,对一切事情不在意,然后就不会让自己被牵绊了。5 `6 k4 }# |; D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
. C! y7 p1 Q. u% A S她在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有一个亲戚到他们家做客,给她带来了一包糖。$ [7 p# H# b- K9 F3 F0 i: ~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多么让人狂喜的礼物啊。
5 i ?! N+ |, m她一直在旁边兴奋地默默等待,期待亲戚离开之后,她可以尽快地品尝那些糖。
' h; b) i1 e( ^好不容易盼到亲戚终于起身要离开了,当她和妈妈把亲戚送出去之后,她满怀期待地找妈妈要糖的时候,她妈妈却告诉她,在送亲戚出门之后,将糖扔到臭水沟里去了。* E& h- A2 R) {
在那一刻,她体验到人生最绝望的感受,拼命哭着问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妈妈给她的答案却是:「我们家里穷,以后也买不起糖给你吃。
5 H6 i5 W+ X8 P; x+ W( h. i& e- z你吃过这一次,就尝到了糖有多么好吃,但以后再也吃不到了,会让你更难受,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吃,不吃也不会想。」
% @: i1 ? K# ]那时,年纪小小的她实在无法理解,她足足哭了好几个小时才慢慢平静下来。
1 b2 C x/ Z1 w" Z* `而且,在她后来的记忆里,像村里人结婚这样难得的一些机会中别人给的糖,都会被她妈妈扔掉。 z! W; {9 _. Z8 }2 K* a
到最后,他们兄弟姐妹不敢去吃,也不敢去要糖了。% ~% R9 ?) k; Q
这位朋友说她成人之后,一直都不太喜欢吃任何零食,她一直都没兴趣去碰这些东西。
3 F6 e1 ]& f/ X. W; z) }所以,她妈妈似乎成功了。
* n$ x; Q% v+ T在吃糖这件事上,她试图让孩子自由,不再体验求而不得的痛苦,不用感受那种限制和无力感。
3 n- T) N5 H2 I$ l: V$ F就好像很多文章在试图告诫人们的:) y8 y% k6 Y$ ^3 n+ j$ F& G9 `
爱情就像两个拉皮筋的人,即使会受伤,也总是不愿放手。0 T8 X4 j3 g ]- i2 [/ _" S) j
很多这样的文章都在规劝大家不要去投入、去尝试,要矜持、要有所保留,以避免受伤。
5 C; e/ L% z% p这就和那个妈妈对她的孩子们所做的事情很类似。; @: b9 D# O7 ?+ y
而事实上,真正会让人受伤的并不是爱,而是依赖或者说上瘾。 z5 W& a& j" Y: i) l
不再依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明白自己是谁
8 e8 S) E' S! ^, s/ V. n5 J( E( `
人在关系中的成长分四个阶段:, S& t1 y; \+ D d/ u( `$ ^
第一阶段:感官体验
: v0 O8 u: R9 G! c% u
5 v! R2 D& A X8 G: b这个阶段属于前理性的阶段,儿童期基本上都处于这个阶段。
/ `3 O+ D3 g& P# W. N8 i1 J比如,就像口欲期的孩子用嘴巴来探索世界一样,通过食物来延展自我是幼儿期很重要的成长,所以基本上每一个小朋友都非常贪吃、很馋,总也吃不够。4 A2 {0 X. R. W6 o1 [$ S
而青春期则迷恋身体层面所带来的快感,比如性冲动。
3 _/ }5 t/ b z, v0 I: R1 M也有不少成年人依然停留在感觉体验阶段,虽然他们的身体已经成人了,但是心智并不成熟。
; ]+ h' E. n( c, r在这一类人的亲密关系中,更多只是对对方的身体上瘾,迷恋性快感,却不去体验深入的情感关系。
; J3 w, V8 {' H0 P6 v1 N( S* x0 N! l' B其本质上和贪吃的孩子没什么区别,这样的人其实就是披着成年人外衣的小孩而已。) k% N& d3 j( g; X
第二阶段:自我疗愈( D! r# t1 H5 S/ f1 y7 A6 P8 }
$ S* B( i7 R! F8 {! _( r
这个阶段,开始进入更高层次、更深入的探索和体验——自我意识。
: j' C( \" w; n4 @0 d2 U, |' R- }不再仅仅停留在感官层面,开始进入到情感关系中,去体验自己的存在感。
6 r7 k1 @" @ X2 f6 Z通常,在这个阶段是很容易发生爱情故事的。
7 _2 K+ h' ]* s5 [当我们探索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进入关系,通过一个对立面、某个参照点,去学习给出爱和被爱。
- n& M, M; ]* r, n. h但是,我们在这个阶段还是在学习爱,我们所获得的和付出的并不是真正的爱。
$ U: \* Z1 {& a5 [) e我们付出是因为依赖对方,并且需要很多的证明、证据来确定自己是被爱的。 G t: u0 b2 m1 L
所以,在这个阶段的爱情有极强的控制性。- o. ?+ K0 L* k. l) ~" n
因为内在心灵的空洞尚未疗愈完成,完整的自我没有被构建起来,所以充满了不安全感。
" P3 u/ K) M* h我们很容易牺牲、压抑自己去讨好别人,这让我们在爱情里变得卑微和隐忍。- x% K. M/ t ^
又或者因为害怕受伤,而变得隔离、冷漠,或控制。) l: K7 T7 v8 W6 \
我们会用各种手段去抓取对方,当我们感觉到对方在意自己、爱自己的时候,那一刻就好像在天堂,好像整个世界都变了。( W9 u% @% Z1 r- U" A/ a4 v
我们迷恋这种感觉,认为只有当这种感觉在的时候,生命才有存在感。/ z- l% Y, O4 i* g$ {
当我们感受到对方的心疏离自己的时候,一瞬间就会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6 c" q& f& v1 |5 a9 c, _在这个阶段的爱情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甜蜜如蜜糖,一会儿厮杀如死敌。
1 Y+ G# s' q9 s3 O+ U在这个阶段,爱情里的两个人是没有完整自我的,我们的自我需要建立在对面的这个人身上。* h( _) `, }, X
那些心灵美文里写道:
9 K- l( P0 ~8 e# @& {等到哪天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那也就不再爱了。0 p4 S' V2 M/ O
表述的这种状态不是爱而是上瘾。
s: c6 B b5 _/ M; r# u你见过上瘾的人吗?对抽烟、喝酒上瘾,对工作上瘾,对孩子上瘾,他们真的表现得很像爱。
6 f! H8 ~# i, i" ?9 o) H他们会为上瘾的对象付出,会花很多时间,会对对方很好,但背后却充满了迷恋、抓取、控制、患得患失。
' b! ]- [! g# P! R, @7 r. R6 t2 M我们上瘾和对方在一起的某种感觉,比如和这个人在一起带来的安定感、熟悉感,或者激情,甚至上瘾可以以某种方式为对方付出的成就感。, c' R' @7 I! J
这种执着跟迷恋那种刺激忘我的状态而熬夜玩网络游戏的人没有区别。
, G; Y O8 V4 ]' t我们常常把「爱」和「上瘾」这两个概念混淆,当我们对一个人上瘾的时候,就把对方物化了,我们没有把对方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 q5 g4 S/ @. q9 U2 C5 c
我们并不在意对方的感受,也不会尊重对方的选择,只把对方变成实现自我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 o& Z0 _/ f* s, Z我们期待对方变成某种样子,或者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3 z5 Y4 n6 |5 w7 h( r5 m0 ~5 v6 w
而当对方脱离了自己的控制时,我们就喜怒无常,我们会痴缠、纠结。
4 B9 e q A J- \不过,这个阶段对于我们自我探索的成长亦是极为有价值的。
3 R3 m, A5 R3 l哪怕痛苦和受伤,都可以变成成长的养料,来让我们变得真正成熟、完整起来。1 X; S& E9 `8 i' u2 h
最糟糕的是,痛过之后,没有看到自己心灵上的空洞,埋怨是对方的问题,是爱让人受伤,所以决定把心关闭起来,永远都不要去爱了。* c! g* K7 k* q' t; L6 f! n
有的人会让自己麻木和隔离,停滞不前;有的人干脆让自己退化到上一个感官体验的阶段,封闭内心,开放身体来体验快感和避免受伤。3 X- A" ?8 G1 s6 L2 _
就像那个禁止孩子们吃糖的妈妈,她害怕孩子因为得不到而受伤。
8 N) s0 i! C, J' C: E# G这样拒绝的态度,也许可以暂时保护自己,但会变得麻木,生活充满了无意义感,最重要的是剥夺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l' p# U: @+ i! \0 S
第三阶段:寻找平衡
! Q3 G- X0 x) c* ^3 ~2 h& X8 W+ {
( H+ e" t8 }/ r* q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7 R" p, I2 W3 k; ]. ~' y* ?1 R🔗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