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的三重境界,佛不劝忍

[复制链接]
查看9414 | 回复0 | 2023-6-7 21: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生气的三重境界,佛不劝忍-1.jpg
! d$ Z& R& m3 n' y5 \( R* [# m  I
我们都知道气大伤身,也明白生气是一种糟糕的负能量,可是当受到了刺激,总是会莫名其妙,心中就升起一团火,身体和语言都不受控制。
+ y$ n! T1 ?; a! I4 ~通常的情况下,你能听到的大多数劝解,都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冤家宜解不宜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B* [7 S% ?) A$ l* \5 Q& A& r  q
说实话,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心中都会想,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事情是没发生在你身上,发生在你身上,恐怕你会更加生气。
+ X! y9 ~" O2 Y所以,如果只是劝人莫生气,却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本质上,也就是一碗毒鸡汤。2 J* C0 R" E+ c% b+ u) J: f6 G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喜怒哀乐呢?7 x, l' v7 Z4 R0 o
同样的道理,只劝人向善,劝人不要生气,你可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U+ M2 j& N9 j2 z: D' `5 D
话说回来,生气的确不是一件好事情,轻则伤肝,重则伤己、伤人。中医上有气滞血瘀的说法:生一次气,人身体上的气脉就会有微弱的破损,血流经过经络的时候,就会溢出去形成拥堵,久而久之,各种毛病就出来了,所以还是不要生气为妙。* n* f' N1 V# Y) k  P
不过,不生气,也有几种境界。多数情况下,劝人不生气的办法,是要去忍耐,还编出很多歌谣,核心的思想就是一个字:忍。- c: a2 t: K& n( z6 |7 u( N% Y
忍字头上一把刀,而且这个刀还在心口上,可见这个忍耐是有多难受。发火、动怒的时候,就好像火山要爆发一样,在这个节骨眼上忍耐,就像是在火山口上盖了一个盖子,让它有火发不出来,这是要憋坏的,憋到一定程度,就会出大问题。
7 _5 o& O: w# i# T3 Y  H! V' _比如我们都说不要去欺负老实人,因为老实人天生的性格就隐忍,可是忍无可忍的时候,老实人就会做出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就是这个道理。1 O, M, @3 K$ Q  J7 t
所以我们说不生气,最差的境界就是忍耐。这和大禹治水的道理一样,堵,不如疏。' M8 Q) O% x8 q# w) P' E$ O
不生气,稍微高一点的境界,就是包容。这也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状态。# `3 w! l& x- E9 W4 [, q
如果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智慧就已经高了一个层次。
* E/ K" Y1 K, C  u) M( I1 D我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蔺相如容让廉颇,廉颇负荆请罪,这都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w0 G+ {8 c8 c, C
而且学会换位思考,虽然还是没有变成“鱼”,但是至少我们多多少少能够体谅到对方的处境,不用去忍耐,也能够心平气和的去理解对方,化干戈为玉帛。
0 |* ]- f$ H- z: j% G6 k这也是很多励志文章告诉我们的,要内心强大,要能像一个小太阳一样去化开别人的阴霾,去温暖别人,这样别人也不会伤到自己。
6 h9 E9 v9 G+ I3 I, B- R. j* k: i5 e, M7 ^9 q* q$ @
不生气的三重境界,佛不劝忍-2.jpg
5 g/ a7 ~. H$ \# x% l
从佛家的角度上来看,虽然的确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还不是从根本解决问题。
8 M, U: t  z7 p& h因为一个人再能包容,总会有自己的底线,总会有他无法包容的情况,表面看着涵养再高,他总会有软肋,当逆麟被揭开的时候,那么爆发的程度,可能会更大。$ D6 _5 t( z0 w3 U8 s
所以,这终究还不是究竟,离开悟还差得很远。
. H$ X* r% j) X& C4 a佛家说,贪、嗔、痴是人生三毒。嗔怒,往往会让我们迷失本心,陷入到巨大的困扰之中。6 N; I6 z5 [6 ^4 T/ o# O
之所以嗔怒,无非是几种情况,要么就是太过在意别人说了什么,要么就是太过在意自己的颜面。; [. @% K) @6 p. ^; E
总而言之,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太过在意自己。
0 G& }" q+ }3 x: r( T这也是我们常常容易走入的误区,过于在乎自己的形象,在意自己的颜面,仿佛这样,就能够维护自己的尊严,获得别人的尊重。
7 v* w* \2 I4 k- c- ]! T) t, P* W其实想一想,有很多的明星或者是公众人物,当他们犯了错的时候,死不认错的,通常基本上就凉了。反而坦坦荡荡、真诚道歉的,会得到大众的认可。
4 K' ^: G, u% }: o: g为什么呢?
6 _* R2 R2 J  U5 h3 J0 a4 x就是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明星、公众人物和我们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凡人,是凡人就不会完美,就会有过错,而拒不认错的,表现出来的并不是自己多么的英明,而是傲慢和无知。
# g( D" c$ q8 B( i越是维护的东西,其实越抓不住。这也是《道德经》中常常说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的境界。
7 H6 i' m/ }3 A: P) i我们普通人也是如此,当你极力想要挽回自己的尊严的时候,或者据理力争,表现的要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反而在别人眼中,就像是那个死不认错的公众人物一样,傲慢而又可笑。
% C( J4 f- i8 |最好的做法,其实是做好本分的事情,不要和无理取闹的人过多纠缠,也不要觉得自己的利益就会有损失。
! s0 `6 I, ?8 k6 n" I! `' F佛陀告诉我们,生命不止只有短暂的眼前,时间很长,得失之间也并非只用利益去计算,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因果。
6 N2 S' D6 X. }' u  t! _2 X/ q8 H8 m所以,不生气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自己如同虚空一样,无所不容又无所不在。
1 l0 I- j( h3 @+ L这就好比一个幼稚的孩子冲你做个鬼脸,你并不会生气;走在乡间小道,路边的野狗冲你叫几声,你可能根本就不会介意,甚至还会感慨,这就是风景。2 Y8 V$ S) f1 L/ }( U0 U5 H
所以,佛、道从来没有让我们去忍耐,而是要由实化虚、容纳一切。做到这个境界,哪里还有什么气可以生得起来。
2 A" W, r! I" o0 k4 O. K# ?这就是修行的意义。
7 Y% |% ~. M: r% F祝你早日觉醒、开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7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