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

[复制链接]
查看3328 | 回复1 | 2023-4-16 05: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
海堂花米 | 2023-4-16 07: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07月10日在个人繁育人手中购得一对3岁大的牡丹鹦鹉,此处对该对牡丹鹦鹉做一个繁育记录。
/ N$ ?* a! ?4 }, K, A" k(本篇内容仅用于记录)2 `5 f0 }( j" e, G$ n' d

3 k$ e4 ~# d$ t, B2 j1 g! V; r5 ^01 亲鸟情况的更新' g% {9 W4 f4 g% m

6 r" j0 D+ W9 L- G; a+ N, J3 J4 N3 F
根据卖家的描述,亲鸟基因为:
' G0 o) I2 \; S$ d% L8 ?
    ! ?* E9 G5 i  `* V
  • 母鸟——松熏杂,这篇内容将重点介绍这只松熏杂9 m. w% Q8 q7 E2 T
  • 公鸟——紫薰& ^9 B4 b) Z" O( [( R
以下表格是目前推测的公鸟和母鸟的基因情况:+ P- S8 x6 s2 L* {' c  R
母鸟(松熏杂)公鸟(紫熏)
淡化基因(Dilute)淡化基因(Dilute)
美桂基因(Cinnamon)美桂基因(Cinnamon)
闪光基因(Opaline)闪光基因(Opaline)
紫罗兰基因(Violet)单基因紫罗兰基因(Violet)双基因
松石基因(Turquoise)白化基因
对比于秋日的繁育记录,此次重点更新的部分是母鸟的紫罗兰单基因(单紫)和公鸟的白化基因。其中公鸟的白化基因很好判断,因为深冬的一窝,出来了一只红眼全白的白化雏鸟。
' X: w6 v6 {! M! N- @$ o0 z关于母鸟的基因情况将在后文中做详细介绍。
3 L1 E$ [: c  q' d! n1 y; K! A" x1 G( D1 s2 L! w$ i' y1 {
1 ~: G5 u+ {3 a, @  S  W
02 母鸟杂毛成因探究
: X7 o9 ^3 C4 G' S5 O9 n2 S& j% O' v8 x" \; _# e0 x
3 ?& M9 b. Y  S# L% t
当时初步猜想是松石基因(Turquoise)和浅绿基因(Aqua)相互结合导致绿毛,但搜寻了一些图片案例推翻了这个猜想;其次是推测闪光基因(Opaline)和松石基因(Turquoise)结合会产生杂毛,这是当时得出的一个结论。
9 c" ]- x2 _! M
  o0 }6 e7 n0 H; d  |a. 表现度与外显率
" p* N- i1 P* a9 b) S1 o: n+ r( j# O; ^4 H5 w0 n) \0 q1 e
在这段时间与成子的沟通中,更新了两个新的概念,一个是表现度(expressivity),一个是外显率(penetrance)。* w  e6 j# a2 B% Q6 I' _" S3 f
+ z5 b0 [! {, w, `1 O/ y' q7 k
表现度:指某一特定基因在不同个体间,对它控制性状的不同表现程度。即同一基因的表现型变化程度。群体表现中基因相同的个体可能呈现出不同表现程度,这种现象叫可变表现度(variable expressivity)。

+ S' J# v; g4 Y9 ~( u5 J" w, e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1.jpg
: t2 r* W* [0 c, \" T
2 _. a6 i5 _  K1 p1 Hlobe突变引起果蝇眼睛大小变化,表现度不同。' ]2 `8 ?0 {7 `! R3 s7 P; s
/ ]4 b7 o5 S) z8 {
外显率:某些具有合适基因型的个体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性状,这种现象被称为不完全外显(incomplete penetrance)。
+ a' \" Y* R3 U8 O" l
一个群体中,显示出预期表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称为外显率(penetrance)。
" w3 k! n; {4 c8 y
$ k  h$ W5 b$ B- d* Z% {; u

; Z) y+ K2 u9 e+ l. ~' }5 t& y, E# m
按照显性遗传的规律III-2应该也是携带突变基因的,但表型正常,属于不完全外显。
* Z+ V9 @; |! {2 q3 L" M0 I% k% l" z
表现度和外显率极有差别,也有联系下图中展现了不完全外显和可表现度之间的变化和关联。7 M6 ~7 G6 T9 }
; J4 f3 J# R/ z3 M1 T5 K( b
! Y6 z8 Y% f9 X; N# f1 G) i6 o3 ?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3.jpg $ r$ V2 Z8 H  W% X( g) C
位于最上面的图框表现的是不完全外显,如果蓝色表现出相应性状,而白色表示没有表现出相应性状,则在这个图框中外显率为4/6(2/3)。! E3 d! O5 z% C
位于中间的图框表现的是可变表现度,可以看到每个圆圈内的蓝色深浅不一,说明它们的基因表现程度不同。
4 E, ?+ a" f( l# \$ g4 z$ ^位于最下面的图框中表现的则是不完全外显和可变表现度混合的情况。
9 q+ C6 q) c% ^3 ?$ t- a1 @; P& F9 r$ s# `! C
相同基因在不同个体中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拥有相同基因的个体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表型。
3 b# L/ \( h! D

0 j% L2 i( B; K3 fb. 母鸟有小“帽子”?
1 o+ ]( S: A  O/ d* Y. l8 A1 d
- D2 F# Q9 d$ x4 F  I7 Q公鸟就不说了,公鸟绝对是标准的紫熏,但紫熏可以是暗色基因+单基因紫紫罗兰,或双基因紫罗兰(没有暗色基因)的紫熏,具体是哪种目前暂不清楚,这里暂时默许为双基因紫罗兰的情况。0 i- M! j/ Z' G: p. z% p$ N: Y* y

* R) {& m& }! g2 Q0 ?) o5 V" I母鸟经过几个月的换毛,头顶的黄橙色“帽子”越来越明显,腰色在不同光线下展现的颜色也不尽相同,不禁让人重新质疑起它的基因。
2 j4 l2 Y! @( s( u; ^
+ A; ?, f6 B* m7 f: b% K4 k$ ~: O: T" C( s7 u8 }: P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4.jpg 4 A% A7 b( e. y/ h% R

6 K0 @* M; ^$ A  f" w! I3 R母鸟,额顶隐约可见的“帽子”颜色
- |) }8 w8 L' {/ Y
. ?" j7 B4 `$ g1 U, S! O% j7 g( x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5.jpg
  W" @3 O7 n4 n* ?5 W7 [$ B9 o! b5 o1 `; C6 }
母鸟,腹部偏蓝,而翅膀偏绿0 U% V, r* E) e0 f3 z2 M& i

" z, ^( ~( d( X6 c* D通常闪光基因(opa)能让牡丹鹦鹉的“帽子”消失,但这只母鸟的“帽子”没有消失,额顶有隐约可见的黄橙色羽毛,且翅膀及背部尾部有多处绿色羽毛,分布不规律。东一根西一根,也不像派特基因那样呈现片状分布,非常杂乱(没有贬义)。说明母鸟羽毛中的黄(橙)色素有保留。
7 f8 J# Q' i6 k3 u% w3 {+ F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闪光基因呈现出不完全外显的情况,因而没有完全覆盖住它额头的“帽子”?;或者说紫罗兰基因(v)或松石绿(turq)基因呈现出不完全外显的情况,因为没有完全覆盖住它的“绿毛”,因为单纯的美桂牡丹是绿色的?
8 _1 T# i# J1 C! P! X! h6 ^
; Z- P# e' I- y: l1 c# K8 d3 [8 E
/ t4 }: R3 i0 G* B% e$ ^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6.jpg ' }% W4 c) q" J8 v

( r6 i8 g& h/ U- v! ~# ]这个地方就是“帽子”,图为绿金顶/ ~3 [5 w+ v3 R# Z
0 U$ Z- g0 \8 J" f

  {5 x# `8 G6 I3 U5 c
- ?$ x: [& b5 e- P5 K美桂基因(Cin)牡丹鹦鹉,颜色比较暗沉$ B4 @6 Q& q: |& k# V& B& d

6 A! ]8 V- k( X& t* o) J# V& Ac. 母鸟是蓝色的?, s& f. M( Q0 T7 [+ m
  @6 r" g* d& F* ~5 M4 N
其次,母鸟的腰色颜色较深,不像是单纯的蓝色。也绝对不是松石色或紫色。
/ ?" Q; y4 Z4 ?  \1 v) Y9 D! C3 ]$ T4 Y& Y% l1 C
/ q) g7 |( t/ w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8.jpg 3 n0 _# i- m/ l4 B) a7 k

* J! m# n% Q: g+ a0 h- \. D& n母鸟,腰色部位的蓝色很深" W8 {( `6 ^  m- {7 Z+ p% k" z& w0 I

; D* i8 j% y4 [+ Q- c* o9 @+ @我们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张图片:
, A0 q* d& {7 Q& u- N
* G9 O2 `( N: X2 ?0 B/ o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9.jpg
9 w2 i7 f8 `" T' x1 A
* U' {; N. n6 ^5 f9 o, G" g$ }同窝出了三种颜色鸟' G  _* c9 J; Y. `5 i% t

# z; B% ?+ h! T这是小红书上一个博主发布的照片,表示三只鸟都是同一窝的产物,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颜色,从左到右分别是蓝色(左)、松石色(中)、紫色(右)。
5 b7 e9 c( f$ f/ X2 H6 X亲鸟情况根据对博主过往的发布为母松基蓝闪和公松基蓝伊莎。为什么蓝闪要叫松基蓝闪?单纯的蓝闪是什么基因呢?为什么蓝闪配蓝伊莎会出现最右边一只像紫色的雏鸟,还是说那是一只钴蓝色的鹦鹉?而钴蓝色是指蓝化+一个暗色基因(Dark Factor),其中暗色基因是显性遗传,那么亲鸟中必然含有至少一个暗色基因。而所谓的“蓝化基因”,是我在整理虎皮鹦鹉基因中才会用到的词语,根据资料的查阅,牡丹鹦鹉中并不含有真正意义上的“Blue”基因(即能够去除鹦鹉体内所有鹦鹉色素黄色色素的基因)。  c  A1 D4 T1 s( w) F" X

: y8 y8 Q) T5 n9 q) \& \3 h* L$ _/ f9 k* T0 `+ V) d

/ ~# Z, }6 v0 V* X) K* X0 V8 K- G7 [5 e0 d1 r' Z
因而,对上图这张古老的资料图中所显示的“Blue”(蓝色基因),我们表示怀疑态度。成子本人在一年前曾高价收购过一对蓝系牡丹鹦鹉,但培育出来的子代雏鸟却出现了紫色。是卖家故意拿紫基因的种鸟冒充蓝系鸟,还是所有蓝系鸟或多或少带有紫基因?由于我本人没有饲养过多的蓝色系牡丹鹦鹉,缺乏数据,无法判断。
- s" Y9 j; T8 u2 E0 `2 m
+ m6 T  Q: c! g% _$ O但对于上述的情况,我们做出了一个猜想,是否可以假定,牡丹鹦鹉不存在“蓝色基因(Blue)”,所有的蓝色鸟都是松石绿(Turq)+单紫基因(SF Violet),或松石绿+单暗色基因(SF Dark)构成的?如何肉眼区分钴蓝色和蓝色呢?就是钴蓝色比蓝色更深一点吗?
, X6 J# n% h1 S; T* X
; @) v8 Q3 H( R/ o
8 P/ ~; A" v% z. b& e6 W/ Y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11.jpg / w7 L* i% r1 P6 e. ^% U

) v. [0 [: ]+ O$ u' P% m荷兰蓝色基因(Dutch Blue)
$ l! x# }- I1 h0 r! i# U) k
0 q9 R: i4 w& V% _( r" f* G7 t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12.jpg
; v( H* X" o9 ?. w
0 ~( X: k) G/ x& s. \白脸蓝色基因,松石绿(Whitefaced Blue, Turquoise)# ?  V! E/ a8 {( K  Z( Q1 X

# v' H3 Q) {  N. r# O6 {0 r单纯看上面两张图片,谁更像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说的“蓝色”?( Z+ q9 D6 A( ~
关于牡丹鹦鹉基因的问题,之后将在专栏中做出整理。) T% T5 f) s' }% J
; `$ X2 W3 M3 f$ l" F! k
d. 别的鹦鹉有杂毛吗?
3 d: l1 R* U+ F& {7 C4 d' {8 Z+ }# z" L8 Q% q) X: U
成子跟我由于一直纠结这个问题,通过翻阅闲鱼上挂卖雏鸟的图片和小红书的搜罗,找到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案例和图片,下面会出现大量的图片,来自各种平台,由于是出于自己的记录需要拿来做案例,没有考虑到版权,很多图片也忘了来源,希望见谅。0 X+ o# W( t* p4 t6 i
6 `9 k. m( I5 b3 e( c4 u
最近一直在整理虎皮鹦鹉基因的合集,涉及到黄脸系(yellow face)和金脸系(golden face)两种基因,如下图所示,这两种基因都是建立在蓝色系虎皮鹦鹉身上的,因为原始型的绿虎皮本来就是黄色的脸(头),而普通蓝化虎皮则是白色的头(因为黄色色素被蓝化基因消除了)。黄脸或金脸基因相当于给蓝化虎皮重新引入了黄色色素。
3 A0 ?1 u; w, q
: \9 y2 i+ w+ N
- o) {! H  h/ ?, u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13.jpg $ D2 D$ S6 i$ L6 o- I( t5 u. Q

6 S- y0 q6 U3 i/ w, k" {黄脸二型和单金虎皮
" p, @' K8 W9 k& G6 K* G% n, }. v* J% M! U- \& @, \& q
黄色色素被匀开不规律分布在蓝色虎皮身上,造成了蓝蓝绿绿的效果,跟杂毛牡丹的情况十分相似。在虎皮鹦鹉中,像“双金双显”或者“金彩显”这样长相的鸟十分讨喜,但同样的效果放在牡丹鹦鹉身上就变成了带有贬低意味的“杂毛”鸟,且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回落。
# W: L3 q& [: m/ {+ F; s
: |/ B) H0 i+ y7 B
) n6 n3 s; N" o2 f5 U  d6 b" R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14.jpg
6 M7 X/ y: F$ O. L( B* D. o& v2 e6 H: P7 Q, \. C
普通的蓝化和绿虎皮长这样* a: ?; s) l! p. {, h

* S7 J! n& V6 |% l2 B$ c( L2 E一般蓝化基因被消除虎皮鹦鹉身上所有的黄色色素,让它从一只黄绿色的鸟变成蓝色的鸟,头部变白。3 H# y/ _* d$ |: o* E* r6 D! I9 A

1 p1 t2 |/ s* h* N1 m, C
+ W9 ?( w% z9 j) Y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15.jpg
9 N" _2 Y  _, M+ t2 z) l  i/ r2 F' m) |
2 o, X2 h) \" u, m. g8 X. c% a" [: c如果黄脸基因的黄色色素不匀开来,就长这样。# K; ^; j" i& i: _3 `# p3 q) `  X% w

9 [; |3 H* l$ V: a+ f如果黄色基因仅作用在头部,不在身体其他范围匀开,就出呈现出上图的效果,一只黄脸的蓝化虎皮鹦鹉。: E' D6 w6 l/ ?* q3 j5 c$ V4 ~! U0 Z

  A# O* O! W$ \# D' K) c4 I! d
9 T# k7 r1 y/ O# D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16.jpg 0 ^# [! D8 c% B2 z$ x* T3 k4 i( G

% ?: e4 v+ p& @' j  N; ?右上是2020年8月的鸟,左下2021年7月同一只鸟换毛后的样子5 S+ l. m) d& e! F* F0 c
8 z/ k! m) \; [! o
这种金脸基因有时候给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上图展示的是一只叫做Salmon的虎皮鹦鹉,它在2020年8月的时候还是蓝色的,到了2021年7月,在换毛后,就变成了一只“绿色”的鸟。. {2 g6 k6 J" g/ ^8 n
8 Y* F8 _. L/ n0 C9 F& M& K  M; w9 g
这样理解的话,通过一代代选育,这样的牡丹鹦鹉是否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变绿”?% n, T% G8 H  \

4 N4 R5 s3 M; i2 D3 we. 其他的情况
$ s0 C/ V9 }+ U7 Q. t/ e. K  o( K- [
一些图片,压力纹?
3 C! c' A+ r5 Y) S0 T% z0 x
8 r. P! p% \& n4 ?, J! N9 l: S6 O0 ~6 {+ o% V% B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17.jpg
# K- R9 r6 u; M/ D/ X8 t
  K- v$ t5 n+ W( L图中可以清晰看到几道青绿色横贯鹦鹉的翅膀羽毛,考虑到这只鹦鹉明显头大身小,不排除是压力纹。
; J, Q  I) Q- f/ G' r
" |0 m& [/ n- s/ V( W4 o0 B1 h- b3 y. \. Z1 {! q
03 早秋001&002近况. d% [$ g% e! C6 Z) t& }

% `# A+ @! q' ^+ D
! _7 N0 |! d# ]+ }9 g% l9 P# j. }a. 001近况2 `% T3 L" k# q( W& f; Y1 ]
1 A8 m; O1 d: X$ }7 J7 [9 q
距离2022年早秋8月24日出生的第一只雏鸟001(大头),已经过去了半年多,大头已经经历了它的大换羽。通常鹦鹉在经历第一次大换羽后外貌会趋于稳定,雏鸟阶段的样貌不具有参考意义。  C# B% E. @  @# p1 c4 R
, ]# X1 t; Q; B+ S, F) A+ m; ^

8 |+ E' ^8 B. Q9 ?' u  _' j6 ?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18.jpg % g/ q# \* l" L0 {/ K4 V' O3 d

9 ]3 R. R+ ^$ k5 w* l- C& x! S大头,前胸绿毛/ S& x* V9 P; i1 P+ |6 b

9 w3 w+ j; ]: F/ s  x* R0 \' J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19.jpg
& R, n) f. n0 |2 B) L% c/ l7 E, |. ~- |+ M# u4 ?4 ~; {+ n
大头,背部观察" J( O9 ^0 p' J( f0 j2 c  `' D
* m! Q$ W/ S) d6 e! _
可以看到它跟小时候外貌差别非常大,全身参杂着不规则的黄绿色的条纹感羽毛。颈部也有部分黄绿色着色的羽毛,在靠近飞羽部分更明显。如今它已经蜕变成一只莫奈风印象派蓝蓝绿绿杂毛鸡。% d6 G! P& w8 e. |4 e
1 V0 G* B/ e2 n2 G) H8 r
它母亲的杂毛情况并没有因为和紫薰配对而在下一代身上得到改善,在大头身上反而变得更明显。
! X1 M) C0 b0 v) k: o: z; o2 t4 |& d6 C6 ]
b. 002近况( o, H; {8 x! K) }! ?

: c! n- P& B9 I. [饲养002(宝鸡)的主人说002在换羽后也出现了绿毛的现象,但从图片看来只出现于翅膀位置。% N# l; T& A7 a) o, q' o

$ y+ m5 Y8 K# x. e' `% W" X; ]
% V: O- |) }  O7 b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20.jpg
1 o9 ?% C( a" c! w/ V
0 h/ u, t+ a) _9 Q2 s宝鸡的近照" Q# E3 O( |; {  P
/ p+ D+ S8 N2 `" }/ P% t
由于001和002在雏鸟阶段就出现了杂毛的倾向,因此换羽后出现杂毛不属于突发事件。但换羽后杂毛范围夸大是未预料的情况。/ n1 I' U4 {# I% i- v3 I- j
+ @* a8 y5 d$ X4 x1 s

- K0 {! K: `0 j& R3 w04 深冬繁育记录
; _# _) C7 V+ ]  c2 h; }! b- `5 Q( Y4 [, p) H& {- U
9 b/ T+ K& ^2 \. S
a. 体重记录1 ~( ^# d  R6 P. _( s

/ \: H; B) _7 E$ s8 o2 u深冬时节亲鸟繁殖了2022年第二窝雏鸟,亲鸟喂养两周后转为保温箱人工喂养,一共四颗蛋,孵化率100%,出来三只黑眼雏鸟和一只红眼雏鸟。7 ~- B' ]. C9 z6 K5 {+ `2 O
一下为深冬人工繁育体重记录(2周后),体重都是早晨喂食前的空腹体重,其中,出于惯例按照顺序被命名为001,002,003和004。" F' r% N) ^( S8 C0 C) T8 D
001(克)002(克)002(克)004(克)
2022/11/2737.535.029.8
2022/11/2840.237.431.9
2022/11/2940.439.132.7
2022/11/3041.039.433.4
2022/12/0142.741.937
2022/12/0243.241.537.2
2022/12/0341.737.2
2022/12/04- m$ {! F2 e2 h3 x! E& ~! d
(非空腹)
47.448.042.236.1
2022/12/0550.350.445.139.0
2022/12/0648.649.344.140.3
2022/12/0747.449.945.340.5
2022/12/0850.350.145.341.5
2022/12/09
2022/12/1051.451.447.245.2
2022/12/1149.051.049.748.4
2022/12/1250.052.050.349.3
2022/12/1354.052.352.452.5
2022/12/144 j4 {3 [% e3 u- l
(开始练飞)
54.654.253.154.4
2022/12/1554.554.353.0
2022/12/1652.354.451.356.4
2022/12/17
2022/12/1852.056.052.958.4
2022/12/1953.255.252.1
2022/12/2053.756.755.0
' z& \2 N# ]4 z) I5 L
2022年12月04日那天忘记空腹称重,是在吃了一勺的情况下称的体重,所以数据出现变化异常。它们的体重增长趋势有个非常奇怪的变化,就是每隔一阵子会突然上升,我想了一下应该是周末时间充裕,可以一天实打实吃5顿,工作日只能吃2-3顿,所以周末的时候体重增长比较明显。% Z9 X. H% z8 h7 \
另外,2022年12月14日开始学飞,这段时间部分雏鸟会不再专心于吃饭,往往吃一两口就跑掉,体重稍有回落,只要执着于跟在后面喂食,体重很快就能升回来。$ J, w& [" k; J4 S4 e% W) d
2 [/ I- T9 I% L0 w& q
& X7 x% V1 ?6 b; T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21.jpg
) F& t% z1 \8 _2 F. b  k9 q, D% _9 n0 Z; v1 \, B
某些天数中体重稍有回落,因为工作日喂鸟时间有限,雏鸟一旦有一天没吃饱或漏一顿,会很快在体重上有所体现。因此雏鸟阶段一定要尽量保证它们顿顿吃饱,随着天数的增长,奶粉要逐渐泡稠,不然后期体重很难上去(因为它们觉得自己吃饱了就不吃了,但是奶粉过稀的话营养是跟不上的)。( j0 l( s; T5 x) w& l% G

$ W# o* G9 Y) V/ G8 R1 e可以看到004从原来远低于同龄鸟的36.1克,已极快速的生长发展到58.4克,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吃,吃得撑了也要咽下最后一口。12月19号以后的数据缺失,因为雏鸟进入断奶阶段后喂食非常困难,经常吃一口就跑掉,也不方便称重,但004巅峰时期应该是高于60克的,学飞后再掉回五十多克。转手前最后一次称重是57.6克。
: q8 P% O; d, f! p, q5 v; Y1 k' ]2 x; E, M/ q/ N" U

' [' Z+ c: L0 y0 M5 j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22.jpg
  r  U3 f% j2 D# R7 O. p$ r0 ?3 w1 }! A8 i# ~2 K
004最后一次称重数据: g' e0 T6 E* I/ t. l1 V+ L4 j: U

" g: L8 C0 K) B6 ]+ W7 ^2 mb. 图片记录- m# @. `, K3 j; i+ c8 {8 Z
) t4 P1 O! v5 l3 z) {; U4 ^  q
以下是对深冬一窝雏鸟的图片记录,四只雏鸟其中3只(001,002,003)都是紫熏,004是白化基因牡丹鹦鹉。, b) R+ a  V9 I& l3 k5 B2 ~

" i( w9 G+ [. M& t6 a3 D+ ~: R7 E0 j- ]5 J  R" V8 T/ p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23.jpg . D( o. \: Q, o( `4 b# {/ L% |  m' |
( I8 T* Z9 `) m$ X; P  }+ z
颜色对比
* D/ ?! R# L& ^. h9 K1 K) o5 F% @8 c+ p) ]1 u: I
可以看到同样是紫熏牡丹鹦鹉,最“艳丽”,颜色饱和度最高的一只雏鸟和颜色最黯淡的雏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图左的雏鸟更“蓝”,而图右的雏鸟为灰紫色。可以理解为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度的差异。2 F  L. C. }( @

4 p$ o. B2 A5 U& E, y
. v* K) n2 Y5 J/ y( @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24.jpg
' Z- f% w- j5 E7 |5 j% K3 q6 D* o
! J* G% b$ C5 ]6 r% b它当时的性格最讨喜
5 O  N5 [; j6 i: |! x% q5 A9 F5 u1 Y+ j& p5 r/ G9 C/ e
亲鸟中母鸟的头很大,头颅宽度较宽,每次一窝雏鸟中都有基本一半(这次是4只中有2只)头型遗传母亲,上图也是大头代表中的一个,无论头毛是收紧还是蓬松状态下,头型看起来都极为饱满。这个特点非常适合遗传给下代。希望它们都能拥有简单快乐的一生,没有将其出售给繁育人做种鸟。( K' I- N( z- e& g: g( j

" s! n7 o2 M, ~) J4 I' {7 N6 y  p$ a1 I  s: J, Q  z  B& n# s' P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25.jpg # k4 q3 _9 `7 L

. h4 x% _& ^! J( Y4 [1 Q. q+ c三只紫熏在一起的照片+ @7 |6 E2 ?! Q* L1 B5 O

3 w  m. ]4 H. T! w$ `  O7 j7 d当三只雏鸟在一起拍照时,很难简单通过羽毛颜色区分彼此,但结合鸟喙花纹就能容易区分。雏鸟都是蜡嘴,有不同程度的黑色花纹分布在橙色的“蜡嘴”上,具有辨识度,它们没有套过脚环,我都是通过外观区分的。另外,小三只性格也不一样,其中一只颜色最明亮的,互动性也最强。颜色最黯淡的一只,总是跟着颜色最明亮的一只后面。颜色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只,性格更加胆小。
! a% p, j  [& Q% B! v, m. ^% l8 g! D  i2 \
: S8 Q) t( W0 |+ u* }  U9 d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26.jpg 6 K& Y( q; T+ f5 S
5 F% [$ ?1 G7 l; y
004
4 o/ h7 i: X0 d% Q# [) Y/ J( ]8 _$ V
004的出现是意料之外的,它是一只完全的白化牡丹,红眼,且没有任何“白闪”特征。小时候体重和体型远远滞后于其他同窝兄弟,因此出窝转人工饲养的时间也比较晚。后期体重上升很快,成为了一窝中最重的雏鸟。. A$ r9 X9 [" _: }. o3 o
这只白化的出现,说明亲鸟中公鸟是携带白化基因的牡丹鹦鹉。
8 N/ P1 a  @! x6 o其次,这只004白化牡丹还有一些“小问题”,喂食的时候发现它视力有点问题,总是对不准勺子,勺子在中间它凑过来吃的时候会吃勺子左边的空气,要额外去迎合它的嘴。关在保温箱中时候也是,人来时候其他鸟都会冲过来索食,但它无动于衷,有时候甚至会表现出害怕的行为。应该是没看清我是谁。这只雏鸟在喂养过程中受到了特殊照顾,总是被我单独领出来第一个吃。它吃饱了别的雏鸟才吃东西,也为它后期体重急速发展做下了铺垫。9 d  F, Y, T7 s2 H& m( A
( G, A/ @) \3 ?4 D
学飞时候的004也有点困难,它是最后一个开始学飞的,或许是因为体重太重的缘故,不怎么能飞起来。或者降落时候总是对不准(相比于别的雏鸟)。它是一只极为安静的雏鸟。
+ D" C0 r- G* L% A" r7 O- f- R2 e0 E0 {6 H2 Q1 `! L. m. t
下面是其他图片记录。
1 p! O# s8 P/ I8 h# S! }) y5 n+ {5 T( @" _# |0 p
* P1 H- [& }, q% i! j5 j
- V7 I* W8 [, Y' H3 A$ ~! W6 a

5 x' N" N% S# C# u四兄弟同框
$ @; p' x" I) S  v" d' u5 P2 }" m0 [6 z* a  f& i' B; D/ [3 K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28.jpg
$ d8 c/ Y. R( W0 _$ A* e/ a
% V5 c/ H/ H; s7 [c. 雏鸟去留
- s6 X& R5 D6 D, K! ^. ?8 c) N0 ?, Y; K& E% y
这一窝雏鸟都通过闲鱼出售了。所有四只都是滋养丸断奶,学吃期间没有给过种子粮,但001和003出售较早,还没有完全断奶就被送到了新家。002和003是完全断奶后出售的,学吃期间只接触过哈根高能和一些蔬菜,及烤红薯之类的食物。
/ P& m, b& `( ~. N1 E' t
* C9 s/ S: `) X/ a; T001:其中颜色饱和度最高的这只第一个被人挑走,这个毫无悬念。我也没有给它们做出价格上的区分,因为它们都是平等的,只是颜色不一样而已。; O! ]. d/ ~5 `- |* B
003:颜色介于两者之间的,胆小的那只,第二个被人挑选走。它那会儿吃饭时候总被另外两个兄弟欺负,眼睛周围毛掉了一小撮,但新主人并不介意。+ m% f8 H( W. w- [* P
002:它的颜色比较暗淡,完全用滋养丸断奶。新家条件很好,有一整个封闭的后院活动。* q# ?1 g, u6 ]
004:最安静最乖的一只雏鸟,视力不好,又爱吃。新主人家在浙江,找了顺风车千里迢迢送过去。" D2 P; T/ X  `# u: [0 F' v

2 y: d3 W: r7 V! q+ L" @" w
  B  r/ O! y  |* E0 ~* o6 W2 C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29.jpg $ j/ R2 B0 j9 A0 [. @  `, G3 n( K- @5 G

( m; q" M7 o" M9 b+ [" Q  s更新:004(牛奶)的主人传来坏消息,牛奶于2023年04月09日死于一场意外,洗澡后太阳直射保温箱内温度过高去世,享年5个月。6 d; X, f0 W/ L2 b
希望另外三只小鸟能好好生活吧。7 Q0 @$ @! W3 g5 z( M. X& f; w& C
* i7 V8 f! S2 f- A9 `! O' G
2 [6 M6 f$ {$ B; f& D
新手如何进行牡丹鹦鹉的繁殖?-30.jpg ) U0 x- o" `' {7 Y+ H9 u( n5 c9 X
+ X3 L/ v, l, R- E$ b3 q
左到右:001,002,0030 ]) i7 J+ x- z$ d0 \* T
- T  ?4 H9 U5 X1 I
资料参考:1 S# k- s/ Z; T; `
p.s. 表现度和外显率那一段摘录自大学生慕课的遗传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1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