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一辈的人多数不会对猫狗等宠物产生感情?

[复制链接]
查看3123 | 回复5 | 2023-3-6 16: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常说:对一件物品久了都会产生感情。但以我接触到的老一辈人为例,他们几乎不会对猫狗一类的动物产生什么感情,即使它们为家里立过功,但「畜生始终是畜生」、「狡兔死就走狗烹」。% ]' |" Y, q$ q$ x
但令我不解的是,其中有的人也会赞颂猫狗有灵性什么的,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宰猫吃狗。
0 T  z% k* ^* V是我接触到的人都刚好这样还是因为以前的环境决定了他们这种观念无法改变?
阴阳谋 | 2023-3-6 18: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看了一眼其他回答,也听了听身边朋友的意见。
9 `( `7 d6 @) j) U; p4 A很多人指出的核心问题是:老人是从穷时候过来的,他们那个年代,都只顾着生存,不在意猫猫狗狗什么的,更没有宠物这一说。
7 F& C# ]. C8 e$ g一直觉得除了“穷”这个本质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延展的原因,今天趁着机会好好捋一捋。! R) G* n& g& J
先讲两件小事:8 D' |# d1 H% q. t  B+ I
    ; U* i! J/ x' t- w3 K, |6 D/ h
  • 姥姥曾经给我讲过一个事儿,说妈妈和舅舅小的时候,曾经往家里捡过一只猫,那只猫动不动就挠人,还经常在沙发底下乱尿。那时候家里房子小,这只猫一来了家里几乎全是尿骚味儿,姥姥后来偷偷把猫给扔了。9 ~, [% L( a4 x3 e: `  J
  • 大学时期去过一个朋友家,朋友在外面捡了两只小奶猫,朋友的妈妈刚看了觉得好看喜欢的不得了,但允许养在阳台上不让他们进屋,小奶猫饿了就叫啊叫啊,朋友妈妈脸上这个时候充满了不耐烦。第二次我去这个朋友家的时候,小奶猫不见了,朋友云淡风清的告诉我说:“被我妈扔了”。
    ( F0 T( i9 a; V& d/ i$ ^
姥姥给我讲的事儿让我首先意识到,在他们那个年代,人和动物之间是因“生存问题”而导致的对立关系。因为“穷”的缘故,生存空间有限,所谓猫狗流浪于人类群居地实际上是和他们在抢夺生存空间,养猫带来的生活环境脏乱差,和动物面对陌生环境的攻击行为,让长辈们在生存压力面前直接拒绝了解、或者是去保护一个“所谓的宠物”。
- Y  ?/ H7 E% L7 e, r3 p朋友家的事情让我再次意识到,人类不论在什么样子的条件下,如果不是自己本身有情感需求,是很难对其他物种有同理心的。父母老一辈把自己情感都寄托在了子女上,当孩子养宠物的时候,他们首先想的是:子女的经济能力能不能负担的起这个花销,子女每天忙工作有没有时间去照顾小动物,养动物会不会给他们造成额外的压力,以及一个自私的想法:如果我的孩子养了动物,是不是也会占据我的孩子们来陪我的时间。: s7 N- @/ j" r' B! z3 t
「畜生始终是畜生」,大部分时候来源于父母在穷日子里留下的刻板印象,但也有一些时候是他们在比较局限的表达方式下,搜罗出来的一句表达强烈反对意见的词藻。
3 M9 _7 J* W, L  O' |3 c我自己也养了两只猫,非常不幸运的是告知家里人的时候,我的父母也同样对它们恶语相向,是我自作主张把两只猫带回家给父母看。
+ ~' d& {# Z# q2 ^2 Z' Z第一只猫带回家的时候,爸爸还很喜欢,妈妈不碰,还会说“趁你不注意就扔了”这样的话,8 M- c3 V% W3 A. b; _/ h
后来几次,妈妈开始和小猫主动求摸摸和抱抱,
3 I8 J/ o6 [  l' J% B再后来,妈妈也为猫咪喜欢钻衣柜,单独清空了一个衣柜给它钻。
8 s# ~( Y# ~! Q, D" V, v; `, c第二只猫带回家的时候,妈妈只说了一句“我是不同意你再养一只的,但是都接回来了也没办法。”就这样接受时长直接大幅度缩短。) ~5 u" N6 R, z! W' f
我也从中理解,老一辈接受程度虽然慢,但是他们对其他物种的同理心是可以培养的,他们与宠物之间那种天然的对立关系也是可以转圜的。) F- L: }% n  Z" W( _1 \
收尾两只猫~- J8 l7 o% a' w+ a- ^
/ Z0 H/ F/ o, T9 X
为什么老一辈的人多数不会对猫狗等宠物产生感情?-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至尊宝802 | 2023-3-6 22: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那一代人,生存都是问题,老了就更不会了。人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才会有对别人好,对世界好的想法的。当然不排除有雷锋哈,但大多数人如此。所以真的要感谢这30年国家的发展呀,他们确定有些事做的不好,但是大方向上就没错的。带给了你我比上一代更好的生活,所以你才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87816 | 2023-3-7 02: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不同,人们对生命的态度不一样。以前多子女家庭,谁家没有没长成的孩子,长成了也是巷子了跑着长大的,大的带小的。对孩子都倾向自然成长,更别说动物了。但也不能说没感情,我姥爷以前经常讲家里养的鸡多聪明,最后不舍得吃,一直养着。我爸也讲过家里不让养小动物,带着动物离家出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86931 | 2023-3-7 12: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觉得是猫猫狗狗的品种引进,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但是老一辈的并没有。8 i3 n' F6 b; O* E4 e
其次是沉没成本,他们的投入也没有这么大,自然也就没有那么不能失去。
& B1 u% l% _5 b' G2 f然后大概是时代背景的原因吧,没有人从小就会告诉他们,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也没有传播途径给他们看猫猫狗狗的可爱。他们只能从七大姑八大姨家听说某某媳妇流产了因为养了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富派无健 | 2023-3-7 21: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把宠物当儿子养这种行为,是在90年代后,物质生活逐步上升之后才产生的。把宠物作为家庭成员来看待,当然死了更伤心。5 u+ N% C+ Z4 Q; A
而在更早的年代,人养猫狗,往往是一个合作的关系,猫狗是要对人有实际用,人才去养的。比如狗可以看家护院,猫可以捕捉老鼠,人是为了获得猫狗的这些好处才喂养他们,猫狗是付出对应的功能才换得人类的喂养的。这样,人对于猫狗是一个类似雇佣的关系,类似帮人干活的牛马一样,而不是看做家庭成员,所以感情基础自然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1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