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这么自信?

[复制链接]
查看8686 | 回复5 | 2023-2-23 18: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一个亭长,四十多岁了还四处晃荡,却超级自信,去县长宴会蹭吃蹭喝,还得了个媳妇。刘邦到底什么心里?这样的人是怎么得到那么多能臣辅佐的?
龙虾小鱼 | 2023-2-23 19: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不是自信,自信这种小儿科,根本不配和刘邦的状态相提并论。
8 u( b$ r- S# }: V自信,往往是对优势和胜利的预期,大多数自信的人,信的是自己有优势,信自己能搞定。) L! R3 B9 Z4 F2 n
0 q" P* A6 N8 T" S3 W0 c/ z, [
刘邦这类人,即使后期没出头,仍旧混得不如意,$ n% x, X1 q1 f! y) ~2 Q& p
他还是会是这种天不怕,地不怕,永远不服输的样子。
0 L; ]0 l7 Y4 o* M& ^/ T/ ~; C2 [: a7 i& t9 F+ N
历朝历代,自信狂妄的帝王多如牛毛,$ |2 t0 Q2 @0 D  L: b
某千古一帝,自认“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开创了皇帝称号,) s, M* `0 @' q* R% A
要“一世,二世,万万世”,自信到了极点,狂妄到了极点。# E3 [, S! L# ^9 `. J) N& S
到了晚年,这个自信到了极点的皇帝,也怕死到了极点,恐惧到了极点。
3 j, x, ~7 p8 I8 V1 Y“嗑药求仙”,“建皇陵”“造兵马俑”“活人殉葬”“屠尽修建皇陵的工匠”,无所不用其极。. d# V' k% w  d: i6 t* e0 Z2 A
面临死亡的秦始皇,比最LOW,最蠢的山沟糟老头都要愚昧,胆小到了极点。
, t' R. r) |5 J- O
  z" G8 A6 b& B3 F$ E& M很多自信的人,一旦发现自己错了,发现真的到了绝境,崩得比谁都快。
, D0 u9 W5 f6 s而刘邦这类人,是到了绝境,死境都不会崩,
6 o; T" @' \% m' @9 L% O/ U. w  @1 }明知没路了,也能讲几个笑话,乐呵呵的应对。
( {( _) S( o( Y6 P  y5 j( q2 G* y/ R$ h. t  V
晚年刘邦旧伤复发,时日不多。
1 P7 I3 g" g) [5 W( F, m: o( T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
4 f/ e5 Q+ b" E: Z( }' p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9 `$ g( {3 \: f1 a4 k' n
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 `; q; R3 {# A/ ^, J' f
面临这种快要病死的压力,秦始皇会搞几十万人殉葬,临死也要争个千古第一。6 t, z9 ~8 z% I3 _5 z7 ~
朱元璋会先剪除功臣,杀光可能威胁其后代统治的大臣,再让后宫殉葬,让子孙统治更稳固。
9 i- Y* l5 j0 g9 d8 |秦始皇,朱元璋在皇帝中,水平能排中上,但他们和刘邦相比,都不值一提。
4 K1 @1 k! l4 w3 X. J0 ~刘邦是真正能坦然接受死亡,坦然放弃治疗,连一个太医都不愿意处死的皇帝。' _4 C& {3 \2 n$ ^
0 S& E* y6 B( X  i& o
刘邦这种状态,更像是一种“原始生命力”。
' Y+ ?0 N/ J* z( f0 ^" V按照神棍,宗教一些的形容,刘邦这叫“天生龙象”,天生不安分,天生抗压上限拉满,6 d, m5 ~& K& Y
即使在最糟糕的绝境下,这种人也会成为人群的带头人,搞出花活和乐子给大家希望。
4 y# ?4 @( d$ s- ]# X2 y5 w0 s: v3 Y, A# p
刘邦不需要自信,他压根不信,他不需要外界去评价和验证,
5 R+ N+ E# |- w- \7 l他就是一个打不倒,压不垮,永远都有乐子,永远能找到乐子的圆满人。
( m# p4 X" H% y. L8 X  J. R
) R( n0 E, t; W2 b8 ~按照王小波的形容。" c/ L6 ~' S  [+ [& w
生活就是一个慢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正常人,99.9%的人都会变成挨了锤的牛,或变得萎缩,或变得疯魔,不管是千古名将,还是千古帝王,少有例外。- s- I0 w# R/ J! J) d5 f9 P
但刘邦就是那个真的不会被锤,反复被锤却永远生猛的人。1 t. \- `8 c0 \: Y# |2 C
$ ?: e5 G5 ]7 L! z. U1 }! f* @" A
刘邦这种人大概率是天生的,感知系统或异于常人。) Z$ c& }# v4 N! ^2 E
就像人群中有极大比例的反社会人格,这类人可能是“反规训,反压力人格。”) l5 c: D( a. ?: U8 q8 f$ O

( g, i% O6 f) Z. f. E! y. O$ }$ B  s在社会稳固的年代,没有机会出头的刘邦看上去和所有没啥本事,没啥能力的亭长都差不多。7 G9 J9 J1 ^1 o: j. t- n. J
但到了乱世,这种人格与信念,就成了号召力拉满的一个圣子,圣皇,天生王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母卖弄希弄 | 2023-2-24 00: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就是一个极致的实用主义者。
& `) q  j# g) w不被外界左右,只认客观规律,这种人其实是很可怕的,可能这种风格的人会被外人理解为自信吧。# T, e. T5 J8 D2 S' A$ p- W: k  X6 q
历史上的刘邦,真的是可以做到从谏如流,专业人办专业事。张良说啥他觉得有理就照办,陈平说啥他觉得有理就照办,萧何说啥他觉得有理也照办,甚至有些时候下面的人给他提建议就已经几乎是当面怼他了。
( E% m2 T1 q; Y: d' [3 h& p$ P' [他要是觉得你够厉害,那是真的可以教他做事。9 u4 d3 L: O) u: Y8 ^
很少看到刘邦因为面子问题、个人恩怨或者其他什么稀奇古怪的比如说富贵了就要穿好衣服回家之类的原因办不下来事。入关之后刘邦这个lsp做到了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平定天下之后雍齿这种恩怨的人也会论功行赏:因为赏了他比不赏他的好处更多。
2 D4 E7 v$ U% P# ?当然刘邦也不是完人,也有盲目自信的时候,白登之围前不听娄敬的话非要出去浪,被匈奴打脸打得啪啪响,回来以后立马给娄敬认错,封侯赏金。可能比起丢面子,他更害怕手下人看破不说破。3 l8 ^/ p" G8 u" f! s% O  |2 g
后世也有个人整了跟娄敬类似的活,那个人叫田丰。( s" O1 j+ q" Y
刘邦这种人真的是只要有里子,可以不要面子,手下再放飞自我,他也能镇得住场子。
' r3 ]& X$ ]. O这种人跟精致利己主义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双标,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有事他是真敢上。) u- w" Y  q7 J/ O' u
刘邦之所以有机会先入关中为王,就是因为当时项梁被章邯杀了以后,楚军众将可以说是畏秦如虎,当时楚军敢领命西入秦关的就两个人:一个项羽,一个刘邦。( [* ?$ h$ L+ |: D7 l" V3 ?  d1 `
晚年英布造反,此时他已经是一个60多岁满身伤病的老人了,凭汉朝的底子,他完全可以选择相信后人的智慧苟着安享晚年。* X& s2 ~$ D0 D' b& ]  `5 l
英布:现在是鱼塘局,除了皇帝没一个能打的,皇帝年老肯定不会自己来,我宣布我无敌,这把我凯瑞。
" E, u+ `0 F+ D- U9 Z( `7 G刘邦:英布老弟我来啦。
- N! T2 d! k# q8 T# p' S' @3 j( `英布:......你特么是不是有毒?!
! T* ~% Z( L1 u英布,卒。) l+ E5 v% f2 R8 G$ L- D
刘邦依然选择了亲征,最后箭伤发作死了。玉京星阙杳然迹,无人唱彻大风歌。
& l, [7 W- k4 E. q* u' c其实工作久了,才会知道刘邦这样的领导有多难得。
$ h7 }7 P6 h% T5 i袁绍:今天我小儿子病了,不出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林轩2017 | 2023-2-24 09: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这种人用史书里面的话来说叫做“非常人也”,也就是说不是正常人。
: u8 V8 l/ z+ X  q3 f3 W所有正常人的情绪反应,比如自卑、自信、羞涩、骄傲、恐惧、眷恋、温情。。。在他这里都不起作用。
: M2 [! n, x3 V4 N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邦有点儿社交牛逼症,不然也不会干出看见陌生人办喜事儿就随一万钱份子,而且还打白条。社交牛逼症如果恰到好处就能叫做领袖气质。+ ^+ J6 g/ }9 \
领袖气质并不是走路生风、面露王霸之气,而是有坚定的信念,甚至变态的信念。/ N1 s! v3 K$ C4 [( A- {
在群体中,有勇敢的人,有智慧的人,更多的是平凡的人,但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是一个坚定的人。
( `! i* _, X9 ?% f; }9 e! {/ j6 v尤其是创业状态下,大家都不知道明天能不能活下去,自己走的这条道路到底对不对。如果没有一个强烈自信的核心,很多路都不知道是不是能走下去。
7 S4 m) E) J$ v* F: z7 y* s) N! V而正常人都会有怀疑自己的情况,在面临损失的时候也会自责,但刘邦这种人不会。他不需要外界鼓励就能坚持下去,他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 O) y4 S+ v; @  M$ u
当然这种“非常人”也不一定就肯定能成功,他们中只有极少数有登顶的机会,大多数死的比正常人惨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兰色贝壳孜 | 2023-2-24 14: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不自信,也不自卑,他的底层逻辑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0 K& P4 h) c3 R2 }2 w" a* M
他不是先有了个什么玩意儿的心态,然后再去靠心态做事,他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上手。他做事的时候,既不会提醒自己“要自信”,也不会突然觉得“很自卑”,他没有任何心态。有什么事办不好他会问别人找方法“如之奈何”,根本不会把原因归结为“不自信”。5 L0 Q) f; S6 U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G: w  m2 _: {
这件事很能说明刘邦做事的风格,他尊重事情本身的规律。“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等等六件事,当时刘邦没一件是做得到的,刘邦自卑了吗?“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张良后面说得更加露骨,这些“天下游士”哪里是因为刘邦的“自信”或者“牛逼”而跟随刘邦呢?人家跟着刘邦就想恰饭,如果人家在老家就能恰上饭,人家就不来你刘邦这里,言下之意刘邦是个什么德行?没德行!刘邦面对张良隐形吐槽飞龙骑脸,有任何“自卑”吗?,他有跟张良辩解吗?“还是有下属因为我的‘个人素质’跟着我,比如萧何”之类,没有,刘邦痛快承认,张良说得对,确实是这样!卧了个大草!赶紧把六国印信销毁了。" w4 R: V1 ~0 w& a
另外,在和张良讨论“分封六国”计策的过程中,刘邦自始至终没有提到过这主意是谁出的,他关心的是这个计划本身是否可行,谁提出的并没有那么重要。他关注的焦点在事情上,不在某个人身上。这种判断模式在刘邦临终的时候表现得尤其明显,他有条不紊安排身后事,相信制度和人事能保证汉朝的后续发展,而不担心没有了他汉朝就会灭亡。5 P! w% X% T6 \
因此刘邦绝不认为世上会有哪件事是需要有自信才能做的,也不认为世上有哪件事会因为自卑而终止。他办一件事,是因为他认为这件事可行,如果他认为这件事不可行,他立刻会中止,跟自信毫无关系。就像当年他私放刑徒上芒旸山的时候,难道说他是“自信能推翻秦廷”吗?要知道那时候秦始皇都还没死呢!
  {1 M$ Z) G2 t& h' X8 O/ t如果刘邦做事有什么风格,那就是“自然”,就跟我们吃饭睡觉呼吸一样自然,你会“自信”或“自卑”地吃饭、睡觉或者呼吸吗?为什么张良愿意给刘邦出谋划策,说“沛公殆天授”?因为刘邦知道就事论事,不给自己乱加戏,他就算被人呛一句,只要这句符合实际情况,他不会憋红了脸想要“挽回自尊”,他会承认你说得有道理。有一句话刘邦是这么干,张良也想说,“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自尊”!刘邦和张良的底层逻辑一致!所以他们互相看对眼。
# t2 Z9 z7 @, f5 m5 Q7 e当然,刘邦这个人鬼精鬼精的,如果你直接问他“为什么自信”,他一定会说“因为我有天命”。虽然生活在封建时代,但刘邦不是唯心主义者,他处理事情的方法就是不自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方法,你还可以发现刘邦做事一点也不紧张,就是因为他摘除了“自信”、“自卑”之类的唯心主义环节。只是某些人,就算生活在科学昌明不信鬼神的现代化社会里,做事仍然要请神上身,还给神起个名字叫“自信”来壮胆,甚至发展到要问刘邦为什么不如他们一般迷信请神上身,尤为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74405 | 2023-2-24 15: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一个亭长,四十多岁了还四处晃荡。”) `9 w, t1 Y- X; E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题主眼里,刘邦只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治安队长。) \3 q4 ~0 g. _7 G" e/ D9 P
这种看法不亚于马云搞电商之前只是一个英语老师,哪来的自信忽悠人搞电商当龙头老大?
& ^+ h- u. w! p' Q* b; a1 p8 j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马云长期对国外电商发展的研究和了解的经历。( m$ q/ i) V4 \) ^
而平民只考虑衣食住行,亭长再考虑一下治安问题就够了。所以大家都忽略了刘邦位在亭长,却对天下有自己的考量。8 a/ ?! _1 u. n8 k1 S* t' q

1 v2 a6 j8 X3 W# }刘邦的曾祖父,是魏国大夫刘清。% E* ^6 Y  t1 o; ]; m9 [: d! C
为了躲避秦朝的追杀迁居至丰邑,当地民称丰公。
7 P+ d( @! Q  S9 F+ r刘邦幼年时,家境还是丰厚的,刘邦读过书。* A9 s  ^4 [. R) Y
并且前去投靠过魏无忌,但是魏无忌已死,便投靠到魏无忌的门客张耳门下,两人一见如故。
2 i: K) Z1 f; Q刘邦也送过服役的人去过咸阳,刘邦的四处晃荡,可不是一般的晃荡。
7 Q# v* u/ @! I- _从上所述,刘邦是贵族之后,读过书,游历过多地,结交过名士。
! l2 E, P3 X" k其所见所闻所带给刘邦的见识与其他老实交巴的农民大不一样。
( q9 y" _+ T1 i& [
$ ^9 J/ ~; I+ G6 l/ a这个天下现在如何,又该当如何?# _+ z6 _# Z6 R. m% T
天下苦秦久矣,但秦的统治又有何可取之处?现状如何?
4 O, P2 b$ D% ?# S六国的王室贵族,都在干什么,谁在谋划,谁在蛰伏,自己又该如何?
6 Y& X; C+ a8 Y/ h! W我想上面这些,刘邦或多或少都考虑过,并且有自己的见解。* n0 C% m9 P1 @, g4 d$ ]- {6 [* Y/ [1 e
张耳是天下名士,张良是贵族之后,这些人都与刘邦一见如故,想谈甚欢。
( A/ O/ i  O3 X9 Z6 c5 h8 o! x! u! ?5 i萧何曹参都是日后的国家丞相,也是人中龙凤却愿意听刘邦差遣。& H6 i% G, b8 N$ S8 }* c
纪信周苛愿意牺牲自己换得刘邦撤退的机会,即使刘邦撤退后也不愿意投降项羽。5 z& O: S# D6 J! t/ }1 U% N2 F
这些人对刘邦的态度,说明了刘邦真的不是一般的平民。
3 i5 `. I  V& b1 w! k: c: U( J. q# U! v$ r$ h2 o' G
项梁作为名将项燕之子,起义之初募集了8000兵9 {( f% y+ Q' c" {/ l& t
而刘邦的曾祖父刘清,知名度和爵位都远逊项燕。8 [* z0 A, u" ?/ t5 Z3 |" l
而刘邦响应起义也召集了3000人,这不算差的表现了。
7 g) I2 p# E0 K' w1 v7 [8 |0 u" f在沛县,刘邦、王陵、雍齿三个人的地位得说明一下。
# R1 I9 T1 V/ O3 ~: b# [王陵起初不肯跟刘邦,而刘邦也尊称王陵大哥,可见王陵的地位在刘邦之上。; x, }  F* r& m. `6 K
雍齿是沛县世族大户,在刘邦起义之初跟随刘邦,但雍齿依旧看不起刘邦,并且数次反叛。/ J' i5 u+ A8 b% D
在一个县里头,刘邦的地位及号召力,应该是仅次于王陵的,但应该是高于雍齿的,虽然雍齿不服。
: ?3 c& {! @" W0 D1 }% \0 T/ w所以刘邦这个地位,也应该是他自信的原因之一。+ \: G  b8 s+ V0 @" _7 @6 f
/ z9 q- m* E* V# H# c& o0 W
刘邦读过圣贤书,行过万里路。- ^- b3 c1 c  a1 h( D
有优秀的口才,结交过天下名士,了解天下大事。
" l" _$ l5 Y. E: N5 [: B- `3 o自身亦具有优秀的帝王素质,振臂一呼即拉起一支三千人的队伍。0 Q" O7 D0 L4 g% D% M& V0 K
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