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给人一个苹果,每天都给。一开始这个人会感谢你,日子久了他习以为常了,会觉得你是应该的。有天你突然不再给他苹果了,他会怨你、骂你,他不记得苹果是你无偿给他的,而不是你欠他的。8 r; g' n7 t, [ e
你每天揍一个人一顿,每天都揍。一开始这个人会在心里恨你、骂你,时间长了他接受了,他认为这就是每天他都得承受的。有天你突然不再揍他了,他反而感激你,谢谢你,他忘记了自己原本也不该被你揍。
* ?& J8 i u, M" B O) P
) L( V0 Z0 d' A- ?0 N在心理学上有个“贝勃定律”,意思是说的是在人们经历了刺激后,接下来再施加刺激这人在感受上不会那么强烈了。
! j1 o, y) @3 u% w) f9 }% J! B2 \3 F1 z2 n) T
( x* V- q/ v# N2 a7 ?8 b
[; W* [0 w/ v% j2 s- H7 l
网图,侵删
9 v& q' N5 Q3 o; w8 _. i6 p( ~" X0 ~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玫瑰实验”来验证这个定律。
% K8 |3 [. N/ |% p) [选择两对具有大体相同的成长背景、年龄阶段和交往过程的恋人。其中一对恋人中的男孩,每个周末都给自己心爱的姑娘送一束红玫瑰;而让另一对恋人中的男孩,只在情人节那一天向自己心爱的姑娘送一束红玫瑰。
, |; t" _ n6 T/ H- K! E- m结果迥然不同——每个周末收到红玫瑰的姑娘,表现得波澜不惊;而从没接受过红玫瑰的姑娘,则大喜过望。
8 w4 K6 l+ K4 g. n% U还有一个网上流传的故事。% \. u% Q% [3 H. _) A
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肚子饿了,来到一个面摊,却没钱买碗面充饥。面摊老板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女孩感激地说:“我们又不认识,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4 r& K- q6 Z: a# g9 u9 _# r
面摊老板说:“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帮你煮了十几年饭,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这才恍然——妈妈的爱一直都在,就像空气,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其实却根本离不开。
) J2 x3 u5 j2 I% m0 F$ S5 h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陌生人的一点帮助,却我们就感激不已。这就是“贝勃定律”在我们身上的效应。! u2 n# a# D Y" t' K2 s
, [2 c; T' ~( k# D q3 i, M4 n再来讲讲我家妹妹的真实经历。
$ Z; h! S, o: d* h; m+ w妹妹是个在外超级好脾气的“老好人”。去年刚刚上学的时候,她的马克笔、她的好看的备用口罩、她的彩色折纸…全都被同学以“借我用用呗”拿走,或者画得没水儿了还回来,或者干脆就拿走不还了。
* R: [! e: t$ G) p) S一次两次我没觉得是个事儿,也没太想让孩子对这些太过看重和敏感。但后来我发现,有个别孩子就是故意的,他们不会带老师要求的东西,就是找妹妹要。如果妹妹拒绝,他们就会用“不跟你做好朋友”了来吓唬妹妹。 H2 ^; u- J0 |% B3 y R7 Q" w
当最后一次妹妹的一卷新双面胶在一次美术课后就用光光之后,我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s; \7 x) A, q, g1 v; s0 D
, ^4 j+ ?- Q) t7 a. Q9 p* ~8 \( }* y
8 R6 \" \& ?8 U' @ f d6 ~: r1 K Q4 G$ @
网图,侵删4 O. `& i0 Q0 g: M6 k5 `
) o- h, L1 s4 p" A2 p; F
我先是跟妹妹讲:“每个同学需要自己带上学要用的东西,爸爸妈妈要给自己的孩子准备这些,但是妈妈不会去给其他小朋友准备。他们应该找自己的爸爸妈妈去给他们准备。如果有人忘记带了,一次两次,你可以借给他们,再多了就不借。而且借东西要还的,他们还给过你吗?”. Y1 E$ Q! N4 W6 J0 D. \$ w1 R, s
妹妹想了想,摇摇头。; O5 A/ t5 z9 @0 ]
然后我也给班主任发微信简单地说明了情况,建议老师在班会上讲讲这个借东西的事情。老师很重视,即使回复了我,并且在第二天就专门讲了,自己的东西自己带齐全。2 D% y' F& W" w
接下来我又拉出了姐姐这块“金牌”,妹妹对姐姐的话那真是奉若圣旨。
' k& _ f6 o1 g9 j姐姐知道后气得不行:“阳,我跟你说,真的朋友是双向奔赴的(听到这里,中年麻麻捂脸笑哭——讲这个你那小屁孩儿妹妹能听懂吗?)。你如果讨好他们,他们也看不起你,也不会拿你当回事儿,更不会把你当朋友!”9 X" K: U6 M" |6 p8 R: Q5 X8 S
面对姐姐的当头棒喝,妹妹像小鸡啄米似的不停点头,听懂没听懂的吧,反正看起来很认真听进去了。6 F) C3 N# V. y2 r
这个事情之后不久,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2 B# H0 w% \+ n' S/ x, n' w
妹妹放学后,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小公园荡秋千。3 X) j+ h( L! q$ e- ~3 ~" Y+ B" O
一个小女孩在秋千上荡了好久,才下来。旁边另一个女孩看得着急,但是忍住了,没催这个女孩。7 S$ t7 {- c$ q" Q* j
然后等到妹妹荡了。她刚荡了没几下,一直等着的这个女孩就上去了:“我也想荡,该我了。”
9 ?3 d( N- o1 j$ F0 ~! \看得出来,妹妹想说什么,不想下来,可还是慢慢停了下来,让出了秋千。3 S) F/ G/ b( _# A! w8 ?2 `9 @2 o
我在旁边不远处全程看着,听着,没有参与。* j5 d" @, ~; I
回家后我跟妹妹聊,我说:“你今天是不是也没荡够。”
2 E) W R5 g+ V妹妹委屈地点头,差点儿哭了。
0 D/ k* l' m+ \5 \+ S3 L我说:“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她不去跟涵涵说要来跟你说呢?”
- y3 u9 p% V' E妹妹说:“因为涵涵不会让给她,但是她跟我说我就会让。”) I. V2 ?" n o& J' n* @7 o" P
我说:“对咯,因为她知道你和涵涵不一样,你总是会让着别人。妈妈跟你说,谦让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公平也很重要。”
( s; @. K, @8 Q- A. g4 n2 O. x在旁边的姐姐插入道:“下次你们提前制定好规则,每个人荡几下,大家都数着,谁也别耍赖欺负别人。”
) a: V4 s- p* S# U/ ?“姐姐这个主意好,”我笑了,“以后就按姐姐的办法做。”! N3 a. ?$ h8 w! m5 l$ Y8 H" v9 [
妹妹有了亲身体会,加上姐姐鼓励的加持,慢慢开始懂得了维护自己权益的必要性,也有了去抗议不公的勇气。
7 P+ H& `; x, _" b- M: ?4 h K/ t7 U* K/ C; C2 C
4 G% ~* x- r8 h9 j) q" P
* G& z6 x9 P' L. s. U6 g& V6 A
网图,侵删4 M: O9 f, j8 S. Y: _# v, h: t
$ g. ]7 v) ]) U3 ~4 g5 D这个学期,我给她换了套120色的马克笔,她坚持要带去学校得瑟。我在提醒她看好自己的东西后,同意了,同时也告诉她,这套笔是要用一学期的,中途再有没水儿的我不会再给她买。9 D$ u, B+ k+ B1 B9 x3 e5 a" q
第一天接她回家路上她就忙不迭跟我汇报:“妈妈,今天xxx又跟我借笔,我就跟他说了,我不能借,你想用让你妈妈给你买去。”
. C+ k4 e) g; Y& q8 O6 A" z6 y我一顿哈哈大笑,夸她会说“不”了,还说晚上要告诉姐姐一起表扬她,把她美得眼睛都笑没了……
- l1 p5 f( z& T不再事事妥协,不再永远同意,妹妹不仅没有失去朋友,反而还有人主动要跟她做好朋友,给她送折纸,送橡皮。她也真的相信妈妈和姐姐说的话,“真正的朋友是双向奔赴的”。
1 W( ]9 |8 g% \$ ]: S5 i* L) e* I- T& w
在我看来,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要教会孩子“有棱角的善良”——有边界,懂拒绝,敢说“不”,不做“滥好人”。
2 v$ `6 t5 S9 s% D# C老话儿说“升米恩,斗米仇”,明智的人帮人一时,不帮人一世,救急不救穷。凡事适可而止,给自己留有余地,给对方留有余地。. H+ A/ Y# y' Y* j. ?, [) B3 N
如果有求必应,最后不但不讨好,还让自己陷入“耗时耗力耗财”的消耗中,这是“滥好人”的通病。这样的所谓“善良”,其实也只是懦弱。
( g$ E4 K; R b+ E* R6 F7 q0 ?正如《奇葩说》里所说:“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
+ t( b* ~3 t% y8 o4 X2 {不管是对家人亲戚,还是对同事朋友,保有底线,保持边界感的社交,敢于对越界的人和事说“不”,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 n7 u2 ?" e0 m9 T* I+ Y l# t
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成为有棱角的,善良的人。 @知乎亲子
# }; }5 X: K! \* f& u$ q* @+ v: L0 l5 N; [: L1 c.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