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直接上货!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推荐2 部日本儿童科普纪录片。这 2 部片子堪称宝藏科普片,在日本火了很多年。片子的质量之高、内容之经典,别说小孩子了,大人看了都上瘾,也很适合父母陪孩子一起看哦。2 X: c1 n! p, W) P2 F9 @
7 ]( G3 q! F8 U- P. o; l. |+ r
7 I" Y+ D* `! l
6 o a1 X6 N0 c2 }1 s E01像乌鸦一样思考* p" t j& {% ]" n. g
“遇到问题没有头绪,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R$ G' L5 }( m; C& X. M9 {
这不就是现实中的你我嘛,仅仅满足于标准答案,从不善于追问为什么。0 B. ?2 W0 D3 G* [2 P' W
而《像乌鸦一样思考》这部科普纪录片,则通过有趣的小实验和动画,引导小朋友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 V4 d1 ^& c' _; W
这部优秀的儿童科普片,由日本 NHK 电视台制作,豆瓣评分高达 9.3 分。
9 [, J* m$ N7 ]+ ] W
9 `* @4 C8 d) w, }5 q" q1 Z& z( D7 A* H
( T. o7 m2 `3 T! A& e+ i# `' }
1 e5 G6 I, ]# @& c& M9 O" w
片名灵感来自“乌鸦喝水的故事”,口渴的乌鸦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将小石子投入瓶中,最终喝到了水。8 P- m7 T5 |& O( `
寓意为我们都应该“向乌鸦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假设——试验——研究,所有问题都可以按照这个逻辑去解决。
2 {7 c- X' q! `* M) D7 I7 J3 Z/ I- D# d3 S5 g
4 C- @& k3 l8 t6 T% }6 d/ L
. _/ k6 y+ P, \! A, o; U& O! G
1 n: {; _0 `5 Z- M' }
纪录片每集时长 10 分钟,分为 3 个部分:学习在观察中思考、德德尼翁、苍井优的思考练习。
0 a% \8 P+ N2 q7 h) `第一部分「学习在观察中思考」,每集观察一个现象,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3 r+ t4 A7 F9 b: X7 B& |- f* F) }$ L
坐火车时,偶尔会听到哐当哐当的声音8 B: V/ t! O* w+ g' E
是哪里在响呢?! ?# Q; \4 {1 Y: y u: C$ X! B
首先来【观察】一下
; ]9 l5 L# _* a2 O1 n这里是正常的,没有声音0 y; a6 z3 v' l& v9 u& O; l; T, f' U
8 j J' B" Z7 A! I. |( G; O
_& z* h7 Y6 [7 G6 E
, M. h1 S! Y& C; v( c
1 x2 h2 V. S# T: z; @' f& E# P这里出现了哐当声
& ^) |" ]& C0 d+ o' |6 B, E8 W5 w) F/ C E: T* l
, j) I" G5 {- G7 x
2 X- g: G- Q9 j/ r' O
8 t8 c1 C! V( V7 J
这两个地方哪里不同呢?) g7 x" M3 P& c' D3 k* |
仔细看后面这块铁轨好像有点不一样- Y {' X+ d0 f* G$ d) ~
果然,它被分成了两段
% O5 }/ |4 x: a, G+ Q再从侧面看,中间有一道缝隙8 R! y! k6 s2 _2 ]- [& i6 A6 @+ o" f. O
5 P, d2 h8 d% r( ?# [
& H9 H4 \- ?# [# ]# W$ k" i
8 V3 u: ^1 R( z l) b* ^
5 {; Z: v, D; t$ N) c然后我们做一个【假设】3 K: O" v& a- n' s! x# I9 x5 a) Y
会不会是车轮经过缝隙' l- J6 Y& r6 i! A; M/ T7 `
就会发出哐当的声音?
: H' k) c/ J: \% `! J& d# G8 R
. a a/ x$ t6 C& S- b8 G0 `
Z8 m* s H! j; j3 ^+ L0 G
; R& _& w$ u% L! m) ?8 h1 R接着用【试验】一探究竟* i& X) Q) m$ T/ I- u
将两个桌子移开一点5 ~" u% F7 a! a2 f
人为制造出一道缝隙
. y7 o( W& q8 ~# v5 e' a& ]& _8 V; ?) n6 j4 G7 `2 [
3 o( [/ a+ u5 H6 C
: w3 m }# G# T, h; ^) i( t- Q- ~. [+ ^# H1 E$ Y% O e+ a
放手让两个金属轮子滚过6 d0 A: x- y! T( o: G+ j1 i4 m# X
果然有“咔哒”声
9 {$ n$ A: u5 f% Q看来发出声响的确是缝隙的缘故: E0 j& [: M& y9 g4 ]& T# E" o
! Y. h2 o q8 S& j6 Q- r& j O6 J+ [. k/ z
: U# N* v4 `: x8 v J. s3 M( T
; t: ?" \; k- [3 N* j8 ]4 h7 N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的好奇心很容易被激发,一下子就会对科学充满兴趣。
# D4 U) d0 R8 T: f' x$ n3 o$ a! y片子中有些小实验会用到硬币、白纸、剪刀、笔盖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道具,没啥门槛,动动手就能跟孩子一起互动。
1 Z% }: o7 J, m8 k) W; [1 k, ~% Y8 O) J第二部分「德德尼翁」是穿插在中间的一段动画,时长约 1 分钟,这大概是小朋友最爱的环节,因为 3 个卡通小人实在太萌啦!. }% H% W% U* c$ w( G, H
这部分也很契合纪录片的主题——观察与思考。
/ P# f( u5 y* \) O2 d比如先【观察】到一个现象5 n p* x' F+ b
一滩水旁边有奇怪的水印# F# C( M" d, l4 a3 r
& U) j6 V( d" H% @9 D3 m
' L& v% H2 n3 g
, j# X! Q w& J& M7 m0 }. b( D$ w: n! [
然后【思考】
8 t. B0 f' D; G这个水印是怎么形成的?
% s5 u4 t9 S- y" A! _! S大胆【假设】
+ r0 ]0 P/ d8 }会不会是恐龙走过留下的痕迹?
$ p" m: q1 z4 n, m
) Q. A$ b' I y" K* }
9 J9 u8 j7 G* I
+ N8 V7 c& v; Z2 R3 Q3 }
1 J% N" B5 V# b! F3 [6 v* z又或者是一只四肢动物在追赶一条蛇?
$ w( l) c, L* P$ r4 u) S4 P7 V$ _8 y0 [. r& e
$ R0 ^3 S! W% Z4 r1 y0 _& _
, Y$ [+ T& @' a8 @
$ @0 X8 g+ v0 i6 ?& d啊!* s* E' I6 o f) O5 ]
原来是有人在推单轮推车
! Q) k& y6 W7 ]' g, l. C" ^地上是“车轮印”和“脚印”的组合( F* D7 v9 j/ F0 \. x! [( v' c
6 a' v* Y7 U8 W s1 e/ @- w
) D! `% b0 Y+ ]
7 [( @5 ~2 G7 O
" D, |* e, y6 ^6 [; z7 w
虽然最终会“破案”,但重要的依然不是结果,而是发散思维的思考过程。* O0 j! C( q2 b
最后一个部分是「苍井优的思考练习」,由笑起来超甜的苍井优小姐姐,为小朋友出一道思考题。, S% q# q! ^& m* S6 ?. F ?( ~ M
点燃1支蜡烛9 y% s g$ m. y; `3 k* e
用烧杯将它罩住1 r9 g$ q- e0 @& z. ?9 k3 Y
燃烧的蜡烛会慢慢熄灭
( l5 n; x3 i0 s J
8 W; p. ?# X- _. n$ i. R) j# Z5 N: N, I' }
4 Q5 X4 ?) F9 N
$ D3 _, ^5 Z9 R" x; |1 j那么
1 N! a3 [* E' X3 D7 m点燃 2 支长短不同的蜡烛& E1 K" n$ e+ x
再将它们同时罩起来 x/ m3 d: T3 [
哪根蜡烛会先熄灭呢?
* ~* B* Q% N0 _- ?) P& r q3 a' i, h; D& k8 V
. ^ S0 C4 x0 u! B% T7 O
; S9 g( y: p9 A+ p9 ]$ |$ Z7 e
2 l7 }+ i# M' ?( f/ i盘子和气球2 ^( K% ]! ~' X! g
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
B2 D2 u) T# N较重的盘子会先着地
( r) D8 M' V# i% P: G很轻的气球则会缓慢着地
$ P; s6 U4 Q% D5 [2 Q, J9 @. W% ~. w) G6 \- r. i
. `. _8 ]( E3 C
5 ~5 H, ^; U* t- ^4 \1 Z, p
, M6 |, {9 H8 j" r: M6 z( K那么& T$ f) o/ t# J k' Q7 {. A) h
将气球放在盘子上
- a" I+ C6 o1 Y7 I9 y再从同一高度放手
. u7 v, j1 L4 ^盘子和气球会怎样呢?
. q3 j6 F# K# _( m/ {3 E& v3 L6 @7 J
1 A. U$ b5 d( J& }
! r% r3 q$ j/ V! S# L
! X% u4 j! c) n$ n ]最后我们会通过实验看到答案:“长蜡烛先熄灭”、“盘子和气球同时落下”。
- g2 a; n* M0 @) \" o4 P至于原因嘛,片子里只给了一丢丢提示就……戛然而止。剩下的要靠自己主动去挖掘,因为“今后,大家都是思考的乌鸦”。8 c% {' _" z+ Q
网友@芥子 表示:和儿子一起看,每天看一到两集,有猜测,有探讨,有尝试,非常的开心,有意思!+ |, g7 I. W4 i# V+ |) S( U( y
没错,相比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和孩子一起探索求知的过程会更有意义哦,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想要传达的东西。5 \: V3 M! H. p0 u
: k* n, L1 d/ L. u: e* G4 Q4 N/ E/ I3 W0 q) v# C) c) y
02啊!设计4 q q! g8 g( ]* m3 I; o" m" b/ _# [
《啊!设计》是日本 NHK 电视台于 2011 年首播的节目,顾名思义,它是一档关于儿童设计教育的节目。* x5 x2 y5 b9 b! l
这档节目有多牛?
; \% B) j' m, q2 t& e, `你能在里面看到原研哉、深泽直人、伊东丰雄等日本国宝级设计大师,堪称“神仙打架、大师云集”。8 B, N7 m! P5 p2 A. j4 W6 ^
( }) B, A' q c* f
9 P/ X: w/ {% r- t' k. B3 j. z
8 M, c- N# m- L
; x U3 x0 Z: u: P- O
这档节目有多火?, n L" a. L; u9 S
不仅孩子喜欢,更是圈粉一票大人,在豆瓣一举拿下了 9.4 的高分!
+ R: [4 J* H2 C+ o$ h( r众多网友对它赞不绝口:6 U9 a6 G" J* _8 K5 H: p7 u( X) [7 {
@CC:羡慕能看这种教育片长大的小朋友。/ f+ I8 X4 A7 K ?- B/ V: C) E
@女宛心兑:羡慕日本儿童美学设计教育 ing,即使是成人也能获得很多启发。3 Q4 i4 n0 P; I
@洋葱大屁屁:还没看完,但是真的超有趣了!果然能向小孩子讲清楚万物原理是很了不起的事呢。" D/ V) L. u/ r( I( b# O
8 t5 U- n4 R6 B8 I4 T& ~* a* `' {" b' H# X" i9 V
. ?1 S a) a2 {2 A. P
/ M/ g+ V l b2 j7 ]& n2 J$ v' _《啊!设计》目前在优酷有 60 集的中文配音版,每集 15 分钟,一口气看到爽。
" F4 G9 v9 Z: q5 N$ P( ]每集节目由“设计的观察、拆解、一起画吧、设计的问答、设计师”等单元组成。3 Q5 l: }4 f: c
不要被名字吓到,这部片子特别轻松,没有高大上的理论说教,仅仅是想让小朋友感觉设计很有趣,所以就用放松和欣赏的心情来观看吧。
& s' @: V8 `" }% I; L片子的第一个环节是「设计的观察」,比如观察不同种类的笔。
1 r7 Q2 c( s& u! o9 w铅笔、钢笔、毛笔、记号笔……
! i# k) P. V% p+ Q/ ?( a$ D它们有不同的长相和形状; m0 _' X: J0 l4 r- k$ e" P
这么一看,笔的种类还真不少
% D2 C3 e+ b' Y0 \& r
& Q' O+ M. H+ f; J5 k0 h0 M/ \; v$ M2 W% n
7 s* v* j8 u" G& p" F, I* u! i4 B
+ F$ F' h: T- u: S! S& Z
用不同的笔写字
* S" Q3 N& n/ u- i- _笔迹的区别也很明显. p& I+ [* y, [8 I& }
- ]4 G8 m; G- w3 @
8 G p0 l' U6 u0 k2 o. w
: D) S( }& s0 ?, A! ?6 z* C' {
" E8 z$ A4 Y# j. \3 H' m再看看彩色铅笔% A- L8 N& u& k; L6 h
画出来真是五颜六色呢) a; w& b2 |/ _) U8 q( t
5 i' J; j h$ {4 K
; d u: O, [. s6 _! K8 ^, T9 h
7 e$ I# g8 M* H" j' B" v
. x0 J2 L0 \% m$ H& r2 e再比如观察杯子, n$ C- h0 V7 J9 k& d* H4 k
即使是普通的玻璃杯4 E, p) T, Q! Y* J$ T7 v# T
竟然也有这么多形状: H( e6 p- B( l5 j4 F7 P( c
+ h& B+ }% r, Z) N
+ x- B& V+ H7 N& C8 n3 A
. r3 l* [5 ~" D" R
9 l0 ?- u3 c, B. C' }* Y啊,杯子不小心掉在了地上
7 a# K. S9 T! m/ Q+ @( I为什么有的杯子直接碎掉$ P/ B; M& C6 F$ C
有的杯子却完好无损?
3 S& g$ s) ]6 j5 @7 `2 w3 A2 F: v% h
& M' W0 j" t( P0 ^% W9 j5 `
& M- k3 o2 Q5 ?+ M6 Q: t3 F' x8 U9 ]' E. O7 f9 |9 U
这部分的时长约 2 分钟,但全程没有一句旁白,节目组将每期观察的物体,化抽象为具体,变着花样呈现在小朋友眼前。! ^/ B7 J# h/ O% ~& `* Y
小朋友的小脑瓜先是专注观察,接着看到杯子落地,就会自然而然地切换到思考模式,简直是无声胜有声。
1 Y* P. u/ |! w7 U第二个环节是「拆解」,小朋友最喜爱的环节之一,目的是把一个东西拆到最小单元。 y+ A1 U* k0 c. H h
拆解桔子& }3 R) q. l# H
你以为扒个桔子皮就完了?
* h6 w! L* n5 e6 |错,人家把果肉都给你拆开!3 e9 k9 t) I" _3 A
5 [2 E* t3 ?- F8 O& L4 b1 p" ?% L
2 C/ A6 R" { S6 p3 R' A9 p
# `1 \& T# m' a( l
! B* n; ~5 P$ @
拆解调味料 c. X% U' c: d6 C, }" c& t
各种香辛料成分排排站
& |* ?3 T; R2 A$ q6 `3 q. x# m" O9 I k2 e: b" ^
) F8 e& E/ i H% i$ E
9 F- f4 o9 X+ a" |
8 ^$ X3 X% q0 T' i, G, X6 G! v万物皆可拆
6 @/ P. J. i" |9 g9 x甚至可以拆解漫画书+ J- g8 G7 I% n* f% m8 N
把漫画人物、文字、标点都拆走! h& C/ l: R8 y" p1 ?
8 h6 [ `8 u4 T3 d5 m( B
: R2 n {1 M/ L- y& V, ~
( c; R. l+ M+ O( S
8 n( ]4 c9 R1 m; @" @不仅仅是拆东西
3 C0 k( U" k" x. Y( }还能轻易把拆解的书包还原
8 g }/ H2 {# d! Q4 [$ [! X; c3 ^强迫症看了都想鼓掌
) d' _- o% u# a/ _- H; ?$ p" B$ i" X
6 K: \7 M- M' V
l l5 ?) S$ F: M: N9 H- r- ]6 o
" \) H! i7 ]( j' i$ I2 L通过拆解、还原的过程,孩子可以用整体和局部的视角审视一件物品,且过程极为有趣,一点不枯燥。- p% S: [% R( Z, D: X
接下来一个让人着迷的环节是「设计的问答」。
$ D& I! F, e! E' V! Y3 k0 I通过一问一答对话的形式,来解释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每次看完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4 Y4 ^+ H6 c, h$ i比如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面巾纸3 ?! A: x- r& d: Z3 w# D' M% M
一张面巾纸是由 2 层薄薄的纸叠起来组成的
7 M% l7 C# r8 G/ j7 F9 r为什么要特意做成两层呢?1 n' @. h: |' [$ N* {* G
( \* t+ x# V. A3 J
2 ]( i+ w3 D" G) c& [
$ a0 B r; C$ `4 E; m5 D1 i: z; I1 q. ?
因为面巾纸很柔软' r% `7 i# U1 x U
用一层纸擦拭污渍很容易破
: t1 q& z! _" ~$ C; V- }9 r
0 y1 a- A" g' n) S. f H- E. c, I# ]& _% d( f) l1 x
: J5 E# `9 G* n' _" a) z9 l, Y
+ h$ d. E2 c+ v! y7 n1 }0 a
把两张纸叠在一起0 Y' S2 Q+ w& k: h {8 Q+ F$ j
相对就结实很多
$ C0 A8 v3 I( s. T p
8 a' \* c; Q; v G5 Y( w' V; d6 u- y- E3 W
' s" ]/ c/ Y* F4 f# t1 @/ m
9 T6 Z1 g. E% _6 B0 D: m哦,原来如此- }( ^2 ]6 X& X! D5 N0 c7 l# ~
正当我们频频点头时* U1 \1 z7 ~+ j4 P; M
主人公又抛出一个观点
* N6 c$ _# \7 b( ?两张纸叠在一起还有个好处
4 Y P" ~. l& f7 t5 e每张纸都有两面0 S0 O/ |0 U: V4 {! }, g2 B, \
一面顺滑,一面粗糙! `8 W6 o4 u7 f5 B9 u, n& n
+ n% o& `9 Y. i! |- j7 g
( c" @8 _# B7 Z7 X' Z% Q4 k& r1 |
$ N; T9 T3 S4 e& }! U
; x: @& l B! v面巾纸巧妙地将粗糙的两个面贴在一起
k5 U0 _9 d$ Q' O这样露在外面的两个表面都是顺滑的啦4 {5 t- M ?8 t) z" ?: ^: ^
摸起来手感更好
( v5 ?0 r) P* U% d/ p5 c$ i" y对皮肤也好" k% q- ~: |1 p0 R6 `7 w
3 [2 _! J, J& j5 C
9 ?7 N$ }% K" s* O# g: N' X) z
" U0 M% ]. }7 ]+ a: T1 G, H0 g/ y5 w0 w U
看完这段,我顺手抽出一张纸巾观察了一下,果然是这样。0 k& p2 ]; s' F& J$ ]
别说小孩子了,这些细节连我们大人都没留意过。
2 T Q4 F" K& H6 q1 o. m再比如桌子上摆放了很多自助餐
* ?9 P! \' a( c/ T B有炸鸡、薯条、蛋糕、意大利面……+ p$ _3 _( @% U i- r) D
客人一窝蜂地涌上来) h2 o, L1 X$ D1 p( B
可后面的人根本碰不到食物啊$ Y& O. U8 P; U2 N# |( v1 \
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有秩序地取餐呢?' i8 \2 M3 Z1 Z, e! m
$ O3 U& D: _2 }2 V& s, H! ~7 \
/ n8 R1 U7 C) h3 Z
8 m. ~( I- W! Q; C$ ?改变桌子的摆放方式% i& N& B* w, v3 h. \
依次靠墙排列!3 Q3 ]" [: `) C3 B7 r
并且将餐具放在最前面的桌子上( u2 M* J3 z) u8 T3 l" ]0 }
' y- I/ R# t$ N3 T
/ {9 A6 S. [; D
Y1 l3 Y6 d- _4 X+ L R, K
7 h2 ^6 c1 z$ ?" `& i这样客人就会有序排队取餐- u# Z. C+ s4 `! }; e
每个人都能拿到心仪的食物
2 \/ L3 Z! `( k7 [4 {, H不再拥挤和乱哄哄了, y, P' o, O) [) b5 s6 {
9 i9 [. x4 @# s- r1 }+ X: ~% l/ a3 f! U
' h: s y5 x4 J
$ H, m, K* w8 v3 L& T& i而现实中的自助餐厅,桌子确实也是这样排列的。* q/ v' Q Z' q4 }
我们很容易引导孩子观察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让孩子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设计,一切设计都是有理由的。$ z$ q d8 t* O1 k# w
最后是采访各行各业的设计大师,有建筑师、服装设计师、城市景观设计师等。
' x6 m# p2 R) g3 Z大师们会每人给一个关于设计的建议,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建议哦,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话道出他们眼中的设计,朴实到小孩子也能听得懂。
$ c. g; Y7 \7 i! b( y- J! d! n7 X; p包装设计师·鹿目尚志: c4 c" A. i8 B9 U, j$ u# W
“寻找大自然中的包装吧,其实大自然中有很多包装。”6 b, B3 F7 T* L3 q/ A% q9 K, m
& G( \3 v% D- s$ Y/ W0 V
2 T6 G9 w1 ~6 ~. V# U ^0 G, j
7 N' R$ n! |& V1 W
+ u; Y7 B8 Q/ B工业设计师·深泽直人
( s$ I/ u7 I2 O+ k" k“一起来找找大家自然而然会做的事吧。”
1 h8 [, G7 S' ^7 T, C5 |- N, b
G+ [, b" B. D/ l# N3 \" M
% s8 Z& q2 S6 R; ]9 m: s
# A9 R4 P2 ~5 Q+ p9 K! f! T0 ~7 Q! \, p! W) H8 n0 V
平面设计师·渡边良重$ X9 c B) K2 |8 h9 p% `
“列举出 100 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 L& [, f$ w Z9 q9 T" v/ C5 f( s- {, e; W( E+ N, @+ ]. |
6 F0 Q, j! v, W1 K7 t
" c2 j! E3 _4 `$ w
* H! O$ h9 X( E其实设计不仅仅是大师们手中的作品,更是生活中一个个小小的洞察。& g I- H; V: U! E
所谓“美育”,也不是向孩子灌输生硬的设计原理,而是将美的种子洒在小朋友的心间,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在日常中培养他们的美学思维与审美能力。! ]8 G# d+ a8 q) O4 q5 ?# h0 u
而养成良好的美学习惯后,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感受美,亲手创造美。 D: G/ u2 p' ?( J$ Z# p$ U: [
注:18 个月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看电子产品。
- p+ [7 `/ v2 N/ z- o到了 18 个月或者 2 岁以后,可以让孩子适当接触电子产品,家长尽量陪同孩子观看,每天不要超过 1 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