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05年已大学毕业的妈妈(家有初二娃一枚),来谈谈过去和现在的补课问题。% \' h" s! \( q% m4 T/ K K( E5 I
首先,我觉得题干只代表了题主所看到的那一部分,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看到的那一部分。9 y1 H2 ?4 W/ U
我的主要观点有两个:
2 j9 U3 M# P3 X# K' L6 f/ H3 M! Y9 W9 p; I0 P) }0 Y( M( I3 y
- 补课一直都有,只是形式变了
; H% z& s1 y% z" n - 有的孩子补课能更好,有的孩子补课也跟不上( d0 z1 x; G( m( j$ |
关于题主提到的问题:
h! I- g q' ?+ _亲戚家的孩子现在读小学三年级,从一年级就开始疯狂补课,每天写个作业都要写到深夜,说不补课跟不上,她们家气氛每天被孩子的学习搞的乌烟瘴气的。 家里搞得乌烟瘴气不能让孩子一个人背锅。题主不妨问下亲戚,补课的效果咋样?是家长想要补课还是孩子自己想要补课? z4 I+ T, I% p8 K5 ]7 r4 X
就算补课真能提升一时的成绩,那以后上初中呢?继续补课?小学写作业就能写到深夜,那初中还要不要人家睡觉?4 _, f' \: g+ f. `, i' ~
我的切身体会:上初中后,多数孩子都是睡眠不足的。每天在学校待十几个小时,孩子周末回到家,也想放松。如果只看重成绩,不关心孩子感受,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差,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还关乎身心健康。7 A, E5 z$ [; o* S) C
如果我是题主的亲戚,我会停掉“不必要”的补课班,因为孩子精力有限。肯定孩子的长处,认真了解孩子的短板,循序渐进,帮助孩子找到提升的办法,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疯狂补课一旦让孩子反感,极有可能“全面开花无结果”。# D) C0 Q' J* G. \* W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家长的附属物,也不是实现家长抱负的工具。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儿,我觉得家长作为监护人,不是去抢“方向盘”,而是教孩子怎样学会“安全驾驶”。
9 Y: v/ j6 u! d, g& r7 G9 {% A有光凭说或是光交学费就能开车上路的吗?得靠当事人一遍又一遍地实操,一遍又一遍地试错吧?
1 `0 z5 u% Y# D" g; ~9 F换我,被动学了那么多,牺牲了休息、玩耍的时间,我心情也好不到哪儿去。如果家长还在一旁叨叨“这儿不好”“那儿不对”,孩子消极怠工成了本能,这不就恶性循环了吗?7 Z% H( m) r' j- Z
6-12岁是孩子“上进心”形成的关键时期。试想,一个补课多、写作业时间长的孩子,他会从“乌烟瘴气”的家庭氛围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吗?/ X4 ~' P0 a: N6 Q1 _( v
3 }5 ?1 ` y! O. b
# _. s: ?* a) ^8 H
$ b7 P7 x9 u r6 V2 e+ E宋立老师公开课——家庭教育与性格养成6 K, G3 I9 O$ n& b1 Z
" [2 P/ ]+ N: L: A2 K7 p( ^; v由图可见,小学成绩的好坏不能代表什么。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做好情绪管理,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自信心,比一时取得好成绩更重要。
! ^1 D; a# {) M( c/ i/ O/ 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未来的人生路还很长,走得稳比走得快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2 k/ Q2 y' P4 w [2 | d6 H! c7 x3 o7 \0 h' H7 W- b. x
关于题主提到的小时候(2005年读小学)在一个小城市读书,那时候根本没人补文化课,顶多补兴趣班的问题。 我是1988年在村里上的小学,印象中那时书少、作业少,劳动、活动多。每天放学要打猪草,做家务。每年的雷锋学习日,大家争着做好事,好让老师在好人好事的记录本上记上一笔。语文老师还兼音乐课、思想品德课,数学老师还兼体育课、劳动课,一个学校总共才几个老师。爸妈从来不管我们学习成绩,就一句话,能读书就继续读,考不上就读个初中毕业,学门手艺去挣钱。
) j0 }' x ~' N: J5 i我的女儿是2015年上小学,刚好比题主晚了10年,她的书包是沉甸甸的。刚开始还没开展延时服务,每天回家做作业一般要花1个小时左右。周末女儿学了一个跆拳道,一个画画,每样耗时1.5小时。每周至少空出一天时间,带女儿纯玩。或许是做完作业有盼头,女儿习惯一回家就把作业全做完,然后敞开耍。
% x- P" o5 F% b所以,我认为题主提到的“不补课就跟不上”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产物。不是所有孩子都会遇到。9 ]: q% c1 ?! b5 u
$ {; c# N: Q P9 k- z客观存在的现象:
& I! P$ y% E6 p! v7 c现在教材如果跟十年前比,明显变难了;跟同步习题相比,教材明显简单了。因为现在的考题更灵活,更要求学生有举一反三的实践能力。1 h+ j. D% ^/ O1 `( c3 W. M4 k
老师的整体学历比以前更高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至少我还从来没遇到过故意不讲的老师,老师们也各有各的教学风格,都希望孩子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至于作业是否布置过多,同一地区看看,不同学校略有差异,同一学校基本是差不多的。2 T% z1 {- f$ {2 }! D$ [( W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补课吧?$ C7 m, M# c! u; |" |
首要原因为了升学。其次是提升自己在同龄人中的竞争力。用当代的一个流行词来形容,两个字——内卷。6 F: ~+ @" @0 {+ F) b3 f4 G
& [. \& B: F7 u, p2 z7 ~( L
其实补课一直都有,只是形式变了。6 |3 e$ {# p% t" y9 l! S* j1 e/ Z
在我的童年时代(80-90年代),位于农村的学校,补课有两种。一种是成绩特别差的,老师苦口婆心把孩子留下来补课,无私付出,只希望学生能多学一点。还有一种,成绩优异的学生,附加题或问题探讨,老师会悉心指导,这样的补课是“勤奋上进”的代名词。0 q/ h, B8 l1 U9 ?- L2 ^( z9 E% _# u
在那个年代,有一首歌大家耳熟能详——《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C& t1 H' z' c" Y3 a U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5 u1 q" R" K* L6 }3 J/ {
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v& z: O( E, B! G. r
啊 !每当想起你,敬爱的好老师/2 n5 l0 E7 K( G# l( k& b
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O9 d+ e2 V; f
培育新一代辛勤的园丁/
: H7 I; @9 }$ x! p( s( d" [# b. T今天深夜啊灯光仍在亮/
0 B2 H) O, L: K1 Q5 r7 v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5 w8 n" `. M; A" Z
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
# r! V( t- p7 e那时候,绝大多数老师批改作业、备课都会忙到很晚,有空还会家访,用呕心沥血来形容都不为过。自然没有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补课班”存在。
# f. n5 l9 j% H# ~, [ L& D8 O i6 m& `9 [
家长们也不焦虑,读不了书,还可以当农民、工人、木匠、裁缝、厨师、个体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踏实肯干,同样与有荣焉。/ G* u* O) d4 |" E) h* N
而现在,到处可见很多小学生不停地补文化课,其实也主要分两种。
* Q5 }) i. f/ ]. G, k一、成绩中等及以下的孩子补基础,学校没会的,去补课班争取学会。寒暑假补下学期内容,这样上课容易跟得上,成绩容易上去。1 [4 q. \' P' e; p4 d
二、成绩好的孩子补奥数、英语等。比如我妹的女儿,在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一。她小学一直学奥数,暑假报补课班提前学完了英语、数学初一的课程。目前班上英语是全英文教学;刚考了一张数学卷子,满分120分,她考了14分,数学科代表考了9分,题型约莫是如今初二上的水平。
\) s) b: Y \所以,我觉得【有的孩子补课能更好,有的孩子补课也跟不上】,就是基于标准不同而言。1 w. x) q3 B" X; a; \! }
毕竟,中小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同样也是选拔教育,而选拔的标准主要看分数。就好比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分数低的,自然被刷下来,失去了同台竞技的资格。" f# l; c" Z+ V' L9 {! Z+ y* h9 F
而对老师的考核评定,也要看教学水平(成绩)和升学率,而成绩最容易获得提升的一个方式,就是刷题,不断试错,这样考试的分数会好看些。所以,当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时,很多家长慌了,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怕孩子将来考不过。
" B) T" J5 n, `; s, Y$ s5 G关于社会的就业压力,有这样一种说法:为了将来有一个好前途,得上一所好大学,那就得考上一所好高中,而现在只有约50%的中考升学率,所以得未雨绸缪,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得抓紧抢跑。" m$ n5 f4 }' V- V
以100名学生举例,排名第50-60名的孩子,通过补课,成绩可能取代第40-50名的学生,达到进入高中赛道的目标。
5 o+ I) Z( Z' [7 Y4 T7 D而普通学校排名前几的学生,进入高手如云的重点中学后,可能就从“鸡头”变成了“凤尾”,怎能甘心?在同一时空里,补课提优再正常不过,而且还得趁早进行。* z5 M8 G0 L% s1 l1 \
身边还有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是班上最后几名,暑假也去补课了。听补课班老师说,基础太差了,委婉表示不再开类似班型了。孩子累,家长累,老师也累。
6 j4 G# `3 }; }7 q, C: [1 A突然想到网上曾有一个话题,为什么基础教育公认好的中国人很难获得诺贝尔奖。普遍看法都认为,与我们的教育、科研体制有关。7 f0 Y* Q b# {4 z0 m7 y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人,我觉得与我们息息相关,最重要的一环非中小学教育莫属。如果父母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和危机感,就不会去逼迫孩子学习。大家慢慢从追逐物质、权力,转变到去追求内心向往的生活,有更多的精力去冒险、探索、怀疑、挑战,就一定能在属于我们的赛道上赢得一席之地。
S' X8 s4 p* l R5 a* ]4 p* n同理,家中有一个普通的孩子,家长首当其冲的,或许是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吧。补课班并不是万能的。' v) m) E9 V' X+ [* N3 J; m2 E: q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事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事被别人妄加干涉。% F8 b* w8 l' l# C5 F6 Y
所以,即便是陪读或助读,一定是有方法可循的。当我们学着去倾听、理解与尊重孩子,因势利导,至少,我们都会更幸福。
4 Z" v7 [- Q. o U: Y. r+ P8 U我是 @我家有女初长成 ,家有青春期少年一枚,希望我所踩过的坑,能被更多人看见,轻松跃过。关注我和 @知乎亲子 ,持续分享&交流育儿路上的点点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