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差?专家:未来房产贬值或成常态

[复制链接]
查看4231 | 回复4 | 2022-10-24 12: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楼市告别黄金时代,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那告别黄金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什么时代呢?有人说是黑铁时代,有人说更惨,应该是黑土时代。
* ~/ S$ X; m; N! D: e; k. W6 k如今面临这逼近70%的城镇化高速增长上限,再加上全国人口大盘即将见顶,出生率不断下跌突破记录,人口负增长似乎已经是时间问题,老龄化社会也是不断加重。# L: X) V" l9 R! h6 t- _1 f# {

) k; o0 D4 B1 B4 ?, W- ~7 }9 o5 A
“救市”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差?专家:未来房产贬值或成常态-1.jpg

% _8 Z2 ]# ~, H/ _曾经为高房价做出极大贡献的棚改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旧改粉墨登场。未来房地产的生存空间必然减少,楼市的未来走势似乎已经定调。
6 G  j2 ~3 E, v2 B" A, M楼市行情下行,不少城市开始撑不住了,从去年年底“救市”的消息就不断,仅仅上半年,我国各大城市“救市”次数就差不多接近500次。& m- J2 r. M! ~4 ?2 q
最近,更是三个部门联合出手:
# X4 b; |9 ~6 r2 t央行、银保监:放宽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  X, q' H/ P7 H9 u3 U
央行: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15%!
1 c$ m, c7 ~' O& k8 B财政部:出售自有住房并1年内购房,退回个税!4 Q. s6 Z) ~4 a5 ]) l
6 X! w' Y5 F6 i  @! r- l
“救市”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差?专家:未来房产贬值或成常态-2.jpg
5 L& E. G1 p  Y
已经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房贷利率突破4%的队伍,购房者算是迎来了极大利好,买房贷款的利息减少了许多,让那些当初5.8%以上利率的购房者眼红的不行。
( A) ?+ W1 Z9 _( l- D4 Z- W% D“救市”的手段越来越多,可是效果却越来越差:! M# }" z8 r0 `/ f4 ]: z' N
1、最近,易居研究院发布《50城监测系统房价指数报告》显示,在受监测的50座城市中,只有成都、北京、上海、合肥共4城已止跌转涨,另外46城住宅价格指数仍在下跌中。其中,有38座城市房价已经下跌了一年,郑州房价下跌周期达到了46个月,换算下来就是近4年了!5 V' z" C" a$ D- M+ @2 @, a$ m
2、1-9月份,六大国有行新增房贷额度只有去年同期的1/3;13家股份制银行及地方银行,新增房贷额度只有去年同期的1/8。* T! a3 K" U1 J& `; y- m
是的,房价下跌的越来越厉害,买房的人也越来越少,观望情绪越来越浓厚,对未来的楼市信心严重不足。/ I3 V& e( D. A: m

& m7 E: @, C6 L% w$ G$ G3 p, N$ o
“救市”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差?专家:未来房产贬值或成常态-3.jpg

( o. }4 _) e: Z' I3 i' E" W对此,有专家表示,未来房产贬值或将成为常态。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8 I1 A& f- Z2 w8 b$ f
1、房地产行业已经不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最新发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在11个主要行业中,信息产业、金融业、工业、建筑业跑赢大盘增速,只有两个行业增加值负增长。
. o- |. z* Q) ^; p2 _; g* ^其中一个就是处于拐点的房地产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4.4%,房地产终于首次拖了经济增长的“后退”。
9 t' U: P. }) }7 y' g: m2、“租售并举”等保障房建设会加快速度,要想真正让楼市回归理性,还是要加大保障房的供应,比如廉租房、租售同权政策的落实等等,建立长效机制。- L; E" y" O4 R5 D( Z
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笔者认为,当下各地出台的“救市”手段,反而对真正需要买房的刚需来说是个利好,只要楼市持续稳定,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就能得到保护。
与刹 | 2022-10-24 16: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价下调才是根本
123464895 | 2022-10-24 22: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是信心不足,明显是钞票不足。
秦玉天啥 | 2022-10-25 05: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下调房贷利率,不会起到一点作用,买房的家庭会越来越少。
王殿剂 | 2022-10-25 13: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