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手打父母,父母该怎么做?

[复制链接]
查看7870 | 回复0 | 2022-10-16 0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动手打父母,父母该怎么做?
不曾离开不zj | 2022-10-16 02: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小朋友才不会动手打他爹妈,但是会打我,呜呜呜。。。我好惨!
" x$ i) g5 ^' C4 O  j* s4 G  {% v教他被揍了要先还手再报告老师,后面跟他打闹的时候他武力值爆棚,我就被揍得挺惨!9 j8 c# @& L- j% @
这种时候我能反杀他吗?不能啊,只能求饶!
, u. H2 @" t) o) R$ k对他妈他可从来不敢动手也不会动手,你以为小孩子不懂事才会动手打父母?不是,孩子精着呢!; G/ `# U9 V2 h5 S) }
他分得清谁能打谁不能打,所以他之所以敢动手是因为他觉得他能动手。# l* B- u6 B! t1 p
所以第一次动手就要严厉制止好好教育,要是不听还敢动手,我会让他知道谁是他爹妈!
" c5 l* T$ H" O6 a1 v# _) K) A控制住他再严厉教育,爹妈都敢打,他还以为自己能上天呢!+ b8 J  f# Q& ]! |$ N8 q
熊孩子爹妈不教育,只能等社会来教育了,反正我不是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的。. V1 J  h; u/ s1 P* H. j
  e1 V8 x8 `( P: P
孩子动手打父母,父母该怎么做?-1.jpg
人阿语错 | 2022-10-16 13: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一个说法,孩子打父母这种现象叫做新型家庭暴力。7 L: m- }2 A& s. _9 R% W( _" \
对,你没听错,是暴力。
* E% ?; B$ ^; M/ ^%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毛骨悚然,敢动手打父母的孩子,难道真没救了?
" _6 u& S  {$ P0 ^8 ^不确定题主问题中的孩子,是小孩子,还是青春期的孩子,这两个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7 O+ }. x: H. x3 b6 Y$ {如果是2岁多或者更小的小孩子,由于语言发展跟不上思维的表达,所以常常会结巴,还可能会因为表达不出自己想说的而感到急躁不安,有些孩子会不知所措就喜欢打人,这个时候,父母往往能比较淡定。
' t: f% g* U8 t1 f; Z+ n我儿子从出生到现在基本都是跟着公公婆婆,脸上、身上各种掐的疤都是,我老公之前常开玩笑说,每次都要拍下来,等他长大了,让他好好孝顺你们
: C# H0 o6 b- A# V+ |7 m
& R4 n& C9 l: `3 l4 v6 E# K 孩子动手打父母,父母该怎么做?-1.jpg + `6 R" u. D5 B% M
但是当孩子到了四五岁,甚至青春期,如果孩子动手打父母,就不能淡定了。这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相当严重
/ {; V& U8 o+ u$ Z9 s* Q+ G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央视的节目《变形记》,里面都是都是城里青春期的孩子,各种问题,别说打父母,感觉杀父母的心思都有,每次看到都觉得非常的可怕,幸好不是发生在我身上: z4 P4 g* `; y# o' M1 ?
这背后都反应了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的问题,节目中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不错的,早期为了挣钱、事业,忽视了孩子的教育的问题,才导致后来出现那么严重的叛逆,这个阶段再想去改变,可是难上加难了9 b& b7 N4 a, c$ m; L8 s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孩子打父母这种情况的前因后果,以及预防方法,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哦,尤其是最后的预防方法强烈建议收藏& A+ S: h- r3 [6 N1 u) k
一、为什孩子会打父母?
+ o: m" e1 x; c# }( W& w) O- N/ ]. _9 ~1 r. u
1、溺爱" Z# l5 e0 I/ m8 i- \8 ~9 u- p
' B& q/ G& S" n" w! h! q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如此?我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的家长的过分溺爱了。8 P# g* I$ G8 |) ~9 @4 Y
什么是溺爱呢?溺爱最重要的特点是代办,就是帮孩子处理他应该做的事情,让孩子失去价值感。
& n, C( b. e7 v对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父母长辈们往往是任其索取,或者孩子以哭闹就同意。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更加没有对错之分,一哭二闹三打成了孩子的「法宝」。
% s2 G0 b$ B  w父母帮助孩子屏蔽了实际生活的困难、阻力。
  ~/ [) v; t( J所以被溺爱的孩子,很容易感觉“不被爱”。为什么?因为他们习惯了不付出,只得到。4 q0 k9 B  r- r" A$ K3 E
3 o) r( |1 Z) z, p, Y
孩子动手打父母,父母该怎么做?-2.jpg
; n9 Y8 D6 a2 c! e" O5 t另一方面,他们的主要目标是让身边人为自己服务,一旦身边的人反常态,不像以前那幺积极了,被溺爱的孩子就会感觉被“抛弃”“伤害”了,他们不被爱的感受就会特别强烈,甚至比一般孩子都会更强烈,所以被溺爱的孩子,对父母动手的可能会更大。* m, g) x; w8 C: R" F) F
2、家庭暴力
1 w2 b# S% I: E4 m( h9 ^0 Y) v  J
7 v* {8 M% Y* }0 r8 r这里的家庭暴力,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暴力。
. Z! h2 H4 l) k  I2 h' i俗话说的好,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
- S2 Q1 }( A9 h$ k+ K' P1 B传统观念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根深蒂固,我亲姐家的环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n9 ?! ]7 {. W. g7 A
但是随着人们的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棍棒教育已经逐渐被抛弃,但仍有一些家长会坚持这「棍棒底下出孝子」陋习,甚至对孩子用「体罚」教育。
5 j% Y0 S0 `( f特别是对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认为你可以打我,为什么我不能打你。
" ^7 F5 J# E3 c! H, b关于体罚孩子有什么样的危害?以及预防和应对体罚5个方法可以看我之前的回答。6 V/ r9 O! c. ]/ h3 n+ S7 F/ m
你认为打孩子屁股是一种好的惩罚方式吗?为什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当你的孩子有打长辈的倾向时,作为家长就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了。为了你的孩子,请放下你手中的暴力的「武器」吧。
! e" S4 d( g- L9 |+ S8 n1 w3、外部环境+ l0 w) b# b" @
+ u! C3 r9 g- B5 s" }4 K
网络的普及,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很多孩子现在在电脑、手机上玩网络游戏,游戏中就有很多打斗情节,孩子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潜移默化地就会受到影响,从而演变成为自己也想要试一试。
# }7 g6 h" H# V: ~  `
+ o. h' K1 Q) V! X% @8 l 孩子动手打父母,父母该怎么做?-3.jpg ' z) c* T5 g' K. U) z1 f9 x
还有,十几岁带孩子可以更多地和朋友在一起,很容易受到坏朋友的影响,让他们学坏。7 h% G# e! G2 a! e, \4 {
4、隔代養育導致家庭教育的缺乏1 R. b; s' k& N+ r- k
3 G( C1 S: T# n" F4 C- v
父母带孩子,已经是我么这代人的最最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年轻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将孩子交由给爷爷奶奶协助抚养,长辈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替代了本该是父母的家庭教育,这更容易让孩子养成这种不良习惯。
0 X0 U6 c  K1 e& U前两天知乎上还有个热们讨论,1800 万随迁老人中 43% 为帮子女带娃,所以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短时间内应该是无解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避免,老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v8 ]+ [0 {) {. s( P! T8 {/ H& ]
* I) `7 O, p/ O8 a
孩子动手打父母,父母该怎么做?-4.jpg   v+ A+ g1 Z4 l+ D' \- d5 q
二、打父母的孩子以后会怎样?
0 h4 d. E$ h# g( L# o' Y  c0 |; l7 Y7 R
对于动手打父母甚至是其他长辈的孩子,一般情形较轻,孩子可能表现为教养的缺乏,性格上容易自私冲动。
( d5 Y1 @- g& q# a性格的缺陷容易在亲子关系中造成误解,导致亲子关系的不融洽甚至是破裂。情形严重的,孩子还有可能养成暴力倾向,最终走上危害社会犯罪的道路。# D# F4 R5 X' _( g
0 l+ [3 v) s2 m1 ~( r9 a  y) ^; Q
孩子动手打父母,父母该怎么做?-5.jpg ! D3 L! c/ j# D. E9 j, A" S; ~
这些结果随便一个的出现,孩子的一生可能就全毁了。
- W+ [# P6 c3 p  k) N( E4 r家长还会觉得孩子打家长是件小事吗?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因为没有得到喜欢的玩具、或者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要求,就出手打骂父母,那么长大成人后,孩子有可能孝顺父母吗?
& u6 V8 R* F. [5 A以后步入社会,他会不会习惯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然后不计后果地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呢? 相信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变得如此面目可憎的,那么当孩子被溺养成型,甚至已经敢出手打父母了,我们该如何去引导他们呢?8 \& V- X8 \8 f
三、父母应该如何引导?* {2 i% F9 I/ u3 l
) _- M! T# A/ f- @& q
1、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F, U  S# p% x5 `: W* Y

" L# n) _  E, F8 [  W1 G5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清楚的行为正确与否,当你的孩子出手打长辈时,作为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个错误的行为。6 L. |8 }& g7 h/ }# @& ], l
并且及时教育,矫正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很有可能他还会不断地重复。7 |6 F; J3 ]9 ^! S( v

. K! ?: V6 e' Q4 f5 j" G" B# f; m 孩子动手打父母,父母该怎么做?-6.jpg
; x# F4 M- e8 u2 V6 e% U( z2、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p; l$ G, t& g, U/ ]+ D
( M  f1 l" G/ q4 D6 V& u
不论孩子是否做错,我们一定要用耐心去给孩子矫正,不能用打骂的方式,否则更有可能导致反效果的产生。
$ T9 x! A) S: V# b6 L7 N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懂得如何施教,不懂怎样根据孩子实际的兴趣和特长,去培养孩子。很多时候正是这份缺乏导致了亲子关系的恶化。
" p4 r1 |. g* M! Q( z一个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打骂孩子,也许能够使孩子一时表面服从,但也会让孩子心里反感,甚至也学着以打骂对待别人。( `8 l$ r6 W% m. Z& G4 M3 M% s9 B# z

. k1 [- c. u3 m+ y$ x 孩子动手打父母,父母该怎么做?-7.jpg # t8 Y+ p0 M# M. ~- l6 S: ^
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极有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养成不正常的性格,或导致孩子有潜藏的暴力倾向。3 j# Y1 p& u  q# X/ [0 K; h# z
3、营造良好有爱的家庭环境' z, {" W. W9 b% |6 R% t8 w% k7 v! @
! M3 J# x  U/ E
要想教育好孩子,除了使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给孩子提供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 f  T0 I( ?8 z$ x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夫妻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的关系等。
5 {3 C3 A9 |4 \在一个温和的环境下成长的人,他的性格也会日渐温柔的。5 t7 Y+ X1 D2 `, T, t/ D" _) x8 f
我是 @琛宝妈咪谈育儿 我还会经常分享优质育儿干货,陪你一起科学育儿~~( U0 l! A/ I1 e7 J' f' i" V( N
码字不易,各位宝爸宝妈们,都看到这里,帮我左下角⬇️点个赞~ 鼓励支持我一下我吧; O0 Z1 L# s8 \0 D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谢谢 笔芯
和仍级冲停 | 2022-10-16 19: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冷血,无情无义,这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质变”。
, T  ^$ w) c, u: J  u7 F# a& ^; a- k; A/ F& _) C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孩子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出来的。
所有孩子的骄纵蛮横,都有父母长久的过分宠溺。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白眼狼,所有的白眼狼,都是家长一点一滴惯出来的。
7 U6 E( U6 B7 Y8 s
" t3 O- I4 D( ?" N为什么我们含辛茹苦养育孩子,孩子却不领情、不感恩?下面这几点你是否做错了?- [7 a7 F; j7 g# K9 V/ o
▶让孩子看到你的辛苦* R* u1 B; |9 B

! j6 x. i: X7 o4 ^! l- u  ~真正的感恩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 {" I, Q" t# c$ q1 J

    8 w* P5 d( e1 `1 y! ~
  • 父母付出* K- o# U" n" [! N" u
  • 孩子意识到父母在付出- K5 p' y5 t% @' l
  • 孩子作出回报5 l! g. C, |7 \+ h" `  L7 M' x
请把孩子带进生活的现实中吧。让孩子真实地感受你是如何为他遮风挡雨的。
. M/ Y; `# ?0 ~: y1 ^8 |只有懂得父母的负重前行,孩子才懂得感恩。0 Y; @. ^& e4 I# l, }$ C
因为看到了父母卖菜的艰辛,9岁的王浩栋,在寒假期间,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跟着父母去卖菜。
8 w  Y  Z: M) [* u) V5 E5 l- |* ]: F4 R2 B. l( b7 u" |
$ |+ d0 E/ O9 x: I' ]
因为看见环卫工妈妈扫马路时大汗淋漓的样子,于是,姐弟俩每天早早起床帮妈妈扫马路。
) {! |; @$ k' V8 W6 R
4 W7 e) f5 Z- k8 C9 R2 c0 v7 A1 ~
只有父母与儿女之间形成互相流动的爱,才会有真正的孝顺。
! t( h! K1 m  ?8 ^9 t▶要有界限感+ n& F/ U" y3 T9 Y

, v! Z+ ^, w# D9 X
在动物的世界里,一条狗或者一头成年的动物通常会通过在地上撒一泡尿来圈占领地,表示这里就是它的界限。
孩子在2岁左右当遇到不如自己意愿的事情时,就会反抗。这就是他自我意识会独立意识的萌芽。
3 |! ?6 ^" h: Z! ?从心理学上看,孩子从两岁开始,慢慢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开始对物体进行归属权划分。
8 M/ E* c: r, _: b
作家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尊重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
中国家庭很少有界限感:2 K/ I* E: S5 r; B( |

    ( H* g% P6 h4 y8 T6 t
  • 自作主张把孩子的玩具送人;: h, W2 ~4 Q! r  K/ u3 U3 Z, g
  • 强制孩子分享;
    / m, j+ J; b2 W5 a: _% d
  • 偷看孩子日记;* @) u" {6 j2 e/ q( w! N3 a  w5 l
  • 不敲门进孩子的房间;3 Q) P+ F, Z, ^9 Y
  • 不顾孩子兴趣自作主张报辅导班;
    - m. V! m% K. ?
  • 以“我都是为你好”干涉子女的婚姻家庭;  ~5 _) ~# F& T
  • 夫妻以爱之名看彼此的手机;; S! v2 A- Y6 e$ v8 u
  • 亲朋好友以关心为由询问别人的工资,家庭隐私等等。
    ! n9 J2 b3 k9 V: ]7 t! D; v+ U( m
2 C, H+ z0 W8 ?- m! ?

9 G& G: O  B  a) V4 ]* _- V4 G9 `
9 X; P- [9 x  a( E* ~& {# [4 V房是我买的,孩子是我养大的,看我儿孙还要敲门?
+ x3 E+ o2 F) N5 S4 w" x& N: \) O' Q7 z4 T

3 L7 ~( ^0 f, K8 Y' O- r孩子打妈妈也不是只有中国熊孩子才能做出来,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V1 Z) a7 K, x* q4 _
! ~# P( L, ?/ u+ ~& s
7 B9 D# e% m6 w: q+ ~
其实,造成孩子家暴家长这现象的根源,往往家长们们没有意识到界限感有关!& D" n/ v" h# e
大人没有建立起该有的界限感,侵犯了孩子的物权意识。破坏孩子内心的秩序,这会极大地伤害到孩子。
' @: S! }; j& J6 Y- p4 p3 X孩子失去了界限感就会不知感恩,将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没有界限感,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成长为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巨婴。5 B: t( [0 |8 ^- p# B
父母以爱之名束缚住了孩子,也会造成孩子叛逆。因“领地”被占领和剥夺而产生愤怒感,是所有动物本能的反应。也许最终会与父母反目成仇。/ j2 v% V5 y! M& F
爱孩子,父母就应该把握时机,适时退场,只远远地看着就好。
9 p  J) k) i7 E; g▶给孩子爱你的机会2 v, W( f0 M4 O0 C1 w+ q6 n, h: `

, j: E" L& U0 f! l9 P- e希望孩子真正懂得感恩,就要想办法让他去行动,让他对你好。$ U6 b! O, R0 Z+ ~$ ~' W6 ?/ y% b
让他的这个行为得到强化,那他将来就是一个有孝心的人,懂感恩的人。( a* q; Z8 `9 K8 x* D9 ]$ f
不要再告诉孩子,我不需要。
3 B) B: r' o1 r/ [) R, ^你的家庭里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t5 B  K& \1 u# z1 W
孩子把好吃的东西递到你的嘴边说:“妈妈你吃”。爸爸妈妈却说:“我不吃,你吃吧!”9 H1 K, X( _% q
孩子对你的爱,经不起你一次次不经意的充满爱心的拒绝。
; O. p3 Y3 x1 M0 n2 m! _8 X9 x4 R0 x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你不需要照顾,不需要爱,不需要被感恩,不需要被关怀。
# V6 m! b, [  C- W# E
心理学上有个“贝勃定律”,是指单方面一味地付出,不但得不到预期的回报,还会让对方感到习以为常。如果稍微少了一丝关爱或不认同,对方就会觉得恼怒,甚至会恶言恶语相向。
下次记得告诉孩子:谢谢你爱我。$ ^: |1 y2 o3 V- W2 T1 U, K4 w; o
▶不要溺爱孩子0 t* p! B2 K7 b  r9 @  ^! J  G$ N
! q4 h  O0 o5 p0 D$ E
在我国,很多家庭都把孩子的“感受”永远排在第一位,把“一切为了孩子”当做绝对的教育理念。
# S$ A( K: g6 k/ T3 J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冷血或无法无天的,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质变”。+ b- c& X$ I: s, p# `: O3 U4 e  [

% G# a- x& C) w+ W3 {& A6 S9 p1 x
6 W, s/ s: _8 k% i" r
. N: t7 l- B! ^0 T8 k! C, H# K要零花钱被拒,大街上殴打妈妈的女孩。3 C! X2 v/ b1 a6 ]+ Q5 c+ _/ ~. w  j
8 u3 x* U; T7 \# a; H
3 W. d2 ]) k* }+ U  ?& }+ L, v' R

5 h0 q! }* d* K, }* L: {9 O买手机被拒,殴打家长的男孩% b/ L4 G/ a0 I9 ?1 P6 F( T" w8 X
$ D% D4 q4 M, |  I
因为家长没有及时给买饮料,在医院暴打母亲;
* c) P5 z1 [# v1 K# _# O) B, G' _30多岁的儿子,要钱未果,便往母亲身上泼硫酸,导致母亲双眼失明,面目全毁;1 Y2 q# s3 \  `5 {7 I3 M
24岁的留学生,讨要生活费被拒,直接在机场掏出尖刀,刺向接机的母亲;
* Y# j- N" _, n8 O' {! j) d
: q3 w- @7 I0 T还有更多……
溺爱的后果,不是巨婴,就是恶魔。
" p4 v9 S- f2 D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每一个索求无度、不知感恩的巨婴背后,必然站着有求必应、事事顺从的父母。$ O/ n2 t$ x. e9 Y. P1 S0 f
▶要舍得用孩子, i1 Y, p7 O: F6 H$ F: [

8 w4 a. L* S. R$ S, g( m! ^舍得“用”孩子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孩子感恩的心。
/ ^& n" I" @3 `+ H0 @小时候不舍得用,等孩子长大了,他就不让你用了,你也不敢用了。
+ A6 E& r. `, J. n$ C9 x
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小时候参与家务越多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越高。
所以,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学会担当,懂得感恩,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T( G: Z/ h: E* S! u
▶如他所需,不一定非你如你所愿
6 a: k* I. d& b8 p- s" W8 r& @" a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批评: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们总喜欢拿自己认为的“最好”给孩子。" r6 \; R' v6 J8 K% k
可是,如果你给孩子的并不是他想要的,是你硬要给他的,你给孩子造成困扰和压力,还要他听你的,孩子为什么要领情、要感恩呢?
. u9 K/ h4 E* N6 ^4 o爱孩子就是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陪他长大,而不是让他长成你喜欢的样子。不是用你的意志,给他画一座牢。% y9 ]& Q+ p1 k- ^) P* y7 C; n
▶不要把沟通变成教育、指责,控制  P$ M2 K$ ~9 A( \

% n9 V2 ], D; @; r
鲁迅先生说,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孩子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的乐趣和自由。
想要改变亲子交流的方式,父母应该对孩子少一些指责和命令,多一些欣赏和肯定。  e# o  D3 C; c
少用祈使句,反问句。不把原本温情满满的亲子交流,变成了家庭课堂,变成了评判、指责。以致于孩子见了家长就想远远逃离。( X7 H, B9 u- J4 }  v* r0 F
很多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只想赶紧考上大学,离开爸妈,离开这个家!( z' R8 M- k2 Y1 D( g0 l  R  n
这样的孩子,家长还指望孩子感恩吗?" s1 o. G; f, T0 m0 A
▶家庭暴力8 [0 }( g! R3 j- z; m0 ~
8 D/ Q8 q( U+ M0 Y" m
一名留学西班牙的上海女学生嫌弃一个月1万的生活费太少,在网上发帖辱骂自己的父亲,用语非常不堪。4 k' U( q% G6 O+ r! C! U6 v8 W9 S0 Y
+ _' Z! Y8 L8 P5 u& f+ b, r
# S/ [# f6 V2 E7 f- l/ d4 r% S1 s3 I2 i3 v
还骂她自己的母亲。' n) i- r! q- Z3 r1 w

9 N" M/ O# j0 b! Z/ M/ B
$ a" S: W5 Z; o  c& G1 I3 {她自私无情人格的形成,除了家长对她的溺爱,还应该有她幼年遭受得家庭暴力度阴影存在。% V/ ?# u: s0 w0 j2 k- C- @! u! X( F
; L$ k6 v. w: K: E" y; \

5 N, F9 }: y6 U9 r% {1 q$ @% `  B4 j1 l
女孩父亲的忏悔信息$ c" E8 X: P# N( N' j6 M
" R* O! N1 r7 V  n$ h2 P
有的家长夸孩子很难,讽刺挖苦孩子却脱口而出,永远对孩子不满意,孩子的自尊心从来不被看重~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阴影,成为亲子关系中永远无法修复的伤痕。
# x0 A9 w8 C9 g! H  k▶身教重于言教
) p3 X( v9 f. F2 F/ A+ m8 ]5 P& P; V. Z" u$ \" k
教孩子感恩,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z2 |9 _+ y$ P凡事有因果,万事有轮回。
/ _) w; v. H+ T1 k' y$ T( i) k以前电视有一个叫做《给妈妈洗脚》的公益短片。
9 Y& p+ f# E. E5 }8 i  O. [- [/ n* j% S! N  L5 @- |" W

; K5 y5 H) q8 C& F一位妈妈给孩子洗脚讲故事。洗完之后,又出去打水给老人家洗脚。0 E& _! W8 n4 U5 y7 A4 V
孩子无意间看到这一幕后,偷偷去打了水,用稚嫩声音对妈妈说:“妈妈洗脚”。
% i6 k3 [) x; I简单四个字,感人至深。0 V# B5 E5 Q. r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孩子感恩,不必刻意,不必强迫。只要父母以身作则,一切皆如你所愿。
. b% a3 |+ v) d5 A0 X9 u) t▶培养仪式感3 K6 K' _% ^& r% ]" l

9 S4 |* j$ @% e( p1 m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一书中曾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
“餐前仪式”让孩子爱上吃饭;“上学仪式”让孩子不害怕上学;“睡前仪式”让孩子按时睡觉。; \2 N& ?. Y+ @
在家感恩父母;在学校感恩老师和同学;进入社会感恩帮助过你的人。
& X( J% o6 b) E& B' b( r保持一定的仪式感,能够给予孩子正面的内心暗示和精神强化,充满仪式感的家庭,能带给孩子尊重感、归属感、责任感、幸福感~! ?# Z! ~6 J3 t2 V; X, V& b1 `
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更有利于培养出感恩的孩子。1 e! }5 [! m2 ]# H5 i; {, r, u
小结
# D: c! P0 z4 b$ F5 A' a0 F# Z2 O: P% ?" [6 f1 f7 y
不是生了孩子,你天然就会当妈妈;不是有了孩子,你自然就会当爸爸。持续学习,不断成长,永远是家长的必修课。
4 y# P7 W' l# R3 d!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中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宝丫妈咪 ,每天分享一点育儿心得,关注我,育儿育己,我们一起成长。
" s8 \9 J; b* }  H8 I
& `) h7 ~4 Z1 ?) M2 V
8 K; i4 i, L* z# v@知乎亲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