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冷血,无情无义,这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质变”。
, T ^$ w) c, u: J u7 F# a& ^; a- k; A/ F& _) C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孩子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出来的。 所有孩子的骄纵蛮横,都有父母长久的过分宠溺。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白眼狼,所有的白眼狼,都是家长一点一滴惯出来的。
7 U6 E( U6 B7 Y8 s
" t3 O- I4 D( ?" N为什么我们含辛茹苦养育孩子,孩子却不领情、不感恩?下面这几点你是否做错了?- [7 a7 F; j7 g# K9 V/ o
▶让孩子看到你的辛苦* R* u1 B; |9 B
! j6 x. i: X7 o4 ^! l- u ~真正的感恩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 {" I, Q" t# c$ q1 J
8 w* P5 d( e1 `1 y! ~- 父母付出* K- o# U" n" [! N" u
- 孩子意识到父母在付出- K5 p' y5 t% @' l
- 孩子作出回报5 l! g. C, |7 \+ h" ` L7 M' x
请把孩子带进生活的现实中吧。让孩子真实地感受你是如何为他遮风挡雨的。
. M/ Y; `# ?0 ~: y1 ^8 |只有懂得父母的负重前行,孩子才懂得感恩。0 Y; @. ^& e4 I# l, }$ C
因为看到了父母卖菜的艰辛,9岁的王浩栋,在寒假期间,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跟着父母去卖菜。
8 w Y Z: M) [* u) V5 E5 l- |* ]: F4 R2 B. l( b7 u" |
$ |+ d0 E/ O9 x: I' ]
因为看见环卫工妈妈扫马路时大汗淋漓的样子,于是,姐弟俩每天早早起床帮妈妈扫马路。
) {! |; @$ k' V8 W6 R
4 W7 e) f5 Z- k 8 C9 R2 c0 v7 A1 ~
只有父母与儿女之间形成互相流动的爱,才会有真正的孝顺。
! t( h! K1 m ?8 ^9 t▶要有界限感+ n& F/ U" y3 T9 Y
, v! Z+ ^, w# D9 X在动物的世界里,一条狗或者一头成年的动物通常会通过在地上撒一泡尿来圈占领地,表示这里就是它的界限。 孩子在2岁左右当遇到不如自己意愿的事情时,就会反抗。这就是他自我意识会独立意识的萌芽。
3 |! ?6 ^" h: Z! ?从心理学上看,孩子从两岁开始,慢慢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开始对物体进行归属权划分。
8 M/ E* c: r, _: b作家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尊重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 中国家庭很少有界限感:2 K/ I* E: S5 r; B( |
( H* g% P6 h4 y8 T6 t- 自作主张把孩子的玩具送人;: h, W2 ~4 Q! r K/ u3 U3 Z, g
- 强制孩子分享;
/ m, j+ J; b2 W5 a: _% d - 偷看孩子日记;* @) u" {6 j2 e/ q( w! N3 a w5 l
- 不敲门进孩子的房间;3 Q) P+ F, Z, ^9 Y
- 不顾孩子兴趣自作主张报辅导班;
- m. V! m% K. ? - 以“我都是为你好”干涉子女的婚姻家庭; ~5 _) ~# F& T
- 夫妻以爱之名看彼此的手机;; S! v2 A- Y6 e$ v8 u
- 亲朋好友以关心为由询问别人的工资,家庭隐私等等。
! n9 J2 b3 k9 V: ]7 t! D; v+ U( m 2 C, H+ z0 W8 ?- m! ?

9 G& G: O B a) V4 ]* _- V4 G9 `
9 X; P- [9 x a( E* ~& {# [4 V房是我买的,孩子是我养大的,看我儿孙还要敲门?
+ x3 E+ o2 F) N5 S4 w" x& N: \) O' Q7 z4 T

3 L7 ~( ^0 f, K8 Y' O- r孩子打妈妈也不是只有中国熊孩子才能做出来,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V1 Z) a7 K, x* q4 _
! ~# P( L, ?/ u+ ~& s
7 B9 D# e% m6 w: q+ ~
其实,造成孩子家暴家长这现象的根源,往往家长们们没有意识到界限感有关!& D" n/ v" h# e
大人没有建立起该有的界限感,侵犯了孩子的物权意识。破坏孩子内心的秩序,这会极大地伤害到孩子。
' @: S! }; j& J6 Y- p4 p3 X孩子失去了界限感就会不知感恩,将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没有界限感,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成长为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巨婴。5 B: t( [0 |8 ^- p# B
父母以爱之名束缚住了孩子,也会造成孩子叛逆。因“领地”被占领和剥夺而产生愤怒感,是所有动物本能的反应。也许最终会与父母反目成仇。/ j2 v% V5 y! M& F
爱孩子,父母就应该把握时机,适时退场,只远远地看着就好。
9 p J) k) i7 E; g▶给孩子爱你的机会2 v, W( f0 M4 O0 C1 w+ q6 n, h: `
, j: E" L& U0 f! l9 P- e希望孩子真正懂得感恩,就要想办法让他去行动,让他对你好。$ U6 b! O, R0 Z+ ~$ ~' W6 ?/ y% b
让他的这个行为得到强化,那他将来就是一个有孝心的人,懂感恩的人。( a* q; Z8 `9 K8 x* D9 ]$ f
不要再告诉孩子,我不需要。
3 B) B: r' o1 r/ [) R, ^你的家庭里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t5 B K& \1 u# z1 W
孩子把好吃的东西递到你的嘴边说:“妈妈你吃”。爸爸妈妈却说:“我不吃,你吃吧!”9 H1 K, X( _% q
孩子对你的爱,经不起你一次次不经意的充满爱心的拒绝。
; O. p3 Y3 x1 M0 n2 m! _8 X9 x4 R0 x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你不需要照顾,不需要爱,不需要被感恩,不需要被关怀。
# V6 m! b, [ C- W# E心理学上有个“贝勃定律”,是指单方面一味地付出,不但得不到预期的回报,还会让对方感到习以为常。如果稍微少了一丝关爱或不认同,对方就会觉得恼怒,甚至会恶言恶语相向。 下次记得告诉孩子:谢谢你爱我。$ ^: |1 y2 o3 V- W2 T1 U, K4 w; o
▶不要溺爱孩子0 t* p! B2 K7 b r9 @ ^! J G$ N
! q4 h O0 o5 p0 D$ E
在我国,很多家庭都把孩子的“感受”永远排在第一位,把“一切为了孩子”当做绝对的教育理念。
# S$ A( K: g6 k/ T3 J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冷血或无法无天的,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质变”。+ b- c& X$ I: s, p# `: O3 U4 e [
% G# a- x& C) w+ W3 {& A6 S9 p1 x
6 W, s/ s: _8 k% i" r
. N: t7 l- B! ^0 T8 k! C, H# K要零花钱被拒,大街上殴打妈妈的女孩。3 C! X2 v/ b1 a6 ]+ Q5 c+ _/ ~. w j
8 u3 x* U; T7 \# a; H
3 W. d2 ]) k* }+ U ?& }+ L, v' R
5 h0 q! }* d* K, }* L: {9 O买手机被拒,殴打家长的男孩% b/ L4 G/ a0 I9 ?1 P6 F( T" w8 X
$ D% D4 q4 M, | I
因为家长没有及时给买饮料,在医院暴打母亲;
* c) P5 z1 [# v1 K# _# O) B, G' _30多岁的儿子,要钱未果,便往母亲身上泼硫酸,导致母亲双眼失明,面目全毁;1 Y2 q# s3 \ `5 {7 I3 M
24岁的留学生,讨要生活费被拒,直接在机场掏出尖刀,刺向接机的母亲;
* Y# j- N" _, n8 O' {! j) d
: q3 w- @7 I0 T还有更多…… 溺爱的后果,不是巨婴,就是恶魔。
" p4 v9 S- f2 D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每一个索求无度、不知感恩的巨婴背后,必然站着有求必应、事事顺从的父母。$ O/ n2 t$ x. e9 Y. P1 S0 f
▶要舍得用孩子, i1 Y, p7 O: F6 H$ F: [
8 w4 a. L* S. R$ S, g( m! ^舍得“用”孩子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孩子感恩的心。
/ ^& n" I" @3 `+ H0 @小时候不舍得用,等孩子长大了,他就不让你用了,你也不敢用了。
+ A6 E& r. `, J. n$ C9 x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小时候参与家务越多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越高。 所以,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学会担当,懂得感恩,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T( G: Z/ h: E* S! u
▶如他所需,不一定非你如你所愿
6 a: k* I. d& b8 p- s" W8 r& @" a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批评: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们总喜欢拿自己认为的“最好”给孩子。" r6 \; R' v6 J8 K% k
可是,如果你给孩子的并不是他想要的,是你硬要给他的,你给孩子造成困扰和压力,还要他听你的,孩子为什么要领情、要感恩呢?
. u9 K/ h4 E* N6 ^4 o爱孩子就是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陪他长大,而不是让他长成你喜欢的样子。不是用你的意志,给他画一座牢。% y9 ]& Q+ p1 k- ^) P* y7 C; n
▶不要把沟通变成教育、指责,控制 P$ M2 K$ ~9 A( \
% n9 V2 ], D; @; r鲁迅先生说,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孩子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的乐趣和自由。 想要改变亲子交流的方式,父母应该对孩子少一些指责和命令,多一些欣赏和肯定。 e# o D3 C; c
少用祈使句,反问句。不把原本温情满满的亲子交流,变成了家庭课堂,变成了评判、指责。以致于孩子见了家长就想远远逃离。( X7 H, B9 u- J4 } v* r0 F
很多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只想赶紧考上大学,离开爸妈,离开这个家!( z' R8 M- k2 Y1 D( g0 l R n
这样的孩子,家长还指望孩子感恩吗?" s1 o. G; f, T0 m0 A
▶家庭暴力8 [0 }( g! R3 j- z; m0 ~
8 D/ Q8 q( U+ M0 Y" m
一名留学西班牙的上海女学生嫌弃一个月1万的生活费太少,在网上发帖辱骂自己的父亲,用语非常不堪。4 k' U( q% G6 O+ r! C! U6 v8 W9 S0 Y
+ _' Z! Y8 L8 P5 u& f+ b, r
# S/ [# f6 V2 E7 f- l/ d4 r% S1 s3 I2 i3 v
还骂她自己的母亲。' n) i- r! q- Z3 r1 w
9 N" M/ O# j0 b! Z/ M/ B
$ a" S: W5 Z; o c& G1 I3 {她自私无情人格的形成,除了家长对她的溺爱,还应该有她幼年遭受得家庭暴力度阴影存在。% V/ ?# u: s0 w0 j2 k- C- @! u! X( F
; L$ k6 v. w: K: E" y; \

5 N, F9 }: y6 U9 r% {1 q$ @% ` B4 j1 l
女孩父亲的忏悔信息$ c" E8 X: P# N( N' j6 M
" R* O! N1 r7 V n$ h2 P
有的家长夸孩子很难,讽刺挖苦孩子却脱口而出,永远对孩子不满意,孩子的自尊心从来不被看重~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阴影,成为亲子关系中永远无法修复的伤痕。
# x0 A9 w8 C9 g! H k▶身教重于言教
) p3 X( v9 f. F2 F/ A+ m8 ]5 P& P; V. Z" u$ \" k
教孩子感恩,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z2 |9 _+ y$ P凡事有因果,万事有轮回。
/ _) w; v. H+ T1 k' y$ T( i) k以前电视有一个叫做《给妈妈洗脚》的公益短片。
9 Y& p+ f# E. E5 }8 i O. [- [/ n* j% S! N L5 @- |" W

; K5 y5 H) q8 C& F一位妈妈给孩子洗脚讲故事。洗完之后,又出去打水给老人家洗脚。0 E& _! W8 n4 U5 y7 A4 V
孩子无意间看到这一幕后,偷偷去打了水,用稚嫩声音对妈妈说:“妈妈洗脚”。
% i6 k3 [) x; I简单四个字,感人至深。0 V# B5 E5 Q. r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孩子感恩,不必刻意,不必强迫。只要父母以身作则,一切皆如你所愿。
. b% a3 |+ v) d5 A0 X9 u) t▶培养仪式感3 K6 K' _% ^& r% ]" l
9 S4 |* j$ @% e( p1 m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一书中曾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 “餐前仪式”让孩子爱上吃饭;“上学仪式”让孩子不害怕上学;“睡前仪式”让孩子按时睡觉。; \2 N& ?. Y+ @
在家感恩父母;在学校感恩老师和同学;进入社会感恩帮助过你的人。
& X( J% o6 b) E& B' b( r保持一定的仪式感,能够给予孩子正面的内心暗示和精神强化,充满仪式感的家庭,能带给孩子尊重感、归属感、责任感、幸福感~! ?# Z! ~6 J3 t2 V; X, V& b1 `
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更有利于培养出感恩的孩子。1 e! }5 [! m2 ]# H5 i; {, r, u
小结
# D: c! P0 z4 b$ F5 A' a0 F# Z2 O: P% ?" [6 f1 f7 y
不是生了孩子,你天然就会当妈妈;不是有了孩子,你自然就会当爸爸。持续学习,不断成长,永远是家长的必修课。
4 y# P7 W' l# R3 d!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中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宝丫妈咪 ,每天分享一点育儿心得,关注我,育儿育己,我们一起成长。
" s8 \9 J; b* } H8 I
& `) h7 ~4 Z1 ?) M2 V
8 K; i4 i, L* z# v@知乎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