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7月21日,国家网信办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很多网友来信希望我解读一二,特撰此文。9 ^& y9 J3 _' a5 k/ s
1 o$ S. ~- L! l: U# L6 L- [
% i7 [) a9 c! l/ |# ^2019年: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5 F3 I/ t- [1 r2 L7 P
. }- S' S' s8 T+ G# T" V; c2022年9月4日, 新华网发表文章《筑牢全民网络安全“防火墙”——我国网络安全工作成就综述》,其中提到:
2 g: z- U0 j# A( ~7 N“2022年7月1日,在中央网信办指导下,网络安全学院学生创新资助计划正式启动。天融信科技集团、奇安信集团、蔚来、蚂蚁集团、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安全专项基金作为资助方,将连续五年资助1200名学生开展创新研究。”
' C1 ~7 V1 J l. f* t- K, s! O
' k, o1 b @3 j1 i5 \9 S# o8 u' V- J% f, o
此外,还提到一个重要的信息:
: I% J- L6 V) t" V9 v5 o) Y% S- R( Y“2019年以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的App采取公开通报、责令整改、下架等处罚措施,有力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
2 B! o/ u9 l# Q2 v% z. i7 [大家可以看到,在2021年10月-11月网络大V们开始网络质疑联想“国有资产流失”之前的2年,国家便已经开始了APP违法违规的整治。/ o ?. s. J) q( L8 s2 s3 A
可见,国家打击APP违法违规是国家网络安全治理早就规划之中的事情!7 z1 f' } t1 T1 c
7 \0 }# I# }; I) F/ m( `
) x% f) ^5 T7 d' `& ^1 f+ ^- H1 N滴滴被罚80.26亿,案件背景、调查经过公布
8 `/ r- O C9 l; A5 x" @* _1 u" w9 `
2022年7月21,《新京报》同步刊文介绍了滴滴被罚80.26亿的案件背景、调查经过,其中明确引用了网信办的资料:' U- a% U, e( ], m- o" X
“2021年7月,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 L! _/ E7 l; u) ?0 O: d. g$ n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y2 `+ P+ W0 ^
) l* K+ J& @2 E3 o; f8 l& \
3 h9 i: b, ]) P7 w3 J大家可以看到,网信办调查滴滴的三个核心信息:
5 P8 W$ R* w& K1 E8 T1,2021年7月,网信办开始审查滴滴;3 s @! P$ m1 @% N1 o2 D
2,网信办审查员审查滴滴时,及时发现问题和线索;8 ?8 X* b9 D/ \4 U
3,网信办根据审查结果对滴滴立案侦查。
0 u6 i0 H* A6 }4 b- s很明显,网信办对滴滴的调查是2021年7月,也早于2021年10月-11月网络大V们开始网络质疑联想“国有资产流失”。它彰显了国家对网络安全治理的重视和法治化。
S2 ]; {: z6 k$ O' ]+ E
9 b: L% e9 I7 O/ Q' N
# f, V5 D y, s- Y5 p7 U滴滴被罚背后的法治
. M( g+ k2 u/ T$ o7 w
6 g: [8 M# D+ \+ E: U1 s" W网信办对于滴滴被罚的法律依据也阐述得很清楚:: j9 N5 k4 d; g
“滴滴公司相关违法行为最早开始于2015年6月,持续至今,时间长达7年,持续违反2017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年9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2021年11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6 F: r$ P' O* b% Z8 B" C
完全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同时,网信办也指出:5 `/ T$ o! J. h E
“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数量看,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647.09亿条,数量巨大”。: d5 I2 ?# P' W% \6 y9 v) p
因此,对滴滴处以巨额罚款,完全合法合规。
5 W* H) m' M. X; b# g q! ?6 g2 d. H4 E) G* d
( u/ n9 C& [0 h I% i5 R% o1 L
互联网公司的违法违规处理:理性的思考,而非无聊的“联想”
' q7 D" ~3 c' h
* C. |" Y/ v" l6 f% I5 u/ x5 q: C其实7月23日,我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了滴滴被罚所涉及的共享经济监管和MCN机构监管问题。
: O$ q& t; J6 k9 a, Z6 L6 g/ T; [" b3 P7 b! a4 e" L# L
0 G1 p' Y% E" k# |+ k( Y4 x5 @我在文中根据中国的MCN机构监管的研究趋势,结合此前对于共享经济的监管趋势,判断目前是国家加大对MCN监管的“恰逢其时”。
2 N. z# K0 v; E' _- \$ U+ J! C而对MCN监管、滴滴监管,都同样涉及到需要广泛的学界研究,而不是在互联网通过各种造谣、网络攻击企业来完成的。
* _- I% ?6 c" V0 U8 C% n! E1 N& [8 i8 B1 T2 D9 e. o
' J. B. }6 {2 a$ C$ T. g* q5 R结语
! Z/ X5 D/ N. y' ~5 C0 K8 c- L
我此前撰写多篇文章,指出饶谨系MCN机构的艺人,连同陶勇、明德,采纳错误的国资流失数据掀起网络舆论,对联想发起长达十个月的互联网攻击。这已经严重偏离了互联网的法治精神。
, e7 z) v7 S2 c3 Z
9 K, o) A0 g8 P" s: B, N* r! C7 [* U$ c( t
我在7月25日和7月31日连续撰写两篇文章:- M$ |" B' p4 O7 |$ W
《司马南:谁是联想的“保护色”?》
5 N/ y" s8 l. F& f ~% q. X《芯片高管纷纷落马:空喊爱国是腐败造假的保护色?》
3 g' D* i( Y6 P7 Z* ?6 v; `+ y0 |6 B; u6 k1 O
# N; S+ m5 Z0 G. s
我的这两篇文章,均是从不同案例出发,探讨一个良好的舆论监督秩序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性:2 X8 p3 [8 q5 ~- m4 i' q7 {
一旦打假、反腐被绑架成流量生意,那么他们往往成了“造假”、“腐败”的保护色,因为真正的舆论监督力量不能被流量生意操纵。
V2 K- g1 q6 C1 A. ]% G
4 W6 ]7 X) A; J5 ]; u& ?% O& {. `/ ~8 ^4 f+ `4 r
参考资料
" m; b. r: r/ @7 Z' F7 U0 `1 t. A- y9 C o6 O
筑牢全民网络安全“防火墙”——我国网络安全工作成就综述“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39377772400476709/?log_from=f9635efa699598_1662356661500
' X) |( a* {3 Z' n, z: q滴滴被罚80.26亿,案件背景、调查经过公布: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2714951944339980/?channel=&source=search_tab5 p# d( ?: H5 d- @) |0 ^
滴滴天价被罚:从共享经济到MCN机构,看中国的数字经济监管: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3477676731482654/?log_from=04979961a5294_1662366760171
4 H; A( q T2 }+ K( e芯片高管纷纷落马:空喊爱国是腐败造假的保护色?: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6339234436514312/2 i, b# D9 O6 o0 m
司马南:谁是联想的“保护色”?: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4159435194237455/" J! }$ c/ l6 N5 Q9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36540453113004556/:联想事件的写手(二):陶勇约见明德,司马南撒下弥天大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