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已经有答主说了,这里的「加码」并不(完全)是指工作强度,更多也是在说「放权」。! x* \6 B- A5 S8 Q
加码 00 后,指的是让年轻人更多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给他们更多尝试的机会。
$ G8 {+ m- h/ `& H- {) G# B: Y-: e$ a% a& R3 u7 L6 F# r& h/ q0 A
作为上一代年轻人(90 后),我想说,中国的年轻人,特别是社会中上层的这群「白领」,我们最迫切需要的,不是工作的「主导权」,甚至不是「绝对收入」和「晋升机会」。
7 a" r/ s k9 q5 X1 b年轻人最迫切需要的,是「确定性」。; ~* q( [) r! S" \! N3 a
确定性是什么?极端一点说,是日本的「终身雇佣制」。
; u' z, i+ m% j, d9 H: c: D! d缓则一点,就是要给年轻人足够的确信,自己在一家公司,一个行业,能长期立足下去。
" I( Q- r5 O9 R& a) c今天积累的经验,能转化为明天的能力。9 z n$ n' B% g7 r
而且还要防止什么?防止房价暴涨。
% G! V/ s- E, O这个是最重要的。 {* K4 I; c$ q, }( z
-$ Q+ }6 `3 Q7 r" z
我比较喜欢拿中国和日本比较,因为都是东亚国家。6 B+ P7 I" b' ?# f% F
今天国内的基层白领,那些程序员、设计师、记者编辑、公关,在一个好点的行业,他们的收入,比日本其实低不了太多。
4 P* c5 f k% U& `% D1 T8 r日本很多基层白领岗位,就是 300 万日元一年的水平(其实 300 万一年在东京,比应届生平均水平还高一点了),合人民币也就 15 万。
. ?. W/ E7 ~2 ~) B' [而国内好一点的行业,税前十几万的工作,其实也不少。(当然,远超平均水平)
) N! ~3 I& V' L5 y但区别在于,日本大部分基层职业,都有极强的确定性,稳固的年功工资体系,保证你的收入能随年龄,随着你在岗位上的积累,稳步增长。
% W* D. b' J' |$ W3 E0 w1 m- [相比之下,国内整个社会,都在疯狂透支年轻人的未来。
! Y5 }( H7 P* M, o$ l T* r工作强度上,透支他们未来的身体;
1 H+ ~; ? e# [4 i- w) |- ^房租房价上,透支他们未来的收入;# \/ j8 [6 E4 |! i& e0 T* h9 `
可以说,我们这个社会的运行模式,正在透支整个社会未来创造、消费价值的能力。1 T R7 F& ~5 m: c" I
-
Z: `$ Z. {' @9 I. i这个事情带来的问题是什么?这里讲一点个人经验。
9 J& t1 |, s! E' A, ^( I- |. ^. [- E8 D6 年前,我正式入行做媒体的时候,正是棚改去库存如火如荼的时期,房价暴涨。
) h: q/ C( k, d那个时候我收入不高,北京一套我勉强买得起,能最低限度确保我在京立足的房子,大概 200-300 万。$ J8 G" d& l( v! E2 n
说实话,如果我当年咬下牙齿,逼父母给我拿个首付,在北京买一套,根据这几年我的职业发展,贷款现在估计已经还完了。: }6 \# c* f8 P/ ]1 \3 L& K
但当年的我,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这样一个职业环境里,不可能有足够的胆量和决心,在这样一条北漂之路上,选择背一个 200-300 万的房贷。% F( g& I7 q1 R
所以当年我父母就换一条路,给我在老家全款买了,现在我住的这个房子,我也回来了。
1 X& i, b2 ^/ j7 w p* L5 j* V过去 5 年,我就一直远程工作,也经历过波折、起伏,但我没什么后顾之忧,就一直做内容,做媒体。
9 x; ]4 j/ o i9 g& T5 q6 Q5 年之后,当年的同行,基本全都转行了,有转公关、市场的,转产品的,去做投资的都有。媒体这一行毕竟还是太穷了。( q7 U6 w9 U, G
到最后,坚持做媒体、做内容的,可以说少之又少。1 h3 o1 f/ r# t5 |+ r
我完全理解这些朋友无法坚持「做内容」这件事,在大城市的风吹雨打,和房子的铁幕之下,这一行能提供的收入、发展潜力,真的不够。 T8 a) d! m! O3 B( h7 j- P
但它带来的问题就是,很多行业正在腐坏。% G! j3 [! H2 j9 d
-% [% I2 B2 B& q) g: {; O* R( z
这个腐坏,发生在人的层面。
4 r* F/ b m4 z5 ]; W! D7 B" s我这几年也接触很多新人、小朋友。+ l' A: d$ I5 R* C$ L5 m
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两极分化。
+ C- Q( e. r7 y- U00 后这代小朋友,要么是能力极强的,就让你惊掉下巴那种程度。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是一个信息大丰富的时代,只要你有学习能力,可以自学会很多东西。比如现在那些头部的视频创作者,都很年轻,而且都是自学成才。2 h* y7 j: f( | `
要么就是能力低得突破下限,有一些最基本的能力、常识,都不具备。
0 Y4 v: _. N: L: b为什么?因为这代人已经失去了一种「静下心来,聚焦一件事」的能力。没办法,大环境太不稳定了。" K% a1 s% d( c+ M3 }
我大学也不是学新闻的,但我要做科技媒体,至少我从中学到大学,有 7、8 年的时间,都把自己沉浸在这个垂直领域。最后从键盘侠转型入行,也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
$ w* `/ c0 }) x+ E0 E) a现在很多做科技媒体的小朋友,可能就是脑子一热就来了,做一段时间感觉没什么前途,就走了。你在一些人身上看不到任何知识、经验、经历的沉淀。
' r- P* C1 x/ i3 p- E这个是很恐怖一件事,今天「小编」这个词正在被迅速污名化,背后就是因为没几个人能花 3-5 年,甚至 10 年时间,去打磨一个最基本的技艺:把文字写通顺,意思讲明白。* g+ `5 Z' H# s- z- x% f
-
% j( m6 O+ i) U4 @再回到问题,年轻人需要什么?
4 F. V( z+ R" D+ X其实年轻人进入职场最需要的,首先是一个「好导师」,带你用正确的方法,把最基础的东西给弄明白,基本功的底子打好。* f- F& B1 K% l" Y, Q
这件事应该做得更早,在学校就要做,国内的教育和职场之间太脱节了。. C6 G/ \( Q: y' h! s2 U
然后年轻人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路径,让人明确,我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未来能转化为稳定的回报。; y8 |9 I r! e" t
最后才是你在基本功的基础上拓新,把经验转化为能力,承担更多责任,寻找更多机会。也带动下一波年轻人,形成积极的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