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五中午和两个同事吃饭,其中一个同事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她说,她在抖音看到这样一个视频。放假回来,幼儿园的老师问孩子们,在假期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 ?& j( l" E) Q0 M$ ?有的小朋友说,我吃了好多好吃的,有的说我看了一本好书。对于吃货小朋友,老师一个眼神都不想给,而面对读书的孩子,老师却不吝啬表扬。
 . }6 M: W$ k: Z* z' \0 s我90年代上的小学,20多年过去了,幼儿园的老师和那个时候好像变化不大。吃货为什么就不如看书的小朋友呢?
 ( K# f$ L1 R2 c- K+ ~5 Z3 \
 / ~3 K3 _9 y) j/ o7 T去年我写过一篇关于种子的文章(如何看待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王一博中国顶尖舞者推广大使身份?),一博在11岁时在电视上看到街舞比赛很喜欢,然后走上了舞者的路。对他来说,通过电视看街舞比赛,就是在他的心里埋上了一颗要跳舞的种子,那颗种子从11岁开始生长,长了快13年,长到了今天。那颗种子,今天已经成了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他长成了大树,现在做推广大使是给更多可能跳舞的人埋下一颗种子。
 + D' r" J& V% L5 Y  y$ E' {% Z3 l我想在这里做个说明,一博其实学过很多兴趣,比如画画书法 等。可在他心里发芽的是跳舞,后来还有滑板和摩托 等,并不是所有兴趣都能成为种子。$ M' }2 }! d4 X: {# v4 j6 }/ H
 天天向上节目里,汪涵在育儿主题里说,要观察孩子是哪一颗种子。这和国外有专家指出的观点类似,爱孩子原本的自我,爱他将成为的那个人,爱他表现出来的兴趣,你会抛弃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你必须自己来塑造他们所有愿望和能力的观念,这会让父母们轻松了很多,不再感到万分焦虑。
 7 X$ |$ E4 a4 O, r: f这说明并不是父母帮助孩子培养兴趣,只是帮助孩子找到Ta的兴趣Ta心里的种子。# V1 M+ _, \6 I) t* }: S( y+ Q
 ! v0 D2 q: {4 b. a8 M0 C
 
  : T: W0 P. T# s" F+ {9 D. Q 
 ; v' F3 a- x2 a" \* R1 M* H4 U我家附近的商场一楼建了个小的篮球场,很多孩子和学生在那打篮球。有一次我路过那,听见两个家长的对话,一个说再练也参加不了奥运会。另一个说,参加不了怎么了,这只是兴趣,他喜欢就可以了。3 H6 r2 V. f. M& B9 R4 V
 人们常常分不清兴趣和特长的区别,我之前看到一本书,我非常认同那里对这两者区别的诠释。说爱好是兴趣,主要是娱己,取悦自己;而特长是一种能力,主要是娱人,得到别人的认可。# j( E. c' Y' W' ?1 r6 l# W: V
 这篇文开始提的喜欢吃的孩子,吃对Ta来说就是兴趣,取悦的是自己。而看书,到底取悦了孩子还是取悦了老师或家长,只有孩子自己清楚。我希望那个孩子如果看书,真的只是因为自己喜欢,能在看书里获得乐趣。
 # D- I) P! e' ~
 ( o4 O8 i8 {3 x不是谁的兴趣爱好都能成为特长或者工作甚至事业,如果一个兴趣爱好不能成为特长的话,就没有意义了吗?以前我确实是那么想的,如果这个爱好没法为我的工作助力,看不到好处,我不会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我以为我的人生里学历,工作,家庭最重要,这些确实重要,不过当我遇到困境想要获得力量时,学历和工作并没有给我的内心起到任何支撑作用。包括家庭,需要我不断地投入,其实我能获得的支持和力量很有限。( @* t# {' _. C
 在任何时候我们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可我的心理韧性能够支持自己吗?内心的资源充足吗?很多人都知道身体要锻炼,其实我们的心灵也一样要锻炼。如何锻炼呢?我发现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我们每天吃饭,吸取各种营养。而我们的内心,也同样需要喂养充满力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阅读、音乐、讲座 不同种类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用各种形式的激励性材料喂养个人思想补充能量,让内心常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而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激发人的灵气,想象力,还有创造力。
 : F$ x6 [; g$ Y6 d& o; f一博为什么要在高强度的工作下还要抽空去练滑板呢?为什么去练摩托?他的能量和状态从何而来?除了这些兴趣爱好,我找不到别的答案。不久前的我,觉得阅读用处不大,写文不能变现也无用,今天的我,觉得这些才是最有用的,没有这些无用的趣味人生就像一口枯井,多活一日都不耐烦,那种苦才是真的苦。1 f% v+ e4 b% e7 L& L1 g  X$ j
 
 : {4 e/ O& S3 j4 ?
  * x$ r# d! F" f9 m0 Y% C% |5 K 
 : Q9 R8 p; l6 J( c不能成为特长的兴趣爱好,看似没有用,可能赚不到什么钱,赶不走坏人和霉运,也许也带不来什么荣光,但只有自己知道,它曾在无数个摇摇欲坠的人生节点上默默地拯救过自己。我想,作为孩子的父母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如何让孩子独自面对人生呢?我以前写的文章里提到(严野:看一博的性格聊聊父爱和母爱在他身上的体现),一博的情绪稳定,他不管面对工作和生活都积极向上。佛洛姆说,一个好的母亲会灌输给孩子爱生命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活着是美好的,生在这个世界很好。母亲应对生活抱有信心,她应该是愉快的人,母亲对生活的爱像忧虑一样会感染孩子。
 ( X- r, T# Z1 C( i4 E人生是有很多磨难很多痛苦,但人生也是很过瘾的。一个人如果有了自己的世界,自洽而宏大,辉煌而深厚,人生再大的风浪也击不倒他,他会觉得人生有意思。那么多人黑一博,今天说学历,明天又说胖了,可这些声音影响不了一博。一个人如果有了稳固的自我,这些外界的声音根本撼动不了他丝毫。2 O; J4 w  }* A  y0 l6 u5 m  m- h
 4 K& `  `0 R/ y/ r& x# ?% A
 
   3 e: L, g# [. @: q7 S7 C& v4 k
 所以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问他喜不喜欢,开不开心就好,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能不能成为特长,能不能成为工作和事业,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一博去年在街舞4的舞蹈比街舞3又成长了很多,除了努力有更重要的原因吗?这个我不展开说了,我以前也写过(如何看待王一博在《这!就是街舞》第四季中受到国际大神肯定并且拿到 battle 第一?)。
 ; @( t. c+ U, \( \2 ?7 {我上周四去滑滑冰摔了两次,脖子肩腰屁股,从头到脚都疼。这是我第二次去滑,去年2月滑过。有人说,你都快40了,就不能选择安全一点的运动吗?其实滑板滑雪滑冰有共同之处,我因为从滑板里体会过乐趣,才会想要去尝试滑雪和滑冰。有些事只有自己体会到了乐趣,下一次才会奋不顾身再去做。就像一博,摩托危险但他不会放弃这项运动。有个比喻不一定合适,以前我做节目时我跟的一位导演说,如果你从事过这个行业,以后再从事别的行业可能会觉得很平淡,这就像鸦片,你明知道它有害,但很难戒掉。
 1 f, ^) V6 \# w0 P6 |9 ~0 l1 J5 B' u其实一个人的喜好是很难改变的,我想我以为早就黯淡的梦想,可能阴魂不散地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我的生活。不做节目,也可以用很多方式去展现对世界的理解。一博选择的是跳舞滑板和摩托,我原来是做节目,现在是写文,也试着用滑板或者别的。找到兴趣爱好,其实也是找到了自己和世界连接的方式,不管是画画音乐,还是别的。8 z3 a( d# A5 K
 我这文章不知如何收尾了,要试着尊重和成全自己还有孩子,孩子如果说喜欢吃,那就可以看看美食是不是他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