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不仅是教育系统的事

[复制链接]
查看5855 | 回复0 | 2022-7-31 18: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李丹
' d1 W8 ]) K' F( @* v  J& ?; K/ L) P
  B+ W3 x- U9 a去年7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发布实施一年来,给我国教育改革带来重大影响,校外培训机构无序扩张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效缓解,更多家长对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4 [% v& _/ e3 r8 G3 I; [+ }" V# m" L8 r1 s: R+ d* D  b: `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三位学者通过跟踪搜索引擎上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电商平台相关商品的购买量、专业咨询网站等数据,分析了“双减”政策的效果。研究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后的这一年,青少年抑郁症状减少了78.6%。这主要归因于减少甚至不允许布置课外作业带来的学业负担减少、父母转向家庭教育带来陪伴时间增加,再加上不允许考试或禁止排名等带来的考试焦虑大大缓解。“双减”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 x; C- h0 j( {: i. S5 a. N) f1 w+ K  E9 q* d
与孩子们逐渐轻松的状态相比较,父母的焦虑症状却在“双减”后明显上升,研究表明增幅约12.8%。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父母转向家庭教育,家庭和工作之间不易平衡,这一点从“双减”政策后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上升中也可以看出。/ F+ K" ~  |3 L2 k2 r7 E* A6 e
. t0 T3 r0 ~. z- B8 b. E
让父母更为焦虑的是,以往孩子成绩不好,可以选择校外培训,不少父母认为付出金钱就能获得回报,“只要报班就能提高成绩”。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校外培训机构的选择范围在不断缩小,更多对“补课”有需求的家长只能选择成本更高的一对一家教,这对家庭经济是不小的压力。
0 U! S6 N, z" S3 c) V
! R! I: p0 G6 @$ K- M让家长们焦虑的根源,一是担心孩子不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担心孩子被“普职分流”只能选择职业教育,未来经济社会地位得不到保障。这需要教育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种种措施,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惠及每一个孩子;用办好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等方式拓宽赛道,让更多孩子可以自主发展特长,在自己热爱的行业领域闪光。
& c0 v/ q/ h8 `/ |* g" `4 f: C7 z; z" }( V0 r, V% Q5 F
需要看到,“双减”并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事。孩子关联着父母,父母联系着社会,教育从来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与国家需要、人民需求高度相关的领域。全社会都应关爱教育,让孩子们在对知识的渴求中完成能力提升,而不是将大量时间用于“刷题”、承受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回归教育本质,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塑造强健的体魄、坚韧的精神;让父母有充足时间投入家庭教育,使孩子获得陪伴和关爱,创造和谐的家庭社会氛围。(李丹)+ A% Z1 G5 l% i" I2 t( v
8 v& g/ y  k9 O  p; k$ [
来源: 经济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