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估值原理》中,老麦给出企业的估值公式A+PV(C), A是企业的可变现净值,PV(C)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现值。) ~+ f; @% h8 |+ h5 }% {
文章最后提到,对企业的估值,其实主要是对PV(C)的估值,A比较容易估算,难的是PV(C)的估算。3 m. M7 j7 e0 E- |! ?1 o
首先来看个极端例子,假设企业每年赚到的净利润(净利润是否真实,是财报分析的问题,这里只讲解原理)全部收到现金,并且都分红给股东。: \% i5 N6 J# Y. R" N5 F
第t年的分红记为B(t),折现率记为i,事实上随着时间的增加,折现率会有小的波动,这里我们假设每年折现率是一样的。" n6 \) `3 e w0 D i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未来所有年份分红的现值为8 `! w5 l. }' i7 z/ G; u
PV(B)=B(1)/(1+i)+...+B(t)/(1+i)t
* j$ [% [$ [: [8 P$ E' Y公司的可变现净资产记为A, 则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是PV(B)+A,如果t=5年,也就是说5年后,你就可以回收本金,并拥有0成本股票,那么相信你大概率会投资它。2 M& D# s) d, t6 K* m- U' r# F
这就是最简单地折现红利模型
! E1 M3 h$ r+ ]& R3 ~我们在折现红利模型的基础上继续放宽条件,企业赚得净利润,不会全部分红给股东,会留存部分维护更新设备,以保持企业产量,维持盈利能力,或者扩张企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这些支出我们称为资本性支出。- H6 u, `9 G- h {, `0 P6 y3 {
虽然折旧,摊销也计算到公司的费用中,但是并没有现金支出,因此也应该算到自由现金流里面。% S: l- o/ r: x, I$ Z6 E3 y
那么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大致可以归为一个公式: f% X! X5 @! K3 x; z) R
自由现金流=净利润+折旧+摊销-资本性支出。
4 r* _- H! v4 C/ V那么企业的估值便是《企业的估值原理》中提到的公式
* `& c4 S* \0 a% M) N) E+ i/ kA+PV(C)& N9 e8 d" _8 c/ K; ?8 Z# }
A是企业的可变现净值,PV(C)是未来所有年份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之和。6 g! I9 ^+ [/ {' c8 y3 P( \
假设第一年的自由现金流是C(1),以后每年自由现金流以不变增长率g增加,折现率为k, 那么
8 P, |4 v% J) @5 V) U& d& b8 bPV(C)=C(1)/(k-g)。
2 W+ ~& a" x; D: M: y! P这便是不变增长率,折现红利模型,只不过这里用自由现金流替代了红利。
& v5 A- B' }' b$ H! Z4 O0 x注:具体的推导过程,需要用到高中数学公式,这里忽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推导下,不想知道所以然的话,记住即可。5 Y" D: n6 I" D7 E" d
k是一种折现率,是经过风险调整的折现率,或者叫做市场资本化比率,是投资者愿意投资该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有关预期收益率可以阅读下面的文章。
( T" Q# w, V: N; P$ K" f现在重点问题来了,k到底怎么计算?% C3 q" F$ ^( H3 z8 S; O* O' r( F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里面给出了一个k的计算方法,
0 V* H3 n* V S9 y8 g+ m6 cE(ri)=rf+βim[E(rm)-rf]
5 ^ }+ ^/ E3 f2 D% F$ X! K( d! T+ m其中:; x& ^) ?; Z D- \. f% r
E(ri)是资产i 的预期收益率 p+ A1 K/ l, `8 m0 D# ` g; s
rf 是无风险利率
" p# g/ L$ j3 {: uβim 是[贝塔系数]],即资产i 的系统性风险0 Y- u0 w: Y! Z6 t9 K7 a. Z d* Y
E(rm)是市场m的预期收益率, B1 Q. h" {5 k% c! F5 }
[E(rm)-rf]是市场风险溢价6 Y3 i& L+ z) K! y* t- I2 X2 o
E(ri)就是我们要找的市场资本化比率k,不过这里有个问题,要求k,还要知道贝塔系数,而这个非常难求,就是求出来也不一定能够反映股票的真实状况,所以我直接用市场的预期收益率,也就是说取βim=1。9 B: n0 y) B& ?
代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0 _2 y$ C4 w9 g1 {' M% Z' _7 fE(ri)=rf+[E(rm)-rf]=E(rm)=k* b" |6 G2 Q" U
在我国的股票市场,沪深300指数的预期收益率,比较能够反映整个市场的真实状况,所以可以当作k的估算值,当然也可以用行业板块的预期收益率,两者作为对比,哪个k值大,就用哪个。
: w4 w* J& A' M6 Y8 i( J* P$ Y目前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大概是8%,化学制药板块的预期收益率就稍微高一点,大概为9%,那给化学制药估值的时候,就可以取k=9%。
' E6 ^& {% q6 \另外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经提出:当AAA级债券的资本化比率提高一倍时,可以适当抵消股票与债券之间的风险差异。
7 I. T7 G% ]6 ^7 B7 @( _( H8 H而在我国,10年期、AAA级债券的收益率大概是2.8%,提高一倍大概是5.6%,与沪深300指数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相差3.4%。' n8 Z8 a# T/ j; |# Z7 G+ L
不知道是中国与美国的市场差异导致的,还是由于时间因素导致的,毕竟格雷厄姆提出这个假设也已经过去几十年了。% H' E9 Q" C# K$ w
如果采用50年期、AAA级债券3.4%的收益率,把它提高一倍就是6.8%,而随着时间的增加,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也许会有所降低,那两者应该会非常接近。
* a* D9 C0 ?/ b所以k取两倍的长期AAA级债券收益率,也是一种方法,两种方法都告诉大家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来选择。
; Y6 z' @% P1 |1 J关于K的取值,是个大概的范围,例如我平时用的是8%,当然也可以用7%,或者9%,根据企业、以及行业的情况进行调整是可以的。
/ }; ^4 N" t' w) ^但这里要提醒下,不要上调过高,例如15%,一个企业长期可以获得15%的预期收益率是非常罕见的。& c$ \ ]% ?, n7 Y5 n* D7 Z% Q1 L
也不要下调过低,例如3%,一个企业长期只能获得3%的预期收益率,那还不如去存银行。
$ @. u- B" g' F3 L( B回到PV(C)=C(1)/(k-g),k的取值已经知道,C(1)可以通过财报估算出来,现在只剩下增长率g。
& q+ q+ w) m/ s+ H6 Z那么增长率g是可以准确求出的吗?答案是否定的。4 M4 @2 H: V6 [/ }. ]% C
但是,不知道g的准确值,并不代表不能估值,因为k-g在分母,在k一定的情况下,g越小,企业的估值就会越低。0 }% W& D1 G* Z- D' f0 \
如果g=无风险收益率,也就是把股票未来的增长率看成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估值都远高于现在的市值,不就说明企业低估吗?+ b. Q" P. \' p" B% T$ W S; c2 a
当然,这只是从财报的数字分析上去估值,企业的业务状况、管理层的能力,行业的现状这些决定性因素,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0 d' h' a+ g }; l' P+ T4 a' A
这应该就是巴菲特说的能力圈,不懂得行业与公司,你生搬硬套公式去估值,大概率会错得离谱。
$ f5 \5 O) c# L% ~4 `这就好比你估算一个人的身高,离你1米远,你大概可以准确估算出他的身高,如果离你几十米远,你估算的身高估计会很离谱,类比企业估值,离的远近就相当于你的能力圈大小。
* x# @" W V* N) _9 ]$ b但是有的优质企业,用这种方式也许永远都买不到,例如g>k的情况下,估值公式并不适用,这个时候有没有好的估值方法呢?
8 Q6 v @) s& C2 X. P3 H/ z8 C考虑到本篇文章已经过长,不便于阅读,我们下篇文章再接着聊。
7 f/ P* i8 `, s提醒:另外利用这种方式去估值,对于银行,证券,钢铁等周期性行业并不适用,切记!切记!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