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微刊·画论」陈航: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

[复制链接]
查看4931 | 回复1 | 2022-7-4 17: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术微刊·画论」陈航: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1.jpg
+ a* h' \- ]* a

- U) u/ Y+ N  G  Q; f0 T
5 Q4 d2 u: m  Y9 x: ]) f/ f) M3 O/ `/ w+ c% T- N, m/ g3 q/ a
& b2 g: i$ E$ a
( l. o0 Y* W5 u& B" x
「学术微刊·画论」陈航: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2.jpg
8 @1 e) Z+ |4 k; I5 R7 \

2 o3 G) A4 A: x0 A  s( P
* B% z4 Z. g; S9 z3 t+ U
+ H) T& J3 g! h5 Y& n) d

% \* n7 O/ |7 b* v& e+ h
* b/ T+ G8 q# y0 a& [5 K2 e
「学术微刊·画论」陈航: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3.jpg

' B1 x. a! [$ B" o. c

, w- [& O$ N0 l( m- u* L
3 s4 }. l) D) z- K+ G
3 @& I8 _  E& P9 F  \

( W& q, c6 Z" V/ O% U: A$ A- j: i4 g. K- l0 a: I/ z
「学术微刊·画论」陈航: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4.jpg

6 e/ V! Z! Z& i% K0 F3 }0 r; R. E+ q

) k3 j1 A9 l" C6 N1 b& g6 _; a. `( h0 @
' W5 ^) d7 K! @1 h; p8 m1 d; [

4 D! M4 I0 H& w& w
1 f. u3 U1 b1 D4 v4 P9 D
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

  @; I5 ?* P2 u; f' I  b9 r$ ^3 t
陈航/文
# m$ e: c% A9 r  I

# A1 l" Z# n$ W6 w3 a) k

+ ~  G5 I# E5 h% E7 ~中国书画共性与个性问题看似一个老话题,或没有探讨的必要,而在笔者看来这一问题的厘清却永远先决于中国书画其他问题的解决,尤其在今天,如果说当代中国书画发展存在着大家总在谈论的某种欠缺的话,可能恰恰是对这一老生常谈问题失去了追问的兴趣或再思考的必要。中国书画的异质同理且同列为中国本民族传统艺术经典的代表,二者关系的密切勿需赘言,使我们在探讨共性与个性问题时将中国书画作为一个整体来表述似更为宜,也利于相互佐证。
: q# R% q0 x& p: Y$ V$ C
8 D: o% U, V' v/ q2 `
- n7 A& \) d1 D, B. c$ q明代项穆《书法雅言·品格》中关于书家的品评论述在今天似乎尤具意义与启示性,他将书家之优劣列以五品:一曰正宗,二曰大家,三曰名家,四曰正源,五曰傍流。项穆对一品“正宗”作如下界定:“会古通今,不激不厉,规矩谙练,骨态清和,众体兼能,,巍然端雅,奕矣奇解。此谓大成已集,妙入时中,继往开来,永垂模轨,一之正宗也。”这里讲述了居于上乘的书法主体应有的状态,清晰地呈现了对共性的首先要求与其后个性创建间的关系。即“会古通今”“规矩谙练”“众体兼能”“大成已集”的共性积淀,而后乃有“天然逸出”“妙入时中”“继往开来”的个性发现,其余四品皆以此理类推作评而甄优劣,在历代画论中的品评亦多相类,不再赘述。可以说强调“有前提”的“个性”发展,即在“共性下的个性发展”,是中国书画探索发展的鲜明特征与特质,“共性大于个性,不能没有个性”是中国书画关乎发展与创造方式的基本理路;在个体的书画探索(小美)中始终映射着传统(共性)智慧(大美)的光芒,成为中国书画审美的基本切入点。# e( A! x9 g( B
; @) d# y: ?  P7 b6 e+ @2 {% `
8 b/ L% S5 x& ]$ g2 j4 b7 W2 Z. e
尽管中国的经济已经崛起,但之前长期的国力与经济低位所造成的文化必然低位的心理误解,带来了文化上的心理自轻。这样的现象在当代中国书画中仍有表现,最显著者即在于以绝对的“自我”(个性)表达实现与否来确立中国书画的价值判断。如果我们不假思索,艺术对个性的要求似乎情理之中,而我们冷静思考,便发现这样的评价系统实质上已被它域艺术价值判断方式所置换(或许还是一种对它域艺术的误读),使我们为数不少的中国书画者实质成为了持着中国书画工具的它域艺术家(这一点或许书法做得比绘画要好,其在经历了“现代化”的喧嚣之后已更多地回归到了书法本身),从中国书画的价值体系去关照,那种一味强调“绝对自我”甚至“颠覆”的表述实际是艺术捷径图谋者的欺语。宏观地说,不同文化场所形成的不同价值取向与方式认同并置于人类精神园地是必然现象,但如怀揣文化自轻去看待本民族文化必然是主体立场的迷失与盲从,而对主体立场的坚守与自觉是今天的中国书画人首先需要警醒的。: x2 C% q3 p: c  }$ m7 x

8 [  e9 F. }4 z8 o6 V2 i5 l& W" _$ A' n
对共性呈现的看重对于中国书画来说是至为重要的。虽然陈师曾有诗云:“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这听起来是中国画家标新立异的豪言,清代石涛更有“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鲜明立场,但这其中却与一味强调纯粹的个性张扬有着质的区别。无论清代石涛还是现代陈师曾,他们的画作中渗透着显而易见的前人成果,那种被公认的已成为共性美的东西,仅从石涛题跋中谙熟的诗文运用,各种书体及笔法的自由往来就能看得分明。即使是技巧与创作思想都看似“全新”的背后,仍然是以共性呈现作为获取艺术个性的基本前提。“扬州八怪”中的任何一“怪”都必有着上乘的书画兼通能力以及对共性成果的长年修积与把握。如郑燮的杂体书看似个性化的游戏,却无不彰显着对已有成果的谙熟于心,是一种共性化了的个性成果。近现代诸大家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石鲁、李可染、陆俨少等等,无不遵循这样的理路,于是人们在画中才能看到一种可被“理解”的个性美创造,作品也才能做到耐于品读,从这种意义上说不具备共性含咏的先决很难去奢谈“个性”。只重自我表达,甚而置换以它域艺术的表达方式,必将丧失中国书画审美的基本“门径”。所以在中国书画中表现出一种对共性成果的丰富涵容与深度认知对中国书画家来说是第一位的,而其“新异性”也是必备的但却是第二位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这正是与“它域艺术”的差异所在。7 U) O! {# }2 Z0 T' U- B& Y
8 L. ]- E9 x7 y, ]2 s3 Y- Y8 D, n
) w, a6 j* E9 \
当然强调“共性下的个性发展”说明 “个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是不能将“个性”从“共性”背景下剥离,否则会远离特定的中国书画“学术场”。在中国书画史上历朝历代都在发生着变化,个性差异各代都有,从来不曾缺少“个性”,而个性中牢牢的关联性却是“中国式个性”的显著特征。每一代的个性努力都在丰满着一种共有精神向度的呈现手段与呈现方式,今天谈“中国式个性”不能简单地将“中国式个性”与“它域式”个性混为一谈。个性的核心以艺术创作主体的天资与禀赋为基础,直接指向一个族群或一个个体对精神追寻表达的感悟力、发现力与创造力。中国式个性的具体表现宏观指向两种能力:其一是对共性审美精神与实现这种精神的技术方式的领悟以获取基础语汇表达的能力;其二是将这一语汇默化到主体自身的个体化差异之中并实现“个体化”了的“共性呈现”的能力。
* I, T& i" s  N4 q8 m2 ]6 c% i2 N( l, W

" w3 J$ |. J( ], N* u3 l5 @/ J中国书画对共性的看重意义深远,它饱含了关于民族审美的共性精神,成为“大美”。但我们同时要清醒地看到,这种“大美”随着几千年的蕴积,对于后学有着丰富的借鉴、参照与奠基作用的同时,它导源于前代无数个体性灵对“共性美”的多向度解读和拓展(即小美的集合),故反过来又会对后学产生极强的吞噬力。即后学在“小美”创生时似乎总能从既有成果中找到类似于自己的那种期待,并因此对前代经典极难舍弃而沉溺。于是本来是以强调对共性的含咏为先决,却极易走向以共性的含咏为终结,演化为对书画探索的保守持有或固步自封,使“共性含咏”被止步于书画目的本身。认清这一问题极为重要,我们谋求中国书画的发展,不能简单地以远离甚至颠覆“共性含咏”为前提,也不能因尊崇而在对共性的含咏中迷失自我,中国书画艺术为什么难,其原因也正是在这里。正如明代项穆所谓既“会古通今”“规矩谙练”,“众体兼能,”,“大成已集”,又“天然逸出,妙入时中,继往开来”才是成就“中国式”艺路修积的落落正道。而且这种修积无捷径可寻,唯需岁月,唯需生命换取,它有道可循又变化幽微,使创作主体注定只能做带着镣铐的艰难舞者,这也正是中国书画不尽魅力之所在。
1 R8 [7 O- j" e: o1 Z3 {8 T4 j& G" B, R) r
1 Z+ o& ^# y/ \4 @4 W# L7 B
今天的书画创作主体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到所处时代变化巨大,但在这些变化中必须把握住那些不变的要素,民族性的坚守又不树敌于多元文化的时代性背景,秉持吸纳而又独立发展成为今天中国书画创作与研究主体必须具有的新能力和新智慧。在今天多元文化并存状态下,书画主体有机会以第三者的视点看待自己的艺术领域而获得新视角,故而对一种看似两难甚至多难的复杂状态的成功驾驭,坚守而能合乎时代发展的准确把控,正显示出今天的书画主体推动中国书画发展所要拥有的杰出才能。4 C5 O/ S- T; h
) K* B- U8 w9 N$ p4 B
. Q* J; W& [2 G
1 ~/ F9 R4 Q1 B7 I' z

' M5 i8 h9 v0 b  h$ D9 k! i
2 s7 F8 v$ t8 }# L
「学术微刊·画论」陈航: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5.jpg
. x4 [2 D7 V- _
三危清寂
! M; v/ x  t9 f: Q* Q2 K中国画
9 G5 Z1 |, G) A, M( U' x. @7 J300x200cm
# @9 [' y) N( |5 k- B  K. [
; i. y8 b, B/ d6 q8 E1 o7 `& x# u: C& x4 S) f& U

- U0 C* q7 `8 T$ Y( O1 w. z$ e0 ]; W- }' y

7 W3 i9 c" X! x8 N! ^- f
「学术微刊·画论」陈航: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6.jpg

6 Q. n$ p1 c" @& A7 ?. o书法条屏* v* g2 m5 }% M& C' O& i# f. [1 n
240x50cmx3) h( q% H  I# \5 L5 y' I$ R% k3 _
$ r* O# q" \8 t6 N
1 n5 B# W& ?' e( Q8 w+ F+ _( E

- Y: M! l& y4 |; w* w& L$ `9 {
7 J$ k6 W1 y! |% T' e

$ ?. m4 j! A+ ?1 A! l. T; c8 l- w

$ c; m4 [5 L2 d6 y
" B' {0 Q6 O; ?6 o- K7 F5 \+ U
「学术微刊·画论」陈航: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7.jpg
* }; T9 I* w) j( G: ]8 }7 [

& |+ m3 i$ j9 L
「学术微刊·画论」陈航: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8.jpg
* \' k% E# D5 D8 i

) d* t* U! |7 S
「学术微刊·画论」陈航: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9.jpg

2 v3 t* N7 @$ R0 U9 @& r0 r) e6 v9 I  z5 l- w" J# C
「学术微刊·画论」陈航:中国画共性与个性问题探讨-10.jpg

0 [, T* P# U- P6 {7 `$ Q1 q
徐之腾:2015年3月,创立徐之腾艺术空间;重庆南岸区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南岸区政协书画院画家。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会员;四川张大千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为艺术家和收藏家搭建交流平台;把中国艺术家及中国书画艺术介绍到国外。

5 H/ o$ u3 _( f3 L' a
Zhiteng Xu Who is the founder of Zhiteng Xu's Art Space, aims to establish a communicational platform for artists and collectors. He is also committed to introduce talented Chinese artists and their artworks to the world. His other positions are as follows:
+ d7 c# J) O' r5 e7 r
· Director of Chongqing Nan’an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 v2 r& Z! g% k# k7 {3 E5 R
· Painter of Chongqing Nan’an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g# ?- Y2 r4 G* W$ `( o' I
· CPPCC Painting and Calligraphty Academy.
% l9 A# K& o+ q% {
· Member of Dazu Stone Carving Research Association.
6 S& J5 J0 t' \8 C* {/ g4 T
· Guest Professor of Zhang Daqian Art Academy.
! l( H. B9 Z2 q
徐之腾艺术空间
0 ]8 G& f# D+ J7 G
Art collections of Zhiteng
- a" u8 D6 H/ |6 L) v7 r
战略合作伙伴
5 U% x" C  R* E4 I( b
今日头条
( X% ]& M6 }! A$ E& c
https://www.toutiao.com/
3 ~+ t  ]9 j: l+ I8 M* u8 b8 H0 _8 A
一点资讯

) D* f8 e0 K; V: k; q
http://www.yidianzixun.com/channel/m103633

3 l' S" R- Q. ]( m' J. B; r
搜 狐
( s+ B& L$ e6 s& T% `. q+ S
https://mp.sohu.com/profile?xpt=eHlwMzMzMzhAc29odS5jb20=

! c* u/ n# P6 p! E6 c- N- c/ ]
新 浪
& o5 ~9 i4 ~! W  R3 ~, a; R
https://weibo.com/xyp6464/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is_all=1

# r# \# p, }! ^/ p$ I7 T" z
张大千美术学院

) }; g2 [; C( g. ?
http://zdq.njtc.edu.cn/classes/myfc.html

9 T; L* m" x7 k1 s) G, c!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供学习和交流
8 `: O7 D) c9 H! h! ?+ d) d2 P8 \  M
徐之腾编辑整理不易 转发时请标明出处
叉叉1020 | 2022-7-5 04: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搞清了书画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就能研发出来光刻机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1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