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骗了你很久的伪常识?

[复制链接]
查看1558 | 回复0 | 2022-7-2 12: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哪些骗了你很久的伪常识?
们至熟两创 | 2022-7-2 20: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城,不是单纯阻拦骑兵的。* o( P# u5 B0 R7 D7 w" b8 e
- @, j8 o7 I# w: ?% l
众所周知,长城是阻拦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防御工事。4 @* e/ s3 ?5 |* a
# ]5 ^) l8 O. I1 x3 W# z
然而,当我们气喘吁吁爬上陡峭山岭之上的野长城,在感慨先人伟大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个强烈的疑问:% Z; Y& `+ `2 K/ a2 ?

/ t9 f- v, v" ]几百米的高山那么险峻,足以拦截军队和战马,山顶再加高几米城墙有必要吗?& h; t& I8 g4 i$ I2 ^; R- S6 c3 X
9 ^9 i: _4 }( t. i
其实长城不高,只是山高。
) w0 x* ?4 }4 b& Q1 x
  N% ^& i5 |  ]但问题是,山越高,越陡峭,越没有必要在上面修长城。
: N) r) `1 M, g3 I% m. u5 b) y' s' d6 t9 N1 E7 d. Y; C2 |
请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G4 U2 ~; A3 a; p& l; D5 h" R/ z8 Y$ C6 I% S4 }) F
像下图修筑长城的山岭,战马本就无法翻越,已经丧失了骑兵的机动性、攻击性的优势,修建烽火台来预警就足够了,又何必多此一举,修建连绵不绝的城墙呢?
2 b2 |& d+ w( v2 q+ u% A" v7 t2 j! |+ W5 w! t! ~' S# S3 y
7 ~4 s) g. p& q' Y1 M& \. b
0 p) ?/ ~8 ~2 p1 F. S" i

1 ]$ F* j- {- p; A0 m长城(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7 E4 {; U$ v/ W, I

; r# z6 x9 ~. H; Q" D) D4 N3 e. q4 }
前面是高山峻岭上的长城,而在荒漠、草原里还有下面这种单薄的长城,这种长城如何阻挡游牧民族大军的强攻呢?
  o7 l1 a) s# w* Y2 A* }
; K7 `/ E2 {. Z, T3 M" z  S# x1 l* S! _7 }7 L' P+ @

+ u* Q9 E* b1 z5 Z* b, [9 e& j/ k' w& g3 r8 _5 [: p% [
嘉峪关(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a* G: M8 g* i, d: c" l- Y! n0 q. `
3 F% F6 C( \8 f7 S1 \1 }$ p, E4 s
在茫茫戈壁或草原上,找个人少的地方把长城捣毁一个缺口,不也能让军队穿过吗?
. s$ x$ q; a" v" M; J
  q% w- K5 n0 W" l事实上,游牧民族「毁边墙而入」的事件,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 _8 Y9 c- h; w; T. _
+ N/ G" R  l& t, @, h6 f1 j还有人说,在长城上可以运兵,这增强了步兵的机动性。
# K1 V+ L) h, J7 }* o) P& Q: [6 O* Q5 \) }' Q  Z+ z% K/ S4 j& U
但上面这种单薄的城墙怎么运兵,就算古代的墙比现在更宽,能够运兵,但大多数烽火台是实心的,根本没有通道穿过,怎么运兵来提高机动性呢?
" K% @6 a2 k6 Z" T, y/ W* b, o( H% N4 n  Q% ?# A3 T

; Z# g/ I, O* n. N& @% y
* Q! z& Q: D1 w7 r' {7 }4 @1 N3 L0 V& [  m' f
八达岭长城 图源:维基百科* P0 J5 \1 E% T! ?8 L9 f
9 W5 [6 C% J# n- A

! v0 d& R# c9 |) l. u当然,我们最熟悉的八达岭长城是可以运兵的,因为这些城墙足够宽,而且望楼两侧有门可以通过。
& ]1 O. C6 h, Y' i
% K4 O! R; i  U, }* B于是人们就形成了一种认知偏差,好像所有的长城都是这么高端奢华的,但实际上并不是。
1 _7 x# L' o% B/ }0 g, x1 \9 r" h2 d. ~0 B
这是盲人摸象摸到了尾巴,就以为大象像一条绳子。; H7 I7 W8 c+ x* b9 s$ P9 F

: _. {6 L; D& W8 T结论不算错,但是信息不完整。$ n5 J% m9 _7 [1 a* e9 @7 C% Y) G9 _

3 a: p1 X7 f' J8 U. e
0 I9 G0 H2 @6 T3 C
: m6 i6 G8 y$ V3 S9 e- o2 h' O, Y6 h* ^- @# R. `% V$ b% k2 n
Blind men and an elephant 图源:维基百科
$ x, D. C2 j1 M5 r. H6 W1 H( i% @6 N3 G. H5 m; U9 H

2 \. g4 U& @2 y" b4 I; ?7 F这种奢华的城墙其实总共只有几百公里,在明代修建的数千公里长城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更多的情况是下图这样实心的烽火台,没有窗户,两侧也没有门,不能穿过运兵。
- w; ]5 p) j, m! l
7 v& F% S4 L6 [5 K$ z" Z+ a7 N- E2 {' O8 |/ |

4 ~. U: N8 t1 l! [
5 z. [9 \$ U5 j5 a图源:维基百科
+ o9 l  O, M+ h' L6 u" S8 b) l; J7 m) s( X4 \7 Z( ^1 Z
2 F3 J7 s7 Y. g- J
八达岭上中空的包砖望楼是直到明代才出现的技术,从春秋战国到明代之前的 2000 多年里,古人修建了数万里的长城,极少有这种中空、包砖的望楼,绝大多数都是夯土烽火台。所以多数长城并不具备运兵的功能。6 C. Q1 C: E1 o# `" L6 l
7 Y% o3 m2 W5 s
有意思的是,不光中原王朝,游牧民族的王朝也会修建长城,例如契丹人就在漠北蒙古草原腹地修建了长城。, s2 F7 q9 w8 s/ U1 D0 Q* n6 q; X

/ N" K- t+ r- P( D3 U
( s$ ]) }  t2 v- J( N$ r) u: U* r( b, j
/ x5 \2 r: V. z4 _
契丹人修建的辽代边壕长城 图源:维基百科$ W3 n8 i% X7 \: `: G% w3 ?' h# E
+ D. y, c/ p  L0 S

$ n1 h* p/ ]/ }. |/ E+ q还有位于俄罗斯图瓦境内的叶尼塞河长城,是在蒙古草原的更北方修建,几乎快到西伯利亚了。9 L& D$ S# e' `- `; g5 Q% x
% f  H) J' ^1 @. h" f9 x! l
当然,游牧民族的城墙多是矮墙,长度只有几百公里,很多连烽火台和戍堡都没有,相比万里长城只能算低配版的迷你长城。
# n3 y0 r) m% I1 ?9 f, c) n: a* ~- D, `1 a" {
可是游牧民族为什么也要修建长城?
4 I+ f5 Q# ^$ m, T1 `
5 k# @1 Z: l" Y. g7 d9 Q! s读到这你可能也意识到了,长城其实不用修建的很高,也不用拿来运兵,即便是单薄的夯土长城,或是矮小简陋的迷你长城,古人也会去修建,这其中一定有他的道理。4 t# n) m# i) B1 M
0 l: |+ u( y5 X* u* M: I+ v

- z& \8 E4 Y3 Y' w; r  E- F! v2 m, N3 B. G) R" I

" H8 z2 {7 y( z4 n# ?, R5 `& m《三镇图说》中的插图之一,全面展示了边镇的军事布防情况  u/ @. r+ z5 B2 J+ l. n8 m' E
% Q! `4 }3 [, A: ~0 x( c4 \
& z' ~8 F/ j0 J# w7 b
该书是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 年),由山西三镇总督杨时宁组织文武将吏对宣府、大同、山西三镇进行实地调查,绘制了上百张插图,直观而详细的描述了各镇的地形、关隘和布局情况。: Q9 Q9 h2 I* t
# x3 L8 f+ d6 R* C! C- G
本文将节选《三镇图说》中的插图,从历史、军事、技术以及经济等视角,来还原长城的用途,揭开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 H" e1 V7 h/ X+ m3 U, {& V! t- {! e% \1 E! x* V4 v
从军事上,修建长城可以减少不确定性0 _9 j& R0 Q3 K
2 e+ r4 H/ i- g8 c: e

; [' K" I5 R7 @4 T
5 m, D2 z+ k7 x0 t5 y$ Q2 |8 d) Z2 h4 C; Z, ~
清代郎世宁绘《阿玉锡持矛荡寇图》,阿玉锡为清代准噶尔蒙古人(图源:维基百科); X# |7 E# E4 r
& B4 O6 j0 }( \+ W

; @: d6 {: P1 q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骑兵相对于步兵有很大的优势,骑兵的速度更快、冲击力更强、骑射攻击的距离更远。
: V* c: I% ^1 c+ e7 J  ^. j: e: q7 d! Q# s
为了针对骑兵,人们发明了很多克制的技术来克制骑兵的优势,例如盾牌、拒马、车阵和长枪方阵等技术。
7 }/ O: n% G& T3 ~% }/ i0 K* a8 j5 q5 E8 w8 C

: o. u) _( K5 c& q0 Y. ^! t- @, J0 y; G- v+ e' L
% m5 G% }/ l7 N' y9 s# G
长枪方阵对抗骑兵来源:维基百科( H; A9 E6 Z8 e
* }8 p' j5 a( }* @
8 }6 C1 G  @% K% C
所以在历史上,步兵军团战胜骑兵的例子比比皆是。
. F9 o7 p& Q* Q* _' I: L# a* f
7 b3 L8 Z; l! S5 a; |" L但这些技术和战术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只能战场上,因为这里的各种兵力聚集,移动的空间也有限,否则无法起作用。
. g) x# T" q; J) w; O9 [
! c& U; i+ h4 N( r) {) w$ \如果扩大到战场之外,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骑兵的运动战让这些技术都失效了。4 H3 v1 M3 c. e+ E

# P- }6 j) \/ K. C1 w3 A: C* c因为骑兵的速度优势,让他们总能在局部集中兵力,形成对步兵的数量优势,可以实现各个击破。感兴趣的可以搜索兰彻斯特定律 Lanchester's law,这里不再赘述。# Q; N/ @5 Q; S' z! E2 B
2 I- s$ Z! n8 }
骑兵的另一大优势是机动性,所谓机动就是灵活多变:3 b% e2 i9 n- K, k* f

  m; y9 a# }6 [1、你不知道骑兵什么时候来,可能白天突然出现,也可能晚上悄悄偷袭,这是时间的不确定性;
. p3 a0 k. S4 z) @$ [, a, V! a! {
  r/ u9 a2 |7 `) M2、你不知道骑兵从哪个方向来,在快速攻击完之后,骑兵下一个攻击的目标是哪里,你也不知道去哪里追击他们,这是空间的不确定。6 e% B/ e5 r6 }0 [1 T5 ~
4 n- G1 D5 }3 X* f
3、你也不知道有多少骑兵会来,可能是数十、数百的小股骑兵骚扰,也可能是数千、数万的大规模骑兵强攻,不同规模的敌人,应对策略是完全不同的,然而你很难获得敌人数量,来制定攻防的对策,这是数量的不确定性。" e) S' o# A' z* K4 T$ @6 w
- l; m' d1 R, N
时间、空间、数量,这三种关键信息的稀缺,为骑兵制造了一个难以撼动的优势——不确定性。" j3 D, p2 }+ @9 y& \- R6 P- @$ b
9 ~# x7 a% _# O: D6 u) E) X
骑兵来去如风,聚散无常,只要数十、数百规模的骑兵,毫无预警的闯入劫掠,进攻时可以化零为整,形成局部优势兵力,在撤退时又可以化整为零,引诱追兵冒险,随时可以反扑。
8 n0 E. M/ ^& p  N0 h4 J0 [( e) a# T4 S
而防守的一方,在短时间内难以及时集结,只能被动挨打。突袭之后,骑兵快速撤退和转移,等你召集军队追赶时,发现敌人不仅早跑远了,而且不知道选择哪一股敌人追击。即使拦截也只能拦住一小部分,很难协调周围的军队来围歼。8 u# t. K2 t2 Q3 b
, O1 j! U. z; e3 o+ d; s( o- o. j
这种零散的劫掠和骚扰,把边境的村镇搅得天翻地覆、朝不保夕,如果一年到头都被劫掠骚扰,就没有人愿意留在边境上了。$ ?) L% Y+ J: M; W! q  N; V
% S: [" ?+ k; @) {% H% H( Z
如何才能减少骑兵的不确定性呢?4 [+ V3 h4 Q) h- c& b+ {7 M

* _  G& v3 n4 K/ r  c1 [2 Y  Q这时候,烽火台就可以起作用了,他们能弥补信息的缺失,来减少骑兵的不确定性。
# A( L+ r! e  J( v) _8 d( D
- k; M% n" q9 z1、烽火的信息传递速度远快于骑兵的速度,后方可以获得预警,大体估算到达的时间,可以提前准备减少损失,这降低了时间的不确定性# X: K' x# ^) q
# ~( h$ C! R1 H3 s' Z
2、烽火的方向和点燃次序可以消除空间上的不确定行,后方可以提前知道敌人来犯的大致方向和距离,减少了空间上的不确定性' e* y" r; b- V: G5 o2 @
: c: U# N* t9 I4 l
3、通过烽火台释放的烽火的形态、悬灯和举旗的数量,后方可以估算出敌人的规模,便于制定应对策略,减少了数量上的不确定性
5 ~0 W+ V6 k5 l/ e$ s  M
: F5 I2 G# x" @
7 c( ^4 [0 ?. n
( t3 \% }4 Q! \
6 ]' f. o  O* I6 h6 `# d明代杨时宁编《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局部& F) ]- A3 r: _( x4 [1 Q( {7 m

$ R+ z* t1 d6 \! f2 V6 j. u, T: M. H3 F
上图时明代在山西修建的万全左卫城,以及附近的烽火台系统。" e( S1 z" t% S

( m: ~2 {  W' c8 n  [5 R关于烽火的速度,北宋的《武经总要》在《烽火》中记载
" z% G% r! N% u! N. j9 N5 X& x0 f6 S# \  ]* O7 K7 z. n7 b: y
凡烟火,一昼夜须行二千里! `% o' W% L9 m- x4 S/ l- F

" x* \5 |0 f( q* P  R' A' j0 h3 ~; |这个速度比骑兵的速度快多了,当遇到大规模的骑兵入侵,可以留给各地准备和集结的时间。( v, {8 c$ }% a6 R  N8 u9 T* a

; j0 S" k5 p# q而要获得的敌人方位的信息,可以依靠卫城在各个方向上修建的烽火台。
' ?, W2 m. Q& Z/ b
& j, [7 I% v" q3 i$ g3 D8 {) g如果要获得敌人的数量,则可以用不同的信号来对敌人数量进行编码。
) W: a3 I0 \# d- }$ Q: _( s( Y- \: g/ ^( A. Y. W& |$ T) u
唐代的《唐六典》中记载:
" [! Z5 ^% a' F/ i
1 H2 Y. O/ V) ~' ]* F" @8 i其放烽有一炬、二炬、三炬、四炬者,随贼多少而为差焉; g# T! r9 C6 f; |, ]
# c1 m8 v- _, V- W1 S
这样就有了敌人的时间、空间和数量的大致信息,可以制定出防守或出击的策略。
7 _/ l7 J, u2 C: C
* ]5 _" A+ e4 W- E# y这就信息的价值,可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没有充分的信息,人们做出的决策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2 f! m( K2 ~: D1 c0 z! ~7 g% k+ O

0 G$ D2 r' ^& l" e在历史上这种案例数不胜数,例如敌人故意引诱军队,守军还没有等到援军就鲁莽出击,结果在城外被设伏全歼。
* n- P3 W7 J8 ~% o. T  I! u. k+ C
5 {6 s1 o0 ?; b* x! A( |4 N3 v! k即便有充足的兵力,想要拦截和围歼敌人骑兵,只靠烽火台是不够的。) {1 S$ L4 X  f

* s) G* o: ]+ a# S+ e因为烽火台能够传递的信息量还是太少,用于防守勉强够用,用于出击拦截和围歼,则远远不足。8 n8 z" _' t" W' H: a5 r

6 q/ F! I6 K1 J5 X( x* I# v) g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主角——长城,终于可以登场了,那些在很多人看来单薄矮小的长城,同样可以减少骑兵的不确定性,有效的消灭入侵者。8 i8 L$ E, g% [1 ?/ P. \/ e

. \; p% |2 L: E! j/ B- Q长城的城墙有什么作用?
  Q( F3 Y0 L2 W9 a+ `! a& T) c& }7 t& B% J0 c2 ~4 k
长城的首要功能当然是拦截和迟滞骑兵。7 O1 ]+ W6 L4 A
! D7 ]% W6 m; t+ ]
首先要指出,任何长城都拦截不住大规模军队的军事入侵,古人也不指望这么矮的城墙能拦截数千、数万的大军强攻。每一种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能应对所有规模敌人的技术是不存在的。5 N/ d4 E+ p$ W7 V' B2 u: f
* [& y* B( T9 W- H  N
长城真正要拦截的,其实是数十、数百这个量级的劫掠和骚扰。3 J$ g5 G9 z1 H4 c) t1 W) b. L

" u* x7 {- [! F6 ?' M0 M2000 年前的汉代居延简《塞上烽火品约》中记载,匈奴入侵的规模分为三等,分别对应不同的烽火信号:
3 G$ q/ t% i4 b8 M, A. B
& N5 m6 C  O1 g5 }% y
" q. E! y; P% I  m' F0 {' q& n' S: D9 v) M' O- A- H* u
: r  G6 e# C: R" C

1 _' h' M- Q/ K  _; O' S1000 年前的北宋《武经总要》《烽火》篇中也记载,南入的蕃贼规模分为三等:% [: K& F5 F9 v. f
! j7 x( v# }5 [0 ^# N9 J

" j' v; f& C3 A( f: ?
3 o! u0 s. w' Y/ Y+ Y
. z2 c2 E3 @5 h5 B可以看出,古人并非随便的分级,而是根据观察到的规律,总结出了的不同量级。2 y' P: ~) l0 `  l3 p
; p# p5 U" Q6 a6 z' B% l% l
要注意的是,其规模的最大上限都是数千人,这是一条重要的规模边界,小于这个数的敌人是中小规模;而大于数千的敌人,属于大规模军队,已经不是长城所能阻挡的了。, e9 T/ y. b; N0 b

: Q, B$ H& G  R1 S2 y) t1 v在古代,每到秋天中原王朝就开始准备「防秋」,因为此时北方游牧民族的「马肥」,非常适合他们长距离的联络,把分散在草原各处的牧民聚集起来,联合诸多部落一起南下劫掠,用规模效应来冲破长城防线。
5 F$ j1 c, l0 Z  G  e* }* b* e& p" c- u' a* H' \+ @! J
明代李时行在《古边词》一诗中也体现了中原王朝每年都要应对北方民族南下的无奈情景。
) ^; G; m  V# ^) U2 g& }1 m+ M! i
万里龙沙战未休,年年烽火为防秋。
9 C! Z: S1 x" K4 o/ H6 g" J% g9 X  A0 m" d! ?6 u4 N9 E
功成不受封侯赏,诸将相看尽白头。
; p3 Q2 X" u* W( j0 e( s0 o2 v2 a' c* G0 ?" u
中原王朝会调集兵力前往边境,提前布防来减少大规模入侵和劫掠的损失,等熬到冬天快结束,驻兵才会陆续的撤回。这种大范围的兵力调动和驻防,同样需要消耗钱粮和物资,成本非常高昂。
( v- G% J* M" m  [% s: r/ y( X* Y8 d: L7 _3 A) `  C# {' L& I
例如从 1629 年到 1942 年 13 年里,皇太极率领数万后金军队四次攻入长城之内,掠走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各种物资,掳走的人口高达几十万。3 V" q, A' P( O  f8 R0 v

& I. H* t. K- A/ ?在这种规模的大军面前,长城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但这种大规模的入侵频率不高,几年才会一次。1 ~0 m* f* k! `0 A

7 G0 J0 F- {- A" q# ^" o长城主要针对频率更高的中小规模劫掠7 O) s1 F$ ]5 A# ?0 j. t2 |' P
( X- H) H7 G0 l9 R; b
低于数千以下规模的劫掠才是边境长城要防御的常态。' ~& |# t) y- w) q3 |7 D+ A
: t5 i) I: w, v1 R
因为组织数千规模的骑兵成本很高,而组织数十人马的队伍,往往一个部落就可以凑出来,在同一个部落,人们互相熟悉和信任也便于战场上配合。
0 J! Q0 U" b: ?' T' D% w" L% g) c! @# {0 T3 A
而数百规模的骑兵,相邻的几个部落一合计,也能快速组建。
: V6 z2 L9 W# A7 c
! G: ]5 z, O* `8 S这种规模的劫掠,不需要等到秋天马肥,而是随时可以行动。
2 K& S/ D6 y2 k6 S: ^4 V0 t% B: E9 t  ?% u% c
这就是为什么中小规模的骑兵是真正的日常劫掠主力,不仅频率高,而且随机性更强。3 ~/ m7 O! o4 e; ~8 l) k

8 t/ }. M: H& j$ b- N% ^) W3 S
, j5 t& X" T! o( E- X7 n' l
# q- l3 V* P' |+ r' r
5 D# O$ C; n, n  R  f5 E- ~# p嘉峪关的夯土城墙(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L& s8 `& x0 i
! `, x: V, t* D) s; A9 a

/ l9 |# ^6 @6 w( Z: t1 g6 P7 B; }而数十、数百规模的骑兵,当他们面对几米高的长城时,想要凿出大的缺口让人马通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z/ _4 |- l) r% y7 X
# ^" l+ n7 X+ j3 I; x' z4 T
长城上的夯土可不是松软的泥土,而是夯实紧密的硬土,哪怕几千年的日晒雨淋都能扛得住,要想破坏需要花费很多人力和时间。
, ^1 z: N" V" L; @: [* W2 O5 D. K$ w
费了半天劲才破坏出来的缺口,在未来还可能会成为他们潜在的隐患。因为在撤退时,缺口的位置对防守方是已知的,可以部署兵力进行伏击和围歼入侵者。& ^, w! @& U& G- K% w* `

# J) s1 ]% v$ G8 V9 j$ P, @9 D. x8 D0 i0 |( i) c
& E- x  V! I& L0 V+ r

9 U+ |3 ?1 d: j- f  Z; k1 A9 v明代杨时宁编《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局部( v+ Q, r* \, Q
1 j, s4 t* u9 u' Z2 @2 [- i% k: e
8 i9 D) H% K0 }. r  V
上图是云州堡附近的长城与烽火台所构建的防御体系,请体会一下这些防御工事的布局和作用。! v2 {" Q2 S4 R1 K

9 l# y7 w( D/ F$ z4 [" j当骑兵下马辛苦凿墙的时候,很容易被巡逻的人或烽火台上守望的人发现。戍卒升起烽火进行警报。而墙内的烽火台继续接力传递,通知各地军堡和村镇做好迎敌的准备。
1 p5 }2 V& e+ J: ^3 B( i! f9 u
9 G8 {+ ~: b( A% l6 x) [! n在烽火台和长城的联合防御体系下,骑兵原本可以出其不意、快速劫掠的不确定优势,就被大大削弱了。- x0 x9 N* V( N" y8 S3 Y  z
) w$ i/ [1 O! K; J  |9 [2 k. X

$ i$ G1 A) ^2 ~5 n: r; J
1 f5 ~$ l3 z" |: d$ d/ c4 Y! J& U  K) B
《史集》骑兵对蒙古人的追击(图源:维基百科)5 U6 F; y' M6 t4 [# ^+ z

+ t1 W& Q! u2 o$ A' q+ W0 w  r+ r& b5 j5 s( U, A
长城为围歼骑兵提供封锁的边界
1 i3 x7 R7 d1 }8 Z& ~( e2 f9 l
" D! W2 j" a5 w! o因为在撤退过程,追兵的距离并不远,多数情况下没有充足的时间再去凿开一个新的缺口。即便有时间凿墙,对于化整为零分散逃离的骑兵来说,也难以组织足够的力量去破坏城墙。" v' k" ^  J0 O; R4 e7 \
# u3 u& _- n  M7 ]
在追击的压力下,他们更多的选择是避开城墙,寻找逃生机会更大的方向来撤退。可是,如果不翻越边墙,被防守方在长城的包围圈里瓮中捉鳖,就是迟早的事情。
$ q( L* w4 }9 [' T; f7 i4 t" U3 V/ R' @* }1 v
如果冒险返回原来的缺口,很可能会被设伏的军队堵截和围歼。
" p# {! J* S; T
3 m1 r3 {5 h4 K4 W所以对越境的骑兵来说,长城是一个强大而有效的威胁,可以围追堵截来犯之敌。
6 M1 ?8 V8 X- `0 i5 [2 T0 Q0 q( p" T: o$ }) N5 B% t
这就解释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游牧民族也会修建长城?+ u5 x% }6 F4 a$ }3 o' v+ G

+ \* Y6 l: y# A* U7 T- F; X/ C尽管是缺少烽火台的简化版长城,但在堵截和围歼中小规模的敌人时,长城能够收缩骑兵的活动范围,对入侵者给予致命的打击,让他们有来无回。" S$ Y" I8 f) ^/ K7 J5 s

- E. f6 |3 G8 `" A2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不敢轻易的闯入长城之内,所以长城是有威慑力的技术。
5 N# d, E! Q& f, `2 @9 W5 h6 [3 D% e; q0 ~% X
8 g9 D9 O* A' C" Y# j  f8 d
  r- w# E  I% m: F
小结一下1 v0 B1 |: ^" f/ D
2 ~4 }9 g( z. q4 ]0 P+ E$ }* Z
长城不能阻挡所有规模的大军,例如数千、数万人的进攻,但对日常高频出现的中小规模劫掠,可以有效的迟滞,给防守方发现敌人的机会,后方可以组织力量做好防御准备,也让后续的支援有时间集结和赶来。! H+ B& `+ D  c- ^" k0 j
+ v6 [8 y2 p5 s) W! Y! t* P! Q
最后在防守反攻时,长城也为围堵歼灭敌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8 ?6 A& R4 t8 ~
- K3 j- s2 [1 E; U分析到这里,关于烽火台、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基本分析完了。
/ I6 D+ w2 J# p9 c: a
9 o8 p9 c5 t; P& |- ?' J除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为什么崇山峻岭上也要修建长城?
$ M) q) I* x2 q( `
; ~- ^; J& q0 r6 t0 ~  x* c, U& J* J6 a8 x9 B- C% W

) ^# S; W1 c1 L" C. I; I
  o: U5 {8 H+ l. P9 I例如上图金家庄堡附近的山岭,就只修建了烽火台,而连续的长城则修建在山前的平地上。; D' _  t- Y% F+ c) C% R

( k6 h2 r4 ~' q这样做最大好处是成本低,而且不妨碍预警、迟滞和围歼的功能。要知道在平地上修长城的成本已经很高了,如果在山岭上修建,难度和成本会成倍的增加。3 A$ {" n0 k: l; T1 |1 Z) Y! c
' q' A. Z* x4 d: z/ }5 [" C
如果换成你是游牧民族,你会放着平地上的长城不去破坏,而专门而去破坏高山上的长城吗?
' t0 B) t" K( P* z1 `# D5 a# N! d/ A9 Y

* b6 ]9 a2 G+ [6 Z- u$ i# {
! N4 v5 e  I) J2 ~/ G* U9 ~/ y: K4 S
上图的长城布局设计就很合理,大白杨堡附近的长城就没有修建在山岭上,也是山岭之前修建,还利用地形上的优势,在群山之间的峡谷中修建多道关隘。
* w' J( K, ?) k4 o( q+ H" Q# Y  b0 Y. Y! O& X* v7 L% O$ l( ^3 ~
这样才可以将长城修建的成本最小化而功效最大化,不是吗?/ P9 q6 }! u9 ?) d
0 R1 I  j9 a6 X3 h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有大量的长城是修建在山岭之上,还有不少是修建在难以攀登的崇山峻岭上。9 d" \9 X8 Q& v
1 K% D/ {$ H" V0 e( |% ?
( y( l6 k6 w" t

1 l- k' b9 E8 u2 ^' V
& L$ u, R- T, N3 P! S! B《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4 o& e- j/ L& a( F, B: }! X4 V0 _& W/ e' z5 e
6 y% T; G. c& X
山顶上修建长城的成本远高于平地修建,但在军事上的回报并没有成比例的提高。- z+ h8 L- Q; z1 z( b) u) q
1 D- ?: \1 w' ~$ E+ c
为什么古人要做这种收益远远小于回报的事情?# I! p7 `. [1 f) H0 u

9 b7 F7 N  M) X7 H7 N! v2 V: ]" N如果只从军事防御这个角度来分析,你会发现无法解释以上这些问题。: n' k- `+ U$ Y6 P

& F! ]. |0 Z& z7 `"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跳出单一因素的思维限制,在军事防御这一功能之外,引入长城的另一个被遗忘的关键功能——经济封锁、贸易战争——才能完全解释。 5 ^, V) C: v+ w  g. S* W

8 T& }( }* [  f+ E( x贸易战不仅在现代经常发生,在古代同样也是,因为这是非常有效的策略。8 O* v2 @& D* L+ o' ?
  l) x9 G2 C9 t
美国政针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动的技术封锁和贸易禁令,就是试图限制我们的发展。而欧美也经常对朝鲜、伊朗进行贸易制裁,让敌人无法增强国力,威慑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 u7 Q- @# H0 I% K$ ~5 v! b1 N
2 e1 F, A' o8 A" L0 B1 F) Z$ w! p《孙子兵法》说:
( C6 k; {5 i' o1 f# v+ D* _1 {% s3 ?2 L0 `3 s& t5 \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h7 Q, A9 X- D6 j5 q

* t) Z& n2 u9 m( b  f3 F0 R  C如果不用武力就可以让对方屈服,用最少的伤亡和最低的成本达到战略目的,这才是最优的方法,而经济封锁和贸易战争就能实现这样的效果。1 x2 r0 b. Y; b* H" e# `! ^

" v2 I. \9 z; R. Q在下图长城的左上角有个方形的小城,上面写着马市,这个马市就是草原和中原王朝进行贸易的场所,又叫互市贸易。3 C* Z2 m; _! i4 T  l: s
( r8 J" P; }( I, q# l
  W$ r: D( t& T% G# B4 E
; w# q6 }- m9 C0 ^! B

* m4 D: K4 h  k; S# A明代杨时宁编《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局部
4 U8 ~! Z# z  ^6 o' t' ]! y# B, c' |0 r1 ?  h& i

  c, l$ w3 r: u  U  H+ @# z明朝曾对后金关闭互市,进行经济封锁,在努尔哈赤晚期,辽东的米价曾经飙升至八两银子一斗,棉布九两一匹,蟒锻开出 200 两一匹还是有价无市。
* b+ {* O: D0 d9 I2 c$ b: |. a: X4 s: T, h" m( e1 u
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经济战都可以给敌人带来经济萧条甚至社会动荡,让敌人无力发动战争,这是非常有效的防御和打击手段。
* t' o$ i; @  i, y3 ^& i- M. D+ g1 c0 s
只要在经济意义的层面上深入思考,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要在山顶上加高几米的长城,这样做可能在军事防御上效果不大,但在经济封锁上是很有效的贸易阻拦工事。
' v/ Z( b8 b% d4 A+ ^! T8 j' s! `- R
1、那堵墙也许经不住大军强攻,但在平时挡住商人的自由进出还是绰绰有余的,只要能有效控制商人和商品的流通,贸易垄断就实现了。: W: \' J3 H: k+ x' w1 a% M3 ]( [

# C  ?: A& |: H6 Z$ C2、长城可以重构经济生态,把所有的贸易网络收缩到几个关键点上来垄断贸易通道,这样就可以对塞外进行贸易封锁和经济打击。
/ j" x' [9 w+ ^! r# @6 H( @, M  T- s
3、长城上的关隘成为贸易网络上的关键点,可以从关口贸易中抽取重税,这些资金可以用来补贴长城修建的成本。
8 v9 \2 i+ m( P, x9 T2 S
9 f2 W8 H0 o  c+ e, F所以长城是同时兼具军事战争和贸易战争两个功能,两者都可以有效打击敌人。
& O8 W8 }, V' f2 k% ?: X: \3 F$ u: a; a: u: q: v4 n
为什么草原民族需要商人?
9 J" W2 e! m4 G5 @2 T% L& {4 D' f
& O. b. B+ a  ^, M" R4 ^草原上有很多物产,例如马匹、牛羊、皮草、药材、青白盐,在游牧民族眼里这些东西到处都是,没啥稀罕的,但在中原,这些都是需求旺盛的紧俏商品,两地的价格差非常可观。
" [% E2 P6 J5 |0 |" H& t
' j; [2 \) E8 h6 q" y中原的很多商品在草原也很紧俏,例如布、酒、茶、糖、丝绸、瓷器、工艺品、化妆品等需要精细加工的商品,这些是游牧民族非常紧缺的,他们愿意用自己不稀罕的物品来交换他们认为紧俏的中原商品。; Y2 N9 n6 m3 @" _. W
7 B, ~- Y. G4 l2 ?
其实在很多商人眼里,生意是没有国界的,哪里有价格差,商人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哪里。7 f% \! Q6 d2 Z2 T! ]$ d2 N/ R! b
; M* M+ w8 p" ^5 u# h2 X. W) J+ ?
这种价格差催生了贸易移民,大量的商人穿梭于内地和草原,寻找各种贸易机会,而频繁的贸易往来逐渐形成贸易网络,在网络的沿线也诞生了星罗棋布的定居点、村镇,这是自然状态下经济生态的演化之路。
9 \/ ~7 [7 V) A- S* w3 T0 k* C! s# c' O9 f( r! i' K- h
草原上的可汗是商人最大宗的货源供应商,可汗用草原物产换来大量的中原商品。《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曾记载:# M; D- [4 ^2 G, C5 G& P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h9 \5 C# T% t  L- _9 l0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3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