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已经“预售”了一周,多位消费者表示“没感觉”。5月31日晚上8点,“开门红”又将拉开序幕,消费者会买单吗?1 f* ~. ^9 m, `7 z& ?
! X6 D9 t5 ]$ C2 n
“没有蹲预售,‘开门红’又是什么?”一位消费者眯眯向我们直言,“截至目前只参与了两单,在李佳琦直播间买的卸妆水和面膜。5月26日天猫618预售刚开始的时候,我正在跟着刘畊宏跳操。跳操间隙拿过手机看到已经8点了,预售开始了,但也没有着急,而是跳完操之后才去李佳琦直播间待了一会儿。”
- ^8 N4 l. _/ X! Q) w) B0 V7 X* b$ x5 P1 b, j6 G, R+ h
“而且今年也没有列什么购买清单。”眯眯补充道。0 A9 K/ Z, z0 G$ g
0 y5 p) U" [' l- P6 c
为了吸引消费者,今年618,天猫和京东两大主力平台拿出了极大的诚意——天猫是“满300元减50元”,京东也给到了“满299元减50元”的力度。这个力度甚至被消费者称为“史上最大力度折扣”。- k- S! r8 Q! j& q1 [2 q4 U
r. l0 X9 |: c我们梳理发现,以天猫为例,“满300元减50元”的力度的确是近几年最大,因为这几年天猫618都是“满300元减30元”。但这并不是“史上最大力度折扣”,因为有商家提到2017年天猫是“满300元减60元”,更别提天猫和京东在早几年的“五折”、“(某些品类)199元减100元”。) |; C7 c l9 e+ _; Y1 ?3 S
0 ?" C C) z C' t不过,即使天猫和京东都给出了平台的诚意,消费者却“不买单”。“大促一般是囤生活用品,比如纸巾等比较划算,此外还有一些护肤品也有合适的价格。但今年一切都变了,之前疫情囤了两拨货,现在日上等免税平台的护肤品比李佳琦直播间更划算。实在没什么需要购入的。”眯眯说道。
* S2 H- R3 O8 b4 j" q" E0 J _. u8 f6 G2 B; |, u/ f0 I9 ?6 U
消费者意兴阑珊,商家这边也没太好过。“我们拿了几个新品去参加预售。当天晚上小二还特地找过来要求第二天早上给出‘战报’。但事实上数据并不好看,预售的订单增长幅度并不大。”某新锐美妆品牌电商运营罗罗告诉我们。" Y$ f: b) y5 z2 J$ l0 A0 i) q' O
, |& X9 `. H R: v" m更重要的是,对于多数商家来说,参与618大促意味着利润被压缩,“参加活动,品牌售价会比平常低,利润空间会进一步压缩,甚至还会存在快递物流等不可控因素,商品损耗率也会比以往更高。”罗罗表示。0 \* ?: H `1 h
* M- ^4 S% n4 _. B, O% o+ q
但罗罗所在的品牌也有一本自己的“账”,“618是难得全民皆知的大促活动,相比于平台平日里基本月月都举办的活动,618触达的人群更广。我们品牌刚成立两年,目前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还处于导入期,希望借助活动的力度,对品牌做宣传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 L0 {# p$ |) j9 \% K- u w# `7 ?/ r1 O7 q: d' ?
618大促是新品牌的一次机会。2021年天猫数据显示,AMIRO、薄荷健康、永璞、Ubras等多个新锐品牌在去年618都创下了同期单日销售纪录。0 n& i, P; Y0 S' G1 R `
, f9 @6 Z$ }# I但也有对618没要求的商家选择了离开。“去年双11我们就没有参加,今年618我们最终也决定不参加。” 做了10年日用品、年销售额千万元的天猫卖家郭郭告诉我们。
$ N# i7 o6 L4 W, q, m0 I8 b7 s; E% l! p X# }' W# l7 c/ I; B
另一位做了12年的天猫女装店铺卖家菲菲也表示,“从2020年开始,我就没有参加各种大促活动了。”) @, N5 N- T% f6 \/ |0 T
; i4 P. q8 K# v0 N2 _+ I
这并不是平台所希望看到的。3 R0 C. z2 [+ X" a" W4 d) s6 R3 ?/ e
$ }$ j. j* Y1 [0 h8 y
在618开始之前,京东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京东一季度净亏损29.91亿元。5月26日,阿里发布2022财年第四财季(截至3月31日止三个月)及全年财报数据,财报表示“本季度整体GMV(成交总额)录得低个位数的同比下降”,在之后的财报会议上也提到“4月GMV下降或超10%”。+ r, ^, |7 u7 d e# k
# i: ~3 J; o% [, u在此背景下,京东和天猫都亟需618提振平台消费,这或许也是今年满减力度加大的原因。 N" O) Y* t! E
, ]6 k9 N# K4 U1 g' d5月30日,来自京东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京东618来自“95后”的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达75%,参与预售的商品种类较去年提升超20%,小米、海尔、联想、华为、美的等知名品牌预售订单额更是突破亿元。我们也曾向天猫了解今年618的预售情况,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m8 k" k& t9 `
; f2 {( } I& S' K; j3 c$ u
不过从商家的反馈,以及消费者的反应来看,今年“更大力度”折扣能否带来“更佳效果”,还有待最后数据的证明。
) h7 x+ _% S& W& D& c
; s/ {( k% R: ?13 j3 X! s7 x8 v
“算不过账”的商家开始离开6184 e) [4 h' u7 m6 y u/ K/ ^/ p+ ^
0 B5 b6 |( U/ D4 e9 H3 f) Y对于大多数商家来说,参与618仍是一个优先的选择。一位参加了今年618活动的天猫商家告诉我们,“购物节期间,消费者基本冲着便宜、赠品多而下单。对于商家来说大促就是跑GMV,另外还可以清货。至于盈利,赚多赚少而已。”. d' e9 \1 T W* {
+ ]9 o4 | Z( O& @1 z0 H- `
“这两年大促我们都会参与,甚至会在这一期间加大广告的投放力度。”罗罗就表示,今年618他们公司也不例外,早早便申领今年最大一笔营销费用以触达更多潜在用户。- c6 K1 D3 A- }8 ~1 C3 k" W
! p5 k1 j% c& m0 @) E' ]( @- d- c但算账仍是一个难题。“满300元减50元,这50元的优惠是商家承担的。”菲菲说道。8 u3 U) k D) I" D
9 v% q! k3 Y7 _8 C4 ?9 N$ n郭郭的账更清晰,“以原价100元的商品为例,日常优惠券10元,叠加618满300元减50元的跨店优惠,到手价大概是74.7元,相当于7.5折。而且在满减之外,还要扣除平台佣金2.5-5.5%,这样一来,相当于6.5-7.25折。这还没算背后的人工管理成本、营销成本、快递成本等等。所以要参与618,首先要考虑价格是否能承受得起。”
, ]3 l8 h2 q% {( p* x3 I2 o) V( _0 K, c
' Q+ K E% V7 f7 g! b“此外还有伴随大促而产生的人工成本、售后、物流等问题。比如人工成本方面,平时1天发5000单,活动期间1天要发20000单,为了完成工作可能还得增加临时工、外包,在大促节点,各种售后问题、物流问题也层出不穷。”郭郭补充说道。" T: a |; v; u" a. f" U+ K
$ e W3 z! N* q
而在投入增加的另一侧,是收益的不确定。“预售这几天,流量并没有好很多。也许要等到6月1日,活动正式开始之后会好一些吧。”罗罗表示。
8 x& ]. o" K- U' r2 O! q; C; z. x# z) v p0 L
但多年参与的菲菲直言,参与大促已经不再意味着销量的增加,“不参加活动,该买的消费者也会买。而如果参加活动,就有可能活动前后交易量相对较小,就活动那几天交易量比较大。整体来看,销售额并不会提升,但是售后投入会增加,利润也会少很多。”
; \3 k. V. j0 ?5 ]7 N F
9 Y& @0 x3 \( @# X% X, J“我们去年参加了平台的618活动。但从参与的情况来看,其实只有开门红当天有一些交易额。虽然活动时间从5月延续到了6月,但整体活动周期的拉长并没有对提高交易额有本质的改变。”另一位淘宝卖家弥弥告诉我们。
# _ s. x, o6 Y! G N6 |6 w+ r5 a' m# f- e2 G, u1 ?5 L
“这两年不参加活动,业绩跟参加活动时也没太大区别。”菲菲直言。郭郭也表示,“去年不参加双11,销量略有下降,但整体规模还维持得住,而且就投入产出比来说,还是很划算的。”& @ r3 |& b& F3 T; W( k
9 ?( [" i* h" h l4 q在成本和收益问题之外,商家有一个更大的困扰,就是“时间太长了”。618、双11等大促从最初的“只此一天”拉长到如今的横跨两个月、长达20余天,不仅让消费者怨怼丛生,也让商家叫苦连连。
. E: P1 C0 r/ k- O7 k
# ]: u8 T; }/ g ]* S- A5 B% i! a“大促商家多半是让利走量,亏损的订单占比较高。如果是一天大促,哪怕亏本,但换来了曝光、流量也是有收获,勉强可以算得过来账的。但现在大促持续20多天,很多企业难以承受。”郭郭直言,“尤其今年上半年疫情压力还大。”
4 |. x. t" H* X. {2 g. T
0 X i+ u$ B: Q( z4 T# I# T+ `于是部分商家选择离开也在情理之中。“5月10日,天猫启动618的商家报名,思考了十余天,我最后还是决定不报名。”郭郭表示。
* \& N# Q& F: x5 U- m& d/ w0 P# E) c# ?3 C( z7 E, c
粗略以品牌知名度和销售规模来分,淘宝、天猫店铺一般可以分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国际国内品牌、腰部商家、小商家。有定义将年销售在1000-5000万元的商家划为腰部卖家。按照销售额来算,郭郭的店铺已经算是腰部。一般来说,店铺级别越高,利润空间也更高,可以承受大促的让利,但现在腰部也在犹疑,可见形势之难。& I, P6 C4 x' y" q+ o5 ^5 H
2 C: _: [1 C/ N. J; m$ k* n3 F0 W) \( S [/ [) C1 \
; ~) w E: M- y9 p$ S
; d( }5 y8 } R$ N2 V“现在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头部品牌都会报名,腰部有报名也有不报名,剩下的中小卖家应该承受不住83折的力度,除了个别利润高的品类。”郭郭表示,“今年天猫618的报名活动原定于5月18日结束,但到18号早上天猫更改了通知,将报名时间延迟到了5月23日。”! i$ g: K [5 E5 w4 Z" A3 O
0 |( N# f1 k8 @4 w6 R6 {& m曾经参与大促就意味着搭上平台活动的快车,乘上流量的东风,但如今却是一个“三头堵”的选择。“涨价伤害消费者,不涨价连续20天亏损难以承受,而不报名虽然两边不得罪,但会大幅下降权重。”郭郭烦恼道。
0 A% G! N4 |1 T; X7 X$ ?' R
4 b+ B. ~1 b: P5 |; z2 z现在618的战役已经打响,有商家考虑到成本,远离了战场,比如郭郭、菲菲,也有商家迎头直上,比如罗罗所在的店铺,618仍有吸引他们的魅力所在。& n: R. A! U" r
- [1 T$ d- G8 ~) V0 k. s: [也许正如一位商家所说,每年618都有商家参加,也有商家不参加,不必大做文章。但变化,确实是在发生了。
3 Y8 n% z( c; B1 @& p) E' T) k7 t1 D7 C, t' M3 g. G
20 ^/ B$ a9 h, g& O3 I0 x/ i7 D
消费者:没感受到“更大力度折扣”
% R$ w4 |+ w2 s# u* D- r# k5 x6 t N v! t: s( k: n' m
对于消费者而言,吸引力也越来越小。+ z' {2 q2 G5 S1 k! B
: Y. }( v- v9 A“啊?618已经开始了?”近几天接到数个商家营销电话的黄朵儿后知后觉,原来一年一度的年中大促已经拉开序幕了。而往常这种大促预热,商家往往采取短信营销的方式,今年不少消费者反馈接到商家的电话营销,这背后或许也体现了商家的急切。
* f7 i# O- }2 _3 w* Z* B: t
3 d" y G3 ?'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以及一名“剁手爱好者”,90后的黄朵儿自然不会错过各种大促。往年的618、双11,黄朵儿也是一早就列好清单,静等活动开锣疯狂抢购。& a0 t q: ~) r7 ^' o/ Z
2 q7 h0 Q/ S) N
但今年直到预售正式开始,黄朵儿在李佳琦直播间蹲守了十余分钟,也没想好要买点什么。
! N, r- C# ^/ \! |) {' p! m0 Y \+ k# s& G/ v8 J. i% X
“往年大促主要目的是囤货,生活用品如纸巾、洗衣液、牙膏,护肤品如面霜、精华、洗面奶,主要是价格合适,而且就等着年中和年末两回大促补货。但今年我真没觉得还需要买点什么,家里不缺,看直播间和关注店铺里的商品也没觉得活动力度有多大。”" S" T+ r0 [( Q& n
! f9 `% Y3 c$ n: L* M3 j消费观变化的年轻人,正在对价格越来越敏感,而今年虽然平台使出了“299-50”、“300-50”的大力度优惠,但商品优惠力度不大却是这届消费者的共同感受。% ]9 R5 N; X: o+ ?: Q& O
0 W0 d5 j- l0 s4 C( `* H+ ~$ o
“我有想买的东西,但感觉刚需的商品的活动都没什么力度。”淘宝老用户,在淘宝注册天数达六千多天、平台消费总额过百万元的腻腻告诉我们,虽然店铺写着“比正式期便宜,付定金优先享”,但是优惠却是不痛不痒的4元、10元,“付定金30元,正式期可优惠4元,但同店铺的另一同款则直接可用10元优惠券。要说这也算活动优惠,那也太少了。”
( j& r, I! d, t/ H2 F9 M. `# W2 D
% ?5 ^/ z K6 `最后腻腻只草草付了一个小玩意的订金,想着618正式开启时凑个300元,用上平台的“300-50”满减。1 g) q3 ~7 k4 K* Z) O
" z B. [3 W* a( u罗罗解释,今年各商品“优惠力度不大”,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平台更大力度的满减优惠,“往年大促满减是‘300-30’,今年618则直接多减了20元。看似是平台大促力度更甚以往,但品牌自己也有各自的打量,有了平台的满减优惠在前,品牌店铺的优惠力度自然会变得十分克制。”3 y) g) ^0 ?( i$ t: _5 I- n5 m
/ x4 k8 F2 O! Q" C% B- h
消费者的不“买账”也体现在李佳琦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上。& }# @3 h: _4 P# n3 z( W
+ {0 h3 V- U% {5 ~5 q' m' i自电商行业税收整顿以来,去年双11预售首日淘宝直播带货成绩榜单前三名的直播达人,只剩下李佳琦一人。作为独留的“顶流”,618预售首日,李佳琦的直播间引来一大波拥趸,6小时直播时间内共有1.5亿人次观看。; x. K5 z- _7 {( W3 _
: B) K# a0 r5 R- ~' |$ R1 y
但去年双11预售李佳琦直播间吸引了2.5亿人次观看。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去年开播时间达12小时,所以对比性也打了折扣。& r' G0 b: ^) l4 s, J" J! P
+ D) }) g* X' D1 E6 P
在消费者疲乏的背后,是大促的价格可能是“大坑”的经验教训,也是各种直播间、日常活动过多带来的“后遗症”。2 O% `2 [& v: {- z: d8 v* P
$ ^, o5 V" a% b: z) p6 F/ f4 E在预售开始之前,小红书某一条提及618的笔记下,有人就表示,“人在上海,之前买的东西还没发货,无聊看了一下未发货的列表,已经涨价6-12%了。”也有人说道,“看的一条裙子,平时价格249元,月末时有活动满200元减15元,现在618到了,价格变成了289元。”8 ~* Z' Z6 \: b" x
% x8 x1 D- X( M9 ]% x
; Q) Q* r5 c# \# x( J
& G" Y% E5 J/ B X+ j. i; G" a/ |3 n
“什么大促、最低价,我已经不相信了。去年双11我就是‘定金人’,结果从斐乐旗舰店付定金买的一双鞋,竟然属于高价位购入。”虽然得知今年有保价政策,但黄朵儿依旧变得谨慎,“一是没刚需,二是现在很多商品价格都不是特别合适的。又没时间想着怎么算最低价,还不如平时有需要再从直播间购入。”/ y6 n4 p) B" x9 E, b9 Y
G; P3 s S4 M* g. d& Y6 h, t
各种直播间、平台平时层出不穷的活动也在消解618的重要性。“日常就会蹲一蹲直播间,看见价格合适的就会买,这也导致了囤货需求不会在618统一爆发。而且从价格来说,618也就便宜个几块钱,还得辛苦凑单。”
}1 d) \8 E9 z# n: d, P3 f: p/ Y* y% _1 I
曾经为活跃用户而诞生的各种“节”,成了大促时的“一颗雷”。“年货节”、“女王节”、“吃货节”、“美白防晒节”、“图书节”……仅过去5个月时间里,电商平台就开展了数十个“节日”活动,而在每个活动期间又有分品类的满减活动。7 O9 q! q/ H( n" _& a
. h9 N+ k, b/ L6 l; Y4 p
正如黄朵儿所言,“天天都有活动就等于没活动。”黄朵儿往年只等大促囤货的习惯,正潜移默化被电商平台时不时的“活动优惠”,以及直播间天天“低价”所影响,“经常有活动,缺的时候就买,也和最低价相差无几,还不用苦等。”7 J* ~8 X- s1 u' j; D7 l
( Y7 n; V5 S0 ?& o" @1 d" R. R8 i
腻腻也提到,平常她在直播间购物的价格就已经很优惠,所以没多大必要等大促活动。“大促活动的优惠主要是平台的满减优惠,但是为了实现最大优惠,我还得凑单,经常为了买149元的洗衣液,最后凑到三百多元再凑到九百多元,但事后想,买的商品其实有很多是非刚需。”5 m- J1 Z' k8 Q7 c' ?
' q c6 Y$ q( }- B8 {
3
' ?3 l, L8 h1 L2 r/ I$ f$ o我们还需要大促吗?
E Z* E1 j$ {4 U3 W& N1 m& Q& B
2 H; k" |" K7 u1 Q8 @4 i, [8 q对于大促活动越发感到“麻木”的商家和消费者,也带来一个新思考,“我们还需要大促吗?”7 K3 @ Z0 Z, [) t
W+ O# @% `; z
电商大促活动的开端,来自13年前淘宝策划的一次双11促销活动,初衷是为了对平台进行推广。岂料双11活动却取得了5000万元成交额的不菲成绩,此后,光棍节成了家喻户晓的购物节。
0 T" H4 f; n# H; U% j/ t' p' t( h1 h1 b
往后,随着电商零售渗透率的持续增长,从双11狂欢购物节尝到甜头的平台,开始自发创造“节日”以吸引消费者。
( P7 ?3 R9 r l' |6 s
2 N- j) m9 e9 N* S$ K0 ?# Q而随着平台“造节运动”登峰造极,几乎月月都有的多节点促销活动,让消费者逐渐对平台的大促活动无动于衷。就连618和双11这两个大促活动,都逐渐难以激活商家和消费者参与的欲望。8 t* _: V. q9 ?+ a+ P
& v& C) t/ e0 D7 o1 F4 f# p“早些年,每逢双11乃至618,消费者都蜂拥而至,等时间拼手速进行下单。很大程度上,因为用户都知道这两场时间分布于年中和年末的大促活动,价格是一年来的低价,所以消费者往往会将消费需求积累起来,就等着这两次大促活动满足需求。”零售行业观察人士杨树告诉燃财经。但如今,消费者这种只逢大促才添置购物的消费习惯早已发生变化。
, O1 h6 w* r/ k' f5 x& y& ?" S7 F' w0 ^2 {# F: ~7 {3 X
“大促活动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有折扣’,但现在平台多节点的促销活动,以及喊着低价的直播电商,打破了消费者脑海中只有大促才有折扣的认知。”杨树认为,消费者需要的并不是大促活动,需要的是低价享受。“如果商品平日里便能做到低价,消费者的消费类能够及时释放,不需要再等到某一大促活动。”
; _/ ]2 _5 X2 m2 o& g1 a, v! y
* |; [, e' D9 y0 R, ?6 b9 m不过,尽管杨树认为现在的大促活动失去早年“一呼百应”的带头作用,但他也没有否认大促活动存在的必要性。
2 L% a6 R' ?% m! a6 f
- Q& |4 w( K; p) P# q: H% o8 K“往大的说,一场大促活动牵扯的是一个近万亿元的市场,其相关的产业更是迎来发展机遇。往小的说,既给了品牌曝光和与用户沟通的机会,又给消费者带来了价格上的实惠。”杨树补充道,大促活动的吸引力受平台营销和直播电商的兴起有所影响,但这么多年沿袭下的大促活动,依旧有其生命力。
{2 x/ U* ^5 [1 O% O
' {: a! m) r0 a- ~% r1 Y
: v7 d8 R E o) o, u# i0 k) u
- j* z& E: r, ^. B+ ?; C8 l+ p
7 \# j7 u; i7 P( h, |) c' r% J从数据来看,618大促亦有其效果。京东提供的数据显示,多个知名品牌预售订单额突破亿元,还有品牌达到数倍增长,比如蒙牛预售商品订单额同比增长19倍,张裕、洋河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超13倍、8倍,三顿半预售订单额同比增长396%,隅田川咖啡旗舰店预售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00%……4 s& W2 X; d& x: R$ A
( }" a/ g3 u: k% w5 t9 U, u
目前天猫尚未提供更多大促数据,但南方都市报在5月29日引用魔镜市场情报的数据报道显示,在参与天猫预售的品牌中,美妆、护肤、手机、运动鞋仍是热门品类。 X* m0 \2 D% @2 m1 z/ k9 D) u
0 ]. l8 G" l& J! u8 z; `
大促是提振平台消费的利器。以最近一次年度大促活动2021年的双11活动为例,天猫和京东双11的交易总额分别为5403亿元和3491亿元,两个平台在双11期间累计交易总额为8894亿元。其中,有数以百计个品牌在2021年双11期间的成交额突破亿元。要知道,2021年A股上市公司全年营收排第100名的公司,其全年营收也不过30亿元。4 r- `8 \* l2 f$ v! F6 ]# v
7 c" _9 X1 \3 m8 q* N- j除了平台需要之外,对于商家以及消费者来说,大促作为一个刺激大众消费热情的节点,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并不参加大促的郭郭、菲菲、弥弥之外,也有不少商家告诉我们,仍参与了今年618活动。! m# r6 D$ B: B8 I
; @ O$ i, O( ?5 x2 z% _) ?
但消费者热情的降低,商家负担的加重也是事实,若不加以改善,消费者、商家的流失也是必然。% T8 e, }" f' ^* Y# i2 @
1 ]3 @# b7 P1 p1 d目前,各大平台也推出了不少政策以留住消费者和商家,比如这两年开始从凌晨抢购改为晚上8点,今年天猫取消“定金立减”改为“参与预售价格直降”,以及京东和天猫都有的保价服务。3 p( B5 W; |: j" d1 ^& S
- |: Z8 [% H& N! X, v5 ~针对商家,也有各种各样的扶持,比如京东发布30项“三减三优”政策,意图减轻商家压力,阿里也披露了25项针对商家的帮扶措施。
% h/ _ |; Z4 K+ v5 D7 D. E
6 S. g1 O5 p6 v" n% \! y! p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是问题的根本吗?大促活动能否继续一年年沿袭下去的关键在于,是是否还有消费者为此买单。可预见,当“折扣”的这一万能促销手段失灵、优惠力度遭受广泛质疑时,便是大促活动魔力消退之时。, A7 D5 ^' [% G: R9 b9 ~! j
6 x9 k1 Z- f) Z如今,双11、618活动的氛围一次比一次冷淡,似乎正在说明,消费者需要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大促。而平台依靠大促、造节再创GMV新高的日子,也许将不复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