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儿要从1960年讲起,1960年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的理论中包括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增长的概述,并提出高等教育增长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他因人力资本作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中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W6 p8 f" F- _+ J1 b6 v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人力资源天然属于个人,可以交易。而企业,就是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契约关系。6 x2 W+ x* x; j/ Y4 I2 @
舒尔茨及其相关的经济学家指出不用再把人力资本看做是一种被动的、只能为资本所雇佣的要素,而是提出了劳动同样是资本的看法。
% o8 V/ B7 j, v. C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有相互关系的,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收益率高说明投资量不足,需要追加投资;收益率低,说明投资量过多,需要相对减少投资量。
( O* l h" i( w1 z$ K$ p- h) w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
2 U) y$ ]( p3 z/ P- u* |' G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
; E7 Z$ D& J- i5 \' Z其三,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运用自己创造的“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测算了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2 l) z$ R8 I9 ]# u5 K% `2 {
简而言之,劳动者只能被剥削是不对的,当劳动者技能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通过自身价值衡量与企业进行公平竞价,只有达到公平交易需求的时候,才能产生适当收益。如果给不到公平的交易条件,一定是这家企业或者所处的环境有问题。
. ~% t8 S/ w, ]+ a4 ^; m1 q这里还要提一下舒尔茨对美国的另一个贡献,他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虽然世界上大部分强国都是靠工业发家,农业的附加值和生产水平低,但重工抑农,某些不作均衡发展的国家资本必将反噬。并提出,农业是推动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要用人力资本来推动农业发展,即用农业科技化。后来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 [0 U# p( V! H+ ]* g. \6 L
1960年到今天,大量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在人力资本作出了研究。1 W9 }: R8 j) g/ m: [
大家发现通过高等教育推高经济模型在发展中国家是没有太大问题的,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一定会获得高收益。即教育需要跑在经济的前面,这个国家还未能达到它所处的发展阶段,也要进行高等教育投入才能激发出社会潜力。
# Z. d5 ^* `5 k" `+ J% O但是,咱们中国在这件事上则有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就是干这件事儿太容易了,和资本主义国家比,咱们可以直接通过国家资本推动人力资源增长,市场的相互作用力反而小一些。比如农业,为了让更多的人进城推进工业化,可以适当抑制农业,成本高了,收益低了,大家就自然进城了。所以,您可以明显发现,过去三十年,高考志愿学农业的同学不按个例按照平均值来看,收益远不如选择工科和经管类的同学。包括农业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农业信息工程的同学也是一脸苦逼。, m5 T6 `1 J8 `* \# a
别看现在520万人考研,农业硕士还是很好考,而考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金融,法学,医学硕士的同学已经难爆了。why?因为无形的大手在推动人们往某些方向走,加快脚步,即算这个行业暂时无法承接这么多人才,那就用孵化器不断的孵化。1 p8 Q$ M* P( l
但是,事情怎么可能如此顺风顺水,推动所有人去撞一面墙,这面墙是红砖做的还好,用头撞,用手抠,都有可能搞定。但如果是钢筋混凝土的就不太一样了,最好是研发出更高水平的炸药来炸,用机器来处理才更好。这就需要时间,需要人力资本的和谐增长,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我认为现在的刻意推动造成的行业差距未必对未来发展有利。而各行业的均衡增长,反而可以减少内耗。
. ?$ B8 y+ l2 [0 e9 U! }那么这就涉及到如何配置人力资源的问题,行业之间有差距是很正常的,但最好是通过市场科学的投资购买人力资源而决定,大手再通过投资和税收减少过度差距。并且通过严肃法治的方式,让企业和人力资源达到一个平衡点,大家都有钱挣。- d8 D" d# o: Z. h: E" K: w* n
但现在问题是,行业差距太大,房价过高引起了用人成本增加,某些行业中的企业拿不到投资无心搞研发,员工收入低又要承担高房价一心想跳槽,法制不严肃想996就996,想裁员就裁员,失业没保障。人力资本更像马原里的粗放劳动力。
3 Y) Q) t! s8 c, F( \) z% @: W最后的结果就变成了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理工科都没人愿意搞了,更别谈基础科学和农业的研发。' y& o, ?, I) Z8 K
我做志愿填报的时候其实是很失望的,因为我知道行业不好的根源,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必须的,让大家不用焦虑非得读到硕博也能安家落户,也能享受到足额的社会性保障的时候,也能买的起房,读硕博是为了满足自己求知欲并顺带提高一些收益,这样才是一个正常的高等教育激励的发展模式。 |